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及防治

2024-01-16 05:44温嘉琪
甘肃畜牧兽医 2023年5期
关键词:猪舍猪瘟病猪

温嘉琪

(天水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天水 741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肉制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但生猪养殖业中存在各类疫情,会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还会给食品安全带来较大威胁。非洲猪瘟作为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疾病,致死率极高,一旦生猪患病就会出现功能障碍、全身性出血等问题,且治疗难度较大,常给养殖户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1 流行特点

非洲猪瘟也称疣猪病、非洲猪瘟疫等,是近年来传入我国较为烈性的传染病,被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该病感染生猪,传染率极高,但不会对其他动物产生影响。猪是该疾病的唯一宿主,病毒传染源多为康复猪、患病猪、非洲软蜱等。传染源软蜱喜欢生猪的血液,会经常叮咬生猪,倘若软蜱叮咬的生猪患有非洲猪瘟,软蜱就会携带病毒,在叮咬其他生猪中造成病毒传播,使其他生猪感染非洲猪瘟。非洲猪瘟病死猪的排泄物、分泌物中存在大量病毒,病毒的适应能力极强,会通过饲养场的围栏、器具实现大范围传播。因此,非洲猪瘟一旦大面积暴发,会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 临床症状

非洲猪瘟感染潜伏期一般为3~15 d,最长为28 d。依据临床症状程度不同,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2.1 最急性型

病猪体温最高达到42 ℃左右,伴随呼吸急促、全身性出血症状,病程短,死亡率100%。受强毒力毒株感染所致,病猪发病较快,部分甚至没有明显症状就死亡[2]。感染后期病猪食欲逐渐下降,还会出现站立困难、精神萎靡不振、皮肤充血、呼吸急促等症状。

2.2 急性型

急性型病猪死亡率比较高,死亡原因多是肺水肿。病猪体温保持在40~42 ℃,还会伴随咳嗽、食欲不振、呼吸急促、皮肤发绀、肺部水肿等情况。倘若患猪为怀孕母猪,则极易出现流产现象。

2.3 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症状与急性型症状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疾病的严重性。感染猪会出现体温波动的情况,还会伴随行走困难、四肢肿胀、肺炎等病症。一般患有亚急性型的生猪死亡率为60%,致死率虽然不高,但发病时间与其他类型相比较长。

2.4 慢性型

此种类型通常是从亚急性型、急性型转变而来,被感染的病猪症状为偶尔发热、咳嗽,皮肤出现局部溃烂、发育迟缓等,并伴随呼吸困难。

3 防控对策

3.1 加强饲养管理

养殖户要正确认识非洲猪瘟的危害,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加强防控。在饲料配置上,饲料要新鲜无污染,确保营养均衡;全价饲料要完全熟化,不能使用猪源性原料,如血源性蛋白、肉骨粉等,也不能将厨余垃圾投喂给生猪。适当在饲料中增加月桂酸单甘油酯和中草药,提高生猪免疫力,降低感染猪瘟的风险,并保证饮用水清洁与无污染。此外,猪舍要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空气时刻处于流通状态。同时控制好生猪养殖密度,避免养殖密度过大,否则会加大生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风险。

3.2 增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风险控制

一是开展病死猪无公害处理宣传[3]。通过广播、宣传栏、宣传单等媒介开展大范围宣传,让更多养殖户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认识到非洲猪瘟的危害。要求养殖户对病死和染病生猪坚决做到不出售、不转运、不宰杀、不食用,发现病死生猪时,及时报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无害化处理。二是建立疫情通报奖惩机制。为了较好落实无害化处理工作,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疫情通报奖惩机制,针对迟报、隐瞒、谎报后导致疫情传播的,要严肃处理并进行通报批评,追究其法律责任,真正落实预防工作。三是增强养殖户对非洲猪瘟的认识[4]。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增加养殖户对非洲猪瘟的认识与敏感度,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

3.3 健全预防和群防群治工作机制

对市场进行全面调研,通过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加大对养殖场与屠宰场的管理,拓宽沟通渠道,形成联防联控与群防群控的良好格局。首先,形成重点场所采样、检验落实到人的工作机制。到现场对规模养猪场等区域进行采样化验;对每年出栏500~2 000头生猪的养殖区域,采取随机抽样形式;对每年出栏超过2 000头生猪的大规模养猪场进行全面检查,在源头上杜绝非洲猪瘟。其次,实施生猪出栏检疫工作。养殖场严格依据规定办理生猪检疫手续,针对生猪的耳标、健康状况、运输车辆等实施严格检查。除此之外,还要划分内部工作区域,将人员休息区域与猪舍隔离开,设置对应的消毒车间、生猪排泄物处理装置。安装温度感应装置,第一时间发现猪舍温湿度异常情况,对猪舍温湿度进行调节,为生猪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确保生猪健康生长。

3.4 构建完善的检测体系

首先,大力建设实验室。为更好预防非洲猪瘟,依据非洲猪瘟的特点与临床症状,大力建设实验室,确保实验室数量辐射各个区域。其次,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构建完善的检测体系,让检疫与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从源头上控制病毒传播。最后,完善检测体系[5]。深入生猪养殖场对检测体系进行调查,探析该检测体系是否符合当地发展实际需求,从而推动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3.5 提高猪场管理效率

科学布局生猪养殖场,合理规划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等,在不同区域配置硬件设施,构建良好的生物安全屏障。具体而言,严格把关进出养猪场的人员,一旦进入养猪场,需进行多次消毒,更换衣物与鞋子[6],并对运输货物的车辆、养殖场道路等实施全面清洗与消毒,杜绝疫区的生猪、猪制品等进入养殖场。此外,对水源、饲料与外来的引进猪加强检疫,如引进的猪群最少隔离观察1个月,确保引进猪的各项检测结果合格后才能混群。采用封闭建设提高养殖场的安全性,避免生猪生产区与野猪区产生交叉感染现象,并对猪舍与场地进行定期清扫与消毒,及时焚烧感染的物品,对感染的病死猪、粪污等进行无公害处理。

3.6 加强生猪流通市场管理

加强生猪流通市场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为了确保生猪健康、安全的流通,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首先,实施严格的检疫与管控。生猪屠宰过程极易传播疫病,给疫病防控和肉类产品的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只有确保每一个屠宰检疫环节都安全可靠,才能为市场提供安全卫生的肉类产品。屠宰前,检疫人员必须逐头观察猪的健康状况,按检查结果进行分圈、编号,合格健康的生猪才能赶入待宰圈休息;可疑病猪赶入隔离圈,继续观察;病猪和伤残猪送急宰间处理。其次,对于生猪流通的各个环节也应进行严格管理和监控,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疾病传播,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严格猪肉产品出厂管理,执行屠宰台账管理制度,合格生猪产品必须同时具备“两证两章”。可以在养猪场附近增设生物安全隔离带,利用隔离带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确保只有健康的生猪才能进入市场流通[7]。最后,将防疫工作落到实处。对非洲猪瘟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消除防疫薄弱环节和疫情隐患,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4 结语

非洲猪瘟有着较强的危害性,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全球生猪产业和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需针对其流行特点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才能确保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猪舍猪瘟病猪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浅谈猪瘟防治
标准化猪舍设计技术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