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1)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升是顺应时代发展、聚焦学生趋势潮流提出的时代课题,也是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将思政教育获得感作为衡量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标准,反映大学生对思政教育所传递的思想、信念及价值观的掌握和认可程度,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有效措施。对高职院校来说,应结合学科特性和主体特征,强调“德技并重”“工匠精神”,切实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1]。“精准思政”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其强调用精准思维在具体点上解决具体问题,针对大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等运用大数据进行精准分析,从而提供精准教育、管理和服务,以实现精准育人目标。因此,在“精准思政”视域下,探讨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获得感”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由于“获得感”内涵较丰富,随着学者深入的研究将其引入教育领域,尤其是近几年涌现出较多关于思政教育获得感的研究。但对于思政教育获得感的概念和定义尚未有较为统一和权威的界定,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结合多位资深学者的观点,本研究认为大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是大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过程中获得的一些积极情绪、正向感受和体验。
“精准思政”是精准思维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贯彻运用。针对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重点在于“精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育人的精准性,并在把握思政育人规律的基础上,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聚焦具体问题,分类施策,系统推动和实施思政教育。
“精准思政”是在精准思维指导下的思政教育创新实践,可推动思政教育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而思政教育获得感的提出是丰富与发展思政教育的重要举措,也促使评价标准由“内部标准”向“外部标准”转变、由“教育者本位”向“教育对象本位”转变、由“客观绩效评价方法”向“主观绩效评价方法”转变[2]。因此,两者具有高度的耦合性,主要契合点在于都是要促使思政教育更具实效性,“精准思政”从方法论方面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而获得感从评价角度方面明确了何为“精准思政”标准,将两者相结合提出了突破思政教育困境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以达到协同思政育人的目的。
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有其特殊性,给思政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1)扩招后生源入口进一步扩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2)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加之多元化的信息来源渠道,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已跟不上学生思维节奏。(3)学生个性鲜明,采用“一刀切”的教育形式,不利于个体发展。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精准思政”。
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法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现状进行调研,以江苏某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调查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的体验及评价,研究对象涉及不同年级、性别的学生,共调查1 230 人。问卷包括3 部分:(1)学生性别、年级及对思政教育的看法。(2)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量表,包括知识、能力、价值3 个纬度。(3)相关育人路径获得感现状分析,结合“十大育人”体系展开调研,采用李克特5 级评分法,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5 个选项代表获得感程度。
3.2.1 学生一般资料 男生329 人,占26.7%;女生901 人,占73.3%。大一年级240 人,占19.5%;大二年级512 人,占41.6%;大三年级478 人,占38.9%。
3.2.2 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评价 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运用方法的掌握等,因此本研究将其细化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法治观念、道德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表1所示,学生认为道德素质教育获得感“很好”的占35.00%,表明学生对道德素质教育的认同感较高,能满足知识和情感层面的诉求。但部分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较低,因此,如何提升思政教育的获得感值得深入研究。
表1 学生思政教育内容获得感现状(%)Table 1 Status of students' sense of achievement in 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
3.2.3 育人路径获得感现状分析 主要对课程、科研、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组织、实践、资助育人的获得感进行研究。表2 结果显示,22.5%~34.0%的学生获得感很好,14.9%~44.2%的获得感较好,其中文化育人、实践育人获得感较高,科研育人和课程育人获得感不足。思政教育工作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思政育人功能得到进一步开发,但一体化育人体系有待完善。
3.3.1 教育实效性有待增强 当前思政教育形式以传统理论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单方面灌输教材上的内容,师生缺乏互动,教学内容与时政热点、社会新闻等脱节。近几年课程思政积极推行,但仍存在为讲道理、为思政而“思政”,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的结合度不高及生搬硬套的问题,并且尚未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3.3.2 学校育人功能发挥不足 高职院校由于受自身办学层次、办学类型等的影响,对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和教学环境的关注不足,导致育人功能不能完全发挥。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育人资源开发、育人职责履行不到位及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高校开始注重思政工作的成效,但很难发挥“十大育人”的协同功能,往往只重视开发其中某些育人手段,综合育人体系尚不完善。
3.3.3 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获得感有差异 学生学习状态和文化基础条件不同,其思政教育获得感也有差异。调查发现,不同年级学生的获得感有着明显差异,年级越高思政教育获得感越低。
从思政教育供给与需求角度看,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需求是其产生思政教育获得感的前提,需要不断引导学生从无需求状态向低需求及高需求状态转变,以确保其产生获得感。在“精准思政”视角下,利用大数据赋能思政教育,精准了解学生学习特点和多元化需求,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政教育活动。通过分析思政教育“知、情、意、信、行”等要素,打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壁垒,既要满足学生思政理论学习的需求,也要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进行感悟[3]。如开展贯彻二十大精神系列教育活动,从思政课、日常思政主题教育入手,采用微视频、演讲、征文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并成立青年理论宣讲团,吸纳学生骨干,让党的理论入脑入心。
(1)突出问题导向:着力教育对象需求精准识别。精准识别学生学习、生活、思想行为信息,精准掌握学生群体、类别群体、学生个体的特征、需求和困惑是“精准思政”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精准识别学生信息,使得高校思政工作者既能掌握学生群体的普遍性情况,又能了解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从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供给、教育载体等多角度分析影响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的因素,从而提出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的提升路径。
(2)坚持内容为王:着力思政教育内容精准供给。目前思政教育内容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存在框架结构失衡、内容滞后且有交叉重复、缺少创新性、供需脱节等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诉求及意见优化思政教育内容[4],全面梳理整合教育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思政教育方式,通过“教与学”与“研与讨”共融共生的教学模式、“师”与“生”线上线下联动的方法、“内”与“外”互通的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构建网络内容智能双向匹配系统,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提供高黏性内容,通过个性化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3)强化协同融通:着力思政教育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充分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构建“精准思政”视域下思政教育队伍协同育人机制,学业导师、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协同配合,将思政教育融入办学、管理、教学全过程,全面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定期挑选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其他高职院校交流学习或参加协同共育相关培训,不断提升思政教育队伍的学术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进而提升育人实效。
面对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要从改进育人方式和策略方面入手提升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将传统的单向灌输、统一化教育、显性教化转变为参与式互动、分别式引导、潜隐式宣传,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思政内容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将课程设置作为切入点,结合线上线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网络互动交流平台、座谈讨论等增强育人效果;根据不同类型的教育对象采用不同的思政教育方法,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材施策、因地制宜开展分别化的引导工作;创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运用现代化技术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地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依托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拓展育人渠道;发挥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的育人作用,聚焦育人核心,凝练思政教育特色,打造“处处育人”的教育环境。
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是思政教育质量的现实反映,是高职院校育人使命落实情况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加快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不断加快思政教育革新步伐,通过关注教育主体需求、创新教育手段、丰富教育内容和载体等途径,为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从而推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1)进一步提升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思政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教育,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在发挥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合的方式,不断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与形式,体现思政教育的吸引力[5]。促进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内课外联动,为提升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增量”,从而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及实效性。
(2)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科学化水平。着眼于学生工作治理体系现代化,借助互联网采集和分析大数据,准确把握学生需求,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科学性,助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增质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