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体育产业升级: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2024-01-19 07:33郑霖豪庄家炽任羽卓
科技管理研究 2023年24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智能化人工智能

郑霖豪,庄家炽,任羽卓

(1.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2.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北京 100081;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和关键性突破,对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认为是引领新一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力量。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催生了工业机器人、AI 芯片等新产业的出现,在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样展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运用场景。人工智能作为前沿性的新兴技术,是国家发展和企业竞争需要抢占的科技制高点。2013 年以来,超过20 个国家将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我国政府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文件均将发展人工智能确定为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性方向。

体育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朝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发展体育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根据国家统计局[1]的统计数据,2019 年我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出为29 483.4 亿元,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超过1%。2020 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体育产业规模有所萎缩,但长期来看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体育产业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2]。体育产业也是健康产业,在人民收入水平和对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升的新时期,健康是美好生活和人民幸福的最根本追求,对体育产业的消费潜能有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被全面激发。2016 年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体育产业仍然存在产业结构失衡、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较低以及供需错配等问题。推动体育产业升级并实现其现代化转型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任务。

在科技发展和产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体育产业升级具有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上的一致性[3]。《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了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体育经济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强大的技术外溢性,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强大引擎,人工智能技术与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是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人工智能在体育产业中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但总体仍处在实践和探索阶段,产业融合应用场景、发展规律、逻辑关系、现存问题以及完善路径亟待进一步明晰和讨论。因此,本研究基于学界对人工智能技术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既有研究,运用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厘清人工智能赋能体育产业升级的理论逻辑问题,剖析其现实应用的困难和产业升级的堵点,在此基础上尝试探寻实现体育产业融合和升级的实现路径。

2 体育产业智能化的应用场景

2.1 体育产业分类

当前,体育产业存在不同的分类方式。根据费希尔创立的三次产业分类理论,体育产业可以分为体育制造业和体育服务业。按照国家统计局[4]的统计分类方法,体育产业可以分为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等在内的11 个大类。从体育产业链的角度,体育产业可被分为体育竞技表演业、体育产品业和体育促销业3个大类[5]。这种分类方法是目前学界较为认同的一种分类方式。具体来看,体育竞赛表演业主要指的是非参与性的体育竞赛表演和参与性的健身休闲[6]。非参与性的体育竞赛表演指的是体育竞赛表演组织者以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的方式,向公众提供参与性或观赏性的体育产品,以及为提高竞技表现和运动观赏度所进行的相关活动。非参与性体育竞赛表演的形式主要有大型综合运动会、职业性体育赛事和商业性体育赛事。体育竞赛表演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辐射范围,是体育产业链的终端产品和核心部分。体育产品业包括运动用品的销售和制造以及运动场馆的建设和维护。运动用品指的是运动竞技和健身休闲得以进行和实现价值所需要的各类体育用品,包括特定运动所需的服装鞋帽、运动器材和防护用具,以及数字化时代运动配备的智能运动硬件设备。运动场馆是运动竞技和健身休闲的主要场所,深刻影响着运动状态和运动表现。中国是体育制造业大国,每年生产的运动鞋超过100 亿双,体育制造产值从2006 年的705.1 亿元增至2017 年的3 264.6 亿元,增长了4.63 倍[7]。体育促销业包括体育组织管理和体育中介,主要负责运动竞技和健身休闲的开发运营以及日常管理等辅助性事务。体育赛事的转播权、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音像影视制品创作、体育竞彩等运动竞技和健身休闲产业的商业开发与宣传推广领域,均属于体育促销业的囊括范围。以体育竞赛表演业为核心,驱动体育产品业和体育促销业的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延伸和产业融合,实现生产叠加、聚合倍增的发展效应,是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8]。体育产业智能化主要表现在体育竞技表演业智能化、体育产品业智能化和体育促销业智能化,几类典型应用如图1 所示。

图1 体育产业智能化应用

2.2 体育竞技表演业的智能化

2.2.1 智能体育赛事

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赛事中的应用历史较为悠久,主要应用于赛事的辅助判罚。网球的“鹰眼”系统是运用较为成功和成熟的智能辅助判罚系统,其利用高速摄像头(2 000 帧/秒)从不同角度同时捕捉目标物体轨迹的基本数据,将这些数据生成三维图像传输给主控电脑,对即时成像的结果进行智能判断。运用“鹰眼”系统的意义在于克服人眼在观察能力上存在的极限和盲区,最大限度地提高比赛的准确性和公平性。“鹰眼”的判断准确率高达99.9%[9]。足球中的视频助理裁判(video assistant referee,VAR)系统也运用了与“鹰眼”系统相似的原理,极大程度避免了如越位、“门线冤案”等误判事故的发生。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完善赛事评分机制,提高赛事评分的公平性。如体操、花样滑冰等运动动作炫目复杂,难以捕捉和判断,评分难度大,误判现象时常发生,而AI 评分、视觉追踪等多项科技在安全检查、动作捕捉、辅助评分多个环节发挥了作用,完善了传统的评分机制。2019 年国际体操协会将智能评分系统引入世锦赛,并在东京奥运会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拓展[10]。2022 年北京冬奥会AI 评分系统大放异彩,赛事组织者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算法与深度学习方法,在室内场馆中实现了运动员实时运动捕捉及运动轨迹的实时监测与数据传输,准确获取运动员的运动数据,提升评分的公正性和准确度[11]。

2.2.2 人工智能与运动员选拔、比赛准备和运动康复

对于竞技体育而言,选拔具有运动天赋和培养潜力的运动员至关重要。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辅助“球探”工作,使得传统的人才选拔系统更具“慧眼”,减少体育事业的“遗珠”,更精准地训练和识别体育人才[12]。以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的人才选拔系统为例,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联赛通过一系列测试生成关于运动员个体的运动能力数据,运用AI 智能技术对其选秀顺位和未来表现进行预测,并据此对其发展进行规划和定位。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升技战术分析水平,改善运动训练效率,使体育备战更加充分。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球员运动轨迹按照特定的动作进行归类分析,对团队配合和运行体系进行优化[13]。智能化训练系统可以提升训练效率和运动表现,使训练更有针对性。英国足球俱乐部切尔西与英国拉夫堡大学共同研发了一套AI 训练系统,基于大数据分析和系统的强化学习制定了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案,尽可能贴近球员的个体特征和球队的真实情况,显著提升了球队的竞技表现[14]。人工智能技术还有助于运动康复和伤病预防。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诊断、智能评估、远程康复和认知康复等方面均取得巨大进展,机器人、脑机接口、智能康复训练系统、人机交互和辅助诊断与远程康复是人工智能技术与运动康复结合的热点方向[15]。

2.3 体育产品业的智能化

2.3.1 智慧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

智慧体育用品根据功能和用途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衣帽服饰和护具手环等可穿戴运动装备;AI 跑步机和AI 动感单车等智能健身器械;AI 义肢和视觉辅助系统等特殊智能体育用品。人工智能化体育用品的功能主要包括运动监测功能、运动辅助功能、运动社交功能。搭载高性能传感器的可穿戴设备被用来获取运动员身体数据和运动表现数据,例如安装芯片的Under Armor 运动鞋可以帮助监测疲劳程度,以便调整运动员的训练强度;Strive Tech 的运动短裤可以实时监测肌肉负荷和伤病康复状况,降低运动员肌肉拉伤的概率[16]。运动辅助功能指的是人工智能技术根据每位休闲健身者的个体特征和需求的独特性而进行的运动方案的个性化定制,从而弥补传统体育用品个性化方面的不足。智能体育用品基于深度视觉信息的运动数据训练AI 算法,通过虚拟AI 教练帮助用户完成体测、定制课程;此外,智能体育用品还可以帮助使用者通过分享运动状态、互相督促、共享运动的方式实现运动的社交功能。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的高水平体育用品,为运动员提升竞技表现、预防体育伤病提供了物质保障[17]。

2.3.2 智慧体育场馆建造和服务

体育场馆的智能化转型包括建筑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和服务智能化。在建筑前期规划的时候,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模拟分析和绿色化评估,充分考虑建筑的协调性和整体性。在建筑的过程中,利用全数字仿真和模拟优化的方式减少建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在运营的过程中,实时采集能耗数据,建设可视化建筑能耗监测管理系统,实现建设实施生态化和运营过程低碳化[18]。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施工材料用量进行了优化设计,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顶的1/4,同时减少了室内空间以及由此带来的能源消耗5%[19]。相较于传统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智慧体育场馆的管理实现了流程管理简约化、人员管理轻量化和整体运转高效化,帮助控制管理成本和提高盈利能力。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效提供基础服务的同时,通过对消费者个人信息和偏好的提前采集,分析和判断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20]。同时,针对进入体育场馆的特殊人群,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智能盲文标记、智能语音导航等引导特殊人群正确使用无障碍设施,彰显智能场馆服务的人文关怀。

2.4 体育促销业的智能化

2.4.1 智能体育传媒

人工智能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改变了体育传媒的生态,赛事转播和内容制作等领域实现深刻变革,改变着人们观看体育赛事和接收体育新闻的方式。肢体的互动性和比赛本身的对抗性是体育项目具有的独特魅力,如何让观众感受到现场般和沉浸式的体育氛围是长期困扰体育传媒的一大难题。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关键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技术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的双管齐下,观众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最大程度感受实况现场的体育魅力[21]。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电视转播大规模地运用了“VR+AI”的技术,观众可以在任意位置和方向观看比赛,体验电影动作式的全景画面。对于整个体育传媒而言,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提升信息准确度和内容创造力,推动行业生态的有序健康发展。

2.4.2 休闲健身数字平台

休闲健身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休闲健身数字平台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迅速发展扩大。艾媒咨询[22]调查数据显示,2019 年Keep 运动健身App 以1 581.12 万户的月活跃用户量排名于运动健康类App 榜单首位。根据央视财经[23]的统计数据,2020 年2 月,运动健身App 行业活跃用户规模快速上涨至8 928 万,同比增长93.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和可穿戴设备的健全,休闲健身App 可以实现更为准确的运动数据监测和动作指导,根据使用者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从而为用户创造更有效率的运动模式和更加安全的运动环境;同时,休闲健身App 的社交属性可以提升运动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形成集体的运动氛围,有助于使用者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 人工智能赋能体育产业升级的理论逻辑

3.1 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特征

人工智能技术具有技术溢出性、创新推动性、数据驱动性和生产智能化四大特征,这是人工智能技术区别于以往技术变革的独有性质,也是其能够承担推动体育产业升级这一使命的关键原因。

3.1.1 技术溢出性

人工智能技术具有极强的技术溢出效应,能迅速渗透到各个产业和各个部门,带动产业变革和模式重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24]。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可以分为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及自然语言处理三大部分,能很好地适配不同产业、提升产业生产率的发展需要,融合难度低,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人工智能目前的应用场景主要有智能医疗、工业机器人、智能驾驶等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渗透速度的加快以及与产业结合程度的加深,将催生出更多的应用场景;随着传统生产要素价格的提升、生产成本的提高和互联网渗透的饱和,许多产业的发展陷入瓶颈,亟须寻求新的增长动力,随着细分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人工智能技术的渗透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3.1.2 创新变革性

创新变革性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鲜明特征。相较于之前的数次技术变革,人工智能的创新变革性在于,人工智能技术虽然不具有人类的主体性,但是在创新行为上具有一定的主体性,人工智能技术与人类智能共同构成了创新的主体。同时,创新本身又属于投入要素的组成部分,因此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性具备创新产出和创新投入的双重属性[25]。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强大的创新驱动作用,带动了产业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变革性带动了、拓展了创新主体,带动了产业变革、产品创新和组织革新,并以此驱动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变革。

3.1.3 数据驱动性

数据是数字时代极为宝贵的生产要素,既是了解信息的重要来源,又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机器学习是目前人工智能领域最能体现智能性的技术分支,机器学习的运行需要海量的数据来提高机器的智能化水平。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过去,受到软硬件客观条件的制约和收集数据的有限性,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受到影响,但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存储和信息处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数据规模的几何式增长为机器学习效率提升提供了保障,数据与算力算法的结合形成了功能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

3.1.4 生产智能化

生产智能化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区别于以往工业革命的显著特性。第一、二次工业革命通过生产机械化与大规模生产带来直接劳动投入节省形成密集劳动力市场,第三次工业革命通过自动化技术使劳动力与机器同时实施工作任务,劳动的技能密集程度大大提高。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计算机速度、数据收集、数据存储和算法进步致使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水平迅速提高。基于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人工智能可以挖掘出影响工厂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因素,分析并选择最优的生产方式。生产智能化是继生产自动化之后生产力的又一次巨大飞跃[26]。

综上,可对人工智能赋能体育产业升级的理论逻辑框架进行总结,如图2 所示。

图2 人工智能赋能体育产业升级的理论逻辑

3.2 人工智能赋能体育产业升级的机理分析

3.2.1 人工智能提升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

体育产业升级的一个显著标志是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给定单位要素投入组合能获得的产出[27]。人工智能技术强大的技术溢出性在体育竞技表演业、体育产品业和体育促销业广泛地替代和渗透,提高体育产业的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展现出人工智能技术强大的技术效应。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主要体现在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两个方面。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降低体育产业的生产成本。人工智能具有低边际成本的特性,智能化体育产品的单位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不断降低;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简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减少管理成本;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供需双方搭建桥梁,并在一些复杂场景替代人类工作,减少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显著提升体育产业劳动生产效率、资本利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在流程化、标准化的产业,尤其是在体育产品业领域,人工智能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例如国产运动品牌安踏公司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化生产,其智能工厂从传统的横向流程转变为一体化的垂直流程,流程优化达到30%以上,相同产品人均效率提升18%~35%,产能效率提升21%~28%[28]。

3.2.2 人工智能推动体育产业结构均衡化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体育产业公报数据显示,我国体育产业在总体规模迈上新台阶的同时,也存在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体育用品企业占比大,竞赛表演业、休闲健身业等核心产业占比过低[29]。人工智能技术与体育竞赛表演业、休闲健身业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升体育竞赛表演的产品质量和传媒效率,进一步提高体育竞赛表演业的数字化水平。足球VR 技术、网球“鹰眼”技术、赛事直播垂直化和场景化应用等智能化服务都是人工智能与体育竞赛表演结合的成功案例。休闲健身业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增长成果一方面来源于人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健身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在休闲健身业中的成功应用。例如,健身App 和线上健身直播模式这两个数字健身的代表,都离不开人工智能提供的技术保障[30]。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力度的增强,竞赛表演业和休闲健身业在体育产业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催生体育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促进体育产业生产的协同化和分工的精细化。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成果在体育产业中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应用不断深化,更具活力的新兴体育业态快速发展,远程智慧教育、智慧场馆服务和智慧运动平台极大丰富了体育产业的供给类型,促进供给和需求耦合。此外,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打破传统体育产业的边界和壁垒,实现体育产业的跨界融合,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是国家政策支持的方向和产业发展的趋势。新兴业态的出现和发展将进一步优化我国体育产业的结构,发挥驱动产业升级的结构效应。

3.2.3 人工智能带动体育产业链的现代化

现代供应链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态,是实现中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抓手[31]。体育产业的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较低是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要把体育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着力提升体育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实现体育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分行业来看,我国职业体育联赛的职业化和商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但相比于欧美职业体育强国的职业体育联赛,我国顶级职业足球、篮球联赛等赛事的产品供给规模、产品质量和产业附加值与之还存在一定差距[32]。我国体育制造业也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虽然已经有“安踏”“李宁”等具有一定市场份额和国际影响力的运动品牌,但与世界顶尖运动品牌还存在体量和市场认可度的差距,更遑论中小体育用品制造商[33]。我国长期处于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通过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来实现产业发展,技术模仿创新虽然帮助我国体育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禀赋的优势,但同时也造成了我国体育产业创新存在路径依赖,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较低,核心技术的缺失也影响着我国体育产业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运用人工智能赋能体育产业,能够为我国体育科技创新开辟新的道路,打破欧美国家对关键专利和关键技术的封锁,有助于我国从技术的追随者和标准的遵守者这一角色,转变为新技术的引领者和新标准的制定者,提升体育供应链的韧劲以及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实现体育产业链的现代化。

3.2.4 人工智能引领生产要素高级化宏观层面产业升级的一个表现是生产要素禀赋由初级向高级演化,生产要素由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转移[34]。人工智能引领体育产业生产要素高级化,进而带动体育产业升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能够为体育产业的智能化提供动力。数据驱动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大特征。数据作为新兴生产要素,是实现体育供给精准化和个性化的基础,也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关键,成为智能化时代体育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拓宽了生产经营和要素利用的范围,改变了传统的价值创造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第二,智能体育产业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蓝海市场,会不断吸引来自国内外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等生产要素涌入,推动我国体育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变。第三,人工智能可以倒逼劳动力禀赋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在产生替代效应的同时,也会释放大量高技能、高薪酬的工作岗位,这一就业需求结构的调整将会影响对劳动者职业技能的要求,倒逼劳动者提升劳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劳动力禀赋的提升。

3.2.5 人工智能实现产业组织合理化

产业组织一般是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产业组织的合理化包括市场结构合理化、市场行为合理化和企业组织合理化[35]。体育产业组织作为体育产业的微观主体,其核心力量就是企业和市场的关系。要实现我国体育产业的升级,必须推动体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组织存在市场管理体制不健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体育产业组织整体发展水平不足等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原有市场的产业组织结构,创造了新型产业组织形式,产业组织专业化程度提高而复杂性程度降低。伴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体育服务业逐步成为体育产业中的主导产业,新的产业组织形式形成。智能化时代的体育产业组织呈现出网络协同、外部扩展的特征。同时,体育产业组织可视为一个生态系统,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优化市场组织内部包括体育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企业文化等要素,改善外部因素中的市场环境和产业格局,从而改良体育组织生态系统,找到竞争效益和规模效益之间均衡的产业组织状态,保障着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良性运行。

4 人工智能赋能体育产业升级的现实挑战

4.1 “数字鸿沟”放大产业区域差距,加剧体育参与不平等

“数字鸿沟”是数字时代一种新的不平等现象,宏观层面的“数字鸿沟”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字不平等,微观层面的“数字鸿沟”有个体和人群间的数字不平等。我国数字产业的空间呈现“南强北弱,东强西弱”的特征,省际数字经济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区域间差异对地区差异的贡献率达到60.01%[36]。数据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关键,数字经济的区域差异很大程度反映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区域差异。体育产业的空间分布同样呈现东、中、西部阶梯差异分布的现实情况。相较于中、西部地区省份,东部地区省份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比偏高,在产出总量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产业集聚特征突出。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赋能体育产业提质增效,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人工智能区域差距和体育产业区域差距两重因素的叠加,产业的集聚性和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未来可能出现少数地区对体育产业的垄断,体育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将被进一步放大。在数字时代,不同群体对智能设备的使用和信息技术的获取存在差异,目前体育大数据中的数据对象更多地集中在年轻族群,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和智能运动装备终端的高年龄层人群的身体数据和运动数据难以被数据库收集,给大数据的多样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2019 年Mobdate 研究院的调查显示:在智能健身年龄分布中,45 岁以上的群体也仅占13.3%。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发布的《2020 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老年人的主要运动选择为公共体育运动,而公共体育运动目前的智能化水平较低,老年人对智能运动的参与程度有限[37]。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鸿沟”问题导致了老年人群智能健身的劣势,如何设计和研发更多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智慧体育终端设备,让更多老年人享受智能体育的数字红利,是缓解群体间体育参与不平等亟须解决的问题。

4.2 中小企业智能化程度不高,企业“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

人工智能赋能体育产业升级的基础在于,体育产业内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能够有效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化生产,从而形成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内部生产智能化程度较低,仅有安踏公司等行业内头部企业进行部分智能化生产,能够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的中小企业更是微乎其微,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短板是阻碍体育产业升级的一大桎梏。中小企业智能化程度不高的原因,一是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生产需要大量的智能设备投资,投资成本高且数字化转型周期长,而我国体育产业内的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的体育用品代工企业,企业融资渠道有限,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难以承担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高昂成本;二是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和所有者自身专业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局限,没有充分认识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不具备管理智能化生产车间的专业技能,而生产智能化不是智能生产设备的简单堆砌,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专业和知识同样重要;三是我国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问题,部分地区不具备生产智能化的条件,由于配套的数字基础设施是实现智能化生产的前提条件,智能化生产设备无法脱离一个地区的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基础设施而独立存在,因此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将对企业的智能化生产产生抑制作用。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短板,且企业内各部门、企业间各部门相互独立且互相封闭,相关信息难以实现高效交流、整合以及共享,“信息孤岛”困局凸显。

4.3 关键技术掌握程度较低,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不足

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关键技术与专业人才的地位尤为重要。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传统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技术转型和人才培育为先导。关键技术掌握程度较低、高层次人才短缺成为目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大掣肘。关键技术和专业人才的短板同时存在于我国人工智能和体育产业两个领域。具体而言,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发展迅速,部分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然而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依赖于先进半导体和高性能计算软件。“卡脖子”问题和科技封锁的风险仍然是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隐患;同时,人工智能的人才供给难以满足人工智能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由于人工智能技术门槛高、教育周期长,且我国的数字技术教育培训起步晚、培养体制相对落后,进一步加剧了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储备的不足。体育产业特别是体育产品业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下游,承接其他国家的产业转移和技术转移,技术水平较低,创新方式主要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迭代的微创新方式,虽然这有助于产业快速发展和短期见效,然而关键技术和高端零部件仍然高度依赖进口。“人工智能+体育”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缺失则更加严重,人才供给的变化滞后于产业需求的变化,容易出现人才缺失和结构性失业的双重困境。

4.4 行业监管体系滞后,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行业监管体系包括监管机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监管的内容和方法。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打破了原有的产业边界和价值创造方式,催生了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冲击了传统行业监管体系。具体表现在:一是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传统的行政机构设置和部门的交叉监管带来了挑战,需要及时根据实践发展进行机构改革和调整,实现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二是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仍然落后于实践与产业的发展,例如数字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数字平台的反垄断法规、数字时代的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数字劳动的法律保障等方面,法律体系仍应进一步完善,健全违规行为惩处的长效机制;三是监管手段较为落后,对部分新生事物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难以满足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融合的现实需要,阻碍市场活力的激发和创新化转型发展,对每一个细分领域应该采取不同的规制方法、进路和手段[38]。

5 人工智能赋能体育产业升级的实现路径

5.1 破解“数字鸿沟”和“数据孤岛”问题

5.1.1 补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数字基础设施指的是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应用为基础的新型基础设施。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数据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数字基础设施是推动数字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相较于传统基础设施而言,数字基础设施公共性和外部性的一般属性能够刺激短期需求和增加长期有效供给;同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技术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催生智慧教育、智能体育等新兴产业的出现,激发市场活力和经济潜能。加强对目前数字化程度较低的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弥合不同产业、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减少区域间的数字不平等以及由此引发的区域差距的扩大。缩小城乡数字差异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环节,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乡村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

5.1.2 缩小群体“数字鸿沟”和体育参与不平等

要缩小群体“数字鸿沟”和体育参与不平等,让中老年人更多享受智能体育的红利,一方面要提升中老年人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另一方面实现智能体育的全年龄覆盖。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可以通过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为老年群体提供数字学习的机会和设施,帮助其提升数字化运用能力;将数字信息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通过减速降费和数字普及提升中老年人学习数字技术的积极性,通过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发挥社会支持对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的重要作用。同时,针对中老年人更喜欢参与公共体育活动这一现象,设计和研发更多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智慧体育终端设备,并加大力度建设智慧步道和智慧广场,让中老年人更多享受智能体育的数字红利。

5.1.3 打通“数据孤岛”

针对体育产业内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应加大对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专项支持、减税降费的方式推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鼓励企业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平台和工具,运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的目标。对供应链上下游信息进行整合,共享行业信息,形成上下游生产者的良性互动,促进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打通“数据孤岛”。建立全国性、区域性体育产业大数据中心,跨地区、跨行业进行数据资源采集和集成,推动产业间的优势互补,打通产业间的“数据孤岛”。

5.2 加强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

5.2.1 掌握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对影响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掌握程度关系到我国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以及产业升级的前景。目前我国基础性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技术存在“卡脖子”问题,随着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和科技封锁威胁的加剧,技术攻关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命题。应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要发挥中小企业机制灵活、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在人工智能领域培育一批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专精特新”企业。

5.2.2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加强体育科技与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为人工智能赋能体育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教育与时代发展趋势相衔接,培育符合技术发展趋势、能够引领技术变革和产业应用的高技能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优化专业机构,更新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学科、科研、资源等综合优势,发挥高等院校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的作用[39]。要建立适应产业升级的职业教育体系,发挥技术创新与实践推广这一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能,推动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体系的深度融合,通过职业教育的智能化和现代化,为体育产业升级提供职业技术人才保障,培育符合产业融合要求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5.3 引导人工智能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

5.3.1 推动体育企业的智能化转型

人工智能对体育产业升级赋能机制发生作用的前提是,体育产业内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企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化生产。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以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体育产业制造业智能化和现代化的主要驱动力,推动体育制造业价值创造模式和生产协作方式的变革,以制造智能化和生产柔性化带动体育制造的创新;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定位消费者喜爱和偏好,实现智能化供需匹配,为消费者提供更为精准化、个性化、多样化的体育竞技和体育观赏类产品,进而提升消费者的满足感和获得感;运用智能技术实现企业管理、商业模式和市场营销的创新,通过智能技术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增加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改良体育产品形态和功能以及企业的整体商业模式。

5.3.2 培育和发展“人工智能+体育产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

体育市场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实现场景,人工智能技术为体育产业的升级提供了空间和驱动力。人工智能与体育产业的结合催生了大量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与教育等细分领域涌现出一批兼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新业态和新产品,满足国内体育消费升级的客观需求,促进体育产业内部体育竞技表演业、体育产品业与体育促销业融合的叠加效应。同时,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作用下,体育产业与文旅产业和健康产业等融合发展,产业链延长而产业附加值提高,符合智慧、和谐和可持续这一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5.4 推动智能化时代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5.4.1 完善智能化时代监管体系

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智能化要求监管体系与时俱进。一是根据智能化实践发展需要进行机构改革,进行部门间权力和责任的调整,解决职能交叉、监管信息不对称和不共享的问题。二是健全智能化时代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有机结合,构筑智能化时代完备的法律规制体系。三是创新数字监管的手段,加强规划、政策、标准引导,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手段,营造竞争有序、平等参与的市场环境。

5.4.2 推动公共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新一代数字技术与社会转型深度融合,立足于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推动公共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为推动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运用,有助于消除传统公共管理中信息不完全所带来的高昂公共管理成本,并推动精细化、高效化社会管理手段和方式的创新。各地各级政府要以互联网思维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对传统政务信息化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推动“互联网+政府服务”“人工智能+政府项目”等模式,优化政府服务与治理,为人工智能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5.4.3 运用产业政策助力体育产业升级

产业政策在合理配置资源和宏观调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业政策服务体育产业的智能化转型,需要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产业领域的应用,引导人工智能技术进入体育产业,加快推进科研院所中“人工智能+体育”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时,重点推进数字化制造装备普及和信息管理集成系统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和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完善,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智能化制造标杆企业。

6 结论

推动体育产业升级和现代化转型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任务。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强大驱动力。目前我国体育产业智能化初步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竞技表演业、体育产品业和体育促销业广泛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具有技术溢出性、创新推动性、数据驱动性和生产智能化四大特征,可通过提升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产业结构均衡化、带动产业现代化、引领产业生产要素高级化、实现产业组织合理化赋能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但同时人工智能赋能体育产业也面临着“数字鸿沟”放大产业区域差距、企业“信息孤岛”困局凸显,关键技术掌握程度较低、高层次人才短缺,以及行业管理水平亟待提升等现实挑战。基于此,研究提出人工智能赋能体育产业融合升级的实现路径: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缩小群体“数字鸿沟”和体育参与不平等、打通“数据孤岛”等破解“数字鸿沟”和“数据孤岛”问题;通过掌握关键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加强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通过推动体育企业智能化转型、培育和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等引导人工智能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以及通过完善监管体系、推动公共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和产业政策引导等推动智能化时代政府治理能力提升。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智能化人工智能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