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公共卫生硕士教育发展的策略分析调查报告
——基于SWOT 分析

2024-01-18 03:20赵雪莹阎美英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在校生专业学位生源

于 澄,赵雪莹,阎美英

(长春中医药大学健康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公共卫生硕士(Master of Public Health,MPH)是国际公认的公共卫生领域的主流学位,是为公共卫生部门(包括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卫生检疫单位等)培养符合现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项目。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变化,新的医学环境为公共卫生体系带来机遇,然而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也表明,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严峻挑战[1],这给公共卫生教育和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考验[2],对MPH 培养体系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3],也凸显了培养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的紧迫性[4]。

我国MPH 教育起步较晚,2002年正式开始非全日制MPH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10年起启动全日制MPH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过10 多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我国MPH 教育已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培养体系,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距离[5]。如何完善MPH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公共卫生人才,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6]。

本研究通过对吉林省MPH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培养质量的因素。同时,运用SWOT 分析法找出MPH 教育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发现存在的问题[7],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与建议,为不断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进一步提高其综合能力,满足社会和人民群众卫生健康需求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23年1—2月在吉林省开展MPH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院校,选取在校生、毕业生及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最终收到有效问卷235 份,其中在校生204 份,毕业生25 份,管理者6份。

1.2 调查工具与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高校培养方案自编“全日制公共卫生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调查问卷”,经课题组多轮讨论修改,经公共卫生领域有关专家论证最终确定,包括基本情况调查表、培养质量调查表和开放性建议收集表3 部分。使用问卷星发放调查问卷,运用SWOT 分析法,从研究生培养内部环境的优势分析、劣势分析和外部环境的机会分析、威胁分析4 方面展开研究[7]。

1.3 统计分析

本研究收集的数据均采用SPSS 26.0 软件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均为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

2 结果

2.1 生源情况

吉林省高校目前MPH 在读人数为387 人,本研究调查了其中的204 名在校生,其生源以应届毕业生为主;调查了25 名毕业生,其生源以非医学类专业毕业生为主。在校生和毕业生中,多数本科专业与研究生专业一致或相关(见表1)。

表1 MPH 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情况Table 1 Source of professional MPH

2.2 师资队伍情况

吉林省高校MPH 导师共123 人,以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为主。其中正高级职称45 人,占36.6%;副高级职称74 人,占60.2%;讲师4 人,占3.2%。专任教师87 人,占70.7%;校外兼职导师36 人,占29.3%。约90%的MPH 导师为硕士及以上学历,且有公共卫生相关专业背景;约60%的导师具有公共卫生实践经历。调查显示,97.2%的学生认为双导师制度对研究生培养有帮助,83.1%的学生认为校内外导师能够很好地分工合作共同给予指导。

2.3 培养模式

吉林省高校MPH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容包括3 部分,即课程教学、社会实践、论文课题。在校生对培养模式的评价见表2。总体上,学生认为当前MPH 培养模式效果好,值得肯定。

表2 在校生对MPH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评价(n=204)Table 2 Evaluation of professional MPH training model by students in school(n=204)

2.4 MPH 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校生认为MPH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见表3。

表3 MPH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n=204)Table 3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MPH(n=204)

2.5 毕业生就业情况

毕业生就业去向及地域见表4。

表4 毕业生就业情况(n=25)Table 4 Employment of graduates(n=25)

2.6 学生选择攻读MPH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原因

在校生和毕业生选择攻读MPH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原因见表5。

表5 在校生和毕业生选择攻读MPH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原因Table 5 Reasons why students and graduates choose to pursue professional MPH

3 SWOT 分析

3.1 优秀生源、双导师制度和优化的培养模式是MPH 教育的内部优势

提高MPH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生源,包括生源数量和质量两方面[7-8]。调查显示,MPH 招生数量逐年增加,吉林省近3年招收了387 名学生。本研究调查的204 名在校生中应届本科毕业生是主力军,25 名毕业生本科多为非医学专业,这有利于多学科的融合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源质量。55.9%的在校生和84.0%的毕业生本科所学专业与MPH 一致或相关,表明生源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有利于研究生期间进一步拓展学习。

MPH 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度,校内导师学术素养高、教学能力强,校外导师具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双导师制度有力弥补了双方的不足。调查显示,97.2%的学生认为双导师制度对研究生培养有帮助,83.1%的学生认为校内外导师能够很好地分工合作共同给予指导。由此可见,双导师制度有助于全面培养MPH 专业学位研究生。另外,约60%的教师具有公共卫生实践经历,约90%的教师具有相关专业背景,这有利于更好地开展MPH 教育。同时,我们调查了6 名全日制MPH 管理者,其能力较突出,管理时间多在3年以上,具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这亦有助于学生的良性发展。

本次调查中,学生对当前MPH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效果评价较好,给予了肯定。但我们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借鉴国内外高校完善的MPH 教育模式,以适应新时代公共卫生领域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培养合格人才。

3.2 培养环节不完善是MPH 教育的内部劣势

内部劣势主要表现为MPH 培养环节存在的问题上。吉林省MPH 研究生教育发展至今,培养方案相对完善,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论文课题都有一系列标准[1,7]。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招生规模的扩大,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调查中,学生认为所在专业目前存在学校重视度不够、课程安排和实践环节安排不合理、与社会需求匹配度不高、硬件设施较差、经费不足、导师研究领域与学生专业不相符等问题,应引起重视并予以解决。在学术参与方面,学生外出参加学术性讲座和参与导师课题研究的频率不高,可能原因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多地参与到实习实践工作中,学术活动参与较少。另外,毕业论文选题来源于社会实践经验的学生人数也较少。这些问题还应通过进一步优化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予以解决,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培养的MPH 能满足工作单位和社会实际需求。

3.3 就业去向多元化和公共卫生人才需求量增大是MPH 教育的外部机会

调查显示,吉林省MPH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有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高校、三甲医院、二甲医院等,所涉及地域分布也较广泛,有省会、直辖市、地级市和县城,就业相对比较灵活。尤其在经历新冠疫情后,社会对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量增加,急需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为MPH 专业学位研究生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此外,国家也指出公共卫生领域人才培养是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的关键,高校应抓住这一契机,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公共卫生人才。

3.4 对公共卫生认知度和重视度不够是MPH 教育的外部威胁

我国公共卫生事业起步较晚,一些高校领导和管理者对MPH 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公共卫生学科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更偏向学术型人才培养。由于MPH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不严、毕业门槛偏低等,部分人认为这是获得学位的捷径。加之有些高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导致师生比严重失衡,MPH 培养效果不理想[9]。

此次调查中同样发现了类似问题:(1)学校对公共卫生学科重视程度不够,对MPH 的评价仍沿用学术型研究生衡量标准,不利于培养以应用型、职业型为特点的专业型公共卫生人才,导致培养的人才与公共卫生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2)学生选择就读MPH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原因有很多,以增加收入或升职、更好地就业居多,功利性较强。(3)调查发现研究生对当前MPH 专业学位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不高,这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还不完善,人们依然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思想误区,导致经费投入少、资源配置不合理、激励机制不完善、公共卫生人才大量流失有密切关系。

4 对策及建议

4.1 拓宽招生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生源质量

发挥多种招生资源的内在优势和国家政策发展支持的外在优势,充分利用各种渠道积极宣传MPH 专业学位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人报考MPH。同时,借助导师和专家的影响力,间接吸引优质生源。

4.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师资力量的整合

可采取以下办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师资力量的整合: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承担部分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及学位论文指导工作[5];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到实践单位交流学习,加强与其他院校的沟通合作,探索联合授课、联合办学等方法[5]。

4.3 严格选择实践导师,落实社会实践

公共卫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社会实践是培养合格MPH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必要阶段。在一定意义上,实践导师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工作能力,应由学校研究生院考评和审核,尽力实行双导师制。

社会实践是MPH 教育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对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必不可少[5],有助于其掌握公共卫生管理方法和技能,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对培养应用型、职业型公共卫生人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2,10]。可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实践技能:(1)制定明确的社会实践学习目标和考核标准[5],按照培养要求定期进行考核评价;(2)选聘公共卫生部门的有关专家为校外实践导师,定期开展研讨会、讲座,有助于学生积累实践经验;(3)开放更多实践基地,创造实践机会和条件,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对实践基地导师的培养考核,提高MPH 培养质量[5]。

4.4 优化培养方案,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在利用内外部优势的同时,要认清并克服自身劣势,尽力规避外部威胁,加强对公共卫生学科的重视,充分认识到培养环节及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完善培养方案和评价体系。应依据《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制定符合要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11-12],填写MPH 培养手册,记录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培养目标,据此确定教学内容。在课程设计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采取互动教学、案例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11-13];在综合素质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结合当前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形势,邀请卫生系统的领导或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开讲座,同时增加学生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举办学术沙龙,使学生参与其中,开阔眼界。此外,MPH 教育过程中应建立完整的自我监督、管理和评价体系,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完善培养环节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培养过程管理。同时,加大校内外导师管理力度,定期培训、考核,形成严格、系统的管理制度[5],为保障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质量发挥更大作用。

猜你喜欢
在校生专业学位生源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数说高教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山西省普通高校在校生在籍学习证明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高职高专护理在校生升本现状调查及对策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