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珂, 张继云, 乔丹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 1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2 心内一区, 河南 焦作 454000)
重症肺炎为肺部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随着病情进展至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时, 患者死亡率较高。 重症肺炎患者由于肺功能受损, 夜间睡眠质量降低, 可加重其疲劳感, 引起一系列躯体并发症及心理功能紊乱等。 研究[1]表明, 重症肺炎患者出现焦虑、 抑郁的风险较高。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 常规护理干预已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此外, 重症肺炎的病情控制与患者生活习惯、 饮食习惯等关系密切, 因此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 正念减压护理为心理干预方式, 可帮助患者缓解情绪障碍, 减轻其心理压力[2]。 知信行护理通过对患者信念、 行为等进行干预, 进而改善其健康行为[3]。 本研究探讨正念减压结合知信行干预模式对重症肺炎患者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33 例重症肺炎患者, 按照入组顺序分为观察组 (67 例) 与对照组 (66 例)。 观察组年龄28 ~66 (43.68 ± 10.35) 岁, 男性42 例、 女性25 例, 体质量指数 (21.86 ± 2.44) kg/m2, 受教育年限 (12.84 ± 1.97) 年。 对照组年龄26 ~67 (44.57 ± 10.19)岁, 男性39 例、 女性27 例, 体质量指数 (22.03 ± 2.61) kg/m2, 受教育年限 (12.64 ± 2.05) 年。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包括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心理调节方法及生活调护方法等。 观察组采用正念减压结合知信行干预模式。 (A) 正念减压: ①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 部分患者对自身病情过度担忧, 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紧张、 恐惧、 焦虑等情绪, 因此治疗期间抵触心理较强。 故入院时与患者面对面交流, 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减轻患者不良情绪。 ②躯体护理。 重症肺炎患者由于肺功能受损, 因此极易出现胸闷、 窒息等心理, 部分患者需接受机械通气干预, 可加重其不适感。 护士需及时评估患者心态,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引导其感受身体不同部位, 选用合适的护具提升患者的舒适感, 减轻其不良情绪。 ③步行冥想。 指导患者紧握双手, 感受肌肉紧张状态, 持续5 s 后放松, 反复5 ~10 次, 通过语言引导患者感受足与地面接触的感觉, 培养及练习患者对躯体的细微感受, 提高其对肌肉放松的敏感度。 出现不良情绪时, 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 冥想等方式自我调节。 (B) 知信行干预:①认知干预。 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重症肺炎相关知识, 在与患者沟通期间了解其对自身疾病及治疗的认知情况, 帮助患者纠正错误认知, 强化正念减压护理, 减轻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排斥心理。 ②信念干预。 重症肺炎患者睡眠质量一般较差, 因此易产生疲劳、 烦躁等情绪, 可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 营造良好、 轻松的氛围; 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③行为干预。 重症肺炎患者由于对治疗手段的陌生, 可出现紧张、 恐惧等心理, 责任护士需耐心向患者讲解治疗相关知识, 指导患者配合治疗, 向患者讲解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及自我调节方法。
1.3 观察指标 采用心理弹性量表[4]从坚韧、 力量、 乐观3个因子评估心理弹性, 分值越高心理弹性越高。 采用生活质量量表[5]从躯体、 角色、 情绪、 社会功能4 个因子评价生活质量, 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 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心理弹性 干预后, 观察组CD-RISC 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CD-RISC 评分比较 (, 分)
表1 两组的CD-RISC 评分比较 (, 分)
组别 n坚韧力量乐观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67 37.56±4.36 50.21±2.95 18.46±2.47 31.64±4.05 8.34±1.04 15.64±1.02对照组 66 37.88±3.71 45.36±3.24 18.56±2.13 24.76±3.88 8.29±1.03 12.04±1.06 t0.4569.0290.25010.0010.27919.959 P0.6500.0000.8030.0000.7810.000
2.2 生活质量 干预后, 观察组躯体功能、 角色功能、 情绪功能、 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分)
表2 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分)
时间组别 n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干预前 观察组 67 48.67±5.34 55.34±5.84对照组 66 49.68±5.46 56.14±5.74 t 1.0790.797 P 0.2830.427干预后 观察组 67 83.67±4.90 88.97±3.48对照组 66 75.09±4.69 81.64±3.90 t 10.31411.441 P 0.0000.000情绪功能50.43±5.83 48.19±5.91 2.200 0.030 82.72±4.61 75.39±4.34 9.438 0.000社会功能52.71±5.71 54.03±5.49 1.359 0.177 78.94±4.10 71.94±4.35 9.551 0.000
重症肺炎发病急骤, 患者可出现咳嗽、 呼吸困难, 甚至并发意识障碍、 休克等[6]。 重症肺炎患者的死亡率较高, 给家庭及社会造成较大的负担。 重症肺炎患者由于肺功能障碍, 机体血氧含量降低, 会加重其疲乏症状, 甚至出现精神或行为异常等。 重症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 紧张等情绪, 对治疗产生一定的抵抗, 影响患者疾病控制。
正念减压为心理护理模式。 研究[7]表明, 正念减压可提高癌症患者的心理弹性, 改善其睡眠质量。 知信行干预从认知、 信念及行为3 个层面对患者进行干预, 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治疗信念, 进而自发转变自身不良健康行为。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CD-RISC 评分高于对照组, 表明正念减压结合知信行干预模式可提高重症肺炎患者的心理弹性。 分析其原因为, 正念减压训练不断向患者传递积极的信念, 促使患者以积极的方式应对疾病; 正念减压以患者为出发点, 增强肢体与环境的接触及心理感受, 通过正念减压及肌肉训练相结合, 提升患者对情绪的控制能力[8]。 知信行干预模式利用健康教育增强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认知, 通过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减轻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排斥及恐惧心理, 缓解负性情绪[9]。 信念干预有助于调节重症肺炎患者的精神状态, 使患者以正念心理面对疾病, 积极接受治疗和护理, 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亦显示, 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 表明正念减压结合知信行干预模式可提高重症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知信行干预模式使患者意识到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使其从内心接受治疗, 主动配合, 在交流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给予疏导, 并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正念减压结合知信行干预模式可增强重症肺炎患者的心理弹性, 改善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