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红
今天,以“云、网、端”为依托,以数字资源为核心要素,以信息技术为内生动力,以融合创新为典型特征的教育数字化,不断影响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彻底改变学校与学生、学校与教师、学校与教育、学校与家庭社会的互动方式,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边界打破并融合在一起,催生出更多元的教育数字化生态。在万物互联的“云”时代,集团学校创生出与新数字经济、新信息技术和新思维方式相适应的“云”管理模式,是应运而生,应时而生。
中山路小学教育集团“云”管理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小学教育集团是由中山路小学、千家街小学、白沙洲小学、堤前街小学组成的一校四区的融合性教育集团。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应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对学校管理模式进行变革,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务。
(一)“云”管理模式的内涵
中山路小学教育集团“云”管理模式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狭义的理解是互联网时代集团学校管理模式的颠覆性变革,它运用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让集团学校的管理架构到“云”上,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将集团学校打造成一个和谐运营、高效能管理、生机勃勃的智慧体。“云”管理可以将集团学校从有形的、看得见的集中统一办公、教学教研、面对面连接的形态,变成无形的、看不见的自主化“云”办公、“云”教研、“云”教学、“云”连接的形态。广义的理解是把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颗粒化”,化成一朵朵的“云”。通过“任务+团队”的扁平建构方式,“绩效+发展”的方式进行评价,“网格+开放”的方式进行主体建设。其中任务团队一般有常规团队、活动团队、项目团队、评价团队等,学校网格实体有校区内的班级、年组、教研组、部门和集团的学部、中心等。这种运营机制打破了固有的身份边界和层层传递的方式,实现一键到底、一线直接指挥。
(二)“云”管理模式的特点
1.运营特点
其运营特点是化整为零、自动存储、结构扁平、高信息化、高效能、低成本、无边界,让任务最后承担者自主组织团队,成为学校发展过程中的自组织,在完成授权和规范流程、标准之后,自主进行资源分配、组织技术保障、自主协调,确保任务高水平完成。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强化“三步解决问题、三方协同解决问题”,使得学校组织更为开放,组织边界更为模糊,共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2.结构特点
“云”管理与传统组织管理有根本性的不同。传统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形的科层级关系,是线性思维,强调个人服从组织。“云”管理组织结构是网状的,是“既要又要还要”的思维模式,组织变得扁平与多边,为每个师生提供更多的关联和机会。
传统组织的内部是依靠分工来获得组织效率的,但也带来部门边界和组织内耗。“云”管理组织的内部是协同工作的关系,通过彼此的协同合作,产生更快的响应速度,从而获得更高的组织效率。从评价的维度看,传统组织管理以投入为评价标准,更关注工作态度而非工作结果。“云”管理以产出为评价标准,让产出更显性化,从而获得高绩效。因此,集团学校传统组织的特征是角色固化、组织固化,而“云”管理组织的特征是持续变化,打破平衡,具有更多连接跨界的可能性。
3.价值实现特点
这个时代正转向平台化、“云”化,“云”“互联网+”带来连接方式、关系结构、权力结构重构的同时,让供给与需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协同、管理与激励、运营与协调、效率与效能等传统的管理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需要学校重构自己的价值,以实现学校教育的价值共生。学校管理工作要做什么改变?怎样在这些变化中贡献管理的价值?如何重新理解学校管理的价值?这些问题都需要学校管理者思考并给出答案。数字化时代的学校价值重构的核心是赋能、共生、协同,数字技术带来的无限连接使今天的学校无法独立创造价值,需要与更多相关方、更多系统以及更广泛的外部环境构建共生,创造价值。
中山路小学教育集团“公转+自转”的组织运营
(一)“公转+自转”的体制
1.“公转+自转”的管理架构
学校高质量的发展,需要靠学校整体的机构架构和建立规范来支持保障。
中山路小学教育集团进行“四部十六中心”架构,四个学部分别是组织运营部、课程教学部、发展创新部、支持保障部。其中组织运营部由党建中心、治理中心、评估中心、群团中心组成;课程教学部由课程中心、教学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科研中心组成;发展创新部由学生发展中心、体艺科中心、宣传中心、创新中心组成;支持保障部由信息中心、风险管控中心、资源中心、保障中心组成。
2.“公转+自转”的团队组织方式
中山路小学教育集团“公转+自转”的团队组织方式是蜂窝组织,它由一個个六边形组成,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协作。一个个蜂窝组织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平台,从而形成一群群的蜂窝组织,并可以呈几何级数的增长。
“公转+自转”蜂窝群组构成。纵向群组结构由组织运营部、课程教学部、发展创新部、支持保障部四学部十六中心组成,这是集团学校基本的组织单位。基本的蜂窝群组让每个师生都能找到基本定位、工作范围以及职责。横向蜂窝群组以任务和项目为导向,根据特定的任务、项目、活动组成的任务式、主题式组织。其中“群”不会轻易解散,而“组”在解决完问题后即可解散。
“公转+自转”蜂窝群组的特点。蜂窝群组中的每个人都像变形金刚一样,根据任务负责人邀请、工作需要、工作职责、自愿出现在不同的蜂窝组织中,每个团队成员的身份都可以变化。在这个蜂窝组织中的身份是负责人,在另外一个蜂窝组织中,可能是团队成员。蜂窝组织像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体、智慧体,可以让团队成员之间随时保持互动,不断形成新的想法,让团队变得更智慧。内部互相理解、互相学习,争取各类支持,吸纳外部资源,整体众筹、互动、思考、协调合作的团队能产生巨大的、持久的创造力。
(二)“公转+自转”的机制
1.“公轉+自转”的理念
中山路小学教育集团通过“四部十六中心”实行“公转+自转”的“云”管理运营,集团总部进行“公转”,四校区创造性地执行落实为“自转”,这种“公转+自转”组织运营模式的基本理念是“赋能、连接、共生”。
2.“公转+自转”的运营
“公转”是进行顶层设计、众筹智慧、立体考量、统筹实施,“自转”是结合校区实际开展工作,“公转”可以让“自转”更趋同、轻负、高效,“自转”可以让“公转”更全面、清晰、实际。在四个校区的统筹合作中,又形成“紫阳大校区”“紫都大校区”两个校区的竞争氛围,在常规工作、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活动设计、学生素养、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比拼,激发办学活力。
3.“公转+自转”的运营文化
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文化是学校管理所追求的。我们想尽办法通过“云”管理激发教师内心原始的创新本能,激活教师自我实现需要的动力源泉,让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朵云卷入另一朵云,朵朵云汇聚成云团。当阳光照耀云端,它能如彩霞般绚烂,当云团凝结,它又能变换成雨滴,滋养万物,焕发无穷的、可持续的生命活力。
(三)“公转+自转”的组织运营理念
“绿色·实践”教育是武昌区中山路小学教育集团的办学理念。它传承武昌区“绿色教育”的价值导向,紧紧围绕学校教育价值观念、学校教育活动过程、学校教育实践方式三个核心问题,从全局层面建构实践并达成教育高质量发展。
1.“绿色·实践”教育的核心解释
绿色是一种原生态,象征一种蓬勃向上的状态和态势。绿色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这种理念上如何做,是一种落实理念的行动、活动。“绿色·实践”教育是绿色理念和实践的结合。
绿色象征着生命的健康,代表着希望,昭示着蓬勃发展。绿色发展是新时代提出的重大命题,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核心,始终隐藏着绿色发展的内在冲动,使人实现健康、可持续、自由全面的发展。绿色有三层基本意义:和谐、高效能、可持续。其中和谐是基础,高效能是桥梁,可持续是发展的态势。
实践是实际的行动。实践动力是情感,独特任务是影响学生生长的每一个元素和环节。实践有三层意义:积极的行动、规则的活动、日常的生活。
2.“绿色·实践”教育的涵义
“绿色·实践”教育是以人的自然发展为起点,以人的实践活动为载体,以人的实质全面自由向上的扩展为目标,符合自然规律、社会规则、时代发展,实现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以人的自然发展为着力点,以人的实践为发力点,不断走向促成人的生命成长的终极目标。
3.“绿色·实践”教育与“云”管理的关联
“绿色·实践”教育是以生为本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和谐的教育。追求不以牺牲学生自有资源(身心健康、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和学习环境(时间空间、和谐氛围、求知方式)为代价而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集团学校构建“云”管理是为了实现知行合一、价值共生的教育。当教育价值从独创到共创,就催生了截然不同的管理模式,数字技术使学校具备新管理样态,并创造了更大的可能。学校只要能构建技术框架下的沟通和共享能力,就能实现开放而有弹性的内部协同,并在外部达成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导向的价值共同体,这也是“绿色·实践”教育的育人目标。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新时代新征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环节。中山路小学教育集团践行“云”管理模式,使学校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更加公平、更加完备、更加丰富、更可持续。学校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高质量发展,积小成为大成,奋力实现教育强国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责任编辑/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