李园园,巢 菲,朱月华,徐 丽*
(1.东台市人民医院 江苏东台 224200;2.苏北人民医院)
结直肠癌为消化外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医学统计学研究显示,2020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的年龄标准化比率已达23.90/100000[1]。根治术可通过切除肿瘤病灶并清扫周围淋巴组织治疗结直肠癌,是临床结直肠癌患者首选治疗方案。但结直肠癌根治术中注射麻醉药物、体液持续流失等因素可导致患者生理指标波动,不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及患者术后恢复[2]。常规护理缺乏统一性管理,保温措施相对单一且护理流程缺乏阶段性,因此护理效果不佳。“7S”管理既往多用于院内药品及器械管理,有研究显示,其可提高流程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3]。分阶段多模式保温干预是将围术期分为多个阶段采取多模式保温护理[4]。本研究在“7S”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设计分阶段多模式保温干预措施并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旨在探索最佳护理方案。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6月1日~2022年6月30日就诊于东台市人民医院的12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纳入标准:①经内镜下活检确诊为结肠癌[5];②于我院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③术前体温正常。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缺失;②合并中重度贫血;③合并心理疾病。将2020年6月1日~2021年5月31日的5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男31例、女20例,年龄(63.95±11.76)岁;体质量指数(BMI)(19.25±3.78);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27例,Ⅱ级24例;结肠癌37例,直肠癌14例。将2021年6月1日~2022年6月30日的69例患者纳入管理组,男42例、女27例,年龄(62.79±12.56)岁;BMI(18.72±3.85);ASA分级:Ⅰ级38例,Ⅱ级31例;结肠癌48例,直肠癌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结直肠癌根治术常规护理。用棉被包裹转运患者并维持手术室温度稳定,术前为患者口头讲述手术流程,术中常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1.2.2 管理组 将患者围术期分为术前、术中和术后3个阶段,采用以“7S”管理为基础的分阶段多模式保温干预。①整理:术前涉及手术室护士、病房护士、苏醒留观室护士等对物品进行整理,将手术护理过程中可能用到的物品分为术前、术中、术后三大类,如术前准备升温毯、液体加温仪、转运床等,术中准备保温毯、手术脚套等,并将物品分为必需品和备用品,分类排放方便拿取。②整顿:将物品分为类后粘贴醒目标签,并分类、有序放置,护理人员于手术开始前核对及摆放物品。③清扫:护理人员定期对手术室、复苏室及病房物品进行清扫核对,替换损坏、老化物品,清除非必需物品。④清洁:对手术室仪器、器械等进行整理、整顿及清扫后开展清除污物的工作,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及维护,加强手术室、麻醉复苏室及病房物品的消毒工作。⑤素养:对参与结直肠癌手术护理的人员进行素质和技能培训。素质培训内容包括人性化服务,如在结肠癌术前需进行灌肠,灌肠前可询问患者温度是否合适,部分患者可能自觉灌肠为较为羞耻的行为,护理人员应进行劝导、开解;护理人员在给予保温等干预措施的过程中加强与患者沟通,在保障护理工作合理性的前提下,提高护理流程与患者的适配度。技能培训内容为开展培训工作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围术期保温等基本护理技能,并制订考核制度。⑥安全:护理人员定期记录仪器使用情况,问题仪器粘贴故障标识,并定期核对药品日期,清理临期药品。转运过程中注意患者体位及仪器固定,定期检查手术室及麻醉苏醒室物品的摆放情况。⑦节约:规范结肠癌围术期护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器材和物品损耗。⑧分阶段多模式保温干预:根据整理阶段放置的保温物品给予分阶段、多模式的保温措施,术前将充气式医用恒温毯铺放于转运床及手术台上,手术台上铺放的恒温毯应于术前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a.术前。应对术中输入液体如冲洗液(37 ℃)、消毒剂(40 ℃)等进行预热处理,并提前将手术室温度调整至26 ℃。b.术中。麻醉完成、手术正式开始时为避免细菌滋生以及为医生提供适宜手术环境,可将手术室温度向下调整2~3 ℃;并给予结直肠癌患者非手术部位(四肢、颈部、上胸部)保温毛毯覆盖。同时为患者穿戴手术脚套,脚套应包裹患者足部及小腿。采用液体加温仪加热术中输注药物如麻醉药物等,并在术后时刻观察恒温毯温度及患者体温,及时予以调整。c.术后。由医护人员及时用恒温毯预热转运床,控制麻醉复苏室温度为35 ℃,并用毛毯或棉被覆盖患者躯干,转运途中还应密切关注皮肤状态,避免低温烫伤。
1.3 评价指标 ①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入液体量。②生理指标:术前(T0)、麻醉后5 min(T1)、切皮后5 min(T2)、术毕(T3),采用鼻咽温探头监测患者鼻咽温度,采用心电监护仪检测患者术中心率(HR)。③苏醒质量:包括苏醒延迟发生率、术毕20 min Steward苏醒评分。Steward苏醒评分评估患者意识及身体等方面苏醒状况,其得分与患者苏醒质量呈正相关[6]。④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低体温、寒战、术后感染。
2.1 两组手术指标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情况比较
2.2 两组不同时间生理指标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生理指标情况比较
2.3 两组苏醒质量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苏醒质量比较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肿瘤根治术为结直肠癌患者常用治疗手段,未发生骨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未达脏器的患者均需要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切除肿瘤组织,以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7]。但术中、术后低体温等不良反应可影响患者预后,需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术中输入液体、使用冲洗液灌洗、术中体腔暴露等均可导致患者热量流失,麻醉药物还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功能,导致围术期低体温发生[8]。结直肠癌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可出现营养不良、生理基础功能下降甚至恶病质表现,故结直肠癌患者对低温和手术耐受能力较差[9]。常规手术护理下多采用棉被包裹和保持手术室恒温等手段,但保温手法单一且围术期所使用物品繁多,保温护理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性,故保温效果不佳。本研究结果显示,管理组术中体温、心率波动幅度、术后低体温、寒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以“7s”管理为基础的分阶段多模式保温干预可有效防止患者术中体温、心率波动,降低术后低体温、寒战发生率。分析原因:①“7s”管理通过遵循整理-整顿-清扫-清洁4个管理步骤,对围术期所需保温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将围术期必需保温物品单独整理放置,可避免由于物品堆积导致的护理延误,确保患者及时得到保温干预[10]。②分阶段多模式保温干预将围术期分为3个阶段,针对结直肠癌患者在不同阶段的保温需求给予针对性保温干预,为结直肠癌患者提供个性化保温干预,更能满足患者需求。③分阶段多模式保温干预区别于常规保温干预采用单一棉被覆盖干预,采用冲洗液加温、手术台保温等多种保温干预方式,针对围术期可能导致患者体温下降的多种因素设置对应干预措施,故保温效果更好[11]。本研究结果还发现,两组手术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分析原因:术中出血、手术时间等手术指标主要取决于肿瘤浸润情况、大小、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等,护理干预对其影响较小。
低温状态不仅可导致凝血因子释放障碍,还可影响药代动力学,阻碍麻醉药物在体内的正常代谢。同时低温可能诱发寒战还可促进血管收缩,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增加术中应激反应发生风险,影响患者术后苏醒质量[12]。本研究结果显示,管理组苏醒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以“7s”管理为基础的分阶段多模式保温干预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苏醒质量。分析原因:以“7s”管理为基础的分阶段多模式保温干预通过严格遵循“7s”管理的7个步骤进行手术室管理,使得围术期干预流程更规范及系统化,并给予围术期各阶段针对性干预措施,能有效防止患者体温下降,改善患者苏醒质量[13]。
综上所述,以“7s”管理为基础的分阶段多模式保温的效果满意,可有效防止结直肠癌患者术中、术后低体温,提高苏醒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