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虽毒,中西皆用—蟾酥

2024-01-15 15:46胡欣燕李璐瑒
药物与人 2023年7期
关键词:蟾酥蟾蜍毒性

胡欣燕?李璐瑒

无论西药还是中药,都有一些毒性品种—这类药品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致人中毒,甚至死亡。

我国对毒性药品的管理和使用非常严格。为加强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管理,防止中毒或死亡事故的发生,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一直沿用至今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规定了28种中药和11种西药作为毒性药品管理。在这“28+11”种药品中,有些既为西药所用,同时也为中药所用,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一种极有特色的动物药—蟾酥。

药性峻猛,药理活性显著多样

“蟾酥”一名始见于《本草衍义》,又名蟾蜍眉脂(《药性论》)、蟾蜍眉酥(《日华子本草》)。蟾酥是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分泌物的加工品,成品为棕褐色或红棕色,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吸入蟾酥粉末会使人打喷嚏。蟾酥味辛性温,具有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的功效,多用于痈疽疔疮、咽喉肿痛、中暑神昏、痧胀腹痛吐泻。

蟾酥解毒消肿之力强,自古就是疡科要药,古代医家常以该药单用或复方使用,治疗外科痈疽诸证,还可用治口腔咽喉疾病。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六神丸,就是以特殊工艺将蟾酥同牛黄、麝香、雄黄、冰片、珍珠制成每1000粒重3.125 g的小水丸,用于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痈以及乳蛾等,不仅直到今天都很常用,并且畅销海外。此外,蟾酥还用于消疳积、麻醉止痛、开窍醒神。

蟾酥临床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尤其在抗肿瘤、强心、麻醉止痛等方面具有极佳的疗效,因此,关于蟾酥的药理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

蟾蜍属动物有250余种,分布于世界各地。人类很早就发现了这种有毒的两栖类动物的药用价值,将“蟾蜍提取物类”(bufones exsic-cati)用作利尿剂治疗水肿和心力衰竭。科学家从19世纪初就开始了对蟾蜍毒素的研究,并在19世纪70年代从蟾蜍中分离得到约20种蟾蜍毒素,另外还合成了约55种化学降解产物。在1940~1970年的30年间,研究人员完全阐明了蟾蜍毒素的结构。蟾蜍分泌的毒液中有强心活性的化学成分为蟾蜍毒素,具有甾体母核,但不属于苷类化合物,毒性很大,临床上用作心力衰竭的急救药。

炮制讲究,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作为传统中药中的毒性药,为保证安全有效,古人对蟾酥的应用特别慎重,采用的是特殊的加工炮制工艺。蟾蜍的毒液主要集中在身体的两个部位,一个是位于耳后的椭圆形腮腺,其中含有大量毒液,另一个是布满整个后背的疣状皮肤腺,此处也会有少量毒液分泌。

制备蟾酥,大多在夏、秋二季捕捉蟾蜍后洗净,取其耳后腺和皮肤腺的白色浆液,加工成扁圆形团块状或片状。《本草纲目》等著作中记载了传统的蟾酥制备方法:或以手捏眉棱,取白汁于油纸上及桑叶上,插背阴处,一宿即自干,或安置竹筒内盛之,真者轻浮,入口味甜也;或以蒜及胡椒等辣物纳口中,则蟾身白汁出,以竹篦刮下,面和成块,干之。制成的蟾酥应密闭储存在干燥容器内,放置于通风干燥处,防潮,并且按有关毒剧药品管理规定执行。

蟾酥作用峻烈,临床用量极小,为0.015~0.03 g,一般入丸散用,也可适量外用。蟾蜍的毒液及其制成的蟾酥生品都具有較大的毒性,在取液和制备时都要做好防护—尤其是要注意对眼睛的防护。《本草蒙筌》记载:“刺取之时,先防射目(沾之即瞎)。”《本草纲目》也记载:“其汁不可入目,令人赤、肿、盲。”

所以,为降低毒性,同时减少对制药操作者的刺激性,临床上常将生品蟾酥制成蟾酥粉使用。制作蟾酥粉,要先将生品蟾酥捣碎,加两倍重量的白酒浸渍,然后时常搅动至稠膏状,最后再干燥、粉碎。梅花点舌丸、痧药等中成药就是以蟾酥炮制品为原料制成的,保障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此外,有些地区沿用乳浸的炮制方法:先将蟾酥捣碎,置瓷盆中,放入鲜牛奶,浸渍,放温暖处,经常搅动,至蟾酥全部溶化成稠膏状时取出,风下或晒干,研成细粉。以此法制得的乳蟾酥呈灰棕色粉末,气味及刺激性比蟾酥粉弱。但是,乳制法在夏天易酸败,应选春、秋季节进行。

应用广泛,仍有待进一步开发

中医药理论认为,蟾酥气主温散,具有强烈的拔毒攻毒消肿之功,善治一切恶疮顽癣及喉痹诸证,在外疡、皮肤、喉科方中广泛使用。此外,利用本品通窍避秽之作用,可在夏季避瘟方中使用,也可以配伍用于神昏窍闭者。

蟾酥药理活性较强,同时又是毒性很大的药物,如果用药不当,会出现心律失常等严重毒副作用,所以,很多学者进行了蟾酥新剂型的相关研究:通过现代西药制剂工艺,将蟾酥加工成脂质体、微球、β-环糊精包合物、白蛋白纳米粒、气雾剂、巴布剂、自微乳等,可使蟾酥在发挥药理作用的同时降低毒副作用。

近年来,大量临床报道及科学研究证实,蟾酥药理活性强,具有极强的抗肿瘤、强心、麻醉止痛等多种作用,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心脏疾病、各类疼痛、感染性疾病等。在将来,随着相关分子生物学、药物化学和药物代谢研究的不断继续,以及对蟾酥制剂的深入探索,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前提下,相信会有更多的应用会得到开发。

最后,除了将蟾蜍分泌物加工成蟾酥以外,蟾蜍本身也可以供药用:将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除去内脏,洗净,晒干后入药称为干蟾,味辛性凉,它和蟾酥同样有毒,功效方面也相似,具有破结消肿、行水利尿、解毒杀虫、定痛消疳积的作用,常用于疔疮、发背、阴疽瘰疠、水肿、恶疮、小儿疳积等。目前,一些中成药当中也会用到干蟾,如治疗肿瘤的华蟾素制剂、消胀平喘的复方蛤青片等。

胡欣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管中药师,执业中药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调剂与合理用药分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青年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第一届中药饮片质量与追溯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第二批中药骨干人才。曾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北京市技术能手、北京市职工高级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链接:中医对蟾蜍的认识曾一度充满玄幻

蟾蜍自古被视为“五毒”之一,虽然“癞哈蟆想吃天鹅肉”之类的谚语将其形容得丑陋不堪,但其实很多江湖术士或宗教都将其奉为神物,如集结各种民间法术的《岣嵝神书》中载有“蟾宝度江”之法:用大蟾一枚,以长尺铁钉四个钉脚,四下以炭火自早炙至午,去火。放水一盏于前,当吐物如皂荚子大,有金光,人吞之,可越江湖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了这一方术,并评论曰:“愚谓纵有此术,谁敢吞之?方技诳说,未足深信。漫记于此,以备祛疑。”

中医对蟾蜍的认识也经历了从玄幻色彩到安全合理使用的过程。例如,《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下品药,名为虾蟆,主治邪气,破癥坚血,痈肿,阴疮,服之不患热病。而作为炼丹家,晋代葛洪在书中对蟾蜍的描述非常玄化不实,《抱朴子内篇》之《仙药》篇列有“五芝”:石芝、木芝、草芝、肉芝和菌芝,将蝙蝠和蟾蜍、灵龟等奇异动物一起归为肉芝,与道教文献中的“五芝”描述更为吻合,明显已经脱离了本草学的内容。葛洪将万岁蟾蜍描述为“头上有角”的灵物,“人得食之可成精”,“以五月五日日中时取之,阴干百日”后使用,将其左手带在身上,可以“辟五兵”,如果敌人的箭射过来,都会反向射回,将这样的万岁蟾蜍和白色的千岁蝙蝠一起阴干研磨服用,可以活四万岁。这样的论述无疑是迷信色彩十足,也被李时珍批判为“葛洪误世之罪,通乎天下”。

猜你喜欢
蟾酥蟾蜍毒性
蟾酥贮藏期间化学成分的变化
蟾蜍是谁?
远行的蟾蜍 外一篇
动物之最——毒性谁最强
蟾酥的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概述
蟾蜍记
蟾蜍记.上
RGD肽段连接的近红外量子点对小鼠的毒性作用
开窍醒神的蟾酥
蟾酥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