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更高级经济阶段,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支撑。文章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三方面总结了重庆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通过对指标权重、综合得分和灰色相对关联度分析发现,重庆市数字经济呈逐年增长趋势,但数字经济内部指标间存在发展不均衡的情况、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不充分、数字经济合作范围较为局限。鉴于此,提出构建数字新基建、延伸数字经济产业链、鼓励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拓展数字经济合作范围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指标体系;熵值法[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 0694(2023)06 0095 13
[作者]张力丹硕士研究生华威大学经济学院英国 CV4 7AL
当前,数字经济以一种新的方式加速了全球信息的传输宽度、难度,加速了数字信息技术的更新和先进设计的创造,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之间的新共识。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充分利用政策规划、政府支持、高技术人才培训等维度来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关键性动力。重庆市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中的“两中心两枢纽”,其在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上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重庆市在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排名中等居上,但其数字经济规模与增长速度相较于全国发达地区仍具有明显的差距。因此,研究重庆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寻求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对于重庆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经济相关概念与理论
1. 相关概念
(1)数字经济。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今数字经济一词在各领域随处可见,着各学者、机构等都赋予了数字经济不同的内涵和特征,帮助大众对数字经济有更深的理解,同时也为未来关于数字经济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16年《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指出,数字经济是以使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知识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化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ICT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經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一般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数字关系产业不断更新和壮大的过程,产业数字化是通过传统产业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全要素的数字技术化进行产业的数字化改造。
(2)互联网经济。互联网经济是一种由互联网、云计算和其他技术支持的新经济形式。数字经济是所有社会信息活动的经济集聚,是分析数字信息和运用人工智能的经济模式,包括了所有涉及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运用的实体和非实体经济业态,可以完全依靠大数据分析和数字技术进行生产。可见,数字经济包含的范围相较互联网经济更广,互联网经济是数字经济内部的一个分支,同时数字经济的经济形态相较互联网经济更加高级。从分类来看,互联网经济被分为网络基础结构、网络应用基础结构、网络中介和网上商务四个方面。
2. 相关研究理论
(1)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学从诞生以来,经济增长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研究的核心问题,从最初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后来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运用了均衡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模型研究经济增长规律和影响因素,本质就足通过提高生产要素从而得到最大化的产出11。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是20世纪10年代前的理论,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它的研究结果表明生产要素的投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但是生产要素投入遵循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该理论为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派生于凯恩斯,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为出发点,于20世纪40年代建立该模型,自诞生后就在经济学中广为流行。不同于之前的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一多马增长模型涵盖了边际收益递增规律和人力资本内生化理论(2)。
数字经济时代拓展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运用范围,这意味着数字经济中的生产要素体系被重新构建,应当考虑所有生产要素与数字技术的结合。知识和信息作为特殊的经济增长要素具有可重复使用、可复制等特征,其经济增长的本质是在与其他传统生产要素相结合时,能够产生更多的产品与服务,使各要素的边际报酬增长速率增加,产生收益递增。技术与劳动要素相结合,表明经济增长同时也需要重视对劳动者的数字化培训,知识在人的头脑中,人力资本是技术的载体,人通过自身学习不断创新信息技术和传播知识,提高劳动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使经济的收益规模呈现递增状态。
(2)产业融合理论。各学者对于产业融合概念的界定具有一定的差别,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理解:一是两产业之间为了加强合作关系或为了顺应经济发展要求,导致各产业边界变得不明显,产业之间不断融合。二是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形成新的组织形态,并与新技术相互融合渗透,产生新型产业形态。三是结合上述两种定义解释产业融合概念,即产业融合是产业边界的逐渐消失和技术进步的推进两者结合的产物,且最容易在模糊的产业交界处发生,此时产生的技术创新能够改变原来产业中投入的生产要素和产出,造成产业界限需要重新划定。
在数字经济这一新经济业态下,产业融合最常见的表现方式是产业数字化,即传统产业在与数字技术的高度融合下,向经济数字化转型发展。一方面,传统产业以及上下游链中的生产要素与电子信息、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出现了互联网相关产业,其中以计算机、通信和电视行业为主要代表。另一方面,数字化产业在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下应运而生,数字技术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产业与数字技术结合推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孕育出数字化新业态。
二、重庆市数字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重庆市致力于构建“智造重镇”和建设“智慧名城”,在2021年底成功入选为全国“双智”试点城市。重庆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成功得益于其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依托强有力的国家政策支撑和厚实的工业基础,一体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建立了多个产业示范基地,实现了大量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逐渐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城市中的中梯度发展地区,仅次于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截至2020年,重庆市数字经济规模高达638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5.5%。2021年,重庆市数字经济指数在各省市中处于中等水平,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分別增长18.1%和18.2%0。
1. 数字基础设施
新的数字基础设施包括5G、数据中心和IPv6.2019年重庆市移动电话普及率为括118.6部/百人,重庆IPv4地址数为569.68万个,同比增长0.05%; 2019年重庆互联网域名数为81.2万个,同比增长74.06%; 2019年重庆互联网网页数为56131.79万个,同比增长11.61%。2020年重庆市域名数增加了5.4万个,移动电话基站数增加2.41万个2,2021年重庆市开始打造“万物互联”的城市基础数字设施数字体系,推动实施一批城市基础设施物联网建设试点项目,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推动智能感知设备覆盖道路里程10公里以上,智慧社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城乡社区覆盖率达到了30%,计划到2025年实现基础设施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建设,物联网将运用在城市排水系统、城市公路网线、停车场等领域,全市工程项目采用数字化建设模式,建筑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项目占新建建筑比例不低于30%D。
2. 数字产业化
2019年以来,重庆市把大数据智能制造作为促进产业创新的主要动力,构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条,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将3000多家大数据智能化企业集聚在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完成全市近1000家企业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升级,数字经济建设呈快速增长态势。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重庆市数字产业业务收入达9005亿元、同比增长17%,数字经济规模达1824亿元、同比增长18—8%2,集聚大数据智能化企业7000余家,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2780个,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5%3, 2021年重庆市提出了“1+4+N”发展框架体系,加快“两核一廊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推进区块链产业的迅速发展。《重庆市数字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中提出,重庆市将着力开启“智慧生活”新时代,预计到2025年重庆将建成万亿级数字产业集群,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 10%以上。
3. 产业数字化
2019 年,重庆市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达 3645 亿元,增长 15.5%,占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的比重达69.4%,数字融合率达16.5%,对数字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7.8%。截至2020年,重庆有5万家生产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优化智能化生产能力,重庆作为重要的工业城市,通过“5G1工业互联网”建设工业重镇。截至2021年底,重庆市累计开通7万个5G基站,累计有9.5万户企业“上云上平台”,筛选“5G1”试点项目67个。2022年,重庆市农业数字化水平达10.3%,预计在2025年建成“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示范区,争取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210亿元,综合信息服务站行政村比重100%,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70%以上,全市农业数字经济增加值达150亿元④。
三、指标体系构建和数据来源
1. 指标体系构建
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可以较为全面地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本文基于上述三个因素,借鉴了刘军等(2020)构建的数字经济指标体系(3),将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划分成三个一级指标,分别是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产业、数字经济融合。同时由于原模型中部分三级指标在重庆市相关年份的数据不完整或是无获取途径,考虑到指标数据的可操作性,本文在刘军等(2020)构建的指标体系基础上4,根据其他文献资料中确定的指标,选取了部分数据可采集同时具有科学性的指标。因此,最终设计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的测度指标体系,对2013—2020年重庆市数字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测度,每个维度下各指标的选择依据如下:
(1)数字基础设施指标的选取。数字基础设施是运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越完善,数字经济发展范围越广。本文参考焦帅涛等(2021)5)和刘军等(2020)(6)的划分方法,把数字基础设施分成了移动基础设施和固定基础设施,这两个指标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情况。李晓钟等(2021)(7)、王军等(2021)(8)和焦帅涛等(2021)9均选取了移动电话使用率和移动电话基站数,所以在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中,移动基础设施由移动电话使用率(X1)和移动电话基站数(X2)组成。同时,参考张雪玲等(2017)(10、王军等(2021)1、王娟娟等(2021)(12)和焦帅涛等(2021)3选取的指标,采用光纤电纜长度(X3)、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X4)、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X5)、网页数(X6)和域名数(X7)反映固定基础设施情况。由上述7个三级指标对重庆市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2)数字经济产业指标的选取。数字经济产业是大数据、智能化、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产业的结合,包括电子信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软件服务业等行业。借鉴王军等(2021)(14)对数字产业化的划分,将数字经济产业分成产业规模和产业创新。参考杨慧梅等(2021)5、张卫华等(2020)(6)、徐清源等(2018)17和薛洁等(2020)08构建的指标体系,选择电信业务总量(X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数(X9)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X10)这3个指标衡量产业规模。产业创新由高技术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数(X11)和高技术产业新产品开发经费(X12)衡量。通过上述5个维度评价重庆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状况。
(3)数字经济融合指标的选取。数字经济融合指传统产业数字化相结合的产业数字化程度,反映各行业产业在数字技术促进下的转型升级。本文将数字经济融合指标分为企业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2个二级指标。在产业数字化中,王军等(2021)(19)将产业数字化分成了农业数字化、工业数字化和服务业数字化,本文以农村宽带接入用户(X18)衡量农业数字化水平,服务业数字化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19)评价,工业数字化由工业增加值(X20)衡量。同时,借鉴范合君等(2020)[20]、《2021年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和赛迪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指数指标体系中的指标,选取了企业拥有网站数(X13)、企业使用计算机数(X14)、电子商务销售额(X15)、电子商务采购额(X16)和有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企业数(X17)衡量企业数字化指标。通过上述8个指标对重庆市数字经济融合状况进行评价。
2.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重庆市在2013—2020年间数字经济发展的20个指标的数据(详见表1),各指标数据主要来自这一时间段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重庆统计年鉴》。
四、重庆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
1.数据标准化处理
考虑到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数据在量纲、数量级等方面具有不唯一性,本文参考麻学锋等(2020)21的模型,并借鉴了朱喜安等(2015)[22]对无量纲化的探讨研究,采用极差标准化对数据进行处理,使其转换成具有可比性的数据,消除各指标单位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假设有n个年份,m项测评指标,构成X=(xi)m.n的原始矩阵,其中i=1,2,···,m;j=1,2,···,n。X1为第i个评价指标第j个评价对象的原始数据,max(xij)为原始数据最大值,min(x1)为原始数据最小值。对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极差标准化无量纲化处理:
当评价指标为正向指标时,公式为:
当评价指标为负向指标时,公式为:
根据公式(1)和(2)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得到可比性数据,其中标准化后的数据应介于0.0001—1.0001之间,2013—2020年重庆市数字经济的指标数据均为正向指标,其标准化结果如表2所示。
2.基于熵值法的客观权重计算
目前,国内外已有研究中的评价体系和方法众多,主要有主观分析法和客观分析法。最常见的主观分析法包括AHP分析法、专家评价法等,客观分析法有因子分析法、相关系数分析法和熵值法等,其中熵值法在综合评价中应用最广。为了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干扰和偏差,本文参考麻学锋等(2020)(23)的熵值计算模型,借鉴了马海涛等(2020)[24)、许晓东等(2021)(25]评估分析中的研究方式,选取了客观赋权法中的熵值法,根据各指标值之间的变异程度确定权重系数,尤其是熵值越大,指标权重越大,影响力越大;而熵值越小,指标的影响力就越小,权重也越小。熵值法能够客观反映各指标在重庆市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从而对重庆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评和分析,具体思路详见如图1。
计算方法如下:
①计算T;第j项指标下第i个年份占该指标的比重:T
②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hj,k=
③计算差异系数λ:λ=1-hj
④计算权重:
本文运用客观赋值法对重庆市2013—2020年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接着利用公式(3)—(6),得到第j项指标下第i个年份占该指标的熵值h、差异系数入和客观权重wj,结果如表3所示。
3.基于线性加权法综合得分计算
在熵值法的计算下得到指标的权重后,本文参考麻学锋等(2020)的测度模型(26),采用线性加权法设定权重进行线性加权,计算各年份的综合得分。随后,运用线性加权法计算公式,对各指标权重进行加权运算得到2013—2020年重庆市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和分类指数,各指标发展水平的高低由综合得分的大小反映,影响因素发展水平越高,其综合得分就越高,计算得到的重庆市数字经济分类指数将为接下来的灰色相对关联度分析提供所需的数据(详见表4)。综合评价指数计算具体公式如下:
4.基于灰色相对关联分析法计算
考虑到基础指数、产业指数与融合指数之间会相互影响,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究它们之间的关联性。灰色相对关联分析法是衡量因素之间相关性的一种方法,各因素之间的关联率可由发展趋势确定,且指标之间的关系越紧密,它们的变化程度相对较接近。本文参考张雪玲等(2017)的灰色相对关联度测度分析模型对重庆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进行测度分析27),分析步骤如下:
先选取三个分类指数中的数字基础设施指数作为母序列,记作Xo=(Xo.1,X0,2,···,Xo.8)。数字经济产业指数和数字经济融合指数作为子序列,记作X1=(X1,1,X,2,···,X1.s),i=1,2。同理,再取数字经济产业指数为母序列,数字经济融合指数为子序列,分别计算出各分类指数间的灰色相对关联度。始点零化像就是用同一序列的各个初值化数据减去第一个数据,记始点零化像数据为X°。
根据公式(8)计算得到重庆数字经济发展指数间的灰色相对关联度,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其中,
五、重庆市数字经济发展评价
1.综合发展态势良好,指标间发展不均衡
重庆市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态势良好,截至2020年數字经济规模达到6387亿元,重庆市数字经济在全国各省市中居中等偏上水平,这说明重庆市近年来越来越重视数字经济发展。研究分析发现,2013—2020年间重庆市数字经济发展总体呈迅速增长态势,在2017、2020年增速有略微减缓趋势。上述对指标权重分析的结果显示,无论是综合指数还是各分类指数,都对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其中数字基础设施对数字经济发展测度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数字经济产业,权重分别是0.3442、0.3292,最后是数字经济融合。同时,对各分类指数分析发现,数字经济产业对数字经济贡献最大,其次是数字基础设施,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4.99%、261.11%,最后是数字经济融合。由此可见,重庆市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经济产业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力相差较小,都促进了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均落后于其他指标的发展速度,产业数字化进程缓慢,成果不太显著导致该指标对数字经济贡献度较低,形成数字经济内部发展不均衡的局面。
2.数字化转型不充分,产业链渗透不深入
根据前述分析可知,2013—2020年间重庆市数字经济融合权重为0.3267,年均增长率为59.19%,相较其他两个指标的权重和年均增长速度,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同时,数字经济融合指数相较首年提升了5.76倍,而数字经济产业指数在2013—2020年间总提升18.72倍,数字基础设施指数提升6.39倍,均大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速度。根据指标权重分析可知,在企业数字化中各指标权重较低,对数字经济影响力都较弱,其中企业拥有网站数、电子商务销售额、电子商务采购额和有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企业数权重在所有指标中均排在末尾。在产业数字化中服务业数字化程度最弱,权重仅为0.0274,在20个指标中排第19位。由此说明,重庆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还未充分融合,各行业和各产业数字化相对滞后,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及创新仍需继续探索,以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
3.合作范围受限,制约深度融合发展
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各地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来自“数字鸿沟”的制约,中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差异显著,出现了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而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西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获取信息渠道单一、数字技术不发达。重庆市近年来虽然大力支持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借鉴东部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策略,但是信息技术企业、高技术产业问仍缺少跨區域、跨城市群的数字贸易合作与交流,导致城乡之间、与东部发达地区之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存在显著差距。不容忽略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数字经济市场在全世界纵深拓展,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开始发展数字经济、制定各国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这为全世界开辟数字贸易市场带来新的机遇。重庆市近年来侧重于本市区域内数字经济发展,而国际间企业的合作数量较少,走出国门的企业数量更少,国际市场还未完成开拓,对国外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政策借鉴较少。综上所述,重庆市数字经济发展范围仍较为局限,缺少企业间跨区域、跨国交流,制约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六、对策建议
1.巩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数字新基建
首先,继续推进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的移动电话、宽带和互联网覆盖,达到“一户一网”,实现农村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平衡发展。继续推进5G网络基站建设,加快实现全市5G网络全覆盖局面,增加互联网平台数量,加强“综合型+专业型+特色型”多层次互联网平台建设,拓展互联网平台运营范围。其次,构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系统,促进互联网技术健康发展。加强对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的研发,提升网络监察与监管能力,对网络信息安全进行监测与预警,为本市数字经济发展构建良好的平台。最后,加快与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发展,满足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发展需要,构建各行业、各产业之间数据交换平台,增强数据的利用率。制定相关准则条例,促进数据资源的充分流动,消除信息壁垒。
2.延伸数字经济产业链,加快数字化产业创新发展
一方面,加大对企业扶持,优化运营环境。通过扩大数字产业区块链产业园区的规模,壮大数字经济产业,为技术创新人员提供场地支持。针对数字化企业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引进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从而扩张数字化产业规模。制定人才政策,吸引更多的高技术人才,培养数字化市场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提升数字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另一方面,推动产业集群和集聚发展,实现产业链条上所有企业共同发展。提高核心电子元器件、软件、通信设备等产业水平,创新区块链产业发展路径,延伸产业链条。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全要素发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产业生产全链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促进园区内产业之间协同发展,打破产业链数据孤岛,减少各产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产业集聚延伸数字经济产业链。
3.鼓励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扩大数字经济融合规模
一是创造产业发展新业态,提升数字经济融合指数,促进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向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智慧农村”,加大对农村生产、销售、经营等产业链的全方位数字化改造,利用互联网平台等数字技术拓宽农村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深入推进工业研发、生产、市场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创新服务业发展形式,壮大物流行业、零售商、交通设施等第三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规模。二是创造新技术,创新数字化应用模式。产业数字化的基础是数字信息技术,技术的创新能够促进产业数字化应用的形式更加多样,因此新技术的研究是推进产业数字化突破“瓶颈”的关键。重庆市可以通过举办各大互联网活动集思广益,促进各机构、企业、高校积极参加,创造新项目、新技术、新成果,为技术创新的实现和数字技术的丰富应用提供可能。三是出台相应政策,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目标与方向,加大对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扶持。
4.发挥要素禀赋优势,拓展数字经济合作范围
重庆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产业优势,应当发挥自身要素禀赋优势,扩大数字经济合作“朋友圈”。一方面,积极与成都市加强协作,形成双循环结构,提升本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同时,积极推进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外的跨区域、跨城市群之间的合作,通过开展数字经济博览会等活动,积极主动吸取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等先进地区经验。另一方面,各企业应充分利用好包容普惠的数字贸易国际规则,抓住数字化带来的世界发展新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扩展数字贸易交易范围。加强与世界各国互联网平台的合作,鼓励更多企业走出国门,不断拓展数106 字经济国际合作的新空间,推动全市数字经济走上国际舞台。
参考文献:
[1]LARSONJL.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J].Jour- nalof the Early Republic,2015,(01).
[2]JOHNSOM H G.Review of A Neo-Classical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by J.E. Meade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1,(05).
[3][4][6]刘军,杨渊鋆,张三峰,中国数字经济测度与驱动因素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20,(06).
[5][9][13]焦帅涛,孙秋碧.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调研世界,2021,(07).
[7]李晓钟,毛芳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与分析[J].统计与决策,2021,(16).
[8][11][14][19]王军,朱杰,罗茜,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演变测度[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07).
[10][27]张雪玲,焦月霞,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及其应用初探[J].浙江社会科学,2017,(04).
[12]王娟娟,余干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与区域比较[J].中国流通经济,2021,(08).
[15]杨慧梅,江璐,数字经济、空间效应与全要素生产率[J].统计研究,2021,(04).[16]张卫华,梁运文.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省域分异与空间效应[J].贵州社会科学,2020,(12).
[17]徐清源,单志广,马潮江.国内外数字经济测度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调研世界,2018,(11).
[18]薛洁,胡苏婷,中国数字经济内部耦合协调机制及其水平研究[J].调研世界,2020,(09).
[20]范合君,吴婷.中国数字化程度测度与指标体系构建[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0,(04).
[21][23][26]麻学锋,吕逸翔.张家界城镇居民幸福水平对旅游城镇化集聚的响应识别及测度[J].自然资源学报,2020,(07).
[22]朱喜安,魏国栋.熵值法中无量纲化方法优良标准的探讨[J].统计与决策,2015,(02).
[24]马海涛,徐楦钫.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估与空间格局分异[J].经济地理,2020,(04).
[25]许晓冬,刘金晶,基于熵值—PLS的营商环境建设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21,(04).
(责任编辑张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