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雅楠
(渤海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红旗日报》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从1930年8月15日《红旗日报》由《红旗》3日刊与《上海报》合并后在上海艰难创刊,至1931年3月9日终刊,总计出刊161期。创刊之初,《红旗日报》为对开四版1张,后缩小为14开1张、16开1张。报头左侧和下侧分别署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和“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设有“专载”“社论”“莫斯科通讯”“国际消息”“红旗俱乐部”“短斧头”等栏目,每周定期发表一篇时事汇评。关于《红旗日报》的宗旨,1930年8月18日发表的社论——《拥护工农阶级自己的报纸呵!》直接点明:“本报不仅是广大劳苦群众的喉舌,而且是广大劳苦群众争取解放与自由的武装(器)。”[1]9月30日,《红旗日报宣言》再次指出:“我们揭起了中国苏维埃的旗帜,号召了全国反帝国主义及反军阀战争的革命运动,宣布了中国共产党在现在革命中之一切政纲与主张,发布了中国广大群众在目前时局中的斗争要求与战略,更鼓励了全中国之广大工农群众的阶级斗争。”[2]在这一宗旨和思想的指导下,《红旗日报》高举革命旗帜,逆流而上,坚持战斗,不断号召全体工农劳苦群众团结起来,反抗帝国主义压迫和国民党黑暗统治,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吹响了革命的号角。
鲜明的政治倾向和坚决的斗争言论是《红旗日报》的政治底色。《红旗日报》将斗争矛头直指反动军阀和帝国主义,在武装斗争、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方面对帝国主义及其国民党反动派、反动军阀的残暴统治以及恶劣行径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上下军民团结一致的革命决心,点燃了更多民众参与斗争的革命热情,增强了人民群众为争取自由民主而继续革命并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提高了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红旗日报》积极报道红军坚持革命斗争的胜利消息,号召广大民众拿起武器,以武装斗争反对一切反动派,激发了广大人民的革命斗争意识。
1930年8月28日,《红旗日报》刊发《猛烈发展中的各地红军》,文中报道了各地红军坚持战斗的情况:廿六日南昌电:红军占领峡江乐平。廿六日汉口电:红军在横店与彭启彪部激战,○岩武穴黄梅,红军都在猛烈的向反动军队进攻。杭州信:江西玉山为红军占领。土劣纷逃常山。浙省府已令第三团长竺鸣涛开往长沙抵御。哈尔滨电:官方查得有暴动队伍,潜伏哈绥县阿城地方,哈埠已实行早晚戒严。南昌信:国民党省委兼保安处长路学忱,前带保安队二千多人往赣东进攻红军。内有七八百人哗变,投降红军去了。安庆信:十六日红军师长徐百川攻管家渡,进取霍山,与驻军第三国第三营在管家渡激战多日,同日有红军千名向流波○进攻[3]。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推动力。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内忧外患,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红旗日报》积极刊发国内外反映工人斗争的消息,旗帜鲜明地号召全世界工人阶级联合起来,战胜敌人。
国内,《红旗日报》就1930年9月7日京津地区爆发的工人运动刊发了《天津邮务工人进一步斗争》的报道:
公安社会两局为和缓工人斗争起见,乃于五日派员调停,副邮务长宋硕允六日电组局请示,这都是拖延手段,但工人非常坚决。工人决议,俟至八日午,如无圆满答复,即实行第二步办法,举行大罢工云[4]。
国外,《红旗日报》报道了日本内务省疯狂镇压、逮捕工人的信息:
世界社东京讯 最近日本经济界不振,工厂矿山业倒闭者渐增,结果致全国各地工人斗争勃发,其数大增,已突破今年斗争件数之记录。小工场因经济界波动而倒闭之斗争尤占多数。据日内务省社会调查,入七月后因达于中等工场之整理期,被捕劳工五十人以上之工场有四十八,及百人以上者有三十三工场阁镇缩小。
因此生活痛苦之工人斗争益发加剧,爆发,仅七月间争议件数达一百件,参加人员为一万七千二百八十七人,较去年七月,增七十五将七千九百零九人,约增四成。而自本年一月至七月之工人斗争总数为九百二十件,参加总人员达九万四千零七十八人之多。较去年同期,实增三百十件,二万三千五百三十三人,件数约增四成弱云[5]。
此外,《红旗日报》还刊载了《援助殖民地革命 反抗英帝国主义屠杀印度民众》[6]《喀尔喀特举行剧烈反英斗争》[7]《孟买工人示威与警察冲突 英日美积极准备大战》[8]《印度农民围攻警察署 摩洛哥革命与法军激战》[9]《匈牙利工人总同盟罢工 法国北部罢工继续扩大》[10]《朝鲜平壤罢工会扩大 孟买纱厂纷纷停工》[11]《荷兰航空工人罢工》[12]《法电欢迎出狱工友 以怠工的威胁使资本家屈服》[13]《日本革命青年举行九七大示威 西班牙工人大罢工》[14]《印度武装群众与英军激战 英军队退出北夏华城》[15]等国外工人罢工运动的消息。
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人掀起了救亡图存的革命斗争。《红旗日报》对国内外民族革命斗争进行了深入报道,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湖南、江西、湖北等省军力空虚,红军乘势出击,接连攻下多个县市,红色浪潮开始向外蔓延。此时,美、日、英派出军舰干涉红军的追击,《红旗日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昨三日午后一时,日本军舰伏见号,下驶九江时,在大冶下游之黄石港及某地(地名不详)二处,向红军开炮举行猛烈的射击,红军亦开枪应战,损伤较微。目下此方面之红军从大冶下游十七里李家园起,至富池口止,已占领沿岸全部,敷设炮垒两处,巧妙隐蔽,以抵抗炮舰之轰击[16]。
对意大利法西斯迫害共产党、社会党和其他进步人士激起捷克群众发动示威游行,《红旗日报》以《捷克革命群众举行热烈示威》为题加以报道:
十二日布拉格(捷克)电:昨夜有一队青年,手持木棍,石头捣击意大利使馆。而街道各窗户,都被打毁,被捕三人,警察问他们地时候,他答说,我们是共产党员,反对意大利法西斯蒂对四位斯拉夫青年地屠杀。
稍后,同晚又有捷克人开大会反抗死刑,并在街上游行示威,直往意大利使馆,又被捕两人[17]。
对1930年6月30日英国与伊拉克签订《英伊同盟条约》引发伊拉克人民强烈反抗斗争,《红旗日报》积极关注:
英国与伊拉克新条约,极为古尔民族所反对。上月总选举时,古尔人拒绝投票,愤懑积久,今日迸发。古尔人携带武装,封锁政府公署,兵警来援,双方对抗,结果死十三人,内有兵一,伤三十五人,内有兵四,警察九。南古尔使斯坦之苏莱玛尼,亦发生古尔人暴动[18]。
《红旗日报》发行之时,正值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导致各种矛盾激化,也使各地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国内各派军阀势力争斗不休,广大劳苦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未见改善,民众殷切期盼社会变革。此时,经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的中国共产党已在农村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在党中央经济建设思想指导下,《红旗日报》积极发表有关党的经济建设方针和苏联经济新动态的新闻报道,推动土地革命顺利开展。
《红旗日报》发表多则消息批判国民党管控下的经济混乱景象。
1929年7月,国民党政府为收回中东铁路主权,对苏联宣战,武力接管中东路,爆发了持续5个月之久的“中东路事件”。受此事件影响,松花江货运较之上年大幅度锐减,货物运输面临困境。
自本年四月十六日开江起,至八月底止,松花轮船,共运货物二千一百五十八万九千九百零八布特,比较上年同期运送之布特,计减少七百四十八万五千六百三十五布特。此为由上下游运送哈埠之杂粮。至在该期由哈埠向上下游运出杂货,即为六十五万五千三百六十布特,与上年同期之八十六万六千八百七十八布特比较,计减少二十一万余布特。此皆因东线战事破坏,一时不易恢复所致[19]。
就民众的住宿而言,《从上海的房租说到刮民党》这则消息可见一斑:
今天上海的房租,差不多比去年加贵了一倍,所以现在在上海做地产,做房产,以及做营造业的资本家们,没有那一个不大发其财,讨小老婆,做洋房子,惬意得几乎要升天!这是什么原因呢?刮民党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必然结果,又是军阀混战和革命战争的结果[20]。
此外,《南京政府严禁麦粉运天津 要使北方人民完全饿死 这才算一劳永逸的工作》[21]《阎王统治下的河北省财政状况》[22]《军阀混战 全国产业大破坏》[23]等消息无一不是国民党政府管控区经济乱象的明证。
那么,国民党封锁统治下解放区经济建设如何呢?“苏维埃区域来信”专栏以《丰顺苏维埃政权下的实际状况》为题反映困难局面:
丰顺的敌人,不但用最严的封锁,以打击苏维埃的经济,同时还要用最残酷的洗劫,企图根本摧毁农村的经济(这也是全国一律的)故目前丰顺苏维埃区域的农村输出品及农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都不能流通。(有时只能利用白色区域的亲戚朋友及少数同情革命的商人,为极少数的周转)而且有很多农村,被洗劫的一物无余。
但苏维埃政府机关的经济,在没收反动财产及微收富农特别捐农业税(即收○税,经常百分之五,富农微收百分之十五至卅不等,极贫苦的农民免税)之下,仍○勉强维持。一般农民,在反动派严重的封锁与洗劫政策下,物资的生活,虽然不能满足,但也只有增加他们对反动派的仇恨。
苏维埃政府,规定最高物价及创办消费合作社等,以防止商人的垄断,都因为敌人封锁洗劫得太厉害,收效极少。故目前除积极向外发展,夺取经济中心的城市外,○难解决经济上的困难问题[24]。
由上述报道可以看出,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民众的生活是不堪的,人民所受的苦难成为他们即将奋起的力量,无产阶级革命终将爆发。
《红旗日报》高度关注世界经济动态,转载最新的国际危机形势。如世界航运业出现普遍危机,运费大跌:
欧洲六百万吨 美国逾二百只 占全世界航船吨数百分之十五 欧洲去年航运界,殆无停船可言,及去冬今春开,因运费大跌,入本年一月,欧洲始有相当停船,其数确为十万吨,及二月已有五十万吨,三月达一百万吨,四月增值三百万吨,现复逾六百万吨,约占全世界航船吨数百分之十五[25]。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的赔款问题,1930年美国提出杨格计划,想借此协助德国降低一战后的赔款负担,但这并没有改善人民困苦的状况。《红旗日报》特发专论:
正在目前资本主义经济恐慌,生产减少,失业增加的时候,资本主义的经济恐慌正在引发政治恐慌。因此,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资本主义的稳定走向崩溃。又因为美国金元资本主义的困难,抢夺市场的争斗使得战争危机更加显著,资本主义的德国守着凡尔赛条约和杨格计划的束缚,所以更加加紧剥削工人群众,为的脱离资本主义的恐慌,但是,这样能不能脱离呢?
好几百万的失业者——每天都有被开除的工人——受着饥饿的痛苦,工人和谐的生活日益恶化……统治阶级的剥削,农村工人和贫农日益贫穷化。政府法令第四十八节,更规定了许多新的税则,贫民无法生活,现在更把工资减低,这一切一切就是资本家想脱离经济恐慌的写照,资产阶级以法西斯蒂的方法来执行这一强盗政策。
资本阶级政府施行白色恐怖,想摇动无产阶级的势力,社会法西斯蒂的先生们利用警察来“消灭工人的力量”。同时,改良主义的工会领袖,从后面攻击积极的工人,这一切都是使工人阶级“屈服于”政府的“饥困”政策的方法,使两千万德国人民饿死,为的是使德国变成最富足的国家[26]。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了全世界的社会经济大混乱,大量生产资源被闲置,成百上千的商品被滞销,企业、工厂、商铺、银行纷纷倒闭和破产,工人的生活处境更加恶化,人民更加贫穷。《红旗日报》深切同情劳苦大众的命运,集中精力报道危机形势下的世界大萧条和国民党经济政策造成的腐败,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经济工作状况,对激发广大民众的生产积极性,号召全世界人民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抵抗资本主义的剥削和掠夺,反对任何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争取全面的、独立的、自由的解放,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红旗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耳目喉舌,以笔为武器,以言论为子弹,激发全民族革命斗志,吹响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斗号角,点燃了继续革命的烈火,其强有力的革命动员能力促进了报刊发行和思想传播。
《红旗日报》运用诗歌、猜谜、小说、口号、故事等老百姓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体裁,以激扬文字潜移默化地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
用诗歌高声呐喊,警醒人心,表现抗敌之急迫,努力激发全民族爱国热情,引导公众团结起来,坚持战斗:
勇敢的战士们啊!拿起武器,不要彷徨!红旗已展过了大半个中国,只等产业都市的血钟一响!上海工人罢工巷战,就是敌人的致命伤![27]
1929年8月24日,中国共产党人彭湃和杨殷由于叛徒的出卖在上海被捕。面对敌人的枪口,彭湃和杨殷威武不屈,英勇就义。《红旗日报》发表诗歌《彭湃杨殷诸同志的周年祭》,沉痛哀悼革命烈士:
敌人杀了我们的杨殷彭湃,革命的洪流却更急骤地澎湃人间。长沙已插进了红旗,武汉指日要把苏维埃建。政治罢工,武装暴动,夺取政权,这都是为你们实际地衔哀,实际地纪念!
火花开遍了中国,这都是你们地鲜血所染。自然,你们被害的损失,是党和无产阶级深刻地伤痕,这创痕正在用斗争地热血来填,我们誓死争取全国苏维埃的胜利,祝你们含笑九泉![28]
反对帝国主义的声音得到响应,印度武装群众与英军展开激战,爆发了大规模的反英罢工运动,激起中国人民坚定斗争的决心和意志,诗歌《第三时期》为此振臂高呼:
太平洋掀起空前的怒涛,印度海涌出了革命巨潮,红旗展过了中国南北,印度工人又正在捣毁英帝国主义的老巢!这是第三时期的危机,帝国主义的末日到了![29]
《红旗日报》还刊载了讽刺性杂文,通过辛辣的尖锐的讽刺,揭露反动派的丑恶嘴脸,供民众批判:
现在蒋介石一拿到济南就十二分乖巧,孝顺的把济南划为非交战区,完全交给日本帝国主义,这一来,日本主子就会“开心大悦”,不会再向济南民众开炮,引起“不快之感”了[30]。
刮民党目的就是要刮尽人民的膏血,所以刮民党刮民的方法也特别多,差不多我们小百姓从头上到脚下,没有那一点不受刮民党的“刮”[31]。
见了资本家,有钱的,有权势的,就满面春风,见一被压迫者就哭丧着,堆起一片黑云,就是“狗脸”。当着主人来了,就快跑去讨赏,或听着群众斗争发生,就加快飞跑,去探消息;遇见群众实力汹涌,大叫“打狗!”的时候,就腿弹琵琶,夹尾飞跑,这就是那特别灵活的“狗腿”[32]。
漫画具有帮助读者理解作品、加深阅读感受的作用,其逼真性和在场感能达到一图胜万言的效果。《红旗日报》借此将斗争矛头直指南京政府和帝国主义,通过发表众多漫画作品抨击时政。
《北京阎汪喜事》[33](见图1)辛辣地讽刺了阎锡山和汪精卫“喜结连理”,无情地批判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军阀相互勾结的丑恶嘴脸。《在反动轨道上开车》[34](见图2)则生动描绘了蒋介石坐在帝国主义的怀抱中,在反动轨道上开车的图景,以强烈的情感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相互勾结、不顾人民死活的事实。此外,还有《驴头不对马嘴》[35]《走向坟墓的资本主义》[36]《武装暴动》[37]等。
图1 《北京阎汪喜事》
图2 《在反动轨道上开车》
《红旗日报》通过激扬文字、辛辣漫画、多样的体裁实现了抗敌动员宣传的最大化,建构了有利于革命的宣传话语体系,激发了全民族的救亡意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使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的主张深入人心。
20世纪30年代初的中国,内有军阀连年混战,人民苦难日益深重;外有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民族危机日渐加深。中国共产党坚持在农村建立根据地,持续开展土地革命,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紧紧依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红旗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个机关报,是党的主要舆论工具,从创刊之日起就肩负起“党和人民喉舌”的职责使命,与根据地的革命斗争遥相呼应,坚持新闻宣传党性原则,坚定不移吹响革命号角,正如其宣称:“我们揭起了中国苏维埃的旗帜,号召了全国反帝国主义及反军阀战争的革命运动,宣布了中国共产党在现在革命中之一切政纲与主张,发布了中国广大群众在目前时局中的斗争要求与战略,更鼓励了全中国之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的阶级斗争。”[38]
《红旗日报》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集中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和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斗争形势,不断凝聚民众爱国情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工农劳苦群众坚持革命的信心和斗志,其丰富生动、及时有力、旗帜鲜明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为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