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四根、何路平
(江西省公路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江西南昌 330000)
在绿色交通背景下,路面再生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对废旧沥青路面材料进行二次利用,能够达到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的目标,因此该技术现已在国内外公路工程中广泛应用。我国部分公路建设年限久远,随着交通车流量不断增加,公路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产生如裂缝、沉降等病害,以往维修施工时,多采用素土回填法,不但成本较高、工期较长,还会因废料堆放污染环境。随着施工工艺的不断优化,冷再生施工技术投入使用,能够有效利用废旧沥青路面材料进行回填节约大量资源,与建筑行业的节能发展要求相契合。
某公路工程全长5.4km,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路面结构层为15cm 沥青混凝土面层+20cm 水稳基层+30cm灰土底基层,设计行车速度为60km/h,正式通车运行15 年后,路面在外界环境与长期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出现多处坑槽、裂缝、沉陷等病害。对此,通过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进行施工,采用一次性破碎的方式,对沥青路面就地挖掘、碾碎,再加入适量的再生剂、水泥等,依靠冷再生设备使旧沥青路面得到重新利用,混合完毕铺设到路面上,经反复碾压、按时养护,确保满足使用要求。再生路面结构为9cm 沥青混凝土面层+15cm 沥青厂拌冷再生上基层+20cm 水泥就地再生下基层+30cm 灰土底基层。冷再生施工方案如图1 所示。
图1 冷再生施工方案图
首先,全面清理原路面,禁止杂物掺入混合料,以免基层质量受到影响。其次,进行放样工作,准确测量高程和平面,掌握原设计中高程与下层高程的差距,对比差值并画线,以便后续工作的开展;最后,按照高程值开工,严格控制路面摊铺厚度与高程,根据公路改造方案,精准计算混合料的使用量、待维修路段混合料的摊铺厚度,放出与之相对的施工宽度边线控制线、路面中线、边缘控制线。该项目根据施工需求,选用徐工XLZ2103S 路面冷再生机,参数配置如表1 所示[1]。
表1 冷再生机技术参数
该项目中的旧路面年久失修,存在明显沉陷、网裂、坑槽等病害,因此需要进行铣刨处理。首先,应按照事先设定的再生深度均匀铣刨路面,并将铣刨的沥青路面材料整齐放置;其次,由专人清理旧路面上的垃圾、杂物,保证路面的清洁性,以免杂物混入混合料内;再次,针对旧路段翻浆等影响路基稳定的病害,可用挖掘机将较为松散的结构挖除,再填筑与原本基础材料性能相同的材料;最后,采用分层施工法,用夯实机压实,确保旧路段与周围路段水平高度相同,以维护路面整体结构的平整性。对于局部深度不足5cm的坑槽,可用10% 剂量石灰土夯实;对于深度超过5cm 的坑槽,可用10%剂量石灰土掺加一定比例的石料填平、夯实,以保证冷再生基层强度,增强结构稳定性,使材料厚度均衡,以免高低不平。正式施工前,先选取长度200m 的路段进行试铺,确定混合料的最佳配比、摊铺厚度、再生混合料级配等,再采用平地机整平再生层,为后续摊铺和碾压打好基础。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定,该项目采用马歇尔法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选用中粒式再生混合料,利用标准击实成型试件进行劈裂强度试验,原材料选择如下。
第一,泡沫沥青。在泡沫沥青发泡时,选用普通70#-A 道路石油沥青,将沥青温度加热到160~170℃,并选择发泡用水量的2%进行发泡。道路石油沥青参数如下,密度为1.015g·cm-3,软化点为47.0℃,15℃延度>100cm,60℃动力黏度为201Pa·s。
第二,集料。将回收的铣刨料破碎、筛分处理,分成0~10mm 和10~20mm 两种规格,取样后烘干水分备用。新集料选用10~25mm 的碎石,对破碎筛分完毕的两档RAP 料进行筛分试验。集料筛分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集料筛分结果
第三,水泥。选用P·O42.5 道路用普通硅酸盐缓凝水泥,根据《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要求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水泥检测结果
首先,该项目在撒布水泥之前,先用白灰画出撒布边界线,再根据水泥剂量准确计算各区域的撒布量,此后利用智能撒布机施工,一边撒布一边检查水泥分布情况,以避免遗漏、过撒现象。
其次,对冷再生层充分养护后,加铺封层,提高保护表面层、防水等效果。
再次,根据沥青路面的交通等级,综合分析道路设计年限、环境、气候等因素,制订最佳的冷再生结构设计方案。
最后,在再生拌和期间按照设计剂量喷洒乳化沥青,并加入适量骨料,使混合料级配得以改善,路面平整度得到保证。施工时,再生机以6~8m/min 的速度行驶,将再生混合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对于受损或者龟裂明显的路段,可适当减速行驶,加快铣刨转子速度[2]。
第一,再生层整形。半幅路段拌和后,先用50t 振动压路机稳压2~3 遍,再用平地机初步整平,根据设计纵断高程、横坡度,每间隔10m 为一断面,设置3 个测点,检测高程,并按照1.05~1.10 的松铺系数定位基准点,若高程不足,可用富裕路段材料补充,高出的位置用平地机整平。通过旧路整形达到“调坡”“调拱”的目标,使平整度与设计要求相符合。在整形过程中,坚持“宁刮勿补”的原则,若找补的厚度不足,在找补前要先将低洼处压稳,并将表层5cm 耙松后再找补,以确保碾压成型一致,避免松散、离析情况。
第二,碾压工艺。该项目选用钢轮振动压路机,在再生机作业完毕后进行路面初压,其间应确保高频低幅碾压,还要合理控制碾压次数,使深层底部70%厚度范围内的压实度满足标准,碾压速度为2.5km/h左右。初压结束后,利用平地机整形,针对局部低洼处,采用新拌和料找平。在路面整形期间,应严格禁止路段车辆通行,以免材料离析。整形结束后,应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利用光轮压路机再次碾压,设备行驶速度应保持在1.5~2.5km/h 之间。终压阶段利用26t 胶轮压路机碾压5 次,以确保再生层平整、密实。
第三,养护工艺。为提升再生混合料质量,达到预期公路施工效果,应重视养护工作的开展。前期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将草袋、土工布覆盖在路面上,洒水养护,养护时间应超过7d,直至路面强度满足要求,道路才可通行。养护期间必须加强交通管制,并由专人负责沥青再生混合料的含水量检测,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洒水养护,确保路面始终处于适宜的湿润状态[3]。
为检验冷再生技术的应用效果,该工程选取5 个具有代表性的路段,对再生基层施工质量和承载力进行测试,再生基层检测结果如表4 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旧路面冷再生施工质量良好,成型后的水泥稳定基层具有较强的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旧路面铣刨料与水泥混合后,在水分作用下发生凝絮反应,充分碾压后形成稳固的骨架结构,可增强结构层的承载力;再生基层芯样的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可确保车辆的安全通行。
表4 再生基层检测结果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应用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不但要求再生材料满足施工工艺要求,还要把握原材料配比,优化含水量、沥青温度及最佳稳定剂用量等参数,使施工后的路面基层、基底层均符合要求,具体如下:
第一,含水量。在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中,应密切关注含水量问题,若该项指标较小,矿料间的间隔便会缩小,无法使沥青均匀分散;若含水量过高,容易出现再生混合料过度潮湿的情况,会增加沥青裹覆难度。在碾压环节,若路面含水量超过标准值,会增加后期压实难度。因此,应使含水量始终处于合理范围,以免影响施工顺利开展。对此,可开展重型击实试验,并将土的含水量与干密度绘制成曲线图,在压实过程中,土的干密度会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加,达到某一数值后二者开始呈反比关系,由此可得出路基填土干密度对应的最佳含水量。
第二,沥青温度。在施工期间应密切关注沥青发泡效果,一般情况下,沥青用于面层,在冷再生基层作业中需要补加沥青,并合理控制温度,使沥青充分包裹常温石料,进而提高路面结构的稳定性。若沥青温度不足,便很难充分覆盖石料;若温度高于标准值,泡沫沥青便会膨胀破裂,也难以确保石料被有效包裹,从而影响施工质量。因此,应加强沥青温度控制,可将温拌技术与再生技术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此举不但可提高路面材料质量,还可实现较低温度下的拌和与压实,达到路面材料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的双重目标。
第三,最佳稳定剂用量。根据国家颁布的公路路面基层施工细则可知,合理的水泥用量与最佳含水率可保证路基强度稳定、可靠。水泥剂量与7d 抗压强度为正比关系,剂量为5%时,可满足规定要求;若剂量高于11%,便会超出二级与二级以下路面要求,且水泥剂量过高,虽然会提高无侧限抗压强度,但容易使基层产生温缩裂缝,使抗疲劳性能受损。对此,在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中,为提高工程的经济性,水泥剂量满足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即可[4]。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交通运输需求量不断增加,给公路路面带来了较大压力,容易出现车辙、坑槽、裂缝等病害,影响正常运行。对此,可将冷再生技术应用到旧路面改造、修补与养护工作中,通过测量放样、旧路面预处理、原材料选择、撒布水泥与乳化沥青、再生路面整形、碾压与养护等技术,有效促进公路沥青路面质量的提升,降低病害发生率,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保护驾驶人员的生命安全,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