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 孙亮
打呼噜在中老年人群甚至青壮年人群中都比较普遍。生活中打呼噜的烦恼,似乎主要来自于“打呼噜族”的同住人:在鼾声大作下,他们辗转难眠、叹息抱怨,而“打呼噜族”常常浑然不知,甚至被认为拥有酣畅淋漓的“优质睡眠”。然而,很多人不知道,打呼噜不只是令人烦恼,更是伤脑的危险元凶。
打呼噜,又称打鼾、鼾症。日复一日的鼾声如雷,往往是一种疾病,在医学上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睡眠时,鼾症患者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呼吸暂停和低通气,进而导致频繁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以及睡眠结构紊乱,长期可导致多系统多器官受损。
大脑是人体代谢最旺盛、需氧量最高、最不耐受缺氧的器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大脑的伤害,可谓首当其冲。
很多打呼噜的朋友们会发现自己或多或少存在慢性头痛、日间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这些问题影响工作和生活,令人困扰。甚至一些鼾症朋友出现了偏瘫、失语、失聪、失明而入院治疗。在医生的询问下,才恍然大悟,原来打呼噜竟是以下问题的“幕后黑手”。
抑郁症、焦虑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常常烦躁易怒、心境低落,甚至共患抑郁症、焦虑症。频繁、持续的夜间低氧血症以及睡眠节律的紊乱,使其大脑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中枢,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持久激活,叠加继发的躯体功能异常,促使焦虑、抑郁发生。很多鼾症患者,以兴趣缺乏、注意力下降、性欲减退、嗜睡、疲劳而寻求治疗。然而,如果忽略鼾症问题,应用一些改善情绪药物,如苯二氮䓬类,则可能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形成恶性循环。
认知功能受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会导致患者出现注意力、工作记忆、情景记忆和执行功能的降低。由于警觉性下降,鼾症患者发生车祸风险增加2~16 倍。患者认知灵活性减退,还会导致工作能力下降,工作时间延长1.5~2 倍。打鼾者发生痴呆的风险也显著增高。对该病患者的大脑进行磁共振扫描发现,患者的额叶皮层和海马体出现了结构改变,这是因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反复发生的低氧血症使得大脑神经元轴突丧失或出现功能障碍,某些损害是不可逆的。值得关注的是,该病对女性认知功能损害更为突出。
脑血管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发生猝死、严重残疾的风险显著增高。一方面该病大大增加了患者患上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房颤的风险,还使得这些血管病危险因素难以控制,从而导致脑卒中的发生。另一方面,鼾症患者存在的间歇性低氧血症引起了脑组织氧合功能异常,大脑梗死组织周边的“缺血半暗带”进一步恶化,导致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不良。事实上,脑组织对缺氧非常敏感,即便没有基础疾病的鼾症患者也可能出现缺血性视神经病、突聋,打鼾者一觉醒来发现出现了视力或听力严重受损的情况,屡见不鲜。
由此可见,一旦发现自己或家人“鼾声如雷”的情况,就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一些打鼾的朋友可以从改善生活方式做起,如积极的减重,戒烟、戒酒,停服镇静剂、安眠药物等,此外调整睡姿为侧卧位睡眠就可以明显减少鼾声,值得尝试。
多导睡眠监测是帮助打鼾者明确自己是不是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金标准。严重的打鼾,或者鼾症合并了前面提到的情况,就应该积极完善此项检查。一旦确诊该病,耳鼻喉科的医生通过进一步对患者上气道进行检查,明确低通气的原因,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口腔矫治器、气道内正压通气治疗均是无创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后者,通过佩戴睡眠呼吸机的方法,给上气道提供一个生理学的压力支撑,保证睡眠时气道开放,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已具有取代手术治疗主导地位的趋势。
然而,即便一些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采取了积极的治疗,改善了睡眠通气功能,已经造成的大脑功能损伤也常常难以恢复。可见,充分认识到打鼾的“伤脑”,积极行动,早期有效地采取预防及干预措施,才是摆脱打呼噜烦恼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