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说联播》的内容生产特点研究

2024-01-21 01:40白莉娜
声屏世界 2023年19期
关键词:主播说联播联播新闻联播

□ 白莉娜

央视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打造《新闻联播》衍生节目《主播说联播》,创新新闻内容生产方式,根据受众需要制作年轻化、网络化的短视频新闻,加快媒介转型和融合,建立新媒体舆论生态,用通俗语言传递主流声音,实现宣传效果最大化。

相对于其他平台,微博发展较为成熟,信息传播壁垒少,生产内容全面,传播效果相对稳定,所以本文将以微博平台“央视新闻”官方账号中的《主播说联播》系列节目为研究对象,暂不考虑二次传播问题。通过分析该节目的选题类型、叙事倾向、话语风格、视觉呈现,研究该节目的内容生产特点,为其他主流媒体适应当下媒介环境发展环境和媒介融合趋势、实现传统媒体转型等提供借鉴。

选题兼具宏大叙事和底层价值观照

《主播说联播》节目内容丰富,涵盖国家和社会生活多个方面,主要有“社会民生”“时事政治”“医疗卫生”“文教事业”“财经”“国际”“科技”等类型,由于“社会民生”“时事政治”题材范围广泛,此类又可细分为“社会热点事件”“周年节庆”“主流价值观宣传”等内容;“时事政治”可细分为“国内大事“政策宣传”“外交”等。经过分析可知,《主播说联播》节目的选题呈现出如下特征:

关注民生话题,贴近百姓生活。《主播说联播》的内容题材大多集中于社会民生、时事政治、医疗卫生,财经、国际、外交、科技等题材较少。其中,社会民生类内容比重较高且内容丰富多样,社会民生类议题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当下百姓生活,传递国家的发展理念和价值判断,赋予节目生命的厚度和人性的温度,引起受众情感上的共鸣。[1]此外,医疗卫生题材的内容占比也较大。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成果显著,疫情防控逐渐常态化,该方面的报道重点由2020年的新冠疫情病例数据通报、疫情发展情况等逐渐向疫情防控提醒、疫苗接种等信息转变。此后,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平稳发展,社会生活逐渐步入正轨,节目内容不再以疫情防控为重,节目中关于新冠疫情的报道比例相应下降,选题类型更加多样化。

直击热点事件,回应社会关切。《主播说联播》内容的主要来源有两种,一是就当天《新闻联播》中播出的热点内容展开评述,二是就近期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评论。虽然《主播说联播》是《新闻联播》的衍生节目,但其报道话题并非完全复制《新闻联播》,其中大量内容是对《新闻联播》未报道的近期出现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评论,是《新闻联播》的重要内容补充。

《主播说联播》基于自身IP的优势,借由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的传播效力扩大传播覆盖面,占领新兴舆论阵地,敢于直面社会热点痛点,[2]回应受众关切,增强了节目内容的公共性和服务性,积极创建打通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互动平台,真正实现主流媒体与社会大众的亲民化沟通。

兼具宏大叙事与底层价值观照。《主播说联播》栏目的创立是《新闻联播》关注年轻受众群体,重视新媒体传播环境的体现。时政新闻类栏目若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则会显得枯燥乏味、严肃呆板;若言之无物,过度娱乐化,则会消解新闻专业主义。《主播说联播》与《新闻联播》一起展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文本之间的协作模式,为电视新闻栏目的转型提供了一个良好范式。《新闻联播》成了宏观视角和个体关照、严肃与网感兼具、雅俗共赏的“闭环式”结构。[3]在当前新媒体传播格局下,受众媒介素养不断提升,传播话语权逐渐下放,“传者中心”逐渐向“传受互动”转移,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类节目要跳脱出惯性思维,将关注点聚焦于受众,传播内容也要向生活化、大众化、普适化转变,利用媒介技术拓展传播渠道,拓展受众与媒体的互动空间,积极推动时政新闻类栏目更好地观照现实,融入现实。

转变话语风格,打造年轻化媒介形象

面对媒介环境的变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主流媒体要增强传播力就必须适应新的传播环境,满足受众新需求,找准自身定位,创造独特风格,塑造独特的媒介形象。《主播说联播》充分挖掘《新闻联播》品牌资源,立足网络传播语境,在话语风格方面积极创新,吸引了众多年轻群体的关注。作为电视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产物,《主播说联播》通俗而不失格调,幽默而不失内涵,为主流媒体转型做出了良好示范。

创新话语表达,增强传播效果。《主播说联播》栏目一经上线便受到广泛欢迎,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传统新闻播报话语风格进行了大胆创新。该节目在用词选择和话语表达上大胆使用了最热最新的网络话语,通过话语体系的全新建构拉近了和全媒体时代受众之间的距离,让原本严肃端庄的时政新闻具有了鲜活的吸引力。[4]

《主播说联播》节目内容大多集中于社会生活、时事政治与疫情防控等相关话题,体现出节目传播内容的侧重点,也反映了节目作为主流媒体对于社会议程设置和社会舆论引导的立场,向受众传递节目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追求,通过节目传递正能量,增强民族认同感,强调节目的教育性和舆论引导作用。除此之外,通过对解说词的分析,可以发现与传统新闻第三人称播报方式不同,《主播说联播》节目采用第一人称播报新闻、发表述评,个人态度鲜明,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视频解说词中“网友”“我们”“大家”“我国”等词也显示出节目话语立场,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视角改变了传受双方对立的对话姿态,节目与受众站在同一立场,有效拉近了受众与节目的心理距离。

节目的标题灵活多样,有时还以问句、疑问句等表达形式,例如“我们能为边防战士做什么?”等。每一期节目的开头语为“主播说联播,今天我来说”,简单明了却富有青春活力,让受众观看后易于记忆,形成品牌效应。在节目的主体文本中,词句排列大多以口语化的押韵短句为主,还经常出现疑问句、反问句等形式,文本语态灵活多样,极大提高了话语的传播效果。

“网言网语”提升新闻温度和趣味。《主播说联播》节目采用更加符合年轻人的语言习惯,将新闻评述与网络流行语结合起来,改变了受众对传统主流媒体严肃古板的刻板印象,用平民化、网络化、故事化、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将重大、严肃的时政新闻转化成为接地气的“家长里短”。这种饱含情感和温度的新闻语态,更容易被受众接受,引发受众产生情感共鸣,与年轻受众群体形成双向互动。通过对节目文案的分析,不难发现节目文案对网络流行语的应用频率较高,虽然节目追求新闻播报话语风格的年轻化、网络化,但并未滥用网络流行语。每期节目中流行语出现的频次较低,大多数视频至多出现一个网络流行语,而且所采用的网络流行语均为表达正面含义的褒义词。例如在2021年5月15日“香港纪律部队迈起中式步操,李梓萌:一家人,队形就该整齐”节目中,引用网络流行语“此处必须有掌声”“一家人,队形就该整齐”,幽默的播报语言、鲜明的观点阐释等充满个性化的话语风格表达了节目的立场和态度,尽管传播语态彻底颠覆,但节目蕴含的正向效应也并未打折。[5]

主播准确把握语言样态,恰当控制分寸。《主播说联播》采用贴近受众的网络表达话语形态,主播的形象也一改往日的严肃端庄,变得平易近人。节目中,主播采用放松的坐姿、丰富的手势、灵动的表情等副语言配合新闻内容,形成与受众平等、友好交流的语境,突破了以往主播符号化的形象,呈现出人格化和个性化的特点。[6]但是放松不等于随便,通俗不等于低俗,视频中主播展现了优良的专业素养,在幽默诙谐与专业得体之间精准把握分寸,保持严格的语言规范和亲切有力的个人形象,维护国家级主流媒体的公信力。

建立共情语境,引领正确价值导向

通过对比《新闻联播》等传统新闻节目,不难发现传统新闻节目强调严肃、冷静、谨慎、客观地陈述新闻事实,力求减弱主播个人对新闻呈现的影响。而《主播说联播》反其道而行,节目内容以主播针对新闻事件发表观点为主,用词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态度。《主播说联播》注重情感表达,建立共情语境,引起受众共鸣,进而引导正确的价值导向。

感性与理性交融,实现共情传播。主流媒体传统的新闻语态严谨且规范,叙事简洁、逻辑清晰,将主流价值观单向传递给受众,单一的语态形式不具亲和力,且传者的作用与地位更加突出,疏远了受众与节目之间的内在距离。在传播方式多元化的融媒体时代,受众的需求处于上风,话语形式也应更加丰富鲜活,以新式语态与用户交流互动,建立两者间的共情语境。[7]

《主播说联播》衍生于《新闻联播》,属于半官方性质,承接官方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威性,同时又扎根于网络社交平台,以受众视角进行微观叙事。《主播说联播》的节目属性和内容生产方式决定了其在情感表达中感性与理性交融的特点。首先,节目的价值取向与《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保持一致,从这一方面来说,《主播说联播》的情感表达是理性的。同时,《主播说联播》节目采用网络流行语等口语色彩浓厚的民间话语体系传达官方话语态度,易引起受众对于节目内容的情感共鸣,从这一方面来说,《主播说联播》又是感性的。《主播说联播》栏目“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性”相结合的叙事策略,实现了情感表露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良性互动。

宣扬正面舆论,倡导主流价值观。目前自媒体蓬勃发展,新闻专业主义被不断消解,传播内容良莠不齐,主流媒体应当明确自身责任,保持专业素养,积极宣扬正能量,倡导主流价值观,引领社会舆论正向发展。整个节目以宣扬爱国主义、人文主义、英雄主义等积极、正面的舆论为主,且传递爱国主义精神居多,表达正向情感,宣扬正面舆论,倡导主流价值观。

《主播说联播》节目努力实现传受平等对话,将共情语境延伸到受众的认知、心理层面,并以调动受众的行为变化为传播目的。节目内容传递出的正向价值及主播自然流露的表达情绪不仅使受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潜移默化中也使受众加深对新闻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受众对公共领域事务的参与度。

打磨节目形态,适应短视频传播特征

《主播说联播》在新媒体平台上线后获得巨大关注,以微博平台为例,截至2023年8月25日,“主播说联播”话题获得了131.5亿次阅读,243.2万次讨论,400.4万次互动,粉丝数量、阅读量、转发量、评论量、点赞量等指标均表现亮眼,是新媒体平台拥有巨大影响力和传播力的重要IP。《主播说联播》之所以能在新媒体平台拥有如此大的传播声量,形成巨大的关注度和强大的用户黏性,与其独特的节目形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节目呈现竖屏形式,内容快节奏输出。随着移动设备及传播媒介的发展,竖屏传播能更好地契合移动设备的播放特点,符合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是网络时代视频信息的最佳展示方式。《主播说联播》节目所有视频均为竖屏拍摄,在视觉、场景、交互等方面对受众需求进行有效观照。《主播说联播》顺应当前网络传播时代信息的碎片化传播特点,主打短小精悍,视频时长多为一分钟左右。由于节目时长限制,《主播说联播》的内容往往选择一、二个话题进行简短评述,内容紧凑,与《新闻联播》内容关联性强,保证节目内容连贯性。此外,节目发布频率保持平稳,大多数情况下每天发布一条,稳定的发布频率能够有效提高用户黏性,培养受众形成观看的习惯,实现传播致效。

声画语态丰富,创新视觉呈现。在视觉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媒体传播时代,在坚持做好优质内容的基础上,吸引眼球的视觉呈现便成为信息能否引起受众注意的重要因素。声音和画面能够更直接地表达出节目的传播姿态。除了每个视频都会配以适当的背景音乐外,《主播说联播》节目画面的直观性可以增加新闻节目的吸引力和震撼力,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8]

《主播说联播》节目大多是在《新闻联播》节目演播室拍摄制作,画面背景便是观众所熟悉的《新闻联播》节目背景,《新闻联播》播出之后,当天的值班新闻主播穿着同样的服装进行竖屏拍摄,保留了《新闻联播》这档传统新闻节目的惯性,强化《新闻联播》与《主播说联播》的母体与衍生关系。此外,有时节目也会根据内容需要以现场播报的方式录制,例如,“对清澈的爱最真诚的回应”“李梓萌用3个字总结消博会:高、精、尖!”两期视频均为主播在新闻发生地的现场播报;在画面景别上,视频拍摄均选择近景景别,以平视或略微俯视的角度摄制节目,所有视频以单一镜头呈现,拉近受众与主播的距离,为受众营造互动氛围;在后期制作方面,《主播说联播》均配有字幕,且字幕中的字体的颜色、特效等会根据播报内容做相应调整,有的视频还配有特效画面,当主播提及重要信息时也会有相关视频、图片的动态展示,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结语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短视频影响力不断扩大,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传统媒体积极寻求转型,开发、入驻微博这类贴近用户需求的社交媒体平台,凭借自身优质内容及良好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利用平台传播特点,制作质量优良、传播有效的新闻短视频,提升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力。通过对《主播说联播》节目的选题类型、叙事倾向、话语风格转变、视觉呈现的分析,人们可以看到像《新闻联播》这样具有绝对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传统媒体在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和用户的需求所进行的创新和探索,《主播说联播》节目的创新和发展也为其他主流媒体的转型与融合树立了典型,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主播说联播联播新闻联播
媒介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的创新与探索
《主播说联播》:又刚又有梗,播有温度的新闻
全媒体时代《新闻联播》转型发展探究
“抖”起来了!央视《新闻联播》入驻短视频平台的分析与思考
《主播说联播》:又刚又有梗,播有温度的新闻
《主播说联播》和新媒体平台的融合与冲突
《浙江新闻联播》 一路坚守 一路蜕变
热血奔跑的十年 浙江新闻联播团队
一路上的欢乐联播
改进时政类新闻报道提高联播类电视节目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