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思政课一体化有效衔接的作业设计

2024-01-17 00:00:00吴文焕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4年12期
关键词:小初实践型思政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补充,作业设计一体化是推动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对其他学段的教学内容和作业设计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导致相邻学段的作业设计可能存在重复、定位不准等问题。思政课教师应该加强理论和实践学习,不断拓宽视野,探索不同学段之间作业设计在内容、形式、难度、数量等方面实现递进式、进阶性衔接的有效路径,助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小初高思政学科作业设计的原则与方向

设计高质量的作业需要把握正确的原则与方向。在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应该坚持小初高思政学科作业设计的正确原则与方向,从纵向角度设计小初高一体化作业,这对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了解不同学情,增强针对性。小初高不同学段的学生,在智力水平、知识储备、认知能力、心理特征等方面具有差异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政课程的特点,精准进行作业设计与实施。

确定学段目标,提高计划性。思政课教师应在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目标的总要求下,基于不同学段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学段的具体目标,做到小学阶段六年、初中阶段三年、高中阶段三年以及小初高三个学段相互衔接。教师根据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设计作业,使学生的能力和核心素养实现进阶性提升。

创设生活情境,凸显真实性。设计实践型作业,需要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巧妙、恰当地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衔接起来,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进行探究,做到知行合一。

关注家乡发展,体现本土性。教师要增强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因地制宜地培育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教育的素材外,还可以通过实践型作业,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让传统文化、本土文化“活”起来。

小初高思政学科实践作业的衔接及策略

动手操作、观察积累、生活体验、资料检索、调查访问、创意设计等都属于实践研究型作业。这类作业以实践、探究、发现、创新为目标,在教师、家长或社会人士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实践性行为获取贴近生活、社会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实践型作业是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结合点,通过开发、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能规避传统作业的弊端,弥补单纯做题“纸上谈兵”的不足,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和时间。小初高等不同学段在设计不同类型的实践型作业时,如何实现螺旋上升式的衔接?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资料搜集类实践作业。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作业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的学习不仅要立足于课内,更要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搜集和查找跟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外资料,旨在锻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查阅、筛选、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培育的要求。学生在合作查阅资料的同时,巩固了所学知识,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合作探究能力。在课堂展示资料搜集成果时,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给予学生满满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笔者探索设计实施实践型作业,指导本校七年级六个行政班共计54个小组,开展了近200场课前5分钟“时事新闻播报”活动,受到数家新闻媒体报道。“课前时事新闻播报”作业兼顾资料搜集整理和成果展示,又能凸显思政课“时政性”的特点,这一实践型作业可以在小初高不同学段设计和实施。

社会调查类实践作业。社会调查类实践作业是对学科课外作业的优化和补充,在作业内容上,注重知识复现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根据真实的生活情境进行作业设计,体现社会化;在作业形式上,强调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合作能力;在作业完成方式上,鼓励小组合作,通过参与体验,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社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设计布置社会调查类实践型作业,指导本校八年级五个行政班共计45个小组,开展了40余次社会调查和成果展示活动,坚持了思政课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这一实践型作业的设计和实施在不同学段可以实现衔接。比如,小学阶段以“身边的法律”为调查主题,初中阶段以“身边的违法行为”为调查主题,高中阶段以“我为法治中国建设献一策”为调查主题。这一作业引导学生关心、关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课后实践能力,实现思政课“知信行”相统一,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

体验表演类实践作业。基于现阶段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新知识,很少有直接体验、形成直接经验的过程。教师设计体验性实践作业,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事情经过或人物处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尤其对于青少年而言,教师鼓励和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验证往往比理论教导更加直接有效,学生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体验表演类实践型作业的设计和实施在小初高不同学段可以实现衔接(见表1)。

小学生处在思想启蒙阶段,参观革命博物馆可以增加感性认识,通过讲解革命人物故事,可以初步理解什么是“爱国”,为爱国行为的培育奠定思想基础。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表达、表演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同时渴望在活动中表现自己,让学生表演维护国家安全的情景剧,不仅有助于将抽象的国家利益相关知识“可视化”,同时还可以在资料搜集、设计人物对话、表演展示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国家利益的认识,初步树立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增强社会责任感。高中生的思维和情感更加丰富,通过撰写主题演讲稿并举行演讲比赛,可以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的统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型作业,一方面可以扩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领域,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需要;另一方面,有利于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培育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本文系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普通高中专项重点课题“新时代思政课‘知信行’统一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1PGA02)

责任编辑/曹小飞

猜你喜欢
小初实践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我看到一只小黄狗(外一篇)
雨花(2017年12期)2017-12-28 17:01:04
小初的火车
物流实践型人才二次输出模式研究
“生活实践型”任务教学在Photoshop课程中的应用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19:59
星动直播间
飞星动(2013年6期)2013-04-29 08:17:32
基于工作室企业机制项目实践型IT特长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