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作者:格根萨仁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ISBN:978-7-5068-8439-6出版时间:2021 年4 月定价:82 元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美术教育往往被视为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和艺术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美术教育在塑造学生人格、传递文化价值观、培育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下,学科教学的边界逐渐模糊,思想政治教育与各专业学科教学融合的内容维度被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性则逐渐被消解,由单一化的思想意识形态教育转变为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常态化教育工作。而美术教育对人的培养过程本就掺杂着思想意识改造、精神价值引领、人格品质塑造等作用,因此,只需对美术教学的课程内容与实践模式稍加改造,就可以发挥美术教育的思政育人功能,从而使美术教育的功能由单一向多元转化。然而,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美术教学,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对此,由格根萨仁撰著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一书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作者在书中对美术教育的目的、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亦从课程融合的角度探讨了如何突破现有的学科教学壁障,使思政教育能够顺利融入中学美术教学体系。作者从实践教学层面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充分挖掘美术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该书指出,美术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例如,中国画、油画、版画等不同画种所体现的不同文化内涵,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哲学等元素,都可以成为思政教育的良好素材。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作品,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等思政素质。又比如,从美术文物的流失海外说开去,向学生阐释珍贵美术艺术珍品流失海外的前因后果,及其对我国文化传承发展造成的巨大损失,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传承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实现对学生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的进一步改造。
二是结合时事和社会热点进行美术教学。作者认为,将美术教育与当前时事和社会热点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民生实事的关注度。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的环保、扶贫等领域的时事热点,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美术写生,将学生带到户外参加写生,让学生以实地景观为写生素材,引发深度思考,在对环境污染和扶贫工作的省思中创作出具有文化深度与艺术锐度的作品。时事热点既可以为美术教学提供素材,也可以作为思政教育与美术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关键在于课程机制上的融通,以及教师对课程融合教学的理念与能力。
三是将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思想意识形态教育统筹起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审鉴能力是美术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但审美能力的提升首先要以思想认知、价值观念的完善为基础。美术教育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辨别美与丑、善与恶、高雅与低俗,也要塑造学生宽广的艺术视野、包容的文化心态,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中国与世界的艺术文化交流中丰富自身审美经验、提升审美能力。而有了文化交流,就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思想意识形态的碰撞,在当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新征程背景下,美术人才必须塑造正确的思想认知,提高政治站位,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立足中华民族文化创新发展,在接受美术审美教育过程中时刻坚定立场、保持清醒认识,为我国美术事业的现代化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当然,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理论指导,更在于它所传递的教育理念。作者强调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改变中学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固有认知、推动中学美术教学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当然,与此同时,作者也指出了将思政教育融入美术教学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就如何平衡美术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关系、如何避免过度政治化等相关问题提出了颇有见地的见解。例如,在融合前期教师难以把握保持美术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平衡尺度,会因为怕对美术教学的专业性造成冲击而束手束脚,放不开教学创新的步伐。对此,作者提出,重点在于要做好前期的课程调研与设计工作,更新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并设计与之适配的教学模式,如混合式教学法、智慧课堂、翻转课堂等,都可以在新的美术课堂上进行试验,直到找到合适的教学模式。
总之,本书不仅是一本研究美术教育的理论著作,更是一本为美术教育改革与创新、推动美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实践指南,可为河南省2022 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思政教育融入中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的实践研究”(2022-JSJYYB-058)开展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