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方面指出,深化教学改革要坚持素养导向,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落实因材施教,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开展差异化教学,加强个别化指导,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为落实课改精神,笔者所在的江苏省丹阳市丹北实验初级中学深耕课堂,努力转变教师观念,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推进分层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深耕课堂促改变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升课堂效率,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校积极开展各种教学研讨活动,并组织集体备课工作,要求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学生活动,由点及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1.骨干展示,形成样式
学校积极贯彻课改精神,深入开展“示径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开门、探径、创生”的课堂教学要求,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活动先安排骨干教师上展示课,要求教师从情境出发,以问题为驱动,带着学生去发现、探索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合作、展示,生成新的知识;必须留有足够时间,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以便为后续教学做出调整或补充。以此为样,年轻教师再公开展示。这样,年轻教师不仅学习到了前辈的经验,更能及时展示,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后,全体教师总结讨论,研讨出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授课方式,以提高教学效率。
2. 模式转变,以生为本
学校加强了课前的集体备课环节,主要针对上什么内容,创设什么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以及如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展开研讨。要求教师放慢教学节奏,不赶教学进度,对课堂中沉默寡言的学生给予鼓励,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努力将课堂中教师“一言堂”的被动式学习模式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展示,以及合作学习的主动式学习模式。将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本,教师只在教学中起到引导、分析和总结的作用。
二、分层教学注活力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能力、兴趣或发展水平等因素,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或小组进行教学。它能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学校着重从课堂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等方面落实分层教学。
1.编制学案,精准发力
为确保不同学情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提高,学校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根据各班级情况,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制学案,帮助教师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教授方法,以便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在学案编制方面,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为主,以问题为导向,循循善诱,层层深入,注重知识的生成;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以拓展实践为主,注重其能力的发展。
2.课堂分层,强化个辅
针对学生能力水平和知识水平差异问题,我校提出三点课堂教学建议:
(1)分层学习
学校重点关注学生基础,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认真参与、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重难点问题,要求班级成立“攻难”小组,有兴趣的学生皆可参加,让感兴趣的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共同突破学习中遇到的重难点;同时,学校加强全体学生的能力训练,包括体能、综合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等的训练,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及时评价
学校要求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价,对表现不积极的学生给予激励,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课后根据评价结果,针对学生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跟学生交流、沟通,捕捉学生心理变化,关注学生成长。
(3)小组合作
学校注重学生实践,要求各班级适时开展小组活动。活动分组时,每组都应由学业表现优秀、普通和相对落后的学生构成,让优秀学生带动其他学生,让问题在小组合作中得到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3.分层作业,增强兴趣
学校加强了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既考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巩固、能力的培养,又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学科作业依照“必做+选做”的模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作业更有针对性。这样,有实力的学生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基础训练后,也能挑战自我,从而得到充分练习。
学校还丰富了作业形式。设计并实施了多种实践类作业,如引导学生进行多学科融合的阅读活动、艺术欣赏活动、体育运动、家务劳动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完成作业,把学生从书面作业的藩篱中解放出来,使学生拥有阅读的品位、审美的情趣、强健的体魄、劳动的快乐,在实践作业中养成刻苦钻研、合作探究的品质。
教育者应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做出变革,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通过深耕课堂和分层教学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学习活力的增强。我校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转变成效明显,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后续我们将持续努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丹北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