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高中英语新教材的使用,如何将英语学习活动观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是一线英语教师应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为例,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以主题为引领,依托语篇,探索如何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和与问题引领,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新教材;阅读教学;英语学习活动观
作者简介:杨晓青,湖南张家界市第一中学。
一、实践背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指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明确活动是英语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发展多元思维,培养文化意识,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根据新课标的定义,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为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因此,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和有效实施活动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在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是不同体裁的单篇文本,很难形成对于单元的整体认知,对单元主题形成具有一定深度与广度的认识;与此同时,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依照惯性还是会花很多时间讲解单词、短语、句式,局限于语言知识或者阅读内容细节的处理,容易忽视对学生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的培养。英语学习活动观以活动为实践路径,将内容与目标连接起来,以学生为主体,使其从碎片化学习转向整体化、情境化与结构化的学习。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在教学中设计出一系列能将语言知识、文化理解、学习技能与策略相融合的语言学习活动,实现深度学习,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发展。
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原则
新课标指出,实践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实现深度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情感态度。阅读的本质是理解,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创造性问题思考,理解文本,建构意义,所以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设计,需要包含基于语篇的阅读理解类活动、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类活动、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类活动。结合理念,围绕“理解—应用—迁移”三个维度,本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实践遵循以下设计路径和原则。
(一)联系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创设真实情境
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活动的实践性,即对语言的运用,要求教师注重真实语境的设置。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因,而兴趣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学习的持久动力,也是活动建构的起点。阅读课中直接、简单、真实、有效的情境设置不仅能在课堂一开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習兴趣,引导其快速进入主题阅读,在阅读中保持好奇心和积极的活动状态,还有助于在应用与迁移环节结合话题真实表达个人情感与观点,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设置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同时情境创设需要考虑学生的心理与学习特征,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引导他们有意识地根据语境与主题,恰当地进行英语表达。
(二)创设理解类活动,把握文章脉络
学习理解类活动包括感知、注意、获取、梳理、整合。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是属于认知思维的低阶思维阶段。创设这类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快速理解语篇内容,把握文本主题与脉络,同时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培养语言能力。
不同的语篇具有不同的模式构成,比如叙事类主要讲述主人公如何解决冲突事件的过程;议论文采用论点识别和论说图呈现观点等。在学习理解阶段,借助不同的语篇特点、主题和内容,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借用思维导图或者信息结构图,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写作框架与结构,有助于学生将零散的信息进行归纳、提炼,达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主旨和大意。同时充分利用所整理的信息间的联系,让学生感知和理解语言表达的意义和承载的文化价值。理解活动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思考如何用有效的问题链来驱动阅读活动开展,促进学生思考、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本传递的思想价值观。
(三)在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创设基于主题与内容的实践活动
完成梳理文本内容的学习理解类活动后,进一步提炼内涵,启发学生根据文本联系实际,开展应用实践类活动。通过挖掘语篇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结构,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和所学的语言知识开展阐释、分析、判断、讨论、辩论等合作交流。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嵌入自我意识,不仅运用了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知识内化与能力提升。
(四)拓展主题,超越语篇,运用所学语言解决实际问题
阅读教学的任务和活动目标是培养学生推理、质疑、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和批判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我和生活实际,进行多元思维,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实现深度学习,促成能力向素养转变。由于这类问题的答案常具有宏大的深远的主题意义,所以活动设计倾向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评价与批判等交流形式完成。
下面以译林版高中英语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Reading板块教学为例,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引领设计阅读活动,阐述基于活动观理念的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
三、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案例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话题为“大众传媒”,涉及语篇类型有视频、新闻报道、论说文、杂志文章等。单元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理解大众传媒的形式和内涵,了解它们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学会合理使用大众传媒工具。在进入Reading 板块内容学习前学生在热身板块已经习得基本的主题语境知识。Reading部分由两篇新闻报道和一篇论文组成。两篇新闻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报道,论证分析导致新闻信息差异的原因,并对如何批判性地阅读新闻报道提出了建议。根据Reading部分的具体内容和be a critical reader的主题,以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的目标,用不同层次的问题链进行驱动,完成以“阅读理解—意义建构—拓展迁移”为主线的一系列活动。
(二)教学目标
作为有效教学的前提与保障的教学目标,要一目了然,能让学生明白在课堂里要做什么和怎么做。因此,在充分解读文本,分析学情后,根据阅读教学特点和单元主题语境与内容,笔者设计了三个可达成、可评价的教学目标,即阅读结束时,学生能够:
1. Identify the key information in the two news report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2. Learn why reports on the same events contain different or even contradictory information.
3. Know about the ways to be a critical news reader.
教学重难点主要体现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过程
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本堂课的阅读教学设计了6个活动,试图以不同层次的问题驱动,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判断,联系实际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1.:观看两段基于不同角度拍摄的同一场火灾视频。由于拍摄角度不一样,给人不一样的观感从而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教师提问“What happened in the first video? Is it a big fire? 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second video?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Do you believe everything you read or watched on the TV/in a news report? Why or why not? ”。视频短片和一系列问题迅速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动机被快速激活。教学观察中发现,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反应活跃,积极思考,理由充分。然后教师顺势引出两篇新闻报道,进入主题。
活动2:指导学生快速浏览两篇报道和文章,并提出下列问题“ What do you think the news reports are about according to the headline and the picture of each news report?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article after the news report? ”,要求学生关注标题和语篇类型,引发学生的感知与注意力,达成快速理解语篇的目的。深度学习中的阅读教学常把标题看作一个主要着力点,所以通过新闻标题查看全文脉络,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新闻报道的体裁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新闻类写作文本的结构。而在探寻议论文的写作意图过程中,也能让学生感知到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活动3:在学生了解阅读主题是“How to be a critical reader”之后,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仔细阅读报道,根据新闻体裁特点完成所设表格,让学生对两篇新闻的标题与信息进行比对,了解两则报道中关于时间、地点、死亡人数、救援、对事件起因的描述。
直观清晰的表格呈现了两则新闻对同一火灾报道的不同之处,学生在梳理重要信息要点的过程中,需要观察、梳理,然后将零碎的信息归类、整理、对比,为后面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做好准备。在把握文本脉络的过程中,学习所涉及的词汇、句型等语言知识,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活动4:阅读议论文,概括每段段意并回答以下问题“1. What should we do when come across factual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news report? 2. What may different journalists do when an estimate number is given? 3. Why do news reports differ from or even contradict each other? 4. How can people be critical news readers? ”。這些问题旨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如何做一名批判性读者以及重要性。要回答这些问题,学生需要再次梳理文本,寻找相应的信息点并整合信息进行思考、分析和判断,不仅锻炼了其高阶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联系实际,独立批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的态度与观点。
活动 5:小组合作,讨论与分享。教师设计问题链“1. From the date of each news report, can you see why the news reports contain different information? 2. What is the function of the quotation from Lisa Mayer? 3. What does ‘discriminationin the last sentence mean? ”,用问题调动学生的能动性,通过讨论与分享,指出两则新闻报道中的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了解如何做一名批判性的读者。在围绕主题和所形成的新的知识结构开展描述、阐释、分析的讨论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到新的语言知识,实现了知识内化,将知识转化成了能力,是基于主题与内容的深度实践活动。
活动6:联系日常实际,分享经验与感悟。思考并分享问题“What else could lead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ews reports? Why should we read news critically? Have you ever read a report critically? What is it? ”,拓展主题,超越语篇的问题设计是为了实现深度学习,即运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六个活动是紧紧围绕批判性阅读新闻的主题而设计的,包含了主题意义探究全过程。具体来说,活动1和2为读前活动,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课文话题的探究兴趣,通过两短视频呈现拍摄角度不一的大火给人不同的理解,成功引发对课文话题的关注并根据标题、图片来预测文本信息;活动3 和4为阅读理解活动,但是两者侧重点不一样。前者为快速浏览领会语篇,感知文体特征,了解大致信息,并通过查看标题和扫读文本,初步感知文本主题意义,即同一事件的报道会有不同之处,要做批判性的新闻阅读者,为深入理解相关内容做准备。活动3和活动4要求学生关注细节信息,理解文本的字面意义,探寻同一事件产生不同报道的原因。练习题属于对文本信息的深度加工处理,锻炼了学生梳理概括信息的能力;活动5要求学生结合文本信息与自己的思考进行互动,围绕主题进行探究;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深入研读语篇,理解新闻报道和议论文各自的写作手法和深层含义,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活动6的目的是迁移和升华。本活动要求学生从具体的两则火灾新闻报道中跳出来,从新闻延伸到其他大众媒体,发散思维,深化理解批判性阅读的意义,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总体来说,以上阅读活动设计环节是围绕单元“主题意义”开展,把握教材编写思路和活动目标的基础上所进行的;阅读活动目标是围绕主题意义在不同活动环节中通过问题引领逐步深入实现的。
四、实践启示与建议
基于活动观的阅读教学设计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文本,在实践中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实情,联系现实生活,创设能够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一系列问题;教学中要给足学生活动与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真实有效的语境活动中,理解文本并超越文本,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语言、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实现学科育人目标;学习活动观也给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品质培养的教学,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不断学习和反思,提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章策文.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特点、与价值[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9(7):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