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中峰镇中心学校(原名竹溪县花桥中学,简称“花中”)始终坚持党建筑基,做有灵魂的教育;坚持文化引领,办有温度的学校;坚持教研赋能,带善创新的团队。全体教师传承和发扬“花中人”精神,坚持“仁爱、奉献、拼搏、进取”的校风和“敬业、爱生、博学、善教”的教风,打造出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肯奉献、特别讲团结、特别善钻研”的教师团队。
党建筑基,激发干事创业内驱力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将其作为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基石,始终坚持把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建的基本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日常管理之中。
党建引领教学,激发干事创业内驱力。加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认真组织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等活动,强化党组织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确保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定期组织开展党员干部培训、师德师风培训、能力作风建设、教师民主评议等活动,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锤炼队伍能力作风,引导教师崇德向善,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
红色文化熏陶,点亮教师职业信念之灯。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承受着社会、家长、学校、学生、同事等多方期盼和多重压力,为人师表既是对教师的赞誉,也是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学校弘扬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让红色文化浸润校园,用红色基因筑牢立德树人之魂,重塑教师的精神谱系。通过挖掘探寻校史文化,继承和发扬“花中人”精神,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提升教师的归属感,培养职业成就感,引导教师既做埋头拉车的执着人,又做抬头望远的智慧者。激发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唤醒教师对职业内在价值的认同,激励教师向更完善、更专业的目标努力,让教师自觉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要求。
示范引领带动,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建立党员干部示范岗、干部结对帮扶、班子成员蹲点联系学科组等机制,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表率作用。常态化开展书记校长讲党课、干部大讲堂、国学讲堂、名师示范等,将学校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与教师敬业精神有机统一,引导教师以德立教,做有德有才的示范者。通过开展纪律警示教育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了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促进了教师队伍思想水平整体攀升,夯实了学校发展的根基,营造了浓厚的育人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
文化引领,擦亮“花中”教育名片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师生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成就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升学校的文化软实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的成长和工作积极性。
地域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学校运用地域文化引领团队建设,促进教师形成文化共识,致力于培养具有“花中人”精神、德才双馨、身心两健、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教师团队。学校聘请专家团队指导,深入挖掘凝练学校历史文化传统和当地特色村名文化内涵,将校园内的楼栋、道路等命名为“魁星楼”“贡米苑”“人和苑”“魁星点斗”“朝阳路”等,彰显了特色鲜明的“缘来花中追吾梦,扬帆魁星绘彩虹”的办学愿景和“路自中峰上、正心育少年”的办学精神。
精神文化聚合发展正能量。通过推、选、评、讲、树等方式,评选出了“身边的最美教师”“中峰名师”共140余名优秀教师,编印了《贡米之乡·育人沃土》《我心中的好老师》《耕读》等校本教材,创作校赋《中峰教育赋》、校歌《魁星之歌》、校刊《魁星楼》等,促进教师获得自我职业成就感、荣誉感和幸福感,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
管理文化构建和谐校园。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系统化、规范化、精准化、数据化”的现代管理模式,开展“金点子”“我为学校发展献一计”“管理干部述职”“干部亮承诺”“教师晒常规”等活动,让教师主动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及时解决学校发展难题和教师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让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开展教师书法培训、远足团建、趣味运动会、文化艺术节、棋艺比赛、劳动实践等活动,拓展学校文化建设的渠道,培养教师互助互促的意识,促进教师团队健康发展,有效缓解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压力,增强了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
研修赋能,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科研兴校”“科研先导”“教育创新”不仅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内动力,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师主动的学习和努力,也需要良好外部环境的创设与支持。
完善教科研体系,助力教师专业提升。学校高度重视教研工作,将其作为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建立“教务处—教科室—年级组—教师”教科研网络体系,采取层级和小单元管理模式,按照“个人申报—组内研判—制定策略—精准实施—考核考评—成果应用”流程,多渠道全方位搭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将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学习能力提升等纳入教师常规和业务管理,以过程管理为“杠杆”、以课堂教学为“支点”,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力支持和保证。
多样化研修方式,促进教师全面成长。学校通过加强教研团队建设、推进教研课改、创新研修模式等,以各年级组、学科组为教研基本单元,以课堂为主阵地,以促进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技能等为主要内容,常态化开展“师徒结对”“青蓝工程”“同伴互助”“读书、反思、练兵、比武”等活动,不断鼓励教师自我规划、自主学习、自觉研究和自我更新,不断增强教师自我造血功能,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营造研修沃土,提升学习研修能力。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学校开展“共读一本好书”活动,为教师选购《构建“绿色生态”理念——乐学高效课堂》《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教学理论书籍,让教师利用集体备课、集中培训和教学之余进行学习。定期开展教师读书反思、学习交流和心得分享活动,以学校市县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实现教师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吸收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营造了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研修氛围。
五十年风雨,赢得今日桃李芳菲;五十年追求,换得今夜星光灿烂。学校先后荣获“湖北省绿色文明校园”“湖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强校”“湖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科技示范学校”“十堰市‘十三五’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相守计划项目示范校”等荣誉。学校将继续坚持以党建为先、文化为魂、研修为基的理念,抓实、抓细、抓牢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挖掘“魁星文化”、传承花中精神、讲好“花中人”的故事,让广大教师学有榜样、做有示范、追有目标,引导和凝聚更强的干事创业力量,激活团队潜能,突破发展瓶颈;打造探索更广、更高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擦亮“花中”教育名片。
责任编辑/杨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