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六条路子 建设康养天水

2024-01-19 09:07罗健袁宏伟陈葆陆地刘卫明
发展 2023年10期
关键词:医养康养养老

罗健 袁宏伟 陈葆 陆地 刘卫明

康养产业是以健康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将健康、养生、养老、体育、文化、休闲、旅游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服务人类全生命周期的综合型新兴产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覆盖全生命周期, 实现从婴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全面维护人民健康;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康养产业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天水生态环境良好,文旅资源富集,康养条件独特,大力发展康养产业面临良好机遇,具有坚实基础和广阔前景。要紧紧围绕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构建“一核三带”战略布局和天水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推动老工业基地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战略目标,把发展康养产业作为建设文旅农康融合发展试验区、推动天水经济社会高质量的重要举措,统筹谋划,加大扶持,多元投入,积极探索康养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努力把天水建设成为独具魅力、富有特色、业态多元、功能完备的康养城市。重点走好以下“六条路子”。

一、坚持发展温泉康养

天水地热资源丰富, 已发现的地热异常区有8处, 据初步估算土壤和地下水蕴藏的浅层地热能为1162 百万千瓦, 目前开发利用的有麦积区街子温泉、清水县汤浴河温泉和武山县汤沟温泉。甘肃盛达集团投资3.5 亿元建设的麦积山温泉度假酒店、天水昊峰集团公司投资上亿元改造的清水工人温泉疗养院(清水职工培训中心)、省体育局建成的清水玉泉体育训练基地、天水大地房地产公司开发建设的清水汤峪温泉、省卫健委所属的武山矿泉疗养院、兰州铁路局下属的武山洛门疗养院, 已经成为集温泉沐浴、休闲养生、生态旅游于一体,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会务等综合服务的新型温泉康养与旅游度假景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把温泉康养作为康养产业发展的重点, 进一步提高温泉地热资源开采利用效益,培育地方财源新的增长极,带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联合开发建设。建议省级部门统筹协调, 由市县区政府牵头主导, 清水工人温泉疗养院(清水职工培训中心)、清水玉泉体育训练基地、武山矿泉疗养院和兰州铁路局武山洛门疗养院参与,建立健全合作共建机制,制定总体开发建设规划,统一对温泉地热资源进行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 由当地政府投资或引入社会资本开发建设, 合力推进温泉地热资源共建共享。二是强化项目带动。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突出规划引领,深入挖掘温泉地热资源优势,精心谋划开发一批温泉康养产业示范项目,培育发展一批康养产业新业态,延伸温泉康养产业链条,走立体型开发、循环式利用、产业化经营的开发利用道路,推动温泉康养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做精。三是优化发展环境。市县区水务、自然资源部门积极与省上相关部门对接,协调办理温泉疗养院的相关证件,确保正常运营; 市县区交通运输部门加强交通路网建设,开通市区县城至温泉疗养院的公交线路,方便城乡居民康养消费。四是大力宣传推介。全方位、多渠道加强温泉地热资源包装策划和宣传推广, 在兰州高铁站、兰州机场、天水火车站、天水高铁南站、天水机场等交通枢纽和新甘肃、新天水等线上平台开展宣传活动,加强同周边客源市场的互联互通,积极吸引外地游客体验消费, 着力提升天水温泉康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不断扩大温泉康养产业的市场占有率。

二、大力开发森林康养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开展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生态体验、户外运动,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体系。《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强调,构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森林康养产业体系, 重点发展森林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健康教育等业态。天水自然生态良好,属大陆性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1℃左右,年降水量500 毫米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多种生物生长,林地面积1026 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36%,是西北最大的天然林基地。近年来,天水市成功创建为省级森林城市,正在争创国家森林城市。清水县入选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清水县轩辕部落森林康养基地、天水市秦州区青鹃山森林康养基地、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麦积植物园森林康养基地入选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小陇山林区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是兼有我国南北方特点的典型天然次生林区, 也是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实施区。该区域内有麦积、小隴山国家森林公园2 个,卧牛山、太阳山、三黄谷、云屏三峡、洮坪、榜沙河、李子园省级森林公园7 个,森林公园总面积87000 多公顷;有森林生态文化体验所13个,国际旅游行社1 个,四星级宾馆1 个,二星级宾馆1个,接待床位1200多个,初步形成了森林康养、森林旅游、森林体验、休闲娱乐、科普研学等功能相对齐全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小陇山植物园、党川、观音、麦积、李子等林场的部分林区是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近2 万公顷,占麦积山风景区总规划面积的86.7%, 是发展森林康养的重点区域。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和麦积山大景区管委会要坚持区域一体化理念, 加强与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及林场的协调合作, 在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方面形成合力,共建共享。一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在城乡道路建设、水电网改造等项目建设中,统筹小陇山林区森林康养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共同提高小陇山林区森林康养水平。二是加大区域合作力度。进一步强化区域合作机制,在确保管理权属不变,森林资源安全保护的前提下,采取资源共享、统一经营、合作共赢的方式, 建立共同参与、利益共享的管理运营机制,促进大景区森林康养高质量发展。重点对曲溪、桃花沟、金龙山、碧峪、百花、龙门、太阳山等景区的森林康养资源和服务设施进行整合, 由麦积山大景区管委会整体开发运营。三是健全交通运输网络。开通麦积山大景区到麦积植物园的旅游观光车(电瓶车)线路并形成环道,疏导核心景区游客压力,延长游客游览时间,提高大景区收入;在大景区游客服务中心设立麦积山森林艺术酒店接待点, 以便与客人对接,提供优质服务;对麦积植物园工作人员以及到麦积山森林艺术酒店住宿、餐饮的客人,建立车辆免费通行机制, 为麦积山森林艺术酒店经营提供便利条件。四是共同打造康养品牌。把小陇山丰富的森林康养资源纳入天水市文旅康养宣传大局, 全方位宣传营销、整体推介,实现线路互通、资源共享、联动发展,有效提高小陇山森林康养品牌知名度。

三、积极推动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就是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以医疗为保障,以康复为支撑,边医边养、综合治疗。医养结合是医疗改革创新的重点康复工程,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康养产业发展新模式。2022年7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1个部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明确提出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开展康复、护理以及医养结合服务,推动养老机构改造增加护理型床位和设施。天水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347个,其中公立医院24个、乡镇卫生院13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3个,妇幼保健机构8个,民营医院86个,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床位19408 张, 卫生行业从业人员26265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0551人,人均预期寿命75.2 岁,65 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4.46%。积极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全市建成医养结合试点单位44个。23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开通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13 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科; 在养老机构配置医生和护士,监测老年人身体健康,或送往协议医院治疗;依托养老院内设养护院,为入住老人提供日常疾病、老年病和慢性病的治疗护理;居家养老人员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家庭医生提供医疗服务与帮助。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指导率88.67%。推动中医药养生保健,全面落实《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创新区天水片区规划》,实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建设项目。积极推进康养项目建设,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康复中心综合楼、天水康健康复养老中心建设项目主体完工, 天水市中医医院医养分院项目正在加快实施。今后要着眼于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立足破解医养结合面临的困难问题,坚持部门协同、对症下药、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大力推进全市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一是鼓励支持医养合作。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健全协作机制。支持医疗卫生机构为协议合作的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确保入住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医疗卫生机构定期对指导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开展指导,符合开办条件的优先审批、尽快审批,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不断提升养老机构医疗保障能力。动员社会资本依托现有大型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医养结合护理型养老机构。二是转变乡镇卫生院职能。针对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闲置、农村养老机构严重短缺现状, 探索将乡镇卫生院改建为以老年人养老和医疗相结合的康复护理医院。改造或新建医养结合病房,满足老年人养老需要。加大老年人医疗、康复、护理专业技术人员引进和培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三是推进中医药保健养生。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和名医堂等工程建设, 做优做强中医特色优势专科,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广清水县发展中医保健产业的做法,打好中医治未病“特色牌”,以中医养生馆为突破口,加快发展医养结合,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 把康养及大健康产业打造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四是完善医养保险体系。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及中医药养生馆等康养机构,符合条件的经申请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管理,积极推广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不断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大力推动商业保险公司发展多样化保险产品, 形成具有多层次可持续的长期护理保险保障体系,有效减轻养老人员的经济负担。五是推行智能化管理。建立信息化平台,应用随身携带的寻呼定位设备和智能卡, 对全市老年人家庭照料状况和生活自理程度动态跟踪,及时便捷地提供全方位专业服务。推广“互联网+” 居家社区养老和旅居养老服务模式,建成统一的居家养老平台,提供助医、助餐、家政、日间照料、健康管理等服务。

四、建设现代化康养城

建设现代化康养城,是国内发达地区发展康养产业的成功实践。位于麦积区甘泉镇的天水麦积康养城,是民政部确定的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近年来,省城乡发展集团发挥全省文旅康养产业链链主企业的优势, 顺应国家和省上大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发展康养产业新形势, 积极挖掘天水麦积绿色资源优势,投资开发建设运营天水麦积康养城(天水麦积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项目。项目占地503亩,建筑密度14.7%,绿地率41.5%,总建筑面积约19.48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16.63亿。分三期建设:一期为养老示范区,包括展示中心、颐养中心、医养中心、康养餐厅、康养公寓、种植园书吧等项目,建筑面积约3.7 万平方米,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营。二期为公建配套区,包括培训中心、健身中心、餐饮街、合院式康养公寓、露营地等项目, 建筑面积约5.33 万平方米。2019 年11月,二期工程开工,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健身中心、餐饮街局部投入使用。三期为生态居住区,包括温汤疗养中心、独栋养老住宅、双拼养老住宅、多层养老住宅,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温汤理疗中心和独栋养老住宅的初步设计,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麦积康养城项目自开工以来,已完成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约7.5 亿元,建设经营性用房600间(套)。自设计建设起,麦积康养城就积极进行“变养老为享老”生动实践,融合医养、康养、文旅等业态, 践行全年龄段、全产业链、全服务区,机构大学式康养、民宿公寓式旅居、居家嵌入式照护, 社区化理念、智能化管理、专业化服务“三全三式三化”的发展理念,不断推进项目运营管理和业态创新,着力构建以养老养生、医疗保健、餐饮娱乐、民宿旅居、培训研学、运动健身、墅院公寓、汤浴疗养等核心功能为一体的康养旅居综合体,实现“吃住行游娱康产学研”综合一体化服务,成为全省首个会员制CCRC 康养项目,宜居、宜养、宜宾、宜修、宜游的“五行康养”之城,“功能完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康养胜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动员各方力量,全力扶持麦积康养城建设运营,打造成为全省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区和“排头兵”。一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坚持因势利导,規划先行,依托麦积康养城,打造东柯养生谷,沿东柯河布局三甲医院、学校等,形成康养产业集群。二是培育康养示范项目。以麦积康养城为主体,联合有实力的医疗机构、金融保险机构、互联网企业等业态,培育打造医养结合、产融结合、智慧型康养产业示范项目,引领全市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拓宽扶持渠道。将麦积康养城纳入麦积山大景区旅游线路,享受景区套票优惠政策。将麦积康养城列入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劳模)疗养、培训教育基地和大中专及中小学教学实践基地。利用市县区融媒体等新媒介,广泛宣传推介麦积康养城,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促进文旅农康融合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旅游与健康、养老、中医药结合。《“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强调,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田园养生、研学科普、农耕体验、休闲垂钓、民宿康养等休闲农业新业态。《“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老龄事业和产业有效协同、高质量发展;促进养老和旅游融合发展;引导各类旅游景区、度假区加强适老化建设和改造,建設康养旅游基地;鼓励企业开发老年特色旅游产品,拓展老年医疗旅游、老年观光旅游、老年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近年来,天水围绕建设文旅农康融合发展试验区,抢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文旅融合发展机遇, 积极建设以文旅为主线、农业为基础、康养为辅助的田园综合体、旅游度假区等文旅农康融合发展项目。秦州区平南镇孙集村建成集居住区、医养区、文旅区、农业区、体育赛事区五位一体的青鹃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其中规划建设的生态医养区, 引进加盟中科院国科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康养医院品牌, 将建成一座集专业医疗、养老、护理、康复为一体的医护养老相结合的二甲医院,一个集医疗、养生、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养老服务社区。秦州区依托南郭寺大景区,建成集康养度假、观光旅游、民宿露营、餐饮美食、文化节会、体育赛事、研学教育、亲子体验、生态农业等多元化业态为一体的花舞南山文化旅游度假区。麦积区依托麦积山大景区,建成集旅游观光、美食娱乐、文化演艺、民俗风情与亲子体验、康养旅居为一体的天水白鹿仓国际旅游度假区; 依托翠山国家山地自行车训练基地, 加快建设翠山国家体育公园和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培育打造集康体运动、养生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翠山生态运动休闲区。清水县以生态修复治理项目为依托,建成集观光、休闲、康养为一体的花舞北山生态园等田园综合体。秦安县依托刘坪镇万亩蜜桃基地,建设集现代农业综合开发、观光旅游、健康养生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生产发展园区。这些文旅农康融合项目成为城乡居民消费的热点和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亮点。今后,田园综合体和旅游度假区要把康养产业作为建设的基本内容,与文旅深度融合,真正打造文旅农康融合发展基地。一是彰显康养功能。建设康养设施,规范行业标准,提升服务质量,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二是补齐文化短板。健全报刊阅览、文艺演出、体育锻炼等文化设施,丰富园区文化生活。三是完善管理机制。成立田园综合体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建立管理制度,统一负责园区管理;选聘懂管理善经营人才,或引进专业管理运营团队,规范高效运营;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技能,提升服务水平。四是加强内外联动。科学合理布局园区业态,实现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一条龙式服务,方便游客消费体验;加强田园综合体或旅游度假区之间的横向协作,资源信息共享,形成各具特色发展格局; 密切与周边景区景点之间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相互紧密衔接,开创相互联动一体化发展局面。五是提升基础设施功能。畅通市区通往各田园综合体和旅游度假区的道路, 提高畅通能力,开辟公共线路,投放公交车辆,方便游客进出。完善星级厕所、公共停车场、临时休息场所和消防安全等设施。公安交警、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节假日期间景区周边交通、摊点、商铺等疏导监管,努力维护良好的旅游秩序。

六、探索传统村落康养

传统村落是赓续中华优秀文化的空间载体,承载着农耕文明深厚的历史底蕴, 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思想。保护传统村落,积极开发旅游价值,发展乡村康养,既是传统村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生机和活力的有效举措, 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现实选择。天水市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有9个:麦积区新阳镇胡家大庄村、麦积镇街亭村、党川镇马坪村、利桥镇吴河村,秦州区藉口镇铁炉村、天水镇庙坪村,清水县贾川乡梅江村,秦安县兴国镇凤山村、陇城镇娲皇村。近年来,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思路,市县区积极开展传统村落保护、管理、利用等工作,基本具备了进一步开发旅游和发展康养产业的基础。今后,要统筹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工作,将发展康养列入重要内容,超前规划,多措并举,推动传统村落走出一条发展乡村康养新路子。一是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引导社会资本下乡,吸纳当地有院落、土地的村民入股,组建股份制公司,负责传统村落康养及旅游开发运营。二是开发适老化民宿。按照国家相关安全标准与规范,对传统院落进行改造提升,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质量好、安全系数高的旅居环境。三是完善旅居配套设施。抓住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契机, 打通旅游民宿点道路连接,建设旅游厕所、停车场、游览步道、骑行绿道、健身设施、休闲场所、生活超市、快递点、便利店、药店等生活配套服务设施, 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为康养度假游客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体验。四是开展丰富多样的文旅活动。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将当地人文典故、乡土民俗、传统工艺、非遗产品、传统体育活动等融入康养旅游范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和康养产业互动发展。五是规范乡村康养运营管理。积极培育本土服务人才与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并通过引入外来专业运营团队,探索专业化、品牌化、规范化康养旅游民宿运营管理模式。促进康养旅游民宿智慧化管理,不断强化数字化赋能,为康养旅游民宿引入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有序提升信息登记、常规服务、特色体验等智能化水平, 为民宿实施精准营销与客群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医养康养养老
医养当兴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养老之要在于“安”
森林康养地试点,可以先粗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