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分析与对策

2024-01-19 09:07张国才
发展 2023年10期
关键词:武威文旅旅游业

张国才

在新发展阶段,武威当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业振兴,开发更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业态,加大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加快推进文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文化旅游业品牌影响力,大力培养引进文化旅游业人才,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实现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武威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旅游景区提标升级, 提升文化旅游要素品质, 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构建要素齐全、产业互通、优势聚集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使武威的文化旅游业吸引力得到提高, 在全国的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一、武威文化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武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新时代武威文化旅游业发展面临着大好机遇,有利于武威文化旅游名市建设。

(一)面临的机遇

1.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文化旅游业新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使武威市更能发挥乡村度假、冰雪运动、沙漠体验、草原风情、美食文化等旅游优势,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节庆、文化古迹等文化资源要素转化为深受大众喜爱的品牌,$催生出旅游演艺、文化旅游综合体、文化节庆、研学旅行、文化主体体验游等新业态, 推动武威进入一个创新活跃,文化性、旅游性和体验性不断增长的旅游消费新时代。

2.数字技术将更快提升文化旅游业发展空间以数字文化消费为代表的文化旅游新模式必将逐步重塑文化旅游消费内容, 产生新的消费渠道和场景,加速改变文化消费结构,促进文化消费扩容提质, 推动武威文化旅游业走向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系列政策为文化旅游业发展奠定基础

在高质量发展、双循环新格局以及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大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发展、特色小镇建设、健康养老产业、刺激旅游消费等支持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许多利好政策,为武威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长城、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将有利于武威整合区域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实现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产品互补发展,打造更多优秀的文化旅游网红打卡地, 为国内深度游发展提供更好条件。兰西城市群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更为武威文化旅游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结合国内文化旅游的整体发展情况看, 武威市文化旅游业在拥有发展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劣势和不容回避的问题。

1.文化旅游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完善。近年来,武威市加大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全市文化旅游业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服务条件显著改善, 但与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有差距。

2.文化旅游业集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武威市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还处在发展阶段, 在文化旅游融合中突出亮点不多, 没有充分体现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独特优势。

3.市场化驱动能力不足。武威文化旅游企业还存在开拓文化旅游市场能力不强, 市场主体合力不够,创意化产品相对较少,核心竞争力缺乏,对文化旅游业的市场化驱动能力不强。

4.专业人才队伍仍然比较薄弱。武威从事文化旅游产业相关专业人才结构与质量不平衡, 产业领军人才少,复合型、创新型、开拓型人才缺乏,从事文化旅游产业的高层次人才较少。

二、武威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武威市文化旅游业发展, 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激发发展活力,快速实现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加快文化旅游名市建设步伐,引领全市的产业能级跃升。

(一)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业的恢复振兴

在修订完善现有扶持政策的同时, 要重点制定针对文化旅游企业在引客入武、重大活动、宣传营销等方面奖补措施,壮大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指导各县区推动文化旅游領域重大项目建设及景区提标升级。进一步补齐乡村旅游空间和接待场所的短板、弱项,开发“周末游”和“市内周边游”,通过丰富多样的短期、短线旅游产品,带动私家车自驾自助休闲游快速复苏。大力开发体验式夜间文旅项目,打造旅游消费街区、集聚区,举办惠民文化消费季、发放惠民文旅消费劵等措施,激发文旅消费市场活力。发展智慧旅游,鼓励文化场馆、景区积极发展在线旅游,推出武威“云旅游”系列,通过图片、视频、VR、360 度全息影像等方式, 让民众足不出户即可游览西夏博物馆、天梯山石窟、雷台汉墓、武威文庙等景点。鼓励文旅企业发展线上研学旅行, 通过文化IP 的挖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化体验等科技手段,积极发展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交互体验等高品质的线上研学旅行, 让中小学生在虚实结合的空间中了解武威的历史、领悟凉州文化魅力。

(二)开发并持续丰富更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业态

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加快培育“文旅+”“+ 文旅”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做好铜奔马景区和冰沟河景区5A 级景区创建, 积极谋划建设文化特色鲜明的凉州会盟纪念地、吐谷浑文化博物馆和遗址公园。把天梯山精品民宿、民勤苏武沙漠大景区、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等重点景点景区打造成为有市场引领力的“网红打卡地”,串联苏武沙漠大景区、天堂大景区等优质旅游资源。支持社会资本利用老旧厂房、工业遗存开发建设文化产业园, 培育工业旅游消费项目, 将工业旅游培育成文化旅游发展的新领域和新动能。创新乡村旅游业态,以果园、田园、菜园、林园、古村落、特色乡村等为依托,开展农事活动体验、乡村文化体验等休闲游乐活动,打造农旅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特色村、农耕体验基地。创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开展红色文化系列研学旅游活动,建设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大力发展自驾车、房车旅游、低空旅游产品等新业态旅游。大力开发独具武威特色的历史文化之旅、绿色生态之旅、红色记忆之旅、田园风光之旅、科普研学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展示区、五凉文化集中展示区、原生态休闲旅游区。

(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

1.继承和发展红色旅游文化。将红色文化纳入旅游业整体发展的框架, 通过特定的旅游市场运行方式和政策手段,大力弘扬西路军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奋斗精神,八步沙“六老汉” 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当代愚公精神,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强化红色圣地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加快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做好凉州战役纪念馆改扩建,以古浪战役纪念馆景区为核心,整合挖掘战斗遗址红色资源,建设集红色旅游、古城历史文化、军事文化为一体的立体式文化产业园,使之成为武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深入推进吐谷浑文化遗址、西夏文化遗存、天祝县天堂镇、大靖古镇古街等保护利用,提升保护展示利用水平。加强天马文化、五凉文化、吐谷浑文化、西夏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浓郁的地域特色文化建设,展现凉州文化魅力。建设一批非遗传习所和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3.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创排制作以“凉州文化”为主题的影视节目、情景歌舞剧、实景演出,支持创作一批文艺作品。组织全市国家、省、县级非遗项目进景区活动,将武威宝卷、凉州贤孝、凉州攻鼓子、天祝格萨尔等传统非遗资源, 包装开发成特色旅游活动项目进景区、乡村旅游度假区,在景区设置非遗展演区、体验区以及传统工艺购物区,形成丰富多样的文化套餐,满足游客文化体验需求。

4.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强化武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加快推进武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城区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抢抓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建设武威段长城文化公园,实现历史文化遗产应保尽保, 发挥历史文化资源存量优势,延续历史文脉,保留城市记忆,全力保护好、利用好历史文化名城这张金名片,提升城市竞争力。

(四)加快推进文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提质增效, 整合基层文化服务阵地资源,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进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文化广场的新建或改扩建, 加快建成主城区和中心镇15分钟、一般街道20 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实现标准化综合性文化中心乡镇(街道)全覆盖,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市村级综合文化服务示范点建设。加快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推动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档升级,大力推进“书香武威”建设,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加大重点景区旅游客运专线建设,着力打造“快进”“慢游”的全域旅游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实施旅游公共服务标识系统工程和旅游基础设施优化和提升工程,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游客集散中心, 加快建设覆盖全域的旅游交通标识引导体系,重点建设景区内道路、游步道、停车场、游客中心、观景台、A 级厕所、标识牌、休憩设施、固定演艺场所等项目。提高供水供电、通讯、智能管理、应急救援、垃圾污水处理、安全消防、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水平。加强全市范围内游客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网点)和周边道路交通游览系统建设,实现旅游咨询服务全覆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构建主客共享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新空间。积极引进国内知名旅游企业和战略合作者,发展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旅游服务企业,推进旅游服务精细化、智慧化、人性化,以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提升文化旅游业品牌影响力

1.加强文化旅游品牌宣传营销。树立品牌意识,通过各种传播渠道,把武威市文化旅游业传播出去,不仅要利用好传统媒体, 还要加大线上旅游营销力度,由专门的机构、专业的队伍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广覆盖的宣传报道,提升武威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打响“天马行空·自在武威”文化旅游品牌。

2.精心组织重大文化旅游活动。创新“凉州文化论坛”“河西走廊有机葡萄美酒节”“民勤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天祝赛马会”等节会活动的内涵和形式,挖掘展示凉州文化深厚底蕴,办出特色、办出品牌,逐步延伸形成常态的、高端的文化旅游节会活动品牌。针对配合举办各类赛事活动, 与相关国家级文化旅游业界就加强文旅交流合作进行对接, 为武威文化旅游的发展开拓新境界, 让武威文化旅游在国内有形象、在业界有地位、在游客中有魅力。

3.加强区域文旅交流合作。联合张掖、嘉峪关、敦煌等河西热门景点景区,集中开展品牌营销,形成河西走廊旅游大宣传、大营销格局,让更多的游客把河西走廊门户的武威列为旅游优选之地。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企业和文化旅游品牌“走出去”,加强与兰州、西宁、银川、阿拉善盟等地多层次、全方位的旅游合作,实现区域联动、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六)大力培养引进文化旅游业人才

推动文化旅游人才集聚。通过福利政策吸引、搭建平台展示、强化培育成长等措施,吸纳相关人才,推动文化旅游特色产业人才加快集聚, 建设一支视野开阔、本领高强的新时代文化旅游人才队伍。探索柔性引才机制。通过柔性引进、项目合作、短期兼职等“人才共享”模式,吸引文旅人才来武威创业就业,打造一支为文化旅游服务的高端人才队伍。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人才培养。通过外出学习、专题培训等方式,加快培养一批经营管理、文化创意、旅游营销、导游讲解等高水平的应用型、管理型人才,为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七)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

1.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培育一批骨干文化和旅游企业、国家级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园区(基地),通过几年努力, 力争创建一批5A 级旅游景区,省级乡村旅游样板村,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五星级标准宾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2.构建现代化文化旅游产业链。聚焦文化旅游产业关键环节,深入实施文化旅游产业链链长制,大力实施铸链、补链、稳链、扩链、强链等工程,着力打造“5+N”文化旅游产业链,持续放大文化和旅游业综合效应。引导中小微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向龙头企业集中集聚,构建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协同发展的产业链生态,形成要素齐全、产业互通、优势聚集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3.实施数字文化旅游业发展战略。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打造一批数字文化产业基地,推动凉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品牌,培育新型业态,推动文化旅游业转型和结构优化。建设文化旅游大数据平台,对全市重点景区、乡村旅游点、旅游度假区开展全域、全程监控,形成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导景区规范发展。

(八)推进文旅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完善文旅市場监管机制。开展文旅市场监管“升级行动”,利用数字政府平台,突出整体性和系统性,跨部门、跨地区共享公安、交通、环境、金融、气象等部门数据,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与创新应用,联合公安、市场监管、文化执法等部门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检查和集中治理,形成联合执法监管机制,逐步提高文化旅游市场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加强对实体市场和网络市场经营主体的有效监管, 严厉打击不合理市场竞争顽疾,实施旅游市场黑名单制度,净化旅游消费环境。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面落实行业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探索旅游服务管理的“区块链”应用,建立起文化旅游监管者、经营者、行业协会、旅游者、社区居民、志愿者的交流与合作机制, 合力共促形成良好的文旅市场环境。

2.加强文化旅游安全与应急管理。将安全发展理念贯穿于文化旅游发展全过程,加强安全监管,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健全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加强对游客的安全引导,完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强化事前预防、事发预警、事中救援、事后重建机制,实施智慧文旅的应急和安全监管项目,落实旅游企业特种设备、食品卫生安全等联合监管责任。

猜你喜欢
武威文旅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重任在肩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三套车”:武威人的骄傲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武威所出西夏买地券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