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伟 熊山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心智、思想品德、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做好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以“忠毅勤朴”为校训,形成了“守正创新,自强不息”的实验精神,积淀了具有实验特色的育人文化。学校坚持“三好两有”(品德好、身心好、学习好、有个性特长、有创新精神)育人目标,创新挖掘实践资源,坚持将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德育活动的全过程,取得一定实效。
以文化建设为支撑,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
思政教育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文化熏陶和精神感召。良好的校园文化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学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忠毅勤朴”的校训精神、“为学在严、为人要正”的实验精神等文化根基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源泉。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在操场、教室、功能室等公共区域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校训的内容,并在学校宣传栏设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宣传专栏及相关活动的宣传展板;开设“新时代好少年”和“校园之星”专栏,讲好学生身边的榜样故事,广泛宣传他们爱国爱校、乐于奉献的高尚风范和忠于职守、勤奋实干的优良品格,以及潜心研学、勇于创新的良好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师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里处处可见、可感、可为。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常态化宣传教育。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各班班会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期班会计划,分期推进;学校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以及每月一期的黑板报,结合特定主题,定期宣传校园内的典型事迹,让正确的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自觉。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特色文化资源。学校用“忠”“毅”“勤”“朴”命名学校的文化景观,在校园内设立“忠园”“毅园”“勤园”和“朴园”,培养学生忠诚、坚毅、勤奋、质朴的良好品格;设立校史馆、抗美援朝校友纪念墙,大力宣传广大校友热爱祖国、投身祖国建设的光荣事迹,让学生在榜样的引领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020年11月,学校邀请抗美援朝英雄校友陶伟为抗美援朝纪念墙揭幕,全体国旗护卫队成员参加,聆听老校友讲述自己“以120米近距离击落美军战机,创造了最短距离击落美机纪录”的英雄故事,让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体系深度融合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也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课程建设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思政课程主渠道。学校在各年级开齐开足思想政治教育课,依托政治学科教研组,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以广阔的视野、精深的剖析、丰富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深度了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深刻认识时代使命和历史担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学校充分依托思政课课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比如,进行模拟法庭实践,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开展情景剧表演,以表演形式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做文明青年;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辩论赛,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此外,思想政治教研组还依托学科月积极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主题手抄报及征文评比等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德育课程全体系。在课程内容上,学校坚持“德育课程”和“课程德育”相结合。一方面坚持开展“三导制(导生制、导师制、导学制)”,让“人人都是德育者”的思想深入每位教师心中,让每个学科都充分发挥德育功能。依托主题班会、重要仪式节点教育等活动打造“德正”课程体系;依托体育节、生命健康教育、心理剧等活动打造“身正”课程体系;依托生涯规划教育、学科节、名校研学、励志早餐会等活动打造“学正”课程体系;依托艺术节、传统艺术进校园、学生社团等活动打造“趣正”课程体系;依托志愿服务、创新杯比赛、校园值周等活动打造“行正”课程体系。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全领域。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构建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和新路径。各学科将渗透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并使其具体化,引导教师充分挖掘教育素材,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中。例如,通过语文学科中文学名篇、辞赋经典以及历史学科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等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从字里行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艺术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从音乐、美术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通过数理化等科学课程以及竞赛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大千世界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坚定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念和决心。
以守正德育为抓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育人过程深度融合
湖北省武昌實验中学在实践中凝练出德育工作的内核——守正,并以守正来统整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守正,即恪守正道,其具体内涵为“守道德之正”“守求学之正”“守身心之正”“守趣味之正”“守行事之正”。这五个维度既充分彰显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时代要求,也生动诠释了学校“三好两有”的育人目标。
巧用特色活动,发挥活动育人作用。按照“适应高一、学养高二、拼搏高三”的序列,学校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了系列德育活动。高一年级积极开展“健全身心,适应高一”系列活动,以新生综合素质拓展活动、新生杯篮球赛、心理剧展演、艺术节等活动为抓手,着力抓好起始年级的价值引领、习惯养成等。高二年级积极开展“陶冶情操,学养高二”系列活动,以学科节、实验挑战杯等特色活动的开展为契机,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高三年级积极开展“成就梦想,拼搏高三”系列活动,以名校研学、励志早餐会、成人仪式等活动为平台,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奋斗目标。
凝聚家校社合力,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学校坚持以全面、全员、全过程育人的理念指引德育工作,广泛争取家庭、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学校组建了“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委会,让家长充分参与校内民主管理、广泛支持校内各项工作;创立了“明远家长课堂”,以专题报告、家长沙龙、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和育儿观。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建立学生生涯体验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家长资源引进一批在学术研究、科技创新等领域具有卓越成就的人士担任“红石讲堂”主讲人,为学生全面发展开辟第二课堂;邀请来自不同行业的家长代表组建“百名家长讲师团”,帮助学生打开视野。
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始终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标准。一是加强劳动实践。组织开展“导师组厨艺大比拼”“校内清洁包干区”“最美教室、寝室评比”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校内劳动;开展高二年级学农活动,在田园劳作中,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增强劳动技能。二是重视研学实践。组织开展走进高校、走进企业、走进社区等“三走进”活动,如高二年级暑期名校研学旅行、高三年级寻访江城名校、各年级生涯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探寻人生航向。三是依托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年坚持开展阳光义卖、爱心助学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发掘利用周边资源,发挥社区育人的作用。充分利用地处学校附近的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共五大会址、辛亥革命纪念馆等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党史教育、团员意识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武昌江滩、沙湖公园、武汉植物园等自然景观,广泛开展生态研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户外运动、野外考察的能力,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利用武汉市丰富的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等资源,开展科普教育、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动力。利用武昌滨江商务区的企业资源和行业优势,充分开展各领域的生涯体验活动,让学生对高中学业、大学专业、未来职业有初步认识和了解。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始终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德育活动的全过程,整体办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责任编辑/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