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烨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情绪智力对大学生創造力的影响,从而为培养大学生创造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内容:主要涉及情绪智力和创造力两个概念。情绪智力是个体在理解和表达情感、控制情绪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创造力则指的是个体寻找并提出新颖而有价值的观点、想法或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了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并利用相关量表对他们的情绪智力水平进行测量。结论:情绪智力培养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可以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发展。
关键词:情绪智力;大学生;创造力
情绪智力是指个体理解、认知和管理自身以及他人情绪的能力,它涵盖了感知、表达、理解和调节情绪等方面,对认知、情感、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索情绪智力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而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培养情绪智力有助于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一、情绪智力影响大学生创造力的理论基础
情绪智力是指个体对情绪的感知、理解和调节能力。在大学生创造力研究中,情绪智力被认为是影响创造力的重要因素。
首先,情绪智力可以提供情绪驱动的动力和灵感。创造力通常需要个体在面对问题时有积极、开放和富有想象力的思维方式。情绪智力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管理情绪,减少焦虑和压力,同时激发创造性思维。
其次,情绪智力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情绪调节和情感表达能力。创造力不仅仅是一种认知过程,还与情感体验密切相关。情绪智力可以增强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使大学生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难,从而更好地发挥创造性思维。此外,情绪智力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表达情感和创意,促进创造力的产生和展现。
最后,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合作能力密切相关,这对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创造性思维不仅仅局限于个体的内部思考,更需要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情绪智力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合作能力,更加灵活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协作,共同创造出创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二、情绪智力影响大学生创造力的实证检验
(一)研究假设与研究过程
1.研究假设
假设一:情绪智力水平越高的大学生在创造性思维和表达方面表现得越好。假设二:情绪智力水平与大学生的情感创造力呈正相关关系。假设三:情绪智力水平与大学生的认知创造力呈正相关关系。假设四:情绪智力水平与大学生的动机创造力呈正相关关系。假设五:情绪智力水平与大学生的社交创造力呈正相关关系。
2.研究过程
第一,情绪智力测量。从五所不同类型的大学随机选取375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参与者,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和多样性。研究采用经过验证的Mayer-Salovey-Caruso情绪智力量表(MSCEIT,0~100分),对参与者进行评估。结合调查问卷形式,要求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观点或经验进行评价,以此评估他们在情绪知觉、情绪理解、情绪运用和情绪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第二,情感创造力维度。通过问卷问题及任务评估参与者在情感表达方面的能力。维度评分1~5分。
第三,认知创造力维度。包含远距离联想任务和其他关联思维任务,评估参与者在关联思维和新颖观点生成方面的能力。维度评分1~5分。
第四,动机创造力维度。涉及参与者对创造性任务的兴趣水平、自我驱动程度等方面的问题。维度评分1~5分。
第五,社交创造力维度。观察参与者在团队合作项目中提出创新想法的能力,包括集体思考、合作冲突解决和推动创新的角色等方面的表现。维度评分1~5分。
(二)研究结果与数据
偏度反映了数据分布的不对称性。偏度为正,表示右尾较长(分布向右偏);偏度为负,表示左尾较长(分布向左偏)。通过偏度可以帮助判断数据的偏斜情况。峰度则衡量了数据分布的尖锐程度或厚尾程度。峰度高于正态分布(峰度为3)时,分布更尖锐;峰度低于正态分布时,分布更平坦。通过对361份有效问卷的回收分析,得出数据如表1所示。
参与者的情绪智力得分的平均值为78.42,标准差为10.36。情感创造力得分的平均值为3.75,标准差为0.83,与情绪智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8(p<0.01)。认知创造力得分的平均值为3.92,标准差为0.76,与情绪智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7(p<0.01)。动机创造力得分的平均值为4.05,标准差为0.91,与情绪智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2(p<0.01)。社交创造力得分的平均值为4.18,标准差为0.87,与情绪智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3(p<0.01)。情绪智力的偏度为0.21,峰度为0.15。情感创造力的偏度为1.12,峰度为1.55。认知创造力的偏度为0.27,峰度为0.89。动机创造力的偏度为-0.12,峰度为0.03。社交创造力的偏度为0.58,峰度为0.92。情绪智力的偏度接近于0,而各类型创造力的偏度也接近于0,表明数据的分布较为接近正态分布。情绪智力和各类型创造力的峰度都接近于0,表明数据的分布相对平缓。情感创造力的效应值为0.43,认知创造力的效应值为0.25,动机创造力的效应值为0.18,社交创造力的效应值为0.21。
(三)研究结论
首先,情绪智力对大学生创造力具有显著影响。研究发现,情绪智力与情感创造力、认知创造力、动机创造力和社交创造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情绪智力水平越高的大学生在各个创造力子维度上表现更好。
具体来说,情绪智力与情感创造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8(p<0.01),说明情绪智力水平越高的大学生在情感表达方面展现出更好的能力;情绪智力与认知创造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7(p<0.01),表明情绪智力水平越高的大学生在关联思维和新颖观点生成方面表现更优秀;情绪智力与动机创造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2(p<0.01),说明情绪智力水平越高的大学生更有内在动机去追求创新和创造;情绪智力与社交创造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3(p<0.01),说明情绪智力水平越高的大学生在团队合作项目中展现出更好的能力。
其次,情绪智力对特定类型的创造力可能具有更强的影响。由于不同类型的创造力涉及不同的认知和情感过程,情绪智力在这些过程中扮演关键调节角色。例如,情绪智力可以帮助大学生处理情绪信息,调节情绪体验,灵活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从而促进情感创造力的表现。此外,情绪智力还能增强大学生的社交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对社交创造力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最后,情绪智力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对大学生创造力产生影响。情绪智力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情绪知觉能力,使其更加敏锐地察觉和理解内外部情绪信号,从而为创造性思维和表达提供更丰富的情感基础。情绪智力还能调节认知过程,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灵活转换思维模式,并产生新颖的观点。此外,情绪智力可以通过调节动机和社交因素来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
三、情绪智力融入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方法
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期待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也强调个体的情商和情绪管理能力。将情绪智力融入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情绪智力培养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情绪,从而减轻焦虑、压力和负面情绪,为其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积极的情感基础。情绪智力还可以使大学生在面对创造性任务时更加镇定和专注,有助于他们集中注意力,快速思考和灵活应对挑战。通过在创造力培养中引入情绪智力的培养方法,教师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关怀,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结合教学实践,有以下具体措施。
第一,注重情绪认知和自我意识的培养。这包括提高大学生对情绪的感知能力,引导他们了解和理解不同情緒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调节情绪。教育者可以通过情绪监控日志、情感识别训练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提高对自身情绪状态的认知,并提供相应的情绪调节策略,以促进创造力的发挥。
第二,创设具有情绪激发功能的学习环境。教育者可以创造积极、支持性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表达情感和创意,为他们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同时,教育者可以引入情绪激活的学习任务和情感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有效地唤起大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创造力的灵感和创意产生。
第三,强调情绪智力与创造力的融合培养。教育者可以结合情绪智力和创造力的训练,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组织团队合作的创新项目,鼓励学生在合作中积极表达自己的创意,并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通过情绪智力和创造力的共同培养,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困难、处理冲突,并产生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第四,建立情绪智力培养的长期机制。情绪智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者需要给予持续的关注和指导。学校可以开展定期的情绪智力培训和辅导活动,提供专业的情绪智力测评和指导,帮助大学生不断提高情绪智力水平,并将其融入创造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情绪智力培养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是显著的。情绪智力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管理情绪,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并增强情感表达和创意思维,这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社会需求的满足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研究中,学校需要进一步探索情绪智力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完善情绪智力培养的实践策略,以促进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雨龙,冯玉佳,张冬梅.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6).
[2]李良敏,陈红兵.创造力测量的历史与进展[J].科技导报,2021(20).
[3]姚海娟,王琦,李兆卿.情绪调节中的认知重评创造力[J].心理科学进展,2022(3).
[4]何怡,宋辉,杨翠兰.DBT视角下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对策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6).
[5]李忠.有话好好说:学校情绪智力培养的新尝试[J].大众心理学,2023(4).
[6]李薇薇,郭艳菊.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探讨[J].高教学刊,2020(1).
[7]种儒毓.认知好奇心对创造力的影响[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2.
[8]陈默然.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大学生创新思维训练探究[J].就业与保障,2020(9).
(作者单位:集宁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