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宇(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西藏 拉萨 850032)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被称为腰突症,是指腰椎间盘自身退行性改变,或者在外力作用下造成腰椎间盘内外力的平衡状态改变,并造成纤维环破坏、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等问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后,患者腰椎与下肢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并伴有严重的躯体疼痛感受,严重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带来的痛苦依然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从临床治疗实践来看,推拿是治疗该病症的常见方法,利用推拿具有的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以及滑利关节等作用,有助于改变突出的椎间盘与受压的神经根位置,满足临床治疗要求。但不容忽视的是,单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推拿治疗难以保证治疗效果满意,这可能与该疗法治疗周期长等因素有关。而相比之下,针灸治疗方法可直接刺激筋肉,达到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功能,在改善患者肌肉功能、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中具有满意效果。因此在未来应积极探索推拿联合针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入选时间为2021年12月-2022年5月,随机分组后,观察组患者26例,男、女分别为16例、10例;年龄35-61岁,平均年龄(45.32±2.41)岁;病程0.2-3.1年,平均病程(1.62±0.31)年。对照组患者26例,男、女分别为18例、8例;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45.19±2.37)岁;病程0.4-3.0年,平均病程(1.59±0.2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较。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患者均满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标准,包括:有慢性劳损或受寒史,患者有慢性腰痛情况;腰痛向臀部与下肢放射,且腹压增加时的疼痛情况加剧;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可见感觉迟钝或者过敏等表现;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对治疗方案依从性良好;成年患者。
排除标准:有脊柱外科手术治疗史患者;不支持随访患者;妊娠期女性患者;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不能遵医嘱接受治疗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针灸治疗,针灸疗法为:在肌肉丰富位置选择0.35mm×75mm毫针,其他位置采用0.25mm×40mm毫针实施治疗,其中主穴为双侧带脉穴、委中穴、阿是穴、环跳穴;配穴为承山穴、殷门穴、昆仑穴、风市穴、阳陵泉穴等。取患者俯卧位,对针刺部位消毒后,针刺双侧带脉穴,并根据患者胖瘦程度调整针刺深度;针灸治疗中以患者人体冠状面为参考,身体转向前方,针尖朝腹壁斜刺,确保针感向腹侧传导。其他位置均采用常规针刺方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
观察组患者采用推拿联合针灸治疗,其中针灸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推拿治疗方案为:①点穴按法:患者俯卧于按摩床上,双手平放于身体两侧,操作者以大拇指按压腰部竖脊肌处,寻找按压最疼痛处,两侧竖脊肌各选择两处作为操作点,操作者以肘尖用力持续按压操作处,每个部位持续1-2分钟。②前臂滚法:操作者用前臂于患者两侧竖脊肌做滚法,重点滚腰骶部从浮肋下缘至髂骨上缘的区域,采用稍重的手法,从上至下反复治疗,使患者双侧竖脊肌松软为度。③指滚法:操作者手握空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背侧着力于两侧腰部竖脊肌处,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的伸屈运动,以及前臂轻微的旋转运动,使拳面在治疗部位连续、均匀地来回滚动,使腰部肌肉彻底放松。④腰部斜扳法:患者从俯卧位变为侧卧位,上侧上肢置于身后,下侧上肢伸展置于胸前;下侧下肢自然伸直,上侧下肢屈曲,全身放松,操作者一手推按患者上侧肩前部,一手抵住臀部或髂前上棘,将腰部旋转至最大限度后,双手同时用力,做相反方向扳动,可闻及腰部的相关关节产生弹响。
两组患者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频率为3次,连续接受4周干预。
1.3 观察指标 (1)观察记录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的躯体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展开判断,由患者根据自身感受选择对应刻度,并记录代表疼痛的数值。(2)记录两组患者腰椎功能变化情况,本次研究中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疗效分数(JOA)展开判断,该量表主要围绕患者临床体征、主观症状以及日常活动情况等评估患者腰椎功能变化。(3)记录两组患者的功能障碍变化情况,采用改良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展开判断,该量表围绕患者的行走与坐立功能、躯体疼痛感受、社会参与能力等方面展开判断,得分越高提示功能障碍问题越严重。(4)总结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变化,评定依据为:①显著改善:患者腰部与下肢疼痛问题基本消失,VAS评分显示减少80%以上,直腿抬高高度超过70°。②一般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显著改善,VAS评分减少40%-79%,直腿抬高高度达到50°-69°。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5)展开为期一年随访,记录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经SPSS25.0软件做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值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
2.1 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2 患者VAS评分 比较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VAS评分可知,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整体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分)
?
2.3 患者JOA评分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JOA评分整体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分)
?
2.4 患者ODI评分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7天与治疗14天的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ODI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ODI评分比较(,分)
?
2.5 复发率 随访一年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疾病复发率比较[n(%)]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病变之一,该病症的病因复杂,临床治疗难度大,一旦发病,其突出的椎间盘会持续刺激周围组织,并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免疫反应性炎症,而在炎症物质的刺激作用下,会进一步加剧神经纤维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在本病症治疗中,西医强调通过手术治疗改善患者,但是考虑到手术创伤、成本等问题,大部分患者对手术治疗方法不耐受,而中医作为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
在我国传统中医中没有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名词记载,但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临床症状,可将其归纳至“腰痛”以及“腰腿痛”“痹症”的范畴,并认为该病症的发生可能与风寒着腰、阳气受损、坠堕伤腰、役用伤肾等因素有关,而在临床治疗中《备急千金要方》等传统古籍中明确记载,推拿以及药物综合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而这也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干预的主要思路。从作用机制来看,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期间可以达到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舒筋通络的作用,有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也有学者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期间采用点穴、拔伸等方法,配合按揉等方法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他认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高度重视局部筋骨辨证,在治疗期间应通过推拿的方法改善肌肉痉挛、筋膜粘连以及小关节失稳等造成的病症,最终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2]。但实际上,单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推拿治疗难以保证治疗效果,例如推拿治疗的周期长,不利于保证患者依从性。同时从发病机制来看,传统中医认为脾胃功能失常而导致“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可见气血生化乏源也在本病症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针灸作为传统中医治疗的常见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新方法。
根据本文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经推拿联合针灸治疗干预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整体优于对照组,例如表2的资料证实,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7天、治疗14天的VAS评分分别为(3.74±0.28)分、(2.98±0.3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联合治疗方案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躯体疼痛中的效果显著,而针灸之所以能够显著缓解患者躯体疼痛,其原因可能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主要集中在筋与肉的层面,实施针灸治疗后可刺激深部筋肉,快速达到舒筋活络以及消肿止痛的效果。本文的相关数据也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JOA以及OD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表1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证明联合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满意,这可能与医师的正确选穴方案有关。其中带脉作为人体唯一的横行经脉,约束人体躯干纵行经脉,其功能与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存在密切关系,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往往伴有带脉行气不畅等问题,进而导致该疾病的发生。而通过对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干预后,则可以达到疏通经气的效果,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并且从解剖学角度也证实,带脉穴深部存在腹内、外斜肌和腹横肌、腰方肌等肌肉,而上述肌肉则直接影响到腰部稳定性,这也为针灸带脉穴治疗本病症提供临床依据[3]。除此之外,本文所选的委中穴是治疗腰及下肢病症的常见穴位,配肾俞、阳陵泉可有效改善患者腰痛症状。阿是穴针灸治疗则满足疾病治疗的目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后,阿是穴在经、在穴、在络、在筋、在肉,都会影响经络功能,阻塞经气运行,而实施针灸治疗则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保证临床疗效。环跳穴也是腰腿痛病患者临床治疗的常见穴位,从作用机制来看,针灸环跳穴可达到利腰腿、祛风湿的功能,快速缓解因为本病症造成的疼痛感受。而承山穴有舒筋活络、理气止痛的功效,与环跳穴以及阳陵泉穴配伍等方法可有效治疗下肢痿痹。殷门穴归足太阳膀胱经,主要治疗腰痛以及下肢痿痹等症状,尤其是与肾盂等穴位配伍后,可快速达到健腰腿、除瘀滞的效果。昆仑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经针灸治疗后可达到舒筋活络、安神清热的效果;风市穴针灸治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大量病例资料证明,对该穴位实施针灸治疗则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下肢痿痹以及半身不遂等症状。阳陵泉穴通过与阿是穴等穴位相配,则可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的治疗效果。因此可认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可切实提升治疗效果,在临床上针灸与推拿的联合治疗方法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与单一推拿治疗方案相比,联合治疗方法能够发挥协同作用,保证临床治疗效果[4]。例如推拿疗法可利用自身理筋整复、滑利关节的作用,直接改善患者治疗后的肌肉痉挛以及紧张问题,用于调整椎间盘与受压神经的位置,属于临床治疗的可行手段;而针灸疗法则可以有效巩固推拿的治疗效果,利用自身行气活血等技术优势,能缓解患者腰椎功能受损以及疼痛问题。
而结合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结果可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期间,针灸利用自身疏经通络、扶正祛邪以及调节阴阳的作用,可在短时间内调整患者身体应激反应问题,患者坚持接受针灸治疗则可以显著改善新陈代谢水平,可促进原本受损的神经功能修复。根据梁宸铭[5]学者的研究发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针灸与推拿是缓解患者躯体疼痛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后患者VAS评分明显下降,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相同。梁宸铭认为联合治疗方案的优势主要表现为:推拿治疗可第一时间缓解腰部肌肉组织,消除腰椎关节功能紊乱以及错位的椎间盘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因此可改善运动功能、缓解痛苦。而针灸疗法则可以有效解决患者的神经根水肿问题,并加快病变部位的血运,因此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朱亚春[6]等人则从发病机制的角度分析了针灸等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一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机械压迫学说、神经根粘连学说、炎性递质学说、自身免疫学说等几种类型,而针灸治疗方法配合推拿、牵引等治疗干预后,则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腰部肌肉紧张、痉挛等症状,并加快神经功能修复、促进炎症物质吸收,降低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本文表5的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随访后的疾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证明联合治疗方案具有更满意的远期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未来为更深入地评估针灸联合推拿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可行性,还需要扩大此类样本的数量,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展开大样本研究后,则可判断联合疗法在不同人群治疗干预中的优势。除此之外,未来还需要增加评估项目,如判断联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这将会是未来关注的重点。
综上所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干预中,推拿联合针灸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是一种先进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