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彬 胡丹阳
(西华师范大学 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1)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顺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明确要求坚持质量为重,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虞永平也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教师,我们要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当作建设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的核心任务。”[2]这说明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应摆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位置。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到2025 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关注与支持,幼儿园园所数量逐年增加,大量新教师涌入幼儿园,因此,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应顺应国家对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帮助新教师制订成长目标和实施计划,以新教师专业成长助推学前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以“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CNKI)中进行检索,时间截至2023 年4 月24日,共得到文献308 篇,剔除相关度较低及无效文献后剩余73 篇,其中硕士论文4 篇。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研究内容来看,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幼儿园新教师的成长困境和解决策略;从研究方法来看,关于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以理论研究为主。由此可见,目前缺乏从高质量发展背景出发探讨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且较少有研究从政府、幼儿园和幼儿新教师自身等方面探索促进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本文探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和困境,并提出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具体策略。
2018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幼儿园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科学保教能力得到整体提升纳入学前教育发展规划。而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综合素质和保教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强调,“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新教师作为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对实现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应充分挖掘新教师自身潜力,着力提升幼儿园新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为学前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而幼儿园新教师队伍是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离不开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新教师的年龄特点使他们更富有激情与活力,面对工作和教学更能表现出热情、积极、勇敢的一面[3],新教师乐于主动学习、直面挑战,在师范教育中已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如果能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反思己身,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将促使幼儿园新教师队伍逐渐走向专业化,助推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
幼儿园课程建设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落实幼儿园教育任务的主要环节,幼儿园课程这一过程性要素最为集中指向高质量发展的内核,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定位、内容的选择、实施的方式直接影响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前教育的育人成效。新教师专业成长是有效助力幼儿园课程建设、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教师不仅是课程要素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课程的研究者、创造者和建构者。[4]教师自身的教育观、游戏观、儿童观、课程观影响园本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新教师可塑性强,在课程建设中理念新颖、敢于创新、乐于探究,能够通过群策群力思索出一套符合教育理念、园本特色、幼儿需求的幼儿园课程模式。因此,要发挥新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夯实新教师课程理论基础,以自身专业成长推动幼儿园课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专业认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之源[5],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存在新教师个人职业胜任感较低的问题。
一方面,新教师在从学生角色转换到教师角色过程中会出现角色转换迟滞与不适应的现象,对教师的专业角色认识不清。[6]另一方面,幼儿园新教师职业心理冲突明显,包括预设工作状态与实际工作状态差距带来的失落、自身职业定位与他人职业定位差异带来的困惑、自身理想与幼儿园工作任务的冲突带来的矛盾。[7]首先由于幼儿园教学工作任务繁重,新教师不熟悉教学工作,没有掌握事半功倍的工作技巧,面对工作任务时不能得心应手,反而事倍功半,导致新教师在入职动机和专业情感上能够保持较高的专业情意,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却出现专业情意的“表里不一”[8]。职业倦怠感也油然而生。其次,调查显示农村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与愿望不高,对自身的职业认同度也低。[9]由此可见,幼儿园新教师自身成就动机不足,心理上对幼儿园保教工作产生倦怠,制约了新教师可持续的专业化成长,不利于新教师的长期发展。
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技能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由于新教师实践经验较少,在活动组织中不能灵活应对突发事件,经常手忙脚乱。也不能很好地根据观察结果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问题本质,只会就事论事。第二,教学反思和研究能力不足。教学反思是开展教育研究的基础,老教师能通过反思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生成研究课题,但新教师很难将所学理论与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难以在理论指导下发现实践中有价值的问题,并将问题升华为研究课题。[10]第三,自我学习能力和意识匮乏。许多新教师在步入工作岗位后,缺乏深入学习的意识和自主性,出现“躺平”的状态,导致自身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停步不前。[11]第四,家园沟通能力较差。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和沟通技巧,不能正确把握幼儿个体差异和发展现状,在面对家长时会紧张,甚至出现新教师和家长沟通时关注的话题不一致的现象,对于家长提出的教育问题不能提供正确的解读和有效的育儿建议,导致家长无法信任新教师。
教师专业素养主要包括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两方面。在知识素养上,由于幼儿园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特殊性,要求幼儿园教师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包括通俗性知识和专业知识,而在实践过程中幼儿园新教师重幼儿保教知识,轻通识性知识和幼儿发展知识。在人文素养上,一方面,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均可以挖掘出有价值的教育课程,而目前新教师缺乏课程生成意识,一日生活皆教育的教育观尚未形成,不能很好地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另一方面,新教师不能很好地践行爱护儿童、尊重儿童、平等对待儿童的儿童观[12],不能很好地兼顾班级常规和幼儿需求,常常为保证班级秩序而忽视幼儿身心特点和个体差异。
幼儿园新教师培养机制是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新教师专业成长的质量与效率。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在校园的广泛运用,若不及时更新培养机制,将不利于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现有的培养机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培训内容陈旧,滞后于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方向,重视技能方面的培训,轻视理念和职业认同培训;二是培训内容和形式零散且琐碎,缺乏系统性,不利于新教师的吸收和理解;三是来自城市的专家不了解农村幼儿园与新教师的现状,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培训制度不完善,已有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幼儿园没有固定的培训制度,公立园和私立园培训机会不均等,公立园培训机会更多,且培训机会更倾向于老教师。[13]因此,有必要规范幼儿园新教师培训制度,更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形式。
第一,明确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价值,增强新教师专业认同。学前教育是教育之根、教育之魂,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育、性格塑造意义深远。[14]因此,新教师要了解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如《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认识到国家对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视,遵循国家政策指引,明确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教育任务,明晰“何为幼儿园教师”“为何成为幼儿园教师”,在认知内驱力的驱动下激发自身内部学习动机,不断调整对幼儿园教师角色的认知,形成自我角色认同和职业认同,从而适应新教师专业成长需求。
第二,树立终身学习观,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首先,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自身发展需求制订个性化、精确化的新教师成长规划,将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让新教师感受阶段性的胜利与成就[15],激发新教师的自我成就动机,激励新教师在自己的职业规划中逐步成长起来。其次,新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到自己是自我专业成长的第一负责人,主动利用闲暇时间学习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素养,阅读大量专业书籍和文献资料,包括通俗性知识和专业知识,主动尝试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如认真研读《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运用其中有关儿童身心发展的知识分析本班幼儿情况,并实施指导建议。加强自己的专业修养,不可满足现状,紧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从而形成正确、科学的教育观、课程观、游戏观与儿童观。最后,自我反思能力与研究能力相辅相成,通过自我反思能够找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仍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身、反思教学,因此新教师应提高自我反思与研究的能力,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善于发现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形成问题意识,随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循环往复,不仅能够收获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也能提升自己的反思与研究能力。
第一,幼儿园应构建特色园所文化,创设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人文环境。充分利用座谈会、教研、团建等活动让新教师感受到本园友好、团结的工作氛围,鼓励新教师吐露心声,了解新教师在职场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新教师克服障碍,缓解初入职场的焦虑心理,适应由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真正融入幼儿园教师队伍,助推新教师专业认同的形成。定期举办读书会,成立学习交流小组,营造乐学好学勤学的学习氛围,激发新教师学习积极性,鼓励新教师根据个人特长、兴趣爱好主动求知,打造个人教学专长,从而在浓郁的学习环境中实现个性化专业成长。
第二,幼儿园应制订完备、体系化的新教师培训方案。充分利用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了解本园新教师专业成长现状,分析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存问题和影响因素,着力探索出一套适用于解决新教师发展问题的培训方案,帮助新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已有研究表明,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足在于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因此,在新教师培训中要重视实践培训的重要性。如可以利用幼儿游戏开展实践性新教师培训活动,根据培训目标推荐相关书籍,引导教师理解如何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中。新教师的学习不能局限于幼儿园的内部培训,幼儿园也应当给予新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注重园所之间、地区之间的经验交流共享,如与各个地区幼儿园开展合作,让新教师有机会外出交流学习,见识更多创新性、先进性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开阔新教师的视野,在内外部的共同努力下推动新教师专业成长。
第一,建立健全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培训制度,保障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体系化、规范化。首先,落实新教师入职培训制度,规定新教师在职前应进行岗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政策解读、专业素养、专业技能等方面。一方面能让新教师对学前教育事业形成正确认识和专业认同,激发新教师从事幼儿园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动力,帮助新教师树立职业理想;另一方面有利于新教师初步熟悉幼儿园教学工作,缓解新教师因缺乏实践经验而出现的心理压力。其次,落实新教师在职岗位培训制度,督促幼儿园定期开展新教师岗位培训,幼儿园可根据培训制度灵活调整在职培训内容,开展符合本园园情的新教师专业培训。最后,规范民办园新教师培训,给予民办园与公办园新教师同等培训机会,助力民办园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二,建立健全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评价制度,助推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高质量发展。可以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通过日常教学实践、教育观念等方面把握新教师的专业成长,结果性评价从可量化的内容入手,如科研成果、比赛参与等。同时要考虑激励制度对新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性。教育组织行为学认为激励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是使被激励者按照既定要求自觉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因此,可以根据新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结果给予新教师相应的薪资奖励或其他福利保障,以此激励新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新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