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的研究现状、热点与展望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24-01-19 02:47方珊珊
西部学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发文聚类深度

方珊珊

(沈阳师范大学 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沈阳 110034)

在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更好地进行整合与融通,从而更好地与学校课程对接,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议题。本研究采用CiteSpace软件,利用可视化图谱对“核心素养+深度学习”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对近年来我国“核心素养+深度学习”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进行探寻与解读,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同时以“核心素养”和“深度学习”为关键词进行精确检索,所选期刊类别为“CSSCI”期刊,由于CSSCI刊载的关于“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的首篇文献时间为2015年,因此本研究的时间跨度为2015年至2023年1月,经过检索和人工筛选,剔除会议通知、报告等非正式文献,最终得到有效文献138篇。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导出的文献进行数据转换,得到能够进行可视化分析的数据包。将条件设置为:时间跨度为2015—2023年;时间间隔为1年;分别选择作者、机构、关键词对样本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作者共现、机构共现、关键词共现与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等对应的知识图谱及其相关数据,并依次对“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的研究态势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发文量分布情况

1.初步探索阶段(2015—2016年)

这个时期,学者竞相关注的焦点是课堂教学改革、深度学习和教学的联系以及深度学习的特征和意义,探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看待与实现深度学习和深度教学。

2.起步发展阶段(2017—2018年)

这一时期,在对“核心素养+深度学习”进行相关理论思辨的同时,开始出现“核心素养+深度学习”在数学学科中的探析,表明此时开始有“核心素养+深度学习”与各学段进行学科整合的趋势,探究其在学科中的实践路径,为学科课程建设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同时学历案、创客教育的研究也开始与深度学习相结合,作为新型教学方案和模式,进一步拓宽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1]。

3.快速发展阶段(2019—2023年)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以及时代的发展,在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继承与突破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新的关注点,不少学者开始将“核心素养+深度学习”与STEAM(1)STEAM:STEAM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STEAM教育就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领域融合的综合教育。、人工智能、智慧课堂、数字化教学等新视角和技术手段相结合,并且开始将其与任务驱动式教学、情境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模式相结合进行研究和实践。

(二)作者分析

作者共现图谱(图1)中,节点表示作者,其数量表示该作者的发文量,聚类后共有147个作者共现节点,74条连线,密度为0.006 9。连线表示作者联系,即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开展的合作关系,密度表示作者之间的紧密程度。

图1 作者共现图谱

对发文作者进行量化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到这一领域的核心作者以及作者之间的合作情况,还可以了解该研究团队的研究方向和状况。核心作者是指在某一领域内发表论文篇数较多、影响较大的作者。假设发文量在M篇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其计算方法为:M=0.749(Nmax)1/2。其中,Nmax为发文量最多的作者的文献篇数,M为论文数量。由图谱可知,发文量最多的是朱立明,一共发表了9篇。将其带入到上述计算公式,可得M=2.247,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取整原则,取M的整数值为2,因此,发表论文论文数量大于等于2的学者即为核心作者,共14位,累计发表文献38篇,占发文总量的27.54%。根据赖普斯定律:当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占论文总数的50%时,核心作者群形成,而27.54%远小于50%,说明在“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研究领域,只是个别作者的发文量较高,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还未形成。

从作者联系来看,有较强合作关系的学者为朱立明、王晓宇、武丽莎以及李环、罗志强和郭庆,其余研究者较为分散,以独自完成研究为主[2]。查阅文献可以发现,李环、罗志强和郭庆为团队研究,其研究团队焦点主要集中在深度学习视域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方面。朱立明作为发文量较高的作者,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STEAM教育理念下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深度学习路径以及测评指标的构建等方面。

(三)核心发文机构分布

把机构作为数据分析的节点,并对结果进行了分类与整理。由表1可知,排序前6的单位全部来源于部省师范院校。其中,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和唐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的发文数量最高。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相关研究聚焦于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在物理、数学、语文学科领域的表现与关联,以及对核心素养和深度学习本质的探索,唐山师范学院主要以朱立明作者为主线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表明这类院校是近年来“核心素养+深度学习”这一研究领域的重点单位,贡献了一批高质量的前沿学术成果。

表1 Top6高频发文机构一览表

(四)研究热点分析

1.热点关键词分析

为了解当前教育领域“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的研究热点,将CiteSpace的节点设置为关键词,生成关键词共现图谱(图2)。关键词作为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献内容的精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核心素养+深度学习”在发展过程中的研究重点,能够有效帮助研究者了解学术前沿。由图2可知,出现频次较高的前十个关键词分别是深度学习、核心素养、深度教学、教学策略、大概念、教学改革、人工智能、教学设计、单元教学和智慧课堂。这些词涉及教育教学的不同内容和维度,在研究中具有一定的逻辑联系。

图2 关键词共现图谱

2.热点关键词聚类分析

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对“核心素养+深度学习”进行聚类分析,但是仅从聚类名称很难得到热点词包含的具体信息,因此需要结合聚类之下的标签词,深入分析其具体内容(表2)。在第一聚类“核心素养”中,文献主要围绕学生发展、情境教育、教学变革、课程实施等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第二聚类为深度学习,在这一聚类中,学者注重的是深度学习与各学段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深度教学和学习科学的联系,以及促进学生达成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第三聚类为深度教学,从该聚类中的文献可以看出,研究者开始将深度教学与整合论教学和大单元教学等教学模式进行整合,在实践中尝试教学改革;第四聚类为教学策略,研究者重点关注“核心素养+深度学习”视野下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第五聚类是学习科学,研究者比较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和创新;第六聚类为内涵,主要是对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进行特征、理论基础、教学价值等方面的思辨与探究;第七聚类为教学设计,研究者围绕学习环境、智能技术探究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的融合路径,以期实现优质教学;第八聚类为人工智能,研究者从教育技术领域出发,探究人工协同、可视化分析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五)研究前沿分析

突现词是指引用频率骤增的关键词,可用于反映一定时期内的研究趋势,本研究选取突现强度前20位的关键词。从图3可以看出,2020—2023年期间最为凸显的关键词主要包括大概念、单元教学、知识、学习进阶,说明这四个方面是我国“核心素养+深度学习”未来一段时间的研究趋势。并且教学改革、知识、人工智能、智能时代、大概念在强度排序中是这20个关键词中的前5位,可见,自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相联系进行研究以来,这5个方面就一直备受学界关注。CSSCI期刊中发表的部分文献对上述内容开展了切合实际的探究,但仍然迫切需要学界的广泛交流与深入合作。

三、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第一,“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研究领域的载文量逐年递增,但核心作者群暂未形成,并且作者间合作意识比较单薄,发文机构类型较为单一。自2015年,学界对“核心素养+深度学习”有所关注,并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这与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相契合。而在发文作者和机构方面有待提高,虽然发文量呈递增趋势,但是总体来看,发表在CSSCI期刊中的论文仍然较少,核心作者及其发文量也较少,并且这些作者之间交流不足、合作意识匮乏。此外,发文作者单位集中在省属师范院校,综合性高校和中小学的专家、教师发也应该发挥自身优势,身体力行去推动理论与实践的融通。

第二,“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等内容的研究热点覆盖面广,指向国家政策和时代前沿,但缺乏深入持久性的研究[3]。首先,载文研究内容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连,随着《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双减”政策等一系列文件和政策的颁布,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凸显了教育现代化的趋势以及学校教育“减负增效”的必要性,进一步表明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的融合势在必行。其次,“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的研究不仅与各学段教育、各学科教学相结合,还从学校、教师、学生等不同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此外还将其与不同教育教学模式、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手段相融合进行探索,不断拓宽紧跟时代的全球视野。最后,由于此领域尚未形成资深的研究团队,部分作者可能存在对研究热点“跟风”的态度进行瞬时性的研究。

第三,“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研究前沿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顺应新课程改革趋势,但仍以理论研究为主导,缺乏实证研究。“大概念”“单元教学”“知识”“学习进阶”是突现时间持续至2023年的关键词。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与实行,对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在学习主体基础上,以大概念为统领分析课程内容,进而促进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4];并且要求教师应以教材单元为基本框架,呈现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5],明确教学过程的关键要素,保障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效率,但与之相对应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研究仍需加强。

(二)研究展望

首先,加强对“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研究的关注度,强化研究者之间以及研究机构之间的联动性,打造“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研究学术共同体,实现研究机构的配合与互助,促进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为持久性研究赋能。其次,健全人才培养制度[6],促进“核心素养+深度学习”领域的理论研究与教师教学实践协同推进。从CSSCI期刊中关于“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的发文作者和机构来看,绝大多数来源于师范类高校的专家学者,而中小学校的相关产出成果明显偏少。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较为繁重,缺少科研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学校的科研平台受限、教师的科研素养有待提升。因此,教育部门不光要加强师范院校的科研和学术建设,也要关注一线教师的科研队伍建设,并且教师作为实践中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有效融合的直接参与者,也应该不断拓宽自我发展空间,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做好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的对接与转化工作。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可知,“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体现了目前我国各级教育工作中的一些重大课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学者们可以继续深入剖析此领域,找准二者现在及未来的连接点和发展方向,不断拓宽“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范围。

猜你喜欢
发文聚类深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