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实情境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
——以“赏油菜花,析中国气候特征”为例

2024-01-19 02:41:42皮艳芳郭夏培孟小楠
地理教学 2023年24期
关键词:气候核心素养

陈 璐 皮艳芳 郭夏培 孟小楠

(1.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睿德分校,北京 100164;2.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北京 100020)

一、引言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将丰富的地理素材与鲜活的地理活动相结合,促使学生在做中学,获得并积累学习经验,关心并乐于探究现实中的地理问题,提倡设计多层次的学习任务,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真实情境,将真实问题转化为地理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具有挑战性的核心任务,[1]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真实情境在地理单元教学中的应用。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以真实物候现象作为跨学科情境,将生命科学与地理有机结合。该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式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

1.选题依据及背景分析

(1)以课标为根本依据,把握单元教学方向

新课标关于“气候”的要求较多,且联系紧密(见图1)。“气候”的学习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气温与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某一区域的气候特征以及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六方面。

图1 单元知识导图

(2)以教材为基本载体,关注单元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内容选自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温、降水和气候特征”。气候是自然环境的核心要素,是认识区域地理的重要基础,也是联系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重要纽带。本单元以中国气候为例,学习单要素的时空分布,进而学习多时空及要素的叠加,获取多种气候类型的基础知识,进而上升到认识某一区域的气候特征以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本单元目标是提升读图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后续分析世界气候的相关知识具有重要价值。

(3)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本单元授课对象是初一学生。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特征,对中国自然环境基本特征有了初步认识。在能力储备方面,学生初步掌握了阅读等值线图的基本方法,积累了提取、加工地理关键信息的经验,其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水平较低。在传统课时学习时,学生有以下困惑点:①抽象概念难以理解;②气候类型图的图例种类多,时空综合难度大。

本单元采用真实情境,将“油菜花开”与气候建立联系,化抽象为具象,将学习融入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并解决现实问题。教师设计探究活动,提升学生读图能力和时空综合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2.单元设计过程及实施

(1)单元课时安排及目标设定

围绕真实情境,设置“花期为信——探空间分布”“花田为信——探时间分布”“花海为信——探时空分布”三课时。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理解单要素的空间变化(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多要素的时间变化(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多要素的时空变化(气候类型图的判读)。教师通过多种地图探究区域气候特征的教学过程,培育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气候影响农业的观念贯穿单元始终,提升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见图2)。

图2 单元课时安排及目标设定示意图

在真实情境下,围绕核心问题,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链,以探究活动达成知识进阶,最终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见图3)。

图3 单元教学设计结构图

(2)单元教学实施过程(见表1)

表1 单元教学实施过程表

(3)单元设计作业及评价

新课标强调了评价的重要性。“双减”政策的落地对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单元的评价主体多元,以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的形式贯穿课堂始终,主要针对核心任务、作业以及综合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维度多元。核心任务的评价需要指向学习目标。因此,本文设计了清晰的评价量规,保证核心任务完成程度评价的可操作性,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控课堂(见表2)。

表2 单元设计评价量表

本单元的作业设计有:必做的巩固类作业,以检测学习效果;制作类作业和考察类作业是分层作业,学生可以按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可以将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这种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模型,或进行野外考察以感受气候特征;拓展类作业,要求学生任选某区域,查阅资料,制作气候简报并分享交流。本单元的作业体现了分层、拓展和迁移应用的特点(见图5)。

图5 单元作业设计结构图

三、情境式单元设计的思考

1.善用真实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本文将“油菜花开”与气候建立联系,创设单元情境,将生命科学融入地理学科,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根据真实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的原则设计的情境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与思考,启迪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核心素养的发展。[2]情境中暗含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理念,凸显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2.巧用地图工具,落实根本方法

新课标中明确了地图作为地理学科工具的重要性,判读地图是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彰显地理学科的特色。地图的使用贯穿整个单元,三课时分别对应三类重要地图的判读。第3课时进行图层的叠加,实现时间、空间和要素的综合。举一反三、迁移应用等方法也在本单元中有所体现。

3.妙用探究活动,立足核心素养

本单元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围绕新课标设计探究活动。本文将气候相关的课标内容概括为“同时异地”“同地异时”和“异地异时”的时空关系,同时融入图层叠加的思想,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掌握以及综合思维能力。

4.活用实践任务,转变学习方式

活动与体验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3]开展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设计,无论对优化地理教学模式,还是培育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都有重要的意义。[4]创建真实情境,使学生得以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在学习地理中感受生活。

猜你喜欢
气候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