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考试题分析及教学策略*
——以2023年高考湖北卷第18题为例

2024-01-15 11:39饶青莹龚正权甘忠银李权国
地理教学 2023年21期
关键词:河床小题本题

饶青莹 龚正权 张 宇 甘忠银 李权国

(1.襄阳市第五中学,湖北 襄阳 441100; 2.湖北文理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2023年高考是湖北省实行高考综合改革后的首年新高考。湖北卷地理试题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高考评价体系要求的基础上,优化考试内容设计,加强开放性新题型设计,注重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考查。本文以2023年高考湖北卷18题为例进行分析,为探究地理核心素养在命题与教学中的落实提供参考。

一、真题呈现

2023年高考湖北卷第18题的图文材料如下所示。

四川绵(竹)茂(县)公路属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于2009年9月9日正式动工,2022年12月27日建成通车。公路起于绵竹市汉旺镇,沿绵远河上行,与茂北公路相接,全长56公里。沿线穿越龙门山4条断裂带,岩石破碎,暴雨多发,地质灾害频繁,河道演变剧烈,水文条件复杂,给项目选线、设计和施工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如图1所示,图左示意绵茂公路位置,图右示意绵茂公路局部景观。

图1 2023年高考湖北卷第18题配图

2023年高考湖北卷第18题题目设置及参考答案如表1所示。

表1 2023年高考湖北卷18题题目设置及参考答案

二、试题分析

1.命题立意和思路

根据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高考地理试题以真实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本组试题以汶川地震绵竹至茂县公路灾后恢复重建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地质灾害发生后,次生灾害诱发的灾害链对河流地貌的影响。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区域要素变化导致的结果。

2.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1)必备知识

本题考查的主要必备知识包括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流域的综合开发、主要地质灾害的特点和成因、自然保护区的意义等。将河流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内容体系完整,有助于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2)关键能力

本组试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的考查。既考查了学生中国地理的区域认知素养,也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迁移应用的综合思维素养。

(3)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

本组试题涉及的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和核心素养如表2所示。

表2 试题涉及的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和核心素养

3.第一小题分析

第一小题的设问为“分析震后绵茂公路沿线河床发生的变化及形成原因”。本题以地震灾害的影响为第一限定条件,以河床变化为第二限定条件。结合材料中的“沿线穿越龙门山4条断裂带,岩石破碎,暴雨多发,地质灾害频繁,河道演变剧烈,水文条件复杂”,可以推导出本题应用灾害链原理知识点。

许多自然灾害发生后,常常会诱发出一连串的次生灾害,这种现象就称为灾害链。自然灾害发生呈现相互连接,彼此激发的特点。地震等原生灾害,在危岩体、不稳定的斜坡、暴雨等致灾因子影响下,可能进一步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灾害链原理示意如图2所示。

图2 灾害链示意图

地震发生后,可能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碎屑堆积物形成堰塞湖,诱发又一级的次生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诱发的碎屑堆积体进入河流,河床的形态变化则可能出现多种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地震诱发次生灾害对河床的影响示意

情况一:滑坡、崩塌、泥石流形成的碎屑堆积体体量少,未进入河道,河床形态基本不变。

情况二:滑坡、崩塌、泥石流形成的碎屑堆积体体量较大,进入河道后可能使得河床局部拥堵,河流水位上升,河道局部出现弯曲,但河流上并未形成堰塞湖。

情况三:滑坡、崩塌、泥石流形成的碎屑堆积体体量巨大,进入河道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随着堰塞湖内水量增加,可能出现溃坝,大量湖水外泄可能导致坝体下游局部河段出现河床下切,河道收窄。

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搭建完整的知识框架,而且利于形成清晰的思维脉络。结合试题材料,利用灾害链的原理,将第一小题的解题思路绘制成思维导图,如图4所示。

图4 地震诱发次生灾害思维导图

本题利用灾害链的原理,重点考查学生对地质灾害发生后河流地貌的演变的分析,强化对考生描述和阐释地理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的考查,进一步提升地理核心素养水平。

4.第二小题分析

第二小题的设问为“绵茂公路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工程该如何协调建设与保护的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本题命题立意源于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章第三节:生态保护和国家安全的关系。结合试题“不可避免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可以得出,该地在工程建设开展前中后期,都必须兼顾建设和生态保护。

此设问与2016年新课标Ⅱ卷文科综合第37题“交通建设与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的变化”有异曲同工之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题侧重引导学生关注国家重点生态区建设、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开发与保护关系的处理等。

5.第三小题分析

第三小题的设问为“绵茂公路克服了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创造了又一个中国奇迹,被新华社评为2021年度大国工程。假设你是评委,请你给出推荐理由”。本题可以从工程难度(地形、地质复杂、暴雨多发)、建设技术(高架、隧道)、“大国工匠”精神、工程成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保护等角度出发组织答案。本小题设问延续2022年湖北卷创新性开放性问题设计,通过角度新颖的设问形式,鼓励考生打破常规,大胆创新。

三、优化建议

综观2023年湖北卷三道非选择题,18题的分值最高,为21分。三道小题的分值设置分别为12分、6分、3分。三小题设问字数差异大,分值差异大,可能使得考生审题答题时间分配不均。一般来说,试题命制时,应尽可能保证设问和选项字数相近,长度一致。字数不相近时,设问应该与小题分值相对应。

图文信息的解读分析,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技能。绵茂公路沿线地势起伏大,80%的道路需要在河流上架桥通行,和局部景观图相印证。但地质断裂带的位置等信息并未在图中标注。同时,本题的地形图比例尺较小,不容易结合地形图推论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及其对河床的影响。本题的景观图展示峡谷中的高架桥,但通过景观图很难获得建设与保护等有效信息。本题的景观图和地形图无法起到补充试题信息材料的作用。

本组试题的第一小题为“分析震后绵茂公路沿线河床发生的变化及形成原因”。河床形态变化的原因,既存在时间上的前后连续性,也有空间上的首尾连接性。地震发生后,绵茂公路沿线河床可能变宽或变窄,河床可能抬升或下降。恰当的情境和精准的设问,才能使考生在解题时有的放矢。

四、教学启示

2023年是湖北省全面使用新修订统编教材后的高考元年。与前两年高考湖北卷地理试题相比,2023年湖北卷地理试题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达成度要求提高,核心主干内容的考查覆盖面广,案例选择生活情境更加突出,考查目标维度的四个关键能力更加全面。基于该套试题的以上特点,结合复习备考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教学与备考建议。

1.加强精准审题,把握时空变化规律

明确材料范围、明确限定条件、明确作答任务和明确作答要求,是精准审题的基本要求。新高考实施以来,地理试题往往在题干之中添加限定条件,例如限定材料范围、限定方面、限定身份等。如第一问中的“河床”,限定了学生不能从河道、河岸、河谷、河底、河流等角度作答;第二问中的“不可避免”表达出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的观点,在回答时则不能出现“以建设为主”或“以保护为主”的作答角度。

描述地理事物的时空特征,研究讨论地理要素的时空变化是地理学习的基本要求,在了解地理事物基本规律特征基础上,用变化的眼光,分析地理事物的演进规律,有利于地理规律的深度学习,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2.注重地理概念教学,促进深度学习

地理概念是对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描述,是掌握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关键。理解地理概念内涵,比较辨析相似的地理概念,有助于地理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夯实地理概念理解能力,强化逻辑推理能力,促进分析、综合和评价等高阶思维的深度学习。

本组题第一问的关键词为“河床”。河床亦称河槽,是指河谷中被水流淹没的部分,随水位涨落而变化,其形态受地形、地质、土壤、水流冲刷、搬运和泥沙堆积的影响。河床与河道、河岸、河谷等地理概念有何区别?精准把握不同地理概念,其特征的描述词也应该精准。通常描述河床用宽窄和高低、描述河道用平直和弯曲、描述河岸用凹岸凸岸、描述河谷用槽型V型等。真正理解地理概念内涵,增强描述和阐释地理规律的能力,才能在试题创设的特殊情境中,增强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3.回归课本教材,重视情境教学

新修订的统编地理教材显著特点是案例多,活动多。教材在编写中贯穿了大单元教学的理念,以学习任务为主线,通过案例的形式,整体设置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教师要“吃透”教材案例,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案例设置的原因。

教材是高考试题命制的本源。高考试题的命制始终遵循以教材知识为基本,进行重组和创新。本组试题的命题立意紧扣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根据保护区内实验区、缓冲区、核心区的位置和功能,选择合理的开发和保护措施。因此,“吃透”教材,不仅可以使教师理清楚教材编写思路,还可以使教师更好地领会高考试题命制理念。

4.领悟大单元教学,提升核心素养

大单元教学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的基本单位和重要路径。在新课程理念下,大单元教学过程不能是原有知识点的简单相加,而应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进而提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本组试题以河流为中心,将高中地理课本中涉及的河流的知识点进行重组。将原本独立的知识点,通过巧妙的情境设置串联起来,全面考查了地理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分析特定区域的复杂地理现象,考查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大单元教学构建教学的整体意识,以促进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在落实教学任务的同时,达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基于地理学科地域性、综合性的特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发掘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开展探究式与开放式学习,让学生发散思维,主动思考,真正提升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

猜你喜欢
河床小题本题
中考英语易错题解析
深水浅覆盖层倾斜岩面河床围堰设计及应用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摆放套娃
今天是几月几日
ArcGIS在河床冲淤量分析中的应用
河床下伏采空区岩移规律及治理方案研究
河床与浪花(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