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路径*
——以人教版“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为例

2024-01-15 11:39周兴华李云帆
地理教学 2023年21期
关键词:实例布局乡土

周兴华 李云帆 黄 楠 肖 旭

(四川师范大学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为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教师应树立整体教学观念,积极使用多种资源,了解、理解、驾驭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1]在此教学建议的指引下,大单元教学逐渐成为当前中小学公认的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学方式之一。

大单元教学是在学科大概念的统摄下,依托课程标准,聚焦学情分析,根据学生认知逻辑,围绕某一大单元将教材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后再展开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2]该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开展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单元教学,以完成教学目标,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实现深度学习。[3]故而,大单元教学实则是一种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较高要求的教学方式。

乡土地理资源作为师生最了解和熟悉的“生活化地理”,不仅有利于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降低教师收集、理解、处理教学素材的难度,也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本文尝试将乡土地理资源融入大单元教学设计,旨在探索一条降低大单元教学设计难度、提高课堂质量的新路径。

目前,以大概念为中心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深受各国教师和学者推崇。大单元教学有“逆向教学设计”与“科学—写作启发式教学设计”两种设计路径。其中“逆向教学设计”路径步骤为“确定学习目标—设计评价活动—制定学习计划”,以实现“目标”“教学”“评价”三位一体的状态。[4]按如图1所示的设计路径,仅需融入当地的乡土地理资源,任何区域的地理教师均可围绕某一主题进行逆向大单元教学设计。本文紧扣高中地理“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这一主题,以四川省达州市的乡土地理资源为素材,应用并呈现该设计路径。

图1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路径

一、凝练核心概念,构建教学主线

围绕该章节“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的课程标准内容要求,本文选取“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两个关键概念,从乡土地理的课堂特色出发,制定了“以‘路’为笔,擘画‘达城’发展新蓝图”的学习主题。整个大单元教学设计共包含3个课时,以问题链驱动学习任务,围绕“新机场,何来?”(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快速路,何益?”(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交通堵塞,何解?”(城市交通如何疏堵)三个子主题展开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实现知识的掌握、情感的内化以及地理学科思维与能力的习得,最终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本单元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主线如图2所示。

图2 本单元的大单元教学主线

二、基于教学分析,制定学习目标

1.教学分析

第一步:课程标准分析。本章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要求为“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其中行为条件是“结合实例”,即表明在本章教学中需运用区域交通运输布局案例;行为动词为“说明”,即需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将事物的特征、成因、关系等说清楚;学习内容是“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这就要求学生构建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联性,主体学习内容分别是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以及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二步:教材分析。本教学大单元的内容属于高中必修《地理2》这一版块,与人口分布、城市分布及产业布局有着紧密的联系,同属于人文地理的内容。掌握该内容既有利于学生理解交通运输作为重要的区位因素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也有利于理解人口与城市的分布、产业发展及其布局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各版本教材关于运输方式与交通布局的内容逻辑清晰、图文素材丰富,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及的行为条件“结合实例”。例如,人教版教材中列举了京沪高速铁路站点布局、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布局、陕西省武功县发展交通脱贫致富、新加坡依托航海枢纽发展等实例;中图版列出了“八横八纵”高速铁路网、瓜达尔港等实例;湘教版则列举了郑州由小县城发展成省会城市、陇海—兰新经济带等实例。

教材实例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但部分实例却难保“新”与“近”,对部分地区的学生来说缺乏一定的生活性。因此,教师需营造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对所用教材的教学素材进行替换或补充。

第三步:学情分析。本章内容的授课对象为达州市某所省级重点中学高一年级学生,该群体具有如下的基本情况。

知识储备:学生对交通运输方式的种类及特点有一定了解,已在本学期先前的学习中掌握了人口、城镇空间结构等与交通相关的人文地理知识。

能力储备:经过高中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独立探究与小组合作能力,能够从相关材料中提取、归纳地理信息。但还未形成系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情感倾向:高一学生已经储备了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对达州市各类交通运输方式有自己的体验和认知。同时,学生对家乡有着强烈的热爱之情。

2.目标设置

基于已有分析,本单元共设置以问题链形式串联的三个课时,并确定了单元总目标与分课时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本单元总目标和课时目标

三、制定评价量表,评估学习效果

本大单元教学评价方式以表现性评价为主。参考高中地理学业质量水平,笔者划分了合格、良好、优秀三个层次的标准,其中“良好”大致对标学业质量水平中的“水平2”,代表学生基本能够达到高一阶段的地理学习要求。

具体操作方式为: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各项开放式问题和任务,课后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通过学生课上任务完成质量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对学习结果进行分层,展开自评、互评与师评,从而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本大单元的总目标,笔者设计的表现性评价量表如表2所示。

表2 表现性评价量表

四、筛选乡土素材,设计教学过程

本单元的前两个课时为基础内容,新课环节包含以乡土素材为主的主题活动任务以及以教材素材为主的补充评价任务;第三课时为延伸探究,展开关于城市交通如何疏堵的“本土化”探究,整体课程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本土化的“交通”大单元课程整体结构图

1.新机场,何来

课时1以达州市新建的金娅机场为主要情境线索,先通过三个环环相扣的活动任务探究得出交通运输需求和资金对金娅机场建设的影响以及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再利用紧扣教材的评价任务完成知识迁移。具体教学过程如表3所示。

表3 课时1教学过程

2.快速路,何益

课时2将目光放至学生更为熟悉的两条快速通道。本堂课创设更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逐步探究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和聚落发展的影响,同时真切感知交通运输布局进步为居民日常生活带来的益处。具体教学过程如表4所示。

表4 课时2教学过程

3.交通拥堵,何解

课时3首先从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拥堵现象出发,思考达州市交通拥堵的原因。紧接着在了解国外城市和我国其他城市所采用措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为达州市的交通发展建言献策。具体教学过程如表5所示。

表5 课时3教学过程

五、总结与思考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作为教学素材的大单元教学,一方面可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化情境,降低理解、迁移、应用知识的难度,让学生感知地理知识的“有用性”,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和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另一方面可进一步锻炼教师发现、梳理、筛选教学素材的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

乡土地理资源是一种能够融入大单元教学的高质量教学素材,地理教育工作者可参考本文所提路径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让大单元教学设计真正落实到“素养大单元”而非简单的“形式大单元”。此外,还需要尝试融入乡土地理之外的更多元素,这是地理教育研究者应该继续探讨的内容。

猜你喜欢
实例布局乡土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VR布局
芬芳乡土行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读《乡土中国》后感
Face++:布局刷脸生态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