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芸 李文平 王金香 陈瑞芳
良性乳腺肿块主要发病原因是机体组织细胞异常增生, 导致周围出现包膜, 与正常组织具有较清晰的界限, 病变类型包括脂肪瘤、乳腺纤维腺瘤等[1]。近些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环境等因素的变化, 导致该类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良性乳腺肿块若不及时诊治, 疾病继续发展, 可能导致恶性病变, 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通常采取手术治疗良性乳腺肿块, 将肿块完整摘除, 预后较佳, 但是传统开放手术的切口较大, 术后可能影响乳房的美观性, 甚至造成乳房畸形,且具有创伤大、疼痛感强等特征, 不利于术后恢复[2]。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进步, 许多学者研究表明, 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良性乳腺肿块具有微创、疼痛感轻微、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势[3]。为了进一步分析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良性乳腺肿块的效果, 本文选取62 例良性乳腺肿块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详情阐述如下。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20 年2 月~2022 年6 月江西省大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 例良性乳腺肿块患者, 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1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0~68 岁, 平均年龄(43.26±9.20)岁;病程2~13.6 个月, 平均病程(4.56±3.20)个月;肿块直径0.80~1.98 cm, 平均肿块直径(1.41±0.50)cm。观察组患者年龄21~69 岁, 平均年龄(43.82±9.16)岁;病程2~14 个月, 平均病程(4.63±3.52)个月;肿块直径0.82~1.96 cm, 平均肿块直径(1.38±0.46)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为首次患病, 符合《外科学》中对良性乳腺肿块的判定标准;②肿块最大直径≤3.0 cm;③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②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③其他恶性肿瘤。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术前给予彩超检查, 确定具体的手术部位, 局部麻醉后在病变位置作一长度为2~3 cm 的手术切口, 之后将皮下组织游离, 分离肿块, 去除肿瘤后对残腔进行仔细检查,缝合手术切口, 加压包扎。观察组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 依照术前彩超诊断结果选择合适的操作路径与手术切口, 局部麻醉后, 距离肿块2 cm 左右的位置进入穿刺, 作一长度3 mm 左右的手术切口, 之后沿着麻醉路径在肿块正下方置入乳腺全自动旋切刀, 将刀槽打开, 使肿瘤处于刀槽中间部位, 之后超声引导下准确定位病灶并清除干净, 不缝合伤口,术后伤口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手术指标 主要包括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
1.3.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切口裂开、皮下血肿及乳腺畸形。
1.3.3 VAS 评分 术后6、12、24 h 采用VAS 评分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 评分范围为0~10 分, 0 分表示无痛, 1~3 分表示轻度疼痛, 4~6 分表示中度疼痛,7~10 分表示剧烈疼痛, 难以忍受[4]。
1.3.4 感觉神经功能恢复时间 记录患者触觉恢复时间(采用棉签对患侧乳头、乳晕部位进行触碰, 皮肤不下陷的前提下稍微用力, 进行触觉评分)和痛觉恢复时间(患侧乳晕与消毒后的针尖进行接触, 同时与健侧的痛觉相互对比)[5]。
1.3.5 乳房外观评分 采用乳房外观调查问卷从乳头乳晕、切口瘢痕、色素沉着、乳房形状等方面进行评分, 评分范围为0~100 分, 评分越高对应的乳房外观恢复越佳[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s )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s )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切口长度(mm) 切口愈合时间(d)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观察组 31 4.18±1.20a 3.52±1.16a 14.26±1.75a 17.52±4.20a对照组 31 27.56±3.24 6.65±1.52 21.56±3.20 30.15±6.28 t 37.676 9.114 11.144 9.308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VAS 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6、12、24 h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VAS 评分比较( ±s, 分 )
表3 两组VAS 评分比较( ±s, 分 )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术后6 h 术后12 h 术后24 h观察组 31 4.63±1.20a 3.52±0.85a 2.18±0.66a对照组 31 5.96±1.23 5.23±0.98 3.78±0.88 t 4.309 7.339 8.099 P 0.000 0.000 0.000
2.4 两组感觉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触觉和痛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感觉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s, min)
表4 两组感觉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s, min)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触觉 痛觉观察组 31 146.28±15.20a 194.23±15.74a对照组 31 156.28±16.80 203.33±16.55 t 2.458 2.218 P 0.017 0.030
2.5 两组乳房外观评分比较 观察组乳头乳晕、切口瘢痕、色素沉着、乳房形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乳房外观评分比较( ±s, 分)
表5 两组乳房外观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乳头乳晕 切口瘢痕 色素沉着 乳房形状观察组 31 91.23±3.25a 92.20±3.15a 91.47±3.58a 91.66±3.45a对照组 31 84.26±3.55 85.39±3.47 84.20±3.45 85.46±3.49 t 8.063 8.091 8.141 7.034 P 0.000 0.000 0.000 0.000
近年来, 乳腺良性肿块在女性中的发病率逐年递增, 主要采取手术进行治疗, 帮助患者预防肿块恶化情况, 改善预后, 以往临床上主要采取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 可一定程度上根治疾病, 但是传统开放手术的切口较大, 术后可能会有明显的瘢痕, 不利于乳房的美观性, 患者容易伴有焦虑、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 降低了生存质量[7,8]。随着近年来微创技术的发展, 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广泛用于乳腺疾病的治疗中, 其具有微创、疼痛感轻微、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势。
本次研究共纳入62 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照组应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微创旋切术采用全自动旋切系统, 属于真空辅助旋切活检系统, 在超声引导下及时探查病灶病变并进行切割, 具有良好的手术疗效, 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 有利于术后缩短机体康复时间, 乳房美观度佳[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 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未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 具有微创性特征, 手术切口明显缩短, 在较小的手术切口条件下即可完成治疗。同时乳腺微创旋切术依据超声检测技术, 实时定位病变组织范围、大小等, 获取更加精准的旋切目标, 对于肿块直径较小、较深的病变组织同样可完成精确的手术治疗, 从而明显降低机体组织的创伤性, 以防对病灶周围大血管造成创伤, 治疗完成后无需进行切口缝合, 使得手术切口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痊愈, 帮助患者改善预后。本次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术后6、12、24 h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利于缓解患者疼痛感, 其原因可能是在微创技术的干预下对于神经、肌肉、乳腺等造成的创伤小, 术后伤口恢复较快, 因此降低了疼痛感[10]。另外,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进一步证实了该操作方案的安全性较高, 并发症少。此外,对比两组患者乳房的感觉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可知, 观察组触觉和痛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头乳晕、切口瘢痕、色素沉着、乳房形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在感觉神经功能恢复和乳房美观度方面的优势更大。
对本次研究的治疗方案进行总结后得知, 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相比传统手术明显更具优势, 是近些年临床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 相比传统开放性手术, 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明显缩小了手术切口,在超声的辅助下, 较小切口便可完成病灶切除操作, 极大程度上减轻了对周边组织的损伤, 体现了微创技术的治疗安全性, 在此基础上, 手术切口感染、皮下血肿等发生几率明显降低, 皮肤能够在短时间内愈合,之后借助超声引导探查病变组织, 降低了肿块残留的风险性, 保证了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减轻手术创伤造成的疼痛感, 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早日康复[11,12]。另外, 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距离肿块2 cm 作为穿刺点做手术切口, 同时在超声的辅助下便于将操作视野的清晰度提高, 及时清除干净病灶, 对于部分病变部位较深的患者效果显著, 且不必递增手术切口数量,即可达到清除病灶的效果, 手术操作便捷, 耗时较短。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不会对乳房形状造成明显的影响, 在腺体深面完成各项操作, 手术完成后不会在乳房表面触摸到硬结, 在超声摄片的辅助下准确定位清除病灶, 以防对神经外侧末梢造成影响[13]。
综上所述, 对良性乳腺肿块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的疗效显著, 安全性高, 术后疼痛感较轻微, 创伤小, 值得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