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为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激发其写作兴趣,让他们既能读进去,又能写得出,教师可从“读编者、读作者、读生活”三个方面,深入探寻读写教学策略,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提升其文学素养。
关键词
读写结合 读编者 读作者 读生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了读写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读写结合,就如同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能够借助教材,快速找到写作的方向和脉络。教师更是扮演了引路者的角色,连接课堂内外,让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让他们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真情流露的好文章。下面,笔者分别从读编者、读作者、读生活三个方面,深入探寻读写教学策略。
一、读编者,求同存异,拓展思维广度
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灵感宝藏,是学生写作不可或缺的宝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教材上的课文作为写作的范本,深入分析其结构与情感表达,以此指导学生写作。
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该单元精选的《秋天的怀念》《散步》《金色花》《荷叶·母亲》这四篇文章,都是着力于亲情之爱、家庭生活等方面来抒发真挚的情感。将它们放在同一个单元,能让学生深入体验并感受文中的情感世界。为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感知,教师首先要对这些文章进行“求同存异”,以收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效果。笔者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确定为:(1)掌握在叙事中融入情感的方法;(2)学以致用,将叙事抒情融入写作之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时既要考虑单元的整体设计,又要根据四篇课文不同的特质进行个性化设计。
《秋天的怀念》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细腻入微的情感描写著称,饱含作者的深情,该文侧重点可确定为:揣摩文中人物和细节描写,理解人物情感,提高思维能力;深入体会母爱,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散步》通过一家人散步这件小事,抒发了尊老爱幼这个大主题,教学侧重点可确定为:品味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感受浓浓亲情;学习“以小见大”的散文笔法。《金色花》篇幅短小,想象丰富,语言活泼,教学侧重点为: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分析诗歌意象,体会蕴含的情感。《荷叶·母亲》语言清新典雅,平淡自然,该文的侧重点可确定为: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亲情之爱,懂得感恩;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拓展仿写,体会借物喻人的方法。
二、读作者,对话经典,提升文学素养
课外阅读是丰富学生语言、提升其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的积累。首先,教师可通过开展读书分享、亲子共读、师生共读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分享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其次,教师可优先向学生推荐一些他们熟悉的作者的作品。通过阅读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学生能深入了解作者,进而更好地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学完课文《秋天的怀念》之后,教师可推荐学生读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样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也能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史铁生。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一文中曾提到“我没死,全靠友谊”,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友谊能让史铁生有此感慨?这不仅是对史铁生个人经历的解读,更是对学生心灵一次深刻的触动。当史铁生的文字在学生心里播下思考的种子后,教师不妨顺势而为推荐史铁生挚友余华的作品,让学生在两位文学巨匠的笔下,感受不同风格文字的魅力和情感深度。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多创造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去研究作者,让学生带着对作者的兴趣主动进行课外阅读,鼓励他们多读书,读经典,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读生活,深度思考,追求真实表达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读写结合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用文字真实、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无论是借助教材还是走近作者,这些都只是探寻写作方法的一种策略,但是这种策略不能成为阻碍学生写真事、抒真情的枷锁,而应成为他们自由表达的翅膀。正如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所言,作文要针对自己的对象和目的,不能一味模仿。人家怎么写,我也怎么写,就变成生搬硬套了。教师应鼓励学生借助这些写作技巧,认真观察生活,通过深度思考写出自己独特而震撼人心的好文章。
学生在写作文时,有时会陷入叙事角度单一的困境。他们习惯以第一人称讲述那些老生常谈的故事,例如考试失利会提到母亲陪伴,被误解时会提到朋友慰藉。这些情节缺乏新意,难以触动人心。为了打破这个僵局,教师可鼓励学生多思考,让他们多从第二、第三人称的视角去审视生活,写出不一样的精彩。
为了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并表达真挚情感,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从中发现值得书写的素材,并让他们以写日记、随笔的方式记录生活。
我们希望通过对编者、作者、生活三个方面的探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够置身其中,联系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意的好文章。同时,让他们通过阅读、思考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用文字表达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五期重点课题“跨学科学习视域下语文读写课程创新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编号:2023JY15-ZA162)和淮安市2023年度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GH02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县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