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伟, 张乐乐, 刘亚楠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三科, 河南 平顶山 467036)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急性病变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与血管堵塞、 血栓形成等因素有关, 常表现为头晕、 恶心、 呕吐、 偏瘫、 言语不清等[1]。 介于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治疗方法, 通过对堵塞血管进行再通治疗, 恢复脑部血流灌注, 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术后综合状态恢复是护理重点, 综合护理干预在传统护理干预上更注重患者生理及心理需求,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体验[2]。 基于问题导向模式的综合护理是一种将问题转化为可管理的各种护理措施, 对患者实施针对性问题导向护理模式, 以提升护理过程中患者康复率[3]。本研究分析基于问题导向模式的综合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运动能力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3 月至2023 年4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2 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 纳入标准: ①首次接受介入治疗, 处于疾病稳定期; ②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存在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异常; ②患有严重精神疾病, 沟通能力异常; ③伴有造血系统疾病; ④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观察组男24 例、 女22 例, 年龄 (57.21 ± 2.83) 岁, 体质量指数 (22.21 ± 3.08)kg/m2。 对照组男22 例、 女24 例, 年龄 (57.39 ± 2.93) 岁,体质量指数 (22.16 ± 3.10) kg/m2。 该研究已取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药物、 疼痛和心理等常规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基于问题导向模式的综合护理, 基本措施包括: ①向患者介绍基于问题导向模式的综合护理的内容、 意义以及干预后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帮助患者及其家属理解疾病的性质和发展, 确保患者理解并积极配合, 与患者紧密联系,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关系, 引导患者主动提出问题, 并帮助其解决。 ②根据患者各项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干预目标, 如改善神经功能、 预防并发症和促进康复等。 ③维护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持续检测血压、 心跳和呼吸等指标。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充足的氧气供应; 控制高血压, 遵医嘱使用抗压药物, 以促进脑血流恢复; 对患者进行早期和持续的物理干预,进行床旁康复、 肌肉运动等。 提供合适的营养支持, 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以支持康复和组织修复。 ④邀请以往成功康复的患者分享经验, 探讨积极接受干预后实现的目标及成效, 提高患者的自信心, 增强其康复积极性。 ⑤定期监测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和生命体征, 并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发展, 及时调整和修改干预方案。 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运动能力: 于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测定, 总分100 分, ≥95 分为轻度运动障碍, 85 ~94 分为中度运动障碍, 50 ~84 分为明显运动障碍, <50 分为重度运动障碍。 ②睡眠质量: 于干预前后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 评估, 包括睡眠质量、 入睡时间、 睡眠时间、 睡眠障碍、 日间功能障碍、 催眠药物、 睡眠效率7 个维度, 各维度评分0 ~3 分, 评分越高则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 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运动能力 干预后, 观察组Fugl-Meyer 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Fugl-Meyer 评分比较 (, 分)
表1 两组的Fugl-Meyer 评分比较 (, 分)
组别n干预前干预后tP观察组4656.25±4.0782.48±3.1034.7720.000对照组4656.29±4.0371.29±3.0720.0810.000 t 0.04717.395 P 0.9620.000
2.2 睡眠质量 干预后, 观察组PSQ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PSQI 评分比较 (, 分)
表2 两组的PSQI 评分比较 (, 分)
维度时间观察组(n=46) 对照组(n=46)tP睡眠质量 干预前2.61±0.252.56±0.280.9030.369干预后1.02±0.081.97±0.1537.9010.000入睡时间 干预前2.62±0.302.61±0.310.1570.875干预后0.97±0.081.85±0.1143.8810.000睡眠时间 干预前2.60±0.222.58±0.210.4460.657干预后1.03±0.041.84±0.1437.7310.000睡眠障碍 干预前2.78±0.192.77±0.210.2400.811干预后1.04±0.072.01±0.1637.6700.000日间功能障碍 干预前2.48±0.332.54±0.310.8990.371干预后0.85±0.111.69±0.2421.5800.000催眠药物 干预前2.29±0.452.35±0.420.6610.510干预后0.96±0.211.57±0.3510.1360.000睡眠效率 干预前2.46±0.382.44±0.390.2490.804干预后1.01±0.061.95±0.2425.7710.000总分干预前17.84±1.0617.85±1.050.0460.964干预后6.88±0.5812.88±0.9337.1280.000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脑血管的堵塞或狭窄导致脑部缺血的疾病, 常见病因包括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痉挛和动脉栓塞等, 造成脑血管内腔狭窄或完全闭塞, 从而减少脑部血液供应。 当脑血管发生阻塞或狭窄时, 血液供应到脑部区域会受到限制, 导致神经细胞缺氧和营养不足, 从而引发脑损伤[4]。 疾病和治疗均会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 影响其睡眠质量, 加之术后运动功能受限, 不利于患者康复[5]。 因此, 在治疗同时辅以恰当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后, 观察组Fugl-Meyer 评分高于对照组, PSQ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表明基于问题导向模式的综合护理能够提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其睡眠质量。 问题导向模式的综合护理通过向患者介绍干预方法的意义及目标, 通过详细的疾病介绍, 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焦虑, 鼓励患者打开心扉, 表达心中想法, 让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问题及需求, 并加以解决[6]。 在干预中联合患者家属看护与陪同患者, 能够快速提升患者的接受能力, 提高治疗及护理依从性。 在干预中通过控制高血压、 维持氧气供应和营养支持, 维持患者生命体征, 并确保患者能够充分摄入高纤维、 高蛋白的营养成分, 从而增强患者体能, 改善体质, 减少其睡眠障碍, 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7]。 问题导向模式的综合护理为患者提供包括物理疗法、 营养支持、 心理支持和教育等全面的护理服务, 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 促进患者康复过程,提高其功能独立性, 从而加快运动功能恢复; 通过以往成功案例的示范作用, 增强患者自信及主观能动性, 提高其康复效果。 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定期监测, 掌握患者具体问题并进行具体分析, 能够为患者提供更高效率的护理。
综上所述, 基于问题导向模式的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运动能力, 改善其睡眠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