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体能,强健体魄:美国终身体能教育课程模式的借鉴与启示

2024-01-15 11:57周娴娴朱丹阳李启迪
体育教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阶段技能体育

文/周娴娴 朱丹阳 李启迪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体能列为水平二至水平四的教学内容,并要求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练习[1]。相较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仅赋予了体能更全面、丰富的内涵,而且还能有效解决我国学生体质健康令人担忧的困境。体能也是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的基础,良好的体能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2]。然而,当前我国的体能教学仍存在体能课程理论不够健全、课程开发薄弱、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3]和学生体质健康增强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开展体能教学,已成为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美国终身体能教育课程模式是针对学生体质问题运用最广泛的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自身体能和健康的责任感,教授他们个人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使他们养成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4]。基于此,本文将对终身体能教育课程模式进行剖析,以期为新课标背景下开展体能教学、增强学生体质起到一定的借鉴与促进作用。

一、终身体能教育课程模式的内容及特征

(一)终身体能教育课程模式的起源

在20世纪50年代,终身体能教育课程模式(Fitness-For-Life,简称FFL)是由科尔宾博士(Charles B.Corbin)和他的同事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开发的综合性体育课程。该课程模式是通过趣味性的身体活动来传授学生发展终身运动和体能的好处,强调每个人通过身体活动来达到健康[5]。终身体能教育课程模式还是一个从幼儿园到高中的综合性课程,其总体的教学方法是课堂知识讲授与运动实践相结合。课堂上文化知识讲授主要包括关于体能和健康的概念、决策、体能评估、制定运动处方、设置锻炼目标和自我管理能力等;身体运动锻炼的实践部分主要在体育馆内进行,此时学生有机会参与各种不同的身体运动,从而增强体能和健康[6]。

(二)终身体能教育课程模式的教学观念

终身体能教育课程模式的教学观念可总结为“帮助(HELP)”(图1),强调每个人通过身体活动来达到健康。其中“H”代表“Health(健康)”,“E”意味着Everyone(所有人),“L”意味着“Lifetime(终身)”,“P”代表“Personal(个人)”。每个人的兴趣、人格、技能、能力和选择等都不一样,所选择的身体活动应该要体现出个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锻炼动机,让他们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图1 “帮助HELP”教学观念

(三)终身体能教育课程模式不同阶段的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分为三个阶段:小学阶段注重教授学生与健康相关的体能概念和原则、发展积极健康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的好处;初中阶段强调在小学基础上继续教授学生发展和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对他们身心健康带来的好处,向学生介绍“运动金字塔”中各种各样的活动;高中阶段强调详细教授学生有关体能和健康的概念与原则,帮助学生学习自我管理和制定锻炼目标的行为能力。同时,该课程模式还将通过增强学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让他们能够设定个性化的锻炼和营养计划,对计划进行评估和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最终成为一个终身积极运动的人。

(四)终身体能教育课程模式的理论模型

终身体能教育课程模式的理论模型是“通向终身体能的阶梯模型”。“阶梯”隐喻的中心学习是垂直而不是水平的,早期学习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7]。因此,阶梯模型强调了通过教授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性来实现体育教育中的高层次目标。该模型包含3个阶段和6个步骤(图2)。

图2 终身体能教育课程模式的阶梯模型

在阶梯模型中,学生所处的阶段数越高,表明其规律运动的独立性就越强。学生如果实现从依赖阶段到独立阶段的蜕变,那么改变学生从依赖外在教学和动机的状态到独立的内在激励和决策阶段的基本理念就得以实现。

(五)终身体能教育课程模式的教学评价

科尔宾(Corbin)认为,在学生学业评价、教师教学评价或者课程方案评价中使用学生体能评价结果,是运用体能评价的最大失误[8]。因此,在终身体能教育课程模式中对学生学业的评价采用了多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对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该课程模式由于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不强调较高的技能发展广度,所以更多地采用了体能测试项目、体能知识测验、参与态度、个人体能锻炼计划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了多元评价,从只关注学生的体能发展,转变成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美国终身体能教育课程模式的价值

(一)终身体能教育课程模式的“HELP”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个体差异

终身体能教育课程模式的教学理念可总结为“帮助(HELP)”,根据个人需求来选择可以终身进行的身体活动,强调为学生提供专门的体育活动、个性化的活动选择和目标达成。这一教学理念不仅强调了健康第一、所选择的身体活动项目必须要能够为所有人提供积极的体验,让所有人都能够真正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同时也强调了选择的身体活动要体现出个性,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的内在动机,从而让他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终身体能教育课程模式内容的体系性、衔接性较强

终身体能教育课程模式在内容设置方面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运动技能发展规律,为每一阶段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己的课程。一方面每个学段设置了针对性的内容,覆盖了基础教育的全阶段;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不同学段设置合理的课程内容,并且各学段的课程内容相互衔接,更有利于学生养成锻炼的好习惯。小学课程是初中课程的基础,初中课程是小学课程的扩展。理论上来说,小学阶段的课程为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终身体能教育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终身体能教育课程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

终身体能教育课程模式的理论模型包括依赖、决策和独立三阶段。在依赖阶段,学生主要依靠外在的教学动机来获得体能;在决策阶段,使学生了解参与体能锻炼对个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在独立阶段,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定个性化的健康计划(锻炼和饮食),并不断对计划进行监控、评价和修改,最终让学生发展并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三个阶段层层递进,帮助学生从依赖教师的阶段逐步转向自我决策的体能锻炼阶段,提升学生对自身体能和健康的重视性,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意识。

(四)终身体能教育课程模式注重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在终身体能教育课程模式中,教师持续关注的是学生身体活动的过程而不是体能锻炼的结果,帮助学生发展维持一生的身体活动和适合于健康体能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9]。该课程注重终身体育活动,强调个性化的成果展示,不要求较高的技能广度,因此,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具有多元性。在评价中,学生的体能水平不是唯一目的,最重要的应当是他们对自身当前所处的体能水平有多少了解,以及如何围绕自己的体能水平去设计个人锻炼计划来改善这种结果的能力。

三、美国终身体能教育课程模式对我国中小学体能教学的启示

(一)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激发体能学练动机

终身体能教育课程模式中的教学观念强调每个人通过个性化的身体活动来达到健康。这种身体活动是根据个人需求进行选择的,旨在为所有人提供积极的体验,使所有人都能真正地参与到体能练习中。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统一的教法来指导和训练学生,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趣味性不高,锻炼效果不明显。对此,教师在课堂中应特别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划分,为学生制定差异化的体能训练计划,使每位学生在科学的指导下,都能体会到经过反复练习后得到进步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体能学练的动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在教授水平二蹲踞式跳远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运动情况、身体力量等学情进行体能练习分组。例如:在10分钟的体能教学中,针对耐力不同的学生,可以分成A组、B组和C组,A组同学的力量素质和技能水平较好,可适当安排一些高难度和高负荷的负重半蹲训练,以巩固耐力和跳远技术为主;B组学生的耐力素质和技能水平中等,可在基础训练的基础上适当加一些全蹲训练,以提高跳远技术为主;C组学生的耐力素质和技能水平较差,可先从基础的耐力训练开始,以低强度的无氧速度耐力训练和有氧速度耐力训练为主,待学生对负荷逐渐适应后,再逐渐增加难度和负荷。

(二)注重教学内容完整有序,促进一体化体能教学

当前我国体能课程理论还不够健全,哪个阶段学什么,怎么学习以及学到什么程度都缺乏系统的理论建构,这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师的体能课堂教学。相对来说,终身体能课程教育模式在课堂内容设置上,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设置了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并且学段跨度覆盖了基础教育全阶段,保证了课程内容设置的体系性和衔接性。因此,我国体能课程在内容设置上应从全学段维度出发,注意各学段的侧重点安排,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和衔接性的原则,通过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激发学生产生持续性的学习兴趣,促进一体化体能教学。

小学低阶段,体能教学主要教授体能与健康相关的概念、知识、技能,保持积极健康生活方式对他们身心健康带来的好处,增强自信心,鼓励参与体育锻炼,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小学中高阶段,重点学习体能练习项目,注重参与体能练习过程,进一步掌握有关体能和健康的知识;在初中阶段,体能教学应在小学课程的基础上详细地教授有关体能和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注重体能与运动技能学练有机结合,在发展体能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相关的基本运动技能、体育运动技能有机融合,以及帮助学生学习自我管理和制定体能锻炼目标的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健康行为素养,建立个性化锻炼计划

通过设定个性化的健康计划(锻炼和饮食)并不断对计划进行监控、评价和修改,最终让学生发展并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终身体能教育课程模式的终极目标。基于此,在体能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素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能锻炼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设置一个个性化的健康计划,并将健康计划融入到体育家庭作业中。在此期间他们需要将健康计划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建立个人资料档案,其中包括体能评量表、健康调查表、运动记录表、运动计划完成表和每天饮食表等用来记录每周的锻炼与饮食情况,并通过监控和自我评价,不断修改自己的目标,最终获得一个适合自己的个性化锻炼计划。通过引导学生建立个人锻炼计划,使学生认识到体能训练不仅仅只是在体育课堂上能够开展,自己在课外也能进行,进而将体能训练的空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课堂学习任务变成学生课后积极主动参与的锻炼活动,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素养的发展。

(四)注重教学评价多元化,提高体能练习效果

在终身体能教育课程模式的评价体系中,学生学业的评价采用了多种形式,包括从健康知识、体能水平和个人锻炼计划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对体育活动和体能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然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终结性评价泛滥、以体育成绩达标为最终成绩的单一评价等教学问题,不仅无法反映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也不具备真实性和客观性,尤其不能体现学习过程与学习态度。因此,在体能教学中,一方面体育教师应将过程性评价融合应用到终结性评价当中,通过健康知识测验、运动锻炼方案策划、健康日志、技能展示、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等非正式的反馈形式对认知成分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体能评价的方式应多元化。在体能教学评价中既要有教师评价,也要有学生自主评价、生生相互评价等。在体能训练后,教师先让学生对自身锻炼目标完成情况和不足进行点评,其次,让小组长进行点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自身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从而有效地提高体能练习的效果。

猜你喜欢
阶段技能体育
高级技能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画唇技能轻松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