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颜琳,福建省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小学高级教师。
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3年度开放课题“基于‘大概念’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单元统整实施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KCA2023277。
摘要:基于大概念的单元统整教学作为一种整合取向的课程,更关注“教—学—评”一体化。教师可在教学中提炼大概念,将其作为单元学习目标,并将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有机统整,设计真实的任务情境,以任务为驱动、以活动为支架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以SOLO分类理论设计单元评价量规,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设的单元学习目标,让教、学、评真正融为一体。
关键词:大概念;“教—学—评”一体化;单元统整;教学模式
大概念亦称“大观念”或“核心观念”,能集中反映学科本质,具有相对稳定性、共识性、统领性等共性。这里的“大”指的是核心知识可以联结学科内的概念,实现学科内知识的融会贯通,也可以打通学科和现实生活的关联,建立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的联结。将大概念引入单元整体教学能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整合零散的知识点,促进知识的迁移运用,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大概念视域下的单元统整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基于大概念的单元统整教学更关注“教—学—评”一体化,以提炼大概念作为单元学习目标,将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有机统整,设计真实的任务情境,使学生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同时,通过设计单元评价量表,检测是否达到预设的单元学习目标,让教、学、评真正融为一体,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通称“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评”一体化的学业质量评估要求。
如何从单元大概念出发,对单元知识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评估手段进行有效设计,以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笔者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阐述具体的教学模式。
一、提炼大概念,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主要学习如何写说明性文章。学生在四年级下册就学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飞向蓝天的恐龙》等说明性课文,但由于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提问策略”而不是“学习说明方法”,学生对说明文的特点和基本的说明方法缺乏了解。为了让学生了解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教材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太阳》和《松鼠》,从而落实单元语文要素“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同时,由于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教材根据“从读到写,读写迁移”的编排原则,又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鲸》和《风向袋的制作》,通过“交流平台”进行写法归纳,通过“初试身手”进行写法迁移,在习作《介绍一种事物》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说明方法。
作为习作单元,要实现单元目标“能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学生要先通过阅读同一类说明文,掌握相应的说明方法,接着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最后才能在习作中迁移运用,这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从读到写的规律。据此,教师可以确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1.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基本的说明方法。
2.体会不同说明方法的好处。
3.体会说明文不同的语言风格。
4.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一种事物的特征。
基于以上学习目标,教师可以把本单元的大概念提炼为: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清楚地介绍某一种事物。围绕这个上位的单元大概念,教师可确定本单元的核心任务:创办《班级百科专刊》,介绍某一种事物。具体分任务如下:
1. 通过阅读与鉴赏,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2. 引导学生体悟不同的说明方法在表现事物特点时的关联及作用。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不同的语言风格,把事物特点介绍清楚。
二、创设真情境,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生活的真实问题。”这里有两个关键:一是源于真实需求;二是解决真实问题。大概念引领下的单元统整教学需要创设“大情境”来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因此,素养导向下的大概念单元统整教学旨在以单元核心情境任务为中心,整合单元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中,以进阶型的子任务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设计了真实的任务情境:读书节到了,班级要创办一期《班级百科专刊》,介绍学生喜欢的一种事物。围绕这一真实情境的单元核心任务,教师可以统整单元教材各部分的学习内容,设计如下三个子任务和六个语文实践活动(见图1)。
子任务一统整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太阳》+交流平台+习作例文《鲸》+初试身手1,主要課型为读写结合课,采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相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我来科普太阳”这一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介绍太阳的几种基本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并使学生体会运用说明方法对准确、清楚地说明太阳特点的好处。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交流平台的方法,再拓展阅读习作例文《鲸》的片段,进一步巩固学生掌握的关于说明方法的知识。最后,教师以“初试身手”中的东方明珠为训练抓手,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学校的建筑,使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下进行表达与交流,并以小练笔的方式写在《班级百科专刊》里。
子任务二统整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松鼠》+交流平台+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初试身手2,主要课型为鉴赏表达课,采用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相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动物园饲养员解说松鼠”这一形式,引导学生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分条记录松鼠的特点,通过与《太阳》一课的语言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松鼠》一课的语言具有形象化、趣味性、生动性的风格,感受松鼠可爱、勤快、乖巧的形象特点。通过对比,学生发现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多样,有的如《太阳》一样平实,有的如《松鼠》一样活泼,但无论哪种风格,文章的描述都要准确、清楚、有条理,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最后,教师指导学生查找与筛选资料,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试着将散文《白鹭》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使学生掌握说明文的表达特点。
子任务三统整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习作:介绍一种事物》+综合性学习“创办班级专刊”,主要课型为表达实践课,采用将表达与交流和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搜集、合理利用资料,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学生可以从动物、植物、美食以及其他感兴趣的事物想开去,如火星、扫地机器人等,还可以介绍某一事物的制作过程或使用方法,如怎样泡酸菜、溜溜球的玩法等。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分段介绍事物,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说明性文章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最后,教师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办一期《班级百科专刊》”展示学生的成功习作,再配上图画,或者应用信息技术将其制作成電子刊物,提高学生跨学科学习的实践能力。
以上三个进阶型的任务活动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表达提供了条件。学生从目标出发,明确了“要去哪里”,接着通过一系列子任务和语文实践活动,努力达到预期学习目标,实现了“怎样去”,最后教师以评估标准考量学生“是否抵达”。这种“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实现了对预期结果、任务活动链和评估标准的合理规划,使目标、教学与评价达成一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设计量规表,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即学、即教、即评的协同过程,师生在完成评价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明确的评估标准将评价融入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最终抵达学习目标。“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设计有利于将“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将预期结果、任务组链、证据收集、评价指标融为一体,通过评估学习成效的评价目标前置,使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时就明确了评价目标。课堂上,学生操作的任务活动是依据评价目标设计的,这是一种“以评定教”的逆向设计,值得应用于新课程改革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SOLO分类理论,对学生进行可观察的学习成果评价。
SOLO分类理论是一个评价工具,为教与学提供了一个评价学习质量的方法,这种评价方法是根据渐进结构复杂性构建的。 SOLO分类理论较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有重大突破,它改变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学生行为变化作为评价目标的显性化做法,将评价目标定为对学习成果复杂程度的检测评价,从学习成果在结构上的复杂程度出发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能力、思维操作、一致性与闭合、应答结构等方面将学生的行为结果分成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第一层次,前结构的思维操作不存在逻辑关联,学生胡乱作答,学习成果达不到基本的评价目标;第二层次,单点结构的学习结果只能关联一个点,回答基本达到一个评价目标;第三层次,多点结构的学习结果能联系相关的几个点,但没能把它们关联起来,回答能达到多个评价目标;第四层次,关联结构的学习结果能用概括性的概念或原理解释多点结构回答所包含的各个孤立点,但也仅局限于已教学的内容,回答完全能达到评价目标;第五层次,抽象扩展结构的学习结果超越了根据素材进行的归纳,进行真正合乎逻辑的演绎,从而超越评价目标。
根据SOLO分类理论的五个认知发展层次,结合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目标,笔者制定出习作评价目标和评价标准,并设计了说明文习作评价量规(见表1)。
在进行单元评价时,教师要依据事先确定的教学目标制定评价目标和评价标准,对单元内必须掌握的重难点,既可以采用传统的纸质测试,也可以采用非纸笔的表现性评价。在设计具体的评价工具时,教师应将所有的评价工具设置在一个贯穿始终的真实情境中。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如果大部分学生都能处于SOLO理论的多点结构层次及以上的评价标准,教师就可采用图文结合的表现性作品来考查学生是否掌握用多种说明方法准确介绍事物特点的方法。
教师可以举办“班级百科说明文”专栏展示活动,鼓励学生以手抄报或电子报的形式图文并茂地介绍自己的习作,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这就构建了“大概念下习作单元统整教学的五步法”学习模式,即确定大概念单元学习目标—创设核心任务的单元学习情境—设计阅读写作子任务—开展读写迁移的习作活动—表现性评价的学习评估与反思,这一教学模式有力地验证了习作单元“教—学—评”一体化统整教学实践路径的可行性。
综上,基于大概念的单元统整教学是以教学目标、学习活动、评价量规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一体化的统筹教学;教师通过提炼单元大概念,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准确把握预期的学习目标,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并依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与成效,使“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学习模式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刘徽.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2]张建勇,张雨桐.“教—学—评”一体化:促进学习的有效路径[J].语文建设,2022(9).
(责任编辑: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