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 蕾
(兴安盟气象局,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
本文所用模式为IAPCSM3D。模式计算域为36 km×36 km×12 km,水平格距为 1.0 km,垂直格距为 0.5 km,模拟域可随风暴质心移动。模拟2006年8月14日发生在湖北省保康县的一次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反射率,根据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观测的实际的雷达回波中心强度,高度以及回波顶高分别为55 dBz,5 km,10 km。模拟所得的雷达回波中心强度,高度以及回波顶高分别为60 dBz,6.5 km,11 km。可见,模拟所得的冰雹云的雷达回波中心强度,高度以及回波顶高等与实测回波基本符合。通过模拟得到的最大冰雹含水量为 2.5 g/m3。
从第1 min开始出现上升气流,上升气流的速度不断增大,在开始阶段上升气流在冰雹云内的分布是对称的。9 min时出现速度为2 m/s的下沉气流,上升气流的速度继续增大,下沉气流的速度也在不断增大,在15 min时下沉气流速度达到最大值为6 m/s。22 min时,最大上升气流速度达到最大,为18.5 m/s,最大下沉气流速度为5 m/s。22 min之后雹云发展强盛,底层辐合增强。从28 min开始上升气流速度减小,上升气流逐渐减弱,底层辐散气流逐渐增大,第30 min时,底层辐散系统达到最大,云中基本为下沉气流控制,云体逐渐减弱直至消散。
第6 min开始出现最大含水量为1 g/m3,中心位置达3.5km。云顶高度4.5 km。含水量范围不断扩大,中心含水量数值不断增大,云顶高度逐渐升高。12 min时,云顶高度达6km,总含水量的最大值为 2.5g/m3,中心位置达 4.5km。16 min时,云顶高度达7.5 km,总含水量的最大值为5g/m3。中心位置达5 km。含水量的范围继续扩大,云顶高度逐渐升高。20 min时,云顶高度达8 km,总含水量的最大值为5 g/m3。中心位置达5.5km。21min,最大含水量达到最大值为10 g/m3,云顶高度达 9.5 km,中心位置达 5.5 km。中心高度在0℃(6 km)附近,变化较小。云顶高度继续增高,含水量范围逐渐减小。24 min时,云顶高度达11.5 km,达到最大值,总含水量的最大值为7 g/m3。中心位置达4.5 km。含水量范围继续减小,云顶高度下降,含水量的范围逐渐集中在地面。28 min时,云顶高度达5 km,总含水量的最大值为5 g/m3。中心位置达1 km。总含水量逐渐减小,含水量范围主要集中在地面,直到38 min含水量彻底消失。
14min之前含水量范围变化小,中心高度变化较小,大致位于4.5 km,中心值不断增大。14,15min时含水量中心值达到最大为4g/m3,中心位置为4.5km。之后中心值减小,中心高度升高。分析云水含量和最大上升气流随时间的变化可知,云水含量随时间的变化与上升气流最大值随时间的变化较为一致。
21min至23min含水量中心产生多个,但持续时间不长。24 min时,中心位置达6 km,含水量的最大值为1.5 g/m3。含水量范围逐渐较小。28min时,中心位置达5.5km,含水量的最大值为0.1g/m3。最大雨水含量中心位置基本保持不变,最大含水量先增大后减小,20 min增大到最大值,31 min雨水彻底消失。在整个模拟过程,云内雨水基本位于0℃以上。
(1)冻滴含水量的分析
冻滴含水量最早出现在16 min,中心值为0.01 g/m3,中心高度为7 km,含水量的范围随着时间不断扩大,含水量的中心值增大。19min至22min出现两个含水量中心。在20 min时,冻滴含水量中心值达到最大为5 g/m3,中心高度约为6 km。另一个含水量中心值为2.5 g/m3,中心高度为7.5 km。含水量的范围继续扩大,含水量中心值逐渐减小。24 min时,冻滴含水量中心值达2 g/m3,中心高度达6 km。26 min时,含水量的范围开始减小。 28 min时,冻滴含水量中心值达1 g/m3,中心高度达5.5km。32min时,冻滴含水量中心值达0.5g/m3,中心高度达5 km,含水量的范围继续减小,中心值不断降低,直至第40min时完全消失。
(2)霰含水量的分析
霰含水量最早出现在15 min,中心值为0.01 g/m3,中心高度为7km,含水量的范围随着时间不断扩大。在32 min时,霰含水量中心值达0.1g/m3,中心高度达8 km。之后,含水量范围逐渐减小,中心高度不断降低,直至48 min彻底消失。霰的含水量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变化较小,中心含水量变化范围较小。
(3)冰雹含水量的分析
冰雹含水量最早出现在17 min,中心值为0.1 g/m3,中心高度为6.5 km,含水量的范围随着时间不断扩大。在21 min时,出现两个含水量中心,冰雹含水量中心值达最大为2.5 g/m3,中心高度达6.5 km,另一个含水量中心值为1 g/m3,中心高度为7.5 km。22 min-23 min均出现两个含水量中心。在24 min时,冰雹含水量中心值达1 g/m3,中心高度达7.5 km。地面附近开始出现冰雹,地面附近冰雹含水量逐渐增大。在28 min时,冰雹含水量中心值达0.5 g/m3,中心高度达5 km。在32 min时,冰雹含水量中心值达0.1 g/m3,中心高度达4.5 km。地面附近冰雹含水量减小。直至38 min冰雹完全消失。
冰雹形成后首先通过撞冻过冷雨水(CLrh)和碰并冻滴(CLfh)来增长。冰雹撞冻过冷雨水(CLrh)增长过程在21 min达到峰值,冰雹碰并冻滴(CLfh)增长过程在20 min时达到峰值,随着云中过冷雨水迅速减少,冰雹撞冻过冷雨水(CLrh)增长过程也很快地减弱。冰雹碰并冻滴(CLfh)增长过程也很快减弱。之后冰雹通过撞冻云滴(CLch)继续增长。由冰雹增长过程的质量产生率的变化曲线可知,冰雹主要通过冰雹撞冻过冷雨水(CLrh)和冰雹撞冻云滴(CLch)增长形成。即冰雹主要通过撞冻过冷水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