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分析

2024-01-17 15:37马春梅
科技风 2024年2期
关键词:护理专业问卷调查心理健康

摘 要:心理健康素养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心理健康素养培养是高等教育育人的重要任务,关乎校园的安全稳定和人才培养质量。针对目前的护理专业学生心理现状,以本地区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为调研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测评调查。结果显示,该校护理专业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不同年级学生在发现躯体化、焦虑症、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四个维度有显著差异,为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异质化研究和心理健康干预方案的指导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护理专业;问卷调查

1 研究背景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加强专业支撑和科学管理,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引起的疾病呈逐年增加趋势[2],对于学校的安全稳定和教育教学管理都有一定的影响。由于观念的差异,有的家长对心理健康疾病存在误解,不愿意面对心理疾病,简单地认为心理问题就是“心情不好”,不用治疗,学生可以完全自愈[3];而学生本人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意向同学和辅导员提及自己的心理状况,极力掩饰自己的心理问题,逐渐产生自卑心理,导致心理问题加重。

护理一年级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历经高考的洗礼,在新学习环境中要适应护理专业课程学习压力和不同的学习节奏,学生容易产生焦虑、茫然的情绪反应[4]。二年级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任务进一步加重,逐步走向医院见习,初见复杂多变的临床工作环境,学生极易产生处理同事关系和护患关系的压力。三年级学生在医院顶岗实习,是将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临床实践的重要阶段,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会因操作不熟练、担心感染疾病、人为差错、人际关系等出现过度紧张等情绪[5]。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护理专业学生客观认识心理问题,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建立积极的自我调节机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助力护理专业的学生全面发展。

2 研究方法

该研究对象选取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的2021级、2022级、2023级专科学生各500名。其中,2021级有效问卷为479份,2022级有效问卷为483份,2023级有效问卷为493份。研究工具采用了心理健康筛查中普遍使用的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SCL90的评价因子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9个方面,通过90个二级指标全面了解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程度[6]。每个项目采用5分制,1为无、2为轻度、3为中度、4为偏重、5为严重[7]。本研究采用课题组自编的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对受访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评估,采用SPSSAU统计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t检验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 研究结果

3.1 专业满意度

由表1所示,专科一年级学生对护理专业的满意度最高。随着年级的增长,专科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对护理专业的满意度下降。专科二年级专业课程的学习强度增加,以及在医院见习的不适感都会让部分学生多少产生负面情绪;专科三年级学生面临实习就业、升学、护士资格证考试等问题,使学生的压力更大,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学生对自己学习生活的不满和负面情绪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3.2 护理专业学生SCL90阳性检出率

2023级493名护理专业学生中,总分≥180分的有38人,占总人数的7.7%;2022级483名护理专业学生中,总分≥180分的有32人,占总人数的6.6%;2021级479名护理专业学生中,总分≥180分的有27人,占总人数的56%。从表2分析结果可知,2023级(一年级)学生中因子分(A)2~3分人数占比最多的为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占总人数的13.99%;其次是抑郁因子,占比为12.99%,焦虑因子占比为11.56%。因子分(A)≥3人数占比最多的是焦虑因子,占比为2.43%;其次是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占比为223%。2022级二年级学生中因子分(A)2~3分人数占比最多的为抑郁因子,占比为14.99%;其次为焦虑因子,占总人数的14.34%;再次是强迫因子,占比为12.35%。因子分(A)≥3人数占比最多的是强迫因子,占比为423%;其次是抑郁因子,占比为3.32%。2021级三年级学生中因子分(A)1~2分人数占比最多的为强迫因子,占比为16.49%;其次为抑郁因子,占总人数的1383%;再次是焦虑因子,占比為11.90%。因子分(A)≥3人数占比最多的是抑郁因子,占比为4.23%;其次是强迫因子,占比为313%。从以上分析来看,受访的护理专业学生中,一年级在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因子上的阳性人数最多;二年级学生在强迫、抑郁和焦虑因子上的阳性人数最多;三年级学生在强迫、抑郁及焦虑因子上的阳性人数最多。

3.3 护理专业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不同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因子平均分与全国成年人常模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各年级护理专业学生SCL90量表的各因子均分在1.18~1.72。各年级护理专业学生与全国成年人常模的各因子进行比较发现,2023级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因子项与常模的差异显著(P<0.05);2022级学生在躯体化、焦虑、恐怖因子项与常模的差异显著(P<0.05);2021级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因子项与常模的差异显著(P<0.05)。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其余各项因子均分差异均不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的变化、生活节奏、学习压力的不同,不同年级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部分因子存在动态变化。

3.4 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护理专业不同性别学生在SCL90各项因子均分中的差异情况,结果见表4。不同性别的护理专业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恐怖因子上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因子在性别不同的护理专业学生差异性不显著。调查结果说明,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产生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恐怖等心理问题。

4 结果与讨论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参与问卷的不同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但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四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成年人常模分值,尤其是人际关系敏感是影响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从不同性别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可知,护理专业的男生和女生心理健康水平经t检验分析,整体差异性不显著;女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恐怖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其他各项无显著差异。

受访学生年龄从18周岁至24周岁,他们处于心理建设的初始阶段,思想较为活跃,喜欢接受新事物,对待同学矛盾和学习生活中突发的问题很容易产生不成熟的偏激心理,表现出片面的认知和过度批判。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同时,更要重视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压力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积极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8]。通过进一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引导家长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正确认识,学校有关部门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访谈、开展谈心谈话、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调研结果显示,女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从这两个因子阳性学生的访谈来看,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和社交恐怖是心理健康障碍的主要表现,部分同学对于别人的评价和自己舍友的言行较为敏感,没有关系要好的朋友,经常独来独往[9]。针对以上问题,学校要针对护理专业女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及社恐问题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引导这一部分学生学会和人相处沟通,帮助她们转变社交观念,鼓励其在生活中应用社交技巧,克服交际恐惧和自卑心理,通过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以提高自信心。

对心理健康因子有阳性的同学进行归类和分组,采取小组讲座的形式;对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疏导干预[10],辅导员或班主任要及时告知家长,配合家长对其就医治疗。不同年级的护理专业学生正处于心理建设、人格完善和思想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学校在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预警时能及时地进行干预和引导教育,把学生心理问题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造成的影响和冲击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张珂,史皓.高职院校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路径探讨[J].知识文库,2023,39(18):45.

[2]高盼,沈丽,李浩月.医学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因素及解决方案[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23,44(02):171172.

[3]张金娟.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路径探析[J].文化学刊,2022(03):129132.

[4]李亚丽,李艳芳,陈新,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与实践——以北京市某职业院校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1,35(04):1117.

[5]李晓东,徐晶颖,龙苏兰.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前心理状态现状调查与分析[J].光明中医,2022,37(03):520523.

[6]罗泽槟,王沛如,王逸如.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预测模型的初步构建[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3):328333.

[7]王梦瑶,杨丽娜,冯勇超.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03):1821.

[8]汪昱娟,钱宇.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干预[J].科技与创新,2021(08):6364+69.

[9]陈晖,杨艳晖,黄高贵.高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调研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74):231233.

[10]尚金梅.大学生人际适应能力的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5):168169.

基金项目:2023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医学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探索(项目编号:2023SJSZ0665),主持人:马春梅

作者简介:马春梅(1976— ),女,内蒙古赤峰人,本科,卫生健康学院副书记。

猜你喜欢
护理专业问卷调查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转型背景下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微课在高职人体机能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