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西方素描造型方式的影响,水墨人物画至今仍强调造型表现的重要性。20世纪的水墨人物画开始讲求“形神兼备”,即在准确的形体结构下,以追求表现内在的精神面貌為目的。从水墨人物写生的重要性为切入口,以造型表现为根本,将“形神”拆分为两部分进行分析,重点从线造型、骨法用笔、观察方法、变化对比等方面去探究水墨人物写生中如何达到形神兼备。
关键词:“形神兼备”;传神;水墨人物写生;造型表现
从20世纪以来,中国画就受到了素描造型方式的影响,并且随着徐悲鸿和蒋兆和等老一辈画家们引进西方的造型方式来改良中国画,中国人物画新面貌——水墨人物画由此诞生了。水墨人物画虽从西方素描改良而来,但并非是“照搬照抄”,它依旧保留了中国画的内核——“神韵”。由此,水墨人物画产生了新的美学追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可以说,水墨人物画自诞生以来就在造型表现上有着严谨的要求,到今天依旧秉持“以形写神”的传统。“以形写神”即是构成形象的客观规律与感受形象的主观感受的融合,讲求在准确的形体结构下来表现内在的精神面貌。“以形写神”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造型表现的问题,运用水墨画的这一方式来表现当下人物的形态与精神状态,必须有坚实的现实基础作为支撑,夯实这一现实基础则是通过水墨人物写生来实现。
一、水墨人物造型观
造型是什么?造型在一定程度上与“造形”含义相似,“造”意为制作,“形”则是指形状,“造形”全意指制作形状。而“造型”中的“型”有着样式的含义,这种样式是指通过具有一定规律的构建方式来制作形状,并且构建过程以客观物象为重点,由此可以体现出写生对造型表现的重要性,写生能增进画者对客观物象的理解与认识。由此类推,水墨人物的造型是指运用有规律的水墨表现方式来构建客观人物的形状,有规律的水墨人物造型表现方式包括:线造型、骨法用笔以及形体构造。
(一)线造型
线是中国绘画中的重要的组成语言,线造型为“以线造型”,利用线条构建形象造型。中国人物画中的线造型作为主要造型手段,有着独特性和鲜明性的美感,一方面为线条自身的美感,另一方面由线在造型中引领形象的构造方式。线条的质感可湿润流畅,也可干涩遒劲,表现的方式皆因形体凹凸起伏的变化而变化。就如画家石鲁所说,“线化为笔,以立形质、以传神情、以抒气韵,线虽简,然以其抑扬顿挫之变而化众美”。因此在水墨人物中,线具有双重性,它既能客观地描绘对象,又能传达情感。那么,怎样才能在保持线的质感与品格的同时,又能抓住客观对象的外在轮廓与内在结构呢?蒋兆和的水墨人物画做出了完美的答复,其中的人物形象皆从客观形象而来,画里的线生动耐读,不仅描绘了客观对象的外在形象,而且把人物苦难的内在精神凸显出来。可以说,线对水墨人物造型有着非同的意义:第一,用线立骨、用线表达型进而表达意;第二,用线传达造型的力量与质感;第三,用线传达中国画的根本属性。
(二)骨法用笔
骨法用笔是中国画造型表现上所遵循的一般规律,即线的运用。线相当于中国画中的骨架,是支撑一幅画的框架。
中国人物画写生要求以对象出发,着重刻画人物对象的具体结构,在把握准确形体结构的同时抓住具体的特征,而线造型是在刻画中始终贯彻的准则,是写形的第一步。如何使线条“有准有则”地刻画对象,离不开线条本身的表现力,线条的表现力体现在它的长短、粗细、虚实等方面,达到“下笔如有神”的状态。用线要以中锋用笔为主,渴笔干笔更易勾勒,如同枯木犁地,干涩中不失沉稳,用笔时力量贯彻线条从头至尾,线条本身是遒劲的、具有美感的,如同绷紧的弓。线条长短的选择就像书法一般,长短疏密皆是考量,写生刻画对象不能一点点地描,而是整体观察,尽量使用长线条,长短疏密间顾盼生辉,相互映衬。线条的粗细和虚实依旧以对象本身为基准,线的粗细要根据结构关系而定,越前面的线越突出。质感和虚实往往在绘画过程中易被忽略,实际上二者是画面是否刻板的关键,要根据内在的人体而定:贴近身体结构的下笔实,比如肩头、臂肘,用笔慢而稳重,勾线条要有力、准确;脱离肉体的地方则是可变、放松的。
蒋兆和的人物造型就是心中存有笔,用水墨的表现形式塑造客体对象的形体造型,他能做到造型一切基于客观现实的对象,在具有线的运用的同时又能有主观的重新处理。总而言之,中国人物画是线的艺术,骨法用笔是对线质感的把握,把握物象体积感的同时保持线的平面性与耐读性。
(三)形体构造
水墨人物中的形体构造是指将线条组合起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客观对象。形体的构造需要画者有主观的构成意识。首先,在头脑中形成整体的画面意识,进行主观的造型处理,用简单的线勾勒出对象基本的几何形象,抓住姿势大体,同时它是生动的、最为精髓的概括,绝不是随意而为。其次,在简化的造型中赋予变化,在圆中找方,在方中有力,在形象的构造中寻找一定的秩序美感,犹如跳跃音符,富有节奏韵律的变化。武艺的水墨人物造型就体现了秩序的美感,例如他的写生作品《老人肖像之二》体现了他在人物形体上的主观处理,用偏长方的形状强调对象形体整体纤瘦的特点。由此可见,在水墨人物中,概括是必备能力,能使画者在面对纷杂的写生信息时,从繁入简,合理地进行主观转化,做到“形神兼备”。
二、水墨人物的传神观
何为“传神”?“传”有着“授”“递”的含义,即向第三者传达一定的主观感受。“神”在中国画中指的是内在精神,是代表精神本质的东西。从顾恺之开始就秉持人物要“传神”的观点。“传神”点明了中国画的核心美学本质——“真实不等于艺术”。这意味着单单有“形”是不完整的,“神”才是作品生动的关键。而水墨人物的传神是指在了解构成形象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去书写所认识形象的主观感受,是感受到形象后正确地表达自身的主观感受,是对绘画者在写生过程中提出的进一步的要求,强调绘画者把感受到的形象恰当地表现出来。“传神”的造型表现必然离不开观察的方式及对客观对象的主观处理。
(一)观察方式
水墨人物写生是认识对象的一个过程,越主动、全面、深刻地认识,对象的气质面貌就越生动。因此,观察方式就成为正确认识客观对象的关键。写生在于实时观察客观对象,在反复观察中抓住对象的突出特征,在不断观察中无限接近被画对象的本质特征。在选定角度之前,要先全角度地观察对象,对对象有整体的初步认识,研究其动势和重心所在。初步认识一定要从整体出发,把握正确的姿态和大比例,在心中记住对象给画者的感受,将这种感受贯彻写生全程,始终围绕这个感受进行艺术加工。进而细致观察,在共性中剖析个性,着眼于能体现人物精神特征的具体结构,如形体的倾向、眼神的传达、脸上的表情、手脚的质感等。只有观察到位,在充分了解对象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主观意识的发挥、创作,做到有主观意识地取舍,才能够明白将哪些加强、哪些弱化会更贴合模特本身,从而做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二)变化对比
水墨人物造型“传神”需要我们在客观对象中寻找新意,而这个“新意”则是指客观中的变化对比,寻找变化的过程有利于避免人物陷入概念化。
变化对比关键在于在共性中去捕捉个性。个性载于具体结构的细微变化中,它能体现人物的精神特征,这些具体结构是指形体的倾向、眼神的传达、脸上的表情、手脚的质感等。同时分清主次,对于复杂的客观对象,先概括简化将其归纳为基本型,在这些基本型中找变化,在整体中找形体对比并且把对比关系拉开,任何事物都不是完全规则的,找到变化才不雷同。对于能体现精神本质的特征要夸张,比如大眼睛还是小眼睛,尖鼻子还是短鼻子,是内敛的还是外放的。在共性中找个性,共性太多就多呈现一般化,而个性的变化也要有“度”,遵循对象本身,万变不离其宗。在卢沉的人物写生作品中,能看出他塑造的人物形象极赋有新意,在具体的结构上有着丰富的变化对比。例如两只眼睛的浓淡深浅、两只手的筋肉骨骼、衣袖上下宽窄的变化等,在他的画面中绝不会出现乏味的雷同。因此,恰到好处的变化对比是水墨人物“传神”的亮点。
(三)规划统一
在水墨人物写生中,想要凸显客观对象的“精神”,不仅仅是针对对象的特征强化,重要的是突出表现人物特征本质后对画面造型元素的处理。
变化对比要求我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找到对象富有生命力的点,将它们的丰富变化体现出来。而韵律节奏就需要在这些复杂变化中进行统一,形成和谐的整体。没有调和,变化对比就成了独立的个体,就不再具有美感,而是成为不协调的元素。组织画面成为调和的关键,将造型元素串联起来,如同跳动的音律,在统一的五线谱中进行具有美感的舞蹈。写生也是创作,在画面上保留想强调的第一感受的变化对比特点,然后塑造為相似的形状,人的视觉习惯会自动进行统一。这是统一规划的过程,是对构成画面的造型元素的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体现韵律节奏,强弱得当。因此,规划与统一是水墨人物写生必备的素养,在面对客观对象众多信息中抓住重点并合理规划统一,才能做到“形神兼备”。
三、“形神兼备”在水墨人物中的重要性
“形神兼备”即是在造型和精神的表达上提出准确和传神的要求,造型传神是构成生动水墨人物的重要方面:准确精巧的造型形体是水墨人物的大框架;传神的神态是人物“鲜活”的灵魂。另外,来源于写生现场的直观情感是任何理性处理都无法取代的,它表现出的是有温度的情感悸动,是人类情感的当下捕捉,这些情感的悸动都通过主观的造型处理而跃然纸上,例如一只苍老的手、灵动的眼睛等。而这处理的过程就是画者自身表达的过程,也是水墨人物写生的意义。
(一)对人物造型的重要性
造型是水墨人物写生训练中了解形象、体会人物的必备表现形式。造型是框架、载体、内容,决定水墨人物写生中最终成效的开端。就如艺术家王煜所说:“造型观的形成是水墨人物画训练的基础,决定了水墨人物的品质最终走向。”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造型有利于水墨人物造型语言的形成,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个性化的自我语言探索。
写生训练更利于强调造型的构建和处理,提高画者趣味性的人物造型意识,“师于自然”而非“自然”,是超脱于物象的主观处理。首先,一个良好的人物造型要经过多方面的综合处理,包括观察对象、提取感受、主观处理、自我表达,这是全面、系统的训练过程。因此,在写生时塑造水墨人物造型有助于提高趣味性的造型意识。其次,思考构建造型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尊重客观对象的意识,是“画什么”,而非陷入“怎么画”的牛角尖,从而达到从“人”中来,到“人”中去。
(二)对自我表达的重要性
写生是衡量技法表达与客体对象之间的训练手段,当下的水墨人物多关注“怎样画”而相对忽视了“画什么”。技法为对象服务,尊重对象是写生的永恒主题。写生与其他的训练方式不同,它要求画者在特定地点和时间内用画笔快速准确地把握写生对象,不同于室内练习。写生讲究抓住当下的主观情绪,没有精雕细琢的反复衡量,放大了观察者的主观创造能力。因此,水墨人物写生既能提高画者的造型能力,又能进一步提高自主的审美创造力,而自主的审美要通过画面处理表达出来,这一创造过程即是自我表达的过程。
客观对象是不变的,对客观对象的感受却是因人而异的,把自身的感受运用自身的方法表现出来,并非单纯在技法上的表现,而是遵循对象本身的真实。思考如何将表象与感受相结合,这是写生独有的意义,即强调对客观对象的表达和画者自我的表达。
四、结语
形与神二者辩证统一,从来都不是孤立独处的,形是承载客观对象的框架,神是对象的内在灵魂。“形神兼备”是当下水墨人物写生对客观对象的要求,追求“从形入神”这一写生过程,是训练画者眼、手、心三者结合与转化的过程,画者能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线条的表现力、观察的敏锐力和主观的处理方法等。更重要的是,“形神兼备”的造型表现有着更宏大的意义。它塑造了当下时代人物的缩影,反映了当下时代的精神面貌。就如蒋兆和所说:“现代中国人物画要区于古画,又别于国外绘画,它是要具有时代精神、中国民族风格的造型艺术。”“笔墨应随时代”是每个时代的画者前进的方向,水墨人物画“形神兼备”的造型表现应顺应时代,描绘当下,体现当下。
参考文献:
[1]卢沉.卢沉论水墨画[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7.
[2]蒋兆和.蒋兆和人物写生讲义[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3]毕建勋.水墨人物画写生与创作[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6.
[4]王煜.水墨人物画[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22.
[5]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张苗苗,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水墨人物画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