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散神聚,意深韵长

2024-01-18 23:50刘瑛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11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刘瑛

摘要: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的主动参与能极大地促进认知和学习过程。应用到抒情散文的教学中,这意味着通过更多互动和实践的方式,可能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思路等探索如何将具身认知理论融入抒情散文的教学中,期望能为教师提供新的视角和实用建议。

关键词:具身认知理论 初中抒情散文 阅读教学

在抒情散文的教学中,仅仅通过传统的讲解和解读往往难以达到让学生深刻理解和体验作者情感以及文本内在主题的目的。具身认知理论主张通过身体的直接参与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为深刻地体验和理解文本,进而形成更为持久和全面的学习效果。将具身认知理论引入抒情散文的教学,不仅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和探索能力。本文针对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将具身认知理论与抒情散文教学相结合,以期提供一种更为有效和全面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散文,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学习效果。

一、明确情感教学目标

散文是一种充满个性和情感的文学形式。正如王荣生老师所说,它是“个性化的言语表达、个人的言说对象、独特的情感认知”[1]。具身认知理论强调,人们的认知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大脑内部,而是与身体的互动和环境中的实际经验紧密相关[2]。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作者往往有很大的差异,理解散文时经常遇到“看不见、看不清、看不明”的困扰。因此,在教学抒情散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情感转化和迁移,使之成为学生自己的情感经验,从而更深入地体会和理解文本,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作者个性化和情感化的表达。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针对七、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情感教育目标应聚焦于深化他们对叙事和抒情散文的感受。考虑到这一年龄段学生的情感体验直观而纯粹,他们更容易被课文中的人物精神、品质、生活情感和自然情感所打动。因此,情感目标应引导他们沉浸于朱自清细腻的笔触,让他们在心灵深处体验春天的美好,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刹那,体会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对一个自由、和谐、充满生机的世界的向往,并从中感受到生活的积极意义。综合七年级第一单元的导语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为《春》设定的情感教育目标应是:在朗读和解读过程中,学生能够完全沉浸于朱自清的文字魅力,通过其舒缓的语言节奏,想象出春日的美景,从而深刻体会到作者对春天的深沉喜爱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进一步激发他们对自由、和谐、生机勃勃的世界的向往。

身体不仅是情感的载体,更是情感的来源。在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中,双腿的残疾使作者的情绪变得过激,易怒无常,这种身体与情感的交织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索情感与身体关系的视角。同时,除了体验作者对身体的失落和对健康时光的回忆,学生还应体验到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懊悔。这种怀念和懊悔不仅仅是对母亲的思念,更是对过去与母亲共度的时光的回忆,对没有珍惜与母亲在一起的时光的懊悔。这种深入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要深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去体验他的喜怒哀乐,去理解他的情感变化。因此,情感教育目标的制定应深入到学生的身心,引导他们通过身体感知去体验和理解文中的情感深度。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的情感目标应设定为:通过身体感知,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和理解作者对身体的失落、对健康时光的回忆、对母亲的深沉怀念和懊悔之情,从而实现情感的共鸣,将文中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经验。

二、以“能实不虚”与“以虚补实”多种情境激发热情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动态互动,主张“回归生活世界”,指出知识传授应当是实际生动和灵活的。在抒情散文的教学环节中,运用多情境教学法要做到“能实不虚”和“以虚补实”。

針对“能实不虚”,教师应注重实际操作和体验式学习。考虑到教学实际情况,“实”不是非得体现生活情境,而是立足真实的生活情境[3],突出以课堂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身体处于探究的状态,使得教学从单一的“照本宣读”模式转变为一种更富有创造性和参与性的过程。例如,设计各种游戏和活动,如“看图猜成语”,“词语对对碰”,或者运用飞花令等形式,以营造一个富有活力和参与性的教学环境。例如,在《白杨礼赞》的教学中,用“卡片对对碰”的游戏增强学生对于文章中肯定句和否定句递进情感美的理解。教师给出以下四张卡片,分别写着四句话: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白杨不是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在课文中找到与卡片上句子相对应的部分,并对卡片进行顺序排列。分析这些句子中哪些词汇被用来加强肯定或否定的情感,以及这些句子如何相互作用,构成一种递进的情感强度。在小组讨论完成之后,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发现和分析,同时展示每张卡片上团队成员们的不同观点。这样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还强化了他们对于这篇文章深层次语言结构和情感复杂性的理解。

同时,以探究活动,如合作设计海报、剧本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构建对抒情散文的全方位理解和深层认识。例如,在对萧乾的经典散文《吆喝》授课时,要求学生模拟小贩。整个教室仿佛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市集。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投入角色扮演,分别成为各种各样的小贩和手艺人。有的模仿理发师,让铁板的呲啦声响彻教室;有的模拟卖布的拨啷鼓声,再有的则模仿磨剪刀的人,长号声在教室里回荡。吆喝声此起彼伏,每个学生都充满热情,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个生动鲜活的市集中。课堂的学习氛围达到了空前的浓厚。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萧乾的文本,还让他们真正体验到了散文背后所描绘的生活氛围和情感内涵。

对于“以虚补实”,教师可以通过视听媒介,如多媒体演示或音乐,来营造更为贴近文本的教学氛围。这些方法能够模拟或重现文本中涉及的实际场景,提供一种沉浸式的虚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参与和体验学习。

三、深入阅读和反思文本,创新教学思路

在具身认知理论的框架下,行动与思考被视为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应摒弃过度依赖教辅参考书的做法,而应深入阅读和反思文本,创新教学思路。这种深度的文本阅读和反思,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独特见解,进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高水平、高素质、高素养和高修为的语文老师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关键。教师应以自身的“学”为基础定教,而非仅仅依赖教学参考书。教学参考书只能提供一个基本的参考框架,而教师应通过加强自身在抒情散文理论方面的学习,不断丰富个人的散文理论知识宝库。以《济南的冬天》为例,该文通过修辞手法如比喻和拟人,绘制了一个鲜活多彩的济南冬景。这里教学参考书更注重识别和归纳修辞效果,而教师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启发学生去感悟和体验这些修辞手法所带来的美学和情感效果。因此,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抛开教学参考书的建议,从学生的感受出发,提出问题:“当作者将济南的小山描述为摇篮时,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与氛围?”“文中两个不同情境下使用的‘卧字,你觉得分别给你带来了怎样的视觉与情感体验?”“除了直接描述,作者还用了哪些方法来展现济南的冬天?这些方法让你有怎样的感受?”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自我解读,将个人的感悟和解释带到课堂讨论中。在学生分享他们的看法和感受后,教师应适时进行总结,提炼关键点,并给予正面的反馈和认可。

通过阅读相关的散文教学著作和论文,教师可以从中汲取智慧的理论知识,将这些理论应用于抒情散文文本的研读和剖析中,为课内的散文教学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全国一线教学名师的现代抒情散文讲课视频和相关讲座,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通过观摩名师的教学视频和参加讲座,教师可以学习到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与沟通,以及如何设计教学环节使之环环相扣。同时,教师应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善于听讲、善于思索,以期在观摩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例如,通过观摩发现一些教師会采用改换词语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意图。教师可以进行学习和尝试,并应用于实践当中。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将“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中的“顶”字改为“盖”,“髻”改为“朵”,并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表述下的效果差异。首先,学生被引导分析“盖”和“顶”的语义差异,以及它们在文中所呈现的不同视觉与感受效果。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顶”字与“树尖儿”相照应,准确表达了雪花所处的位置以及雪花数量的微妙,同时与“日本看护妇”形成了有趣的对应。而“髻”字则唤起了古代女子的秀气形象,为下文中小山的描写提供了良好的铺垫。

参考文献:

[1]李海林,王荣生.散文教学要从“外”回到“里”[J].中学语文教学,2011(02):18-26.

[2]钟柏昌,刘晓凡.论具身学习环境:本质、构成与交互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22(05):56-67.

[3]彭玉华.未经省察的任务不值得完成——对任务型教学热的理性思考[J].语文建设,2021(03):70-72.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应拒绝“伪问题讨论”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