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

2024-01-20 06:32:07葛浩阳许谦
中国西部 2023年6期
关键词:数字技术数字经济

葛浩阳 许谦

[摘要]伴随数字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国际竞争力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范式,加快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应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通过数字经济向实体经济不断渗透产生产业间的聚合、叠加和催化效应,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参考“国家竞争优势”所提出的优势决定因素,从企业、产业、国内需求以及政府作用提出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具体路径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数字经济;国家竞争优势;数字技术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694(2023)06—0025—07

[作者]葛浩阳讲师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成都 611130

许谦硕士研究生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成都 61113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一直伴随结构性失衡的问题,进而诱致经济增长出现“结构性减速”的问题。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需要通过构建由关键要素构成的国家优势,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不断推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中国加快发展高质量的数字经济,要立足于长期政策和短期政策,从企业、产业、国内需求以及政府多角度多层面来推动国家竞争优势的构筑。

一、数字经济与国家竞争新优势

从传统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来看,能够从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国家,都在特定产品或行业上具备不同的竞争优势。数字经济作为一种能够运用信息、数据和数字技术开展经济活动,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能够从整体上提升我国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通过不断发挥制度性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发展阶段给出不同的战略和发展议程,我国可提升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取得先机。

1.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数字全球化不断推进。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从2011年到2021年,全球跨境数字服务贸易规模从2.15万亿美元增至3.8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76%①。2021年,在全球经济下行背景下,跨境数字服务贸易实现逆势上升,同比增长14.3%。数字贸易也正在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形式。根据国际贸易组织估计,从2005年到2022年,全球数字交付服务出口每年增长8.1%,远高于商品出口5.6%的增长率。数字经济或数字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竞争新高地,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在全球掀起了数字经济创新浪潮,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数字化战略。如美国实施“关键与新兴技术国家战略”、欧盟推出“2030数字罗盘计划”、新加坡制定“数字服务计划及标准”、日本提出“社会5.0战略”等。各国不断推进数字全球化发展,期望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占领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牢牢把握主动权。

中国数字经济展现蓬勃生命力。中国作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中美欧三极之一,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达到41.5%②。总体上看,从2012年到2022年,数字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从1.66上升到1.75,成为整体经济生产效率改善的重要基础。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促进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引擎,中西部地区也正在通过发展数字经济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据统计,全国有13个省(区、市)的数字经济规模超过万亿元,其中有5个位于中西部地区2。同时我国网民数量也在不断攀升,截至2022年12月,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9.11亿,较2021年12月增加了781万0,平均每天发生4.34亿笔移动支付业务。不过,就日前来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数字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中的作用越发重要,但却存在一定的受众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不同创新主体和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和数字隔绝问题,使得数字技术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阻碍。其次,数字知识产权保护还处于起步阶段,数字知识资产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信息与数据,信息与数据等数字要素形式存在着难以监管的问题,数字经济下网络侵权问题是简单且低成本的,而产权保护力度将影响到创新的积极性,从而有可能会伤及创新。最后,存在数字经济在释放消费潜力时对消费者福利侵占的问题。数字经济消费从手段变成了目的,人在消费过程中自主性缺失,受到广告和各种营销手段的变相控制,人们开始“精准被消费”。加之网络环境中过载的信息,也会增加居民的不确定和风险性消费,居民消费行為不确定性增强。

2.国家竞争优势的表现

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出版《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提出了“钻石体系”来解释拥有什么样的特质能够促使一个特定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具备竞争优势。根据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某一产业在某一国家能够产生优势地位,其原因主要来源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性产业和企业战略这四个关键要素,以及机遇和国家两个辅助要素(3)。波特主要从产业层次出发形成对国家竞争力的分析方法,认为国家竞争力不是靠资源禀赋的继承,而是需要产业不断进行创新。他指出,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富裕导向阶段4。拥有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快速进入国家产业发展的第三阶段,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也将不断强化。国家可以通过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创造出适合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从而扩大国家竞争优势。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产业上。国家竞争优势实质上是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产业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在国际竞争场合中,有的国家会取得成功,而有的国家却走向了失败,从国家层面来考虑,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就是国家生产力,其基本要素是产业的生产力。波特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一个国家四个基本要素特质构成了该国产业发展的竞争环境,并在机遇和政府的影响下,促进该国产业在国际竞争中有更高的生产力。对于能够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国家,通常都是有着各不相同的竞争优势,而且这些优势都集中表现在特定产品或产业环节上。而为什么有些产业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决定条件在于其所处的国家能否在特定领域中创造或保持比较优势,这也就是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

波特特别强调产业集群和国内需求对增强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性。他认为产业发展会推动关联行业趋向集聚,扎堆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不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产业集群可以改善创新的条件,某个行业从竞争中获得的好处也可以逐步扩散到集群中去,创造出集体财富。波特还指出,国内需求对国家竞争优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一国的消费者是讲究和挑剔的话,会迫使本国企业产生技术革新和提高质量的压力,这不仅可以推动企业尽可能地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去获取竞争优势,国内多样化的需求还能够比国外市场更早做出反应,促使国内市场和企业进行创新和采取措施,保持和增强企业所在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数字经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理论逻辑

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构筑国家竞争优势的机遇。每个国家有它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和政府体系,面对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也会有所不同。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竞争焦点,加快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当前中国数字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要从动态的视角来看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立足于长期政策和短期政策,从国家、社会、个人多方面多层次来推动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每一次产业结构改变时,新的结构往往会推翻原本领先者的优势,并给予快速反应的企业和国家绝佳竞争机会。同样的机遇可能给不同国家带来不同的结果,面对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的机会,能否利用以及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将决定一国是否能取得领先优势。

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具备制度和政策优势。波特认为,政府在钻石理论要素中尽管不是一个组成部分,但对每一个组成部分都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6。因此,政府因素是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必要的考虑条件。中国的经济体制决定了政府在市场中的独特性地位,对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能够及时进行引导和规范,这是中国在世界竞争中相较于他国的优越性。我国可以通过不断发挥制度性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发展阶段给出不同的战略和发展议程,提升本国的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取得先机。

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关键竞争力要素。首先,随着近些年我国在5G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方面的大力投资和突破,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数字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都已经初成规模,能够提供优质的生产要素。其次,我国具有世界独有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国内市场需求旺盛,数字产业的市场规模和成长模式将不断强化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催生数字经济产业的国家竞争力。再次,我国还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这能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红利,为构筑国家竞争优势提供强大支撑。最后,我国的数字企业在国际上具有领先优势,在全球四大通信设备商中,拥有华为、中兴两家,且两家之间的同业竞争促使双方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发展水平领先业界其他对手。

二、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规模上看,数字经济达7.1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15.3万亿美元①。智能化、线上化、无接触式的数字经济快速地融入了人们的口常生活之中。新时代新征程,要继续发挥我国独特的制度优势和庞大的国内市场优势,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充分释放数字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建立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吻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对数字经济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深化数字经济产业体系融合,从三个方面实现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1.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持续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数字产业化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与数字经济融合程度最深的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产业在我国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产业体系,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但这些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础设施产业,作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高端制造业,我国相较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在以创新为目标的前提下,加强数字经济基础产业建设。

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不同于消费互联网,工业体系类别众多,且拥有更大的体量。在消费互联网中,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流量优势,带来流量红利,实现一定的规模经济;在工业经济中,存在着互联网应用场景碎片化现象严重、高投入却低回报率和回报周期长的問题,而且行业、设备以及应用场景之间的架构等差异化较大,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深入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利用数字平台系统对工业经济形成拉动力,通过数字技术为工业提供可靠、嵌入式、智能化的制造支持,解决应用场景的碎片化与高投入长回报周期问题。

加快突破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动力。人工智能技术是第三次新技术革命以后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同时也是数字化浪潮的浪头。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政府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人工智能产业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融合应用逐渐扩大,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就整体来看,我国的技术硬件水平还较低,自己生产的零件占比不高,在硬件与技术方面容易被其他国家“卡脖子”,颠覆性、决定性、前瞻性的技术仍难以在国际上发挥引领作用。要不断促进实体经济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不断推动新理论、新技术产业化和规模化,鼓励研究人员进行创新型研究,及时跟进国际前沿技术,努力摆脱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从追随者逐渐成为赶超者,成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引领者,不断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2.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也在加快,伴随着大数据、物联网、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不断运用升级,促使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形成交叉组合,形成一个又一个具有产业优势的技术群,进而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进程。

促进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夯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产业基础。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奠定了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基础。传统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利用数字技术对生产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通过数据对其他要素产生乘数作用,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数字技术参与传统产业生产流通的全过程,能够产生对实体经济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对原有的产业结构进行重构和升级,形成数字生产力。但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还没有形成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赋能作用,需要通过不断深化数字技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诸多环节的应用,把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融合起来,打造以数字技术为新活力、以信息科技为基础的数字智能传统产业,筑牢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的根基。

加強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人才队伍建设,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供人才保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数字化运营人才和数字化技术人才。在供给方面,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周期长,同时数字技术更新的速度远远高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速度。在需求方面,人才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数字化产业是多学科、多领域的一个融合,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较高,传统产业转移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极大制约了传统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升级。因此,应加强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培养力度,完善数字化人才配套政策,优化数字化人才结构,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3.通过数字经济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数字新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新产业新业态,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数字化是将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渗透各个环节升级改造的过程。数字新产业新业态的产生,是对传统产业转型空间的深入创新,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进一步实现。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新技术在经济社会中广泛融合和运用,数字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产生。大力发展在线公共服务,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在线上公共服务和消费模式方面,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和云计算平台支撑架构的不断夯实,一批新的产业主体和业态模式也正在加速发展。数字经济不仅能够提高公共服务的匹配效率,在提高服务效率方面也较传统方式更有效。数字技术的普及,可以提高对公共服务重点群体的普适服务能力。通过互联网平台,由数字技术催生的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养老等新业态新模式能够更好满足重点人群对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需求。数字技术还改变了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衍生出新产品、新场景、新服务多元化局面。

探索共享经济新模式,激发数据共享开放新动力。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全社会的闲置资源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中,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减少了共享的成本,通过数字技术,创建生活共享新空间,让更多人加入到共享经济建设之中。数字经济发展还促进了生产资料的共享,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数字技术获取更多的技术、数据和知识,开始参与到共享经济创新和创业之中。数字技术发展还打破了传统业态的固有垄断,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消费者和供给者直接连接起来,实现低成本的匹配,从而成为推动共享生产的新动力。数字经济催生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以及服务平台,使得生产要素通过平台实现了自由流动,人才、资金、数据、技术共享范围进一步扩大,实现区域和产业协同发展,激发共享开放新动力。

打造数字新型产业集群,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在促进生产领域数字化转型方面,通过将数字技术作为主要支撑,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了生产方式向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引领了生产方式智能化变革,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互联网平台同时还驱动着数字商务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更多的产业企业跨越空间距离,通过互联网实现产业间的深度合作分工,改变了传统地理意义上的分工形式。网络的不断衍生与扩张,各产业之问互利共生,各产业集群通过平台相互嵌入,逐步形成平台和多元主体集合的协同网络。

三、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具体路径

国家竞争优势是一个多方位的领域,从微观企业策略,到中观产业形式,再到宏观国家政策,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促使一国在国际竞争中具备优势。国家竞争优势的各种要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确定主攻方向,找准利用数字经济构筑国家竞争优势的具体路径。

1.确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技术突破优势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利用数字经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企业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是技术演进和竞争变化的最直接接触单元。我国很早就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且政府主导的科研院所和大学在创新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9)。未来,应更好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优势,在市场竞争中不断优化企业策略,推动我国成为数字经济强国。要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鼓励和支持企业联合高校和研究机构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2.打造数字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优势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支撑数字经济做大做强。首先,推动数字技术成果转化,完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机制,培养壮大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产业,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推进互联网产业平台和数字产业集群发展。其次,要全面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网络一体化信息平台,打破“数字鸿沟”隔绝,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共享作用。最后,通过产业布局等宏观规划为产业集群提供基本动力,建立高效的产业协调发展机制,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等。

3.畅通国内大循环,激发内需潜力

利用数字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提高国家竞争优势。一是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依托大数据资源,实现消费结构升级。传统的消费方式正在被重塑,数字经济中需求侧已经向个性化、定制化、多样化不断发展,通过高质量需求不断推进高质量供给,加速提升数字化技术发展,助力传统消费模式数字化升级。二是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激发内需潜力,催生新产品和新服务,反向推进数字技术的创新突破。

4.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构建服务型政府,强化政府作用发挥。一是要转换政府职能,合理界定政府管理经济的范围,将政府的主要职责放在保护产权、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等方面,更好服务企业发展。二是政府应优化管理措施和评价标准,打造服务型政府,营造高效透明的营商环境,释放数字经济的巨大潜能。三是要努力构建共同治理的格局,政府一方面要激发企业和群众共同治理的责任感,另一方面要创造公平竞争和利益共享的平台,从而实现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史丹,聂新伟,齐飞,数字经济全球化:技术竞争、规则博弈与中国选择[J].管理世界,2023,(09).

[2]徐康宁,在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J.红旗文稿,2022,(08).

[3][5](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67,668.

[4]武文亮。《国家竞争优势》对中国经济发展之启示浅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3,(31).

[6]项后军,国家竞争优势与国家创新系统—一个比较的分析与思考[J].科学学研究,2004,(02).

[7]李三希.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突出优势[J].国家治理,2021,(18).

[8]王才玮,李光,薛志华。系统视角下的中国5G竞争力分析及对策—基于“钻石体系”、态势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J].系统科学学报,2023,(03).

[9]汪锦,孙玉涛,刘凤朝,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09).

(责任编辑肖华堂)

猜你喜欢
数字技术数字经济
一起来认识“数字经济”
大众科学(2017年3期)2017-03-21 23:10:18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化技术在高校博物馆中的应用
舞蹈创作技术的运用与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 22:28:01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戏剧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 22:14:36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35:27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7期)2016-11-12 03:35:26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研究应用
工业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