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大单元教学的基本路径探究*
——以“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为例

2024-01-19 02:41于歌唱婉张福彦吕清林李延福白晓珊
地理教学 2023年24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学科教材

于歌唱婉 张福彦 吕清林 李延福 白晓珊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吉林 长春 130021)

一、大单元教学的价值解读

在新课程实施和追求学科立德树人、注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本质的深度理解和构建系统的学科体系、把握整体的知识框架的能力。常规的课堂教学设计以课时为单位,教学目标和评价方式也趋于碎片化,关注细节而忽略整体,不利于学生整体理解学科内容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大单元教学应运而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大单元教学的独特价值在于“整合”和“提炼”。大单元教学区别于传统的单元教学,提倡教师从教学设计开始,有意识地整合教学内容,不受限于教材的章节安排。从碎片化的学科知识中提取单元主题,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学习框架。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学生把握核心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自上而下地审视复杂的知识细节,有利于提升学生全面、系统、综合、动态地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整体学科思维与核心素养。[1]

二、有效大单元教学的基本路径

为实现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的学科框架,教师需要重点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制定。大单元教学不是相关内容的简单拼凑,而是对知识的有机整合,在内容上要有所取舍,归纳总结出教学内容的深层逻辑和思维框架,提高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性。经过教学实践,本文总结出大单元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策略,能够有效凸显大单元教学的育人价值。第一,确定大单元内容、主题和核心思想;第二,梳理教学单元的学科层次;第三,确定下属课节的组织关系;第四,制定大单元教学目标和分课节小目标;第五,实施教学后及时进行大单元框架梳理回顾。

1.确定大单元内容、主题及核心思想

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对于大单元教学的理解和把握,基于课标要求和教材,深入研究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单元,凝练出大单元的主题,并提取出贯穿整个大单元教学的核心思想。

大单元主题的概括和综合程度直接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2]从理论上来讲,大单元内容确定和主题的提取,可以利用教材安排的自然章节,或者打破教材限制,融合不同分册教材中的共同主题。已有研究中有不少教师采取了第二种方式,例如,将必修《地理1》第二章的大气内容与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的大气内容,整合成“大气”这一大单元,进行连续的教学。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将大气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但是将符合高二学生认知理解能力的内容移动到高一年级学习,可能造成学生理解的困难,也不太符合合格性考试和选考的学业要求。考虑上述情况,教师可以按照教材设置的单元进行大单元教学,在整体复习时实施跨教材的大单元教学,突出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大单元主题可以选取教材章节的标题,也可以由教师整合内容后重拟。大单元主题应该具有概括性和统摄性,可以用大单元设置的大任务或大项目来呈现,也可以采用大观念或大问题。[3]

大单元教学需要有一个贯穿全部内容的核心思想或核心概念,所有的内容要围绕这一核心思想展开。例如,在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中,“自然地理过程本质上是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这一核心概念在教材中反复出现,是教学中分析各种自然地理过程的理论基础。这需要教师发现并准确把握,并且在教学中以此为核心来组织教学内容。

作为新课程新增的教学内容,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内容和体系架构上与其他四册教材相对独立,其主要目的是培育我国公民的国家安全观,同时充分结合地理学科特点,融合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培育。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以总分的形式布局,第一章是后面三章的概述和理论基础,后三章分别从资源、环境和措施具体阐述相关内容。因此,该教材适宜采用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完整的地理学科思维方法。

本文依照教材设置的自然章节,将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确定为一个教学大单元,并以大单元的有效教学为主要思想基础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

对于大单元的教学内容,课标提出的内容要求如下:(1)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3)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4)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4]

从整体分析上述四条课标,后三条限定了需要学习的自然资源,即战略性矿产资源、耕地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这三种资源属于并列关系,具备不同的特点,具有与大单元框架不同的结合点和侧重点。第一条是后面三条的统领,阐明了三种自然资源的分析过程,要从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入手。设计过程中要加入具体案例,并且要把握本章的育人核心“国家安全观”。

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的第一节主要阐述基础理论,自然资源状况是否安全取决于资源的供需状况,是供需在量、质、分布上的匹配关系。在保障资源安全方面,“供”对应的措施为“开源”,“需”对应的措施为“节流”。根据国家安全的体系,国家安全分为常规安全和非常规安全,并且自然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有间接和直接两种途径。结合以上分析,提取出大单元的核心思想为“供需关系影响资源安全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家安全”(见图1)。

图1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大单元整体思维架构

2.梳理教学单元所属的学科层次

为了实现大单元教学的独特价值,教师必须将教学大单元所处的学科地位和认知层次进行研究和梳理。首先,确定本大单元所涵盖的具体教学内容以及课时安排。其次,思考所选大单元在地理学科中的层次,将所学内容纳入学科体系中,并在教学中点明本单元学习的重要意义。例如,“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组成要素,“大气”大单元教学具有基础作用;“大气”与“水”“地貌”“植被”等是并列的关系,对其学习有助于理解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植被”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植被能最简单、最直观地判定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从价值导向的角度阐明本单元学习的重要意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自上而下地构建学科框架,凸显大单元教学的价值。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这一章隶属于“国家安全”。本单元在教材中呼应第一章中自然环境的“供给功能”,因此在授课前回顾“供给功能”的相关知识,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由于本章与第三章是并列关系,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分析大单元在学科中所处的位置,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呈现(见图2)。

图2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学科层次

3.确定下属课节的组织关系

大单元是众多单一课时有机组合在一起的系统,其下属课节的排列和组合结构影响教学策略的制定,因此教师需要明确大单元下属课节的组织关系。常见的课节组织关系有递进式、并列式等。

递进式的课节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由浅至深、由基础知识到拓展知识,先进行基础内容的教学,再开展后续的教学内容。递进式的课节组织形式尊重认知的客观规律,教学顺序相对固定,教师难以进行自主调整。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发现课节之间的逻辑联系,有助于构建严密的知识网络。起始要点一般是概念性知识,经过层层构建到达最终要点,在此过程中,学生习得过程性知识和原理性知识。[5]例如,“地球运动”大单元教学的基础是必修《地理1》第一章“地球的宇宙位置”,学生需要掌握地球与太阳的绕转关系和运动特征,才能进一步理解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和地理意义。自转的学习往往先于公转,因为自转需要考虑的变量较少,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要求的水平较低,而公转则需要学生较高水平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并列式的课节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并列排布。例如,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这一大单元下属内容是不同要素和不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是同级的并列关系,没有理解认知上的先后顺序。要实施有效的大单元教学,教师需要认识到,并列式课节需要有一个结合点,即本大单元的核心思想,下属课节都是围绕这一核心思想展开分析的。教学时应当先设置一个课时从整体上概括本单元的核心原理和规律,再利用几个并列的案例作为支撑,加深学生对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6]教师需要认识到,课节之间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有各自的特色和侧重点,有独特的教学价值。因此,教师要探寻并列式课节中的差异点,凸显不同视角和不同维度。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的下属课节为并列式。第一课时学习大单元的总体框架,包括供需现状、资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保障国家安全的具体措施。后续课时则分别对应整体框架的某一部分,分析各课节间的结合点及差异点(见表1)。

表1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大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4.制定大单元教学目标和分课节小目标

大单元的教学目标应从单一课时的孤立目标,转变为强调课节联系和综合学习效果的目标。大单元的教学设计要从设计一个知识点或一个课时转变为对一个单元或主题进行整体设计。注重知识点在整体框架中的地位,确定大单元的整体目标,包括本单元应掌握的主要知识和能力,应形成的学科知识体系,应掌握的学科方法等。大单元的整体目标由下属的每一节课时共同实现。因此,课时目标的制定要对照大单元的整体目标,为大单元的整体目标服务。

本单元是国家安全教育与地理学科的良好结合点,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观,也能教授学生地理学科知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结合课标要求和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本文设计了大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分课时教学目标(见表2)。

表2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大单元教学目标

大单元教学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的层级关系,达成每课时的小目标,从而推进大单元整体目标的实现。经过五个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明确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相应的保障措施,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形成思维框架和素养观念。

5.大单元框架梳理回顾

从学生认知规律的角度出发,及时总结回顾是强化所学内容的重要途径。完成本大单元教学后,为了强化学生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再次回顾本大单元的核心思想与内容框架,或让学生自主梳理、绘制思维导图,串联全部教学内容,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结语

大单元教学强调整合教材内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本文所提出的教学路径和案例分析紧密围绕大单元教学的独特价值,提升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性。大单元教学也有所不足,其强调整体,难以对细节知识开展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一般是纸笔试题,往往针对细节知识设问,难以考查学生的整体思维和观念素养。如何实现大单元教学的“教—学—评”一体化还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需要改革以往的评价方式,增强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7]或采用基于UbD理论的逆向教学方式,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评价方式,以适应大单元的教学特点。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学科教材
【学科新书导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超学科”来啦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