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磊 闫震 王健
■摘 要:本文以定州技师学院机电专业产教融合推进过程为例,在现有产教融合的基础上,分享实践经验,总结不足,并根据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进行实践探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期达到以点带面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技师学院学生高质量就业的目标。
■关键词:技师学院;机电专业;产教融合;实践
2023年6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笔者以定州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机电专业产教融合推进过程为例,研究和探索产教融合的具体路径,以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技师学院学生高质量就业。
(一)成立专班,保障产教融合高效运行
为保障产教融合的顺利推进,经学院党委决定成立产教融合小组。产教融合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任组长,院长任副组长,对产教融合项目进行整体把控。小组成员包括:教务科研处主任、学工处主任、招生就业处主任、各系部主任。其中教务科研处主任和各系部主任负责项目沟通和协调,制定制度、人才培养方案,落实项目保障措施;学工处主任协调班主任负责产教融合期间学生管理工作;招生就业处主任负责组织安排学生工学交替工作;各系部主任带领教研组长、专业带头人、一体化教师对接企业技术人员,负责产教融合项目的具体落实、课程开发、解决企业困难等。
(二)深度融合,校企共建专业课程体系
1.制定教学标准
按照企业用工要求,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标准和技能大赛技术要求,学院相关教师到企业走访调研,组织相关行业企业专家进行研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企业需求为基础、专业能力为根本、对口就业为导向的新教学大纲、培训方案。
2.提炼岗位能力标准
根据企业岗位要求,提炼岗位能力标准,确定机电专业应培养学生具备的岗位能力,并作为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工学交替的考核依据,同时为学院、企业、自我三方评价和企业招聘提供参考。
3.开发一体化课程
根据学院制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岗位能力和产品技术要求,通过校企联合开发机电产品综合实训一体化课程来替代电工基础、机电装配、调试实习课程,阶段性取代电力拖动等实训课程。校企通过联合开发、编写校本教材、工作页,录制微课、视频等方式,采用师傅带徒弟式教学方法,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使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学生与企业职工无缝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无缝对接、教师与师傅无缝对接,实实在在地把生产过程融于教学过程。
(三)多措并举,共建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1.工学交替提素质
学院与天津立中车轮集团、北京凯恩帝数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长期开展工学交替。校企双方就学生工学交替期间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持续推进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学生通过实践,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提高认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沟通交流、团结合作的能力,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管理、运营、文化和对人才的需求,为毕业后进入企业做好准备。
2.校企联合共考核
学院推行学分制管理,坚持“入学有目标,学习有标准,毕业有区别”的总原则,促进学生学习,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为提升学生素质,提高就业质量,推进学院发展保驾护航。
工学交替分为校企两个阶段,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对其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进行考核;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主要对其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动手能力和实习态度以企业考核为主导进行考核,企业、指导教师和班主任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进行评定,以考核结果为依据确定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
3.企业专家进课堂
聘请专家进课堂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学院与企业实现“深度合作、互惠互利”的双赢模式。
学院聘请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河北大工匠张赫进校园开展“思政大讲堂”“劳模工匠进校园”等活动,讲述工匠故事,宣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聘请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钟朝辉同志为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技术(钳工)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聘请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彭建坡同志为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技术(PLC)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并承担机械制图、PLC等部分课程教学任务,为学生了解企业文化、行业技术和先进理念搭建平台。
(四)共建基地,企业实践提升师资素养
學院以与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定州市兴亚电器控制设备有限公司共建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为依托,深度开展教师下企业实践活动。由企业技术主管对学院教师进行培训,全程跟踪,耐心指导。
通过企业实践,加强了校企交流,使教师接触到机电行业最前沿的市场信息,更新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为培养衔接企业岗位、适应市场需求的毕业生创造了条件。
(五)拓宽视野,引进国际产教融合课程
2020年,学院与德国bbw职业教育集团合作建设机电专业,并且开办机电技师班,引入德国“双元制”技师培养模式,成功改建完成“中德bbw学习型工厂”并投入使用。
学生在“中德bbw学习型工厂”,像是在真实企业一样,要对接真实的客户,要学习运作接订单、生产、设计、销售4个流程,要按照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真实产品的生产。在“中德bbw学习型工厂”里实现了培训内容与企业流程的无缝对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现了学生毕业即能直接上岗工作的目标。
(一)校企发力不均衡
产教融合是校企共同发力、协同发展的过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学院热、企业冷”的现象,学院为了增加招生吸引力、保障就业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往往积极性高涨,事事牵头组织,而企业往往是被动地参与产教融合,主动性不强,形成学院单方发力的局面。
(二)合作互动不深入
由于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所以往往是由学院负责制定课程内容与标准、培养方案等教学标准,人才培養和企业需求存在“两张皮”现象。与企业合作互动不深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层次、类型与产业要求和发展不匹配,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导致参与工学交替的学生被当成廉价劳动力;企业专家入校上课无法保证;教师到企业实践得不到专业指导,教师无法有效解决企业难题。产教融合处于浅层次、单方面、低水平状态。
(三)目标任务不明确
目前,产教融合没有具体可操作的依据和实施细则,企业和学校的目标任务不明确,产教融合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首先,企业更多侧重用工需求,不考虑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标任务,学生成为了普通的临时工。其次,校企共同制定的培养方案,由于缺少了企业的支持,学院无法独立完成培养目标,传统的培养方式滞后于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培养的人才规格和质量达不到行业的要求。最后,学院在科技创新、研究开发方面能力欠缺,对企业的技术支持力度不够大,达不到产教融合的目标要求。
笔者以学院机电专业在产教融合中的问题为导向,结合与企业合作的实际,产教融合出现问题的原因,探索从以下三个方面调整产教融合措施。
(一)多方联合推进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再次表明国家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大力扶持。明确了城市、企业、院校、基地各方的责任,为促进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拓展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提供了政策依据,学院要向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借力,紧密联系政府,获取政策支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深化校企合作;联合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杜绝原来单方出力、“校热企冷”问题的出现,为长期推进产教融合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现校企共赢
产教融合需要满足校企合理的双向需求,在合作中必须考虑企业的核心利益。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院在保证企业生产的前提下,以企业为主导推动人才培养的改革,使培养的机电专业毕业生能够快速满足企业需求,实现企业人才优化,高技能人才储备。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校企双方通过科学、有效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提升职业素养,传承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帮助学生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成为德技双修、适应岗位、满足社会的高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李光磊,定州技师学院;闫震,涿州市技师学院;王健,唐山劳动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