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24-01-17 15:37:08贾磊张珂嘉吴贝贝
科技风 2024年2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民办高校

贾磊 张珂嘉 吴贝贝

摘 要:隨着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但由于许多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与实践中出现了偏颇,使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与职能。本文通过对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结合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调研情况,以及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提出了民办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几方面的研究,对于提升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程度,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整体素质,提升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均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support of national policies,more and more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gun to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entrepreneurship,but due to the bias of many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not been able to play its due role and function.Through the research on domestic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Sanquan College of Xinxiang Medical College,as well as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and reason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alents and the fus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which is helpful for enhancing the degre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mprov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and improv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enhance the degre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private universities,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and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Keywords:private colleges;engineering major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当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促進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了良好机遇,但是,这些优惠政策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政府制定的许多相关政策,均给高校创新创业带来了影响。因此,研究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问题,必须结合其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思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创新的基础”“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国家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并提出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就成了培养创新型人才不可忽视的内容,同时,我国在高校人才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等院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而目前我国仍存在大量未被充分满足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对民办高校而言,要想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在“互联网+”、大数据等时代背景下,工程类专业的大学生是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力军,社会对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了更多的需求,不但专业技术好,还必须具备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尽管一些高校已采取相应措施,实现“两育”深度融合,但是在实施教育和开展教学活动中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问题,总体创新意识淡薄,薄弱的创业实力使“两育”一体化流于形式。

(二)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才市场对于高校毕业生能力培养的需求,这就要求高等院校要加大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育力度。在普及化教育大规模扩大招生的大环境下,毕业生就业困难,仍然是当前一个关键问题。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以适应社会需求。在此基础上,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开发过程能够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的发展,使大学生在毕业后获得担任提供职位主导者的机会。通过不断探索与研究发现,将创新创业资源引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去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方式,不仅能够优化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且能激发出他们的创造力与热情。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有效挖掘,能够将高校学生从原来被动型人才就业模式,逐步向主动型创新创业新模式转变。通过高校自身的改革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也要不断深化,以切实缓解扩招出现大学生人才“过剩”现象,又要充分挖掘大学生潜在能力,全面实现中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也可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二、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

我国各类型大学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对于工程技术类院校来说更是将这一工作作为学校发展战略来实施。反观当前民办高校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没有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工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因此,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工科院校专业教学过程,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程体系中“专创融合”缺失,培养过程缺乏“专创化”

创新创业教育能否真正落地,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两个方面,虽然在课程设置上设置了部分与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的课程,但是,因为一些原因,许多是选修课;理论教学占比较大,实践教学内容较少,且大多停留于课堂教学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尚未健全。这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兴趣,也不愿意主动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从而造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较弱甚至缺失。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对、基础理论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是毫不关联的,导致大学生对双创教育的相关课程不重视。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采用理论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方式过于单一,对大学生没有什么吸引力,未能将专业知识与双创教育相融合。因此,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下,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系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整体上看,创新创业并未充分植入课程体系,工程类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方法较为有限,相关比赛与实训内容较为贫乏,而且所设“创新创业模块课程等”也未系统化编排,缺少学科专业特色,未能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统一结合。

(二)工程实践环节系统化设计不足

其中实验教学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复杂、广泛性与专业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薄弱,缺少相应的知识储备。工程类专业培养的学生,需要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对工程项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做出有效地解决和处理,对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都很高。从目前来看,我国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改进。必须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就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来实施。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将专业知识融入具体学科当中,实现知识向应用转化。所以工程类创新创业教育要重视专业理论的学习和实践锻炼的结合。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工程类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以及相关知识技能培训。以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线,通过专业的实践练习,锻炼实践能力,积淀创新创业技能,增强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从事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经验,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实践性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

(三)高校教师创新创业和工程实践经验不足

我国各类型大学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对于工程技术类院校来说更是将这一工作作为学校发展战略来实施。民办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最大制约因素在于师资力量不足,师资体系不够完善,就学校教育本身而言,面临现实性的困境。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及专业设置,提出了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教师队伍结构简单,专业型教师严重缺乏,尤其是缺少能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专业教师。非工程类专业的教师由于自身专业知识匮乏,在从事教学时往往很难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专业课教师对创新创业缺乏相关工作和指导经验,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意识与能力等;在工程类专业的教师当中,虽不乏硕士研究生或副教授,但是很多都没有工程工作实践,对创新创业教育更是缺乏直接经验,很难指导专业课程创新实践训练等,工程类专业学生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知识点无法落地运用。

(2)校企合作水平较低,产教融合育人平台不足等。需要从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方面来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并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来保障工程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工程教育具有实践性强,工程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提供平台支持。因此,要想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向创新型大学的转型升级,就必须加强对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3)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比较零散,很难做到整合共享和全覆盖。在高校开展“双创”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校企之间协同育人效果较差,使得学生接触实际工程项目的机会减少,因此,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是非常困难的。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模式探索不够充分,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不能有效地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规划好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

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互为补充,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专业教育,也离不开孤立的教育,工程专业需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分群体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推动工程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以时间为依据规划工程人才培养各阶段,把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的发展分为若干阶段,达到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加强CDIO的工程教育思想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具有系统性和环环相扣、周期长等特点,因此,在施工实施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逻辑思维与工作步骤。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及专业设置,提出了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方案框架。旨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通过高校“双创”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形成符合校情的“双创”特色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平台。从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专业课程设计到学生能力提升等方面入手,制订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双创”人才培养方案。基于CDIO工程的教育理念,强化提升创新创业课程的内涵,增强教学效果,对其实施方案及各个要素进行重新系统优化,打造特色品牌。

(三)建设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核心环节之一,需要遵循“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則,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素质提高相结合。使专业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校企产、学、研,用实践创新的三个主要层面逐步推进,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的阶段侧重点,对学生相应创新创业精神进行训练。同时还要通过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平台,使专业教学体系具有针对性。第一个层面在于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开设“创新创业导论”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了解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形势,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第二层面是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使之成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如电学实验室,通过实验项目让学生实操自行验证理论知识,再通过拓展性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小组讨论并操作,对项目进行论证实操,与创新创业项目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三层次主要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将“产学研”有机融合起来,使大学生能够直接接触社会生产建设第一线,提高其分析工程问题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用来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该阶段主要是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实践行动,即把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变成为一种能够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技术素养。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的必然趋势,是教育的创新模式,它已被认为是我国目前及未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主要措施。民办高校也应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尽管我国许多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都有了一些进步,但是,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国内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只是刚刚兴起,在教育改革中,更多地表现出它的特征性、侧重性,探索出一条适合民办高校自身情况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路径。本文从民办院校自身特点出发,分析探讨民办高校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民办高校已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要从最初的追求规模、学生人数等,向强化学校内涵的转型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民办高校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选择与路径。当前民办高校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必须从培养应用型人才入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民办高校应打破传统教育思维禁锢,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学校人才培养始终。

参考文献:

[1]吴伟,张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新路径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23):6165.

[2]贺佳琪.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及对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22.

[3]孟丽,郑鹏.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23):6971.

[4]朱宝忠,孙运兰,陈海飞,等.基于新工科背景的“学科竞赛”&“科研训练”双驱模式下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23):7678.

[5]宣银.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4):8586.

[6]骆德安.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9.

[7]谢启.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和优化升级路径研究[J].理财,2021(07):5859.

[8]石桂名,赵树源,吕晓颖,等.民办高校电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03):135137.

[9]姚巧惠.民办高校工程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D].福建工程学院,2021.

项目: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开放教育数据环境下高校育人链与产业链融合体系模式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2ZZJH230)

作者简介:贾磊(1985— ),男,汉族,河南新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电路与系统。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民办高校
浅析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12:50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10:55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4-17 09:06:16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