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背景下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矿山供电”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024-01-14 06:35雷富坤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供电岗位技能

雷富坤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曲靖 655001)

0 引言

煤炭产业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升级,且进程日益加快,对从事煤炭产业劳动者的综合能力要求逐步提升,对人才的技术技能水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有了更高的要求[1]。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2]。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结合办学特色和地区产业特点,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在各个优势专业扩大了招生计划,2019—2021年高职扩招学生人数为1 000余人。“矿山供电”是高职扩招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能够为煤炭产业完成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提供技术技能支持。基于扩招生源多样,且绝大部分为一线在岗职工,具有理论知识系统性差、专业基础薄弱的特点[3],传统课程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扩招背景下专业课程教学带来的诸多挑战。因此,为保证教学质量、增强岗位适应性,对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

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矿山供电”课程教学团队,以完成煤矿电气技术人员实际工作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以提升煤矿供电系统运维能力为学习主线[4],结合行业新技术、新理念以及新装备发展的前沿知识,聚焦岗位最前线,进行了课程内容的解构与重构。课程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煤炭精神以及国家能源安全观作为主体思政元素,巧妙嵌入学习任务中,通过校企共同编制工作手册式教材,依托校内实习矿井综合实训平台、校内专业实训室、网络教学平台及煤矿生产一线,采用线上线下、工学一体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5]。经过教学实践反馈,该教学改革能有效实现“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煤矿供电系统运维中的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的教学目标,保证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1 “矿山供电”课程教学分析

“矿山供电”是扩招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在第四学期的专业核心课程。扩招生源组成复杂,理论基础具有参差不齐、差异性大的特点,这给课程传统教学实施带来较大的挑战。

1.1 学情分析

在进行课程教学实践前,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深入行业和企业生产一线开展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调研,梳理“矿山供电”课程与核心岗位能力联系最为紧密、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有重要影响的内容,精准地进行学情分析,科学地制定教学策略,指导后期的教学实施过程。

通过综合分析岗位能力需求与前置课程内容学习数据,结果显示:机电一体化技术扩招班生源绝大部分为企业一线在岗职工,前置项目学习技能考核26%达到优秀,44%为良好,15%为中等,15%为合格。基于岗位调研的学情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岗位调研学情分析表

1.2 教学实施难点

“矿山供电”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以下难点:①扩招机电一体化班绝大部分是煤炭企业一线在岗职工,无法长时间集中进行系统性教学,只能采用工学结合、线上线下以及送教到企业等方式进行灵活教学[6]。②矿山供电课程内容涵盖面广、工程性强,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较多,有限的学时难以将矿山供电课程内容全覆盖。③针对学生差异化大的特点,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实现分层分类教学,教学内容和岗位工作任务相差较大。

2 教学策略

2.1 对接需求,明确教学目标

“矿山供电”课程总体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用现代电气技术,确保矿山企业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地利用电能,为煤炭生产保驾护航。矿山供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煤矿电气技术人员是实现煤炭产业“三化”改造升级的关键[7]。课程教学团队深入行业和地方煤炭企业生产一线开展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能力调研,并面向学生开展随机问卷调查,从教学最微观、最前线入手,且充分考虑学生电路理论知识基础较差、系统分析能力及工程思维欠缺的特点,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结合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确定出知识、能力和素养目标,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可测可评,如图1所示。

2.2 岗课融合,重构教学内容

通过“矿山供电”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煤矿供电系统的基本形式,掌握常用供电设备的用途、构造、工作原理、技术性能和选择计算方法,熟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技术,具备煤矿供电的初步设计能力,同时具备供电设备与系统安全运行、维护检修和技术管理的技能。现有课程体系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缺乏针对性,难以适应扩招背景下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适应煤矿电气技术员岗位的工作实际。结合煤炭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教学团队深入企业开展教学研讨,系统对接煤矿电气技术员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岗位核心技能,引入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业态,对课程教学知识点进行解构和重构,重新设计并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科学定位课程目标,制定形成新的课程标准,编制工作手册式教材,突出学习过程的实践性,把矿山企业电气技术员岗位工作任务和核心岗位技能融入到课程的4个项目9个任务48个子任务当中。以“矿山供电”课程中项目三“井下供电系统与组态监测监控”为例,课程内容重构如图2所示。

图2 “井下供电系统及组态监测监控”教学内容重构

2.3 工学结合,构建学习任务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定岗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结合学情分析,与一线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交流、企业实地调研、观摩生产过程,按照煤矿生产实际工作任务,开展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分析,紧扣提高煤矿供电系统运行维护能力的需求,确定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构建教学情境。将知识点与核心岗位技能结合、学习过程的课前、课中、课后与工作过程的作业前准备、作业过程、作业后总结三阶段融合,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学习任务,把讲授具体知识点转化为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岗位能力的目的。

煤矿供电系统运维是煤矿电气技术员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流程主要分为判定故障、排除故障、恢复供电、事故总结4个方面。为便于教学实施,将工作流程归纳为学习领域的4个工作任务,分别为故障分析与确认、作业方案编制、故障检测与排除、综合评价,每一个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领域工作能力如表2所示。通过工作任务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职业学习与工作的直接联系,从而实现学习与工作、理论知识与职业能力的一体化。

表2 工作任务对应职业领域工作能力表

根据煤矿电气技术员岗位特点、高职扩招学生生源情况,以企业真实岗位工作为教学实施载体,围绕岗位核心工作,将课程项目根据供电系统构建流程划分为若干个子任务,以学生为主体,岗位工作能力为核心,突出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强化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实地观摩巧妙导入学习任务、任务拆解与重难点化解、学生实操训练及过程考评等环节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4 多元评价,优化考核体系

对标培养目标,教学评价采用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的多元全过程评价模式。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综合素养养成、学习效果及目标达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前依托职教云网络教学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中评价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对学生课堂参与和表现采用线上评价,实践任务的具体完成过程采用线下评价,各小组完成任务后对理论和实操环节进行互评。课中评价重点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的解决、难点的突破,实践操作的规范性,严谨求是、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整个评价过程严格将育人目标和岗位技能要求贯穿其中,发挥课中评价的指导性和启发性作用,采用问卷方式让学生对老师展开评价,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便后续改进。课后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使学生和企业一线优秀技术人员交流,拓宽专业视野,提升职业素养,强化工程思维。

3 分层递进式教学实施

高职扩招学生课程教学分集中学习、集中实践、定岗实践三个阶段,学校和企业双元深度融合,充分依托学校实习矿井平台、企业生产一线、网络教学平台,线上线下结合、工学一体开展分层递进式教学。

集中学习阶段采用学生集中到校和教师送教到企业的形式开展,建立系统的课程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集中实践阶段分为校内集中实践和企业集中实践,校内集中实践突出任务实施全过程的规范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企业集中实践以项目典型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将课程学习内容融入真实的工作场地,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定岗实践阶段,以企业实战工作任务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工程思维,实现学习内容与岗位工作的无缝对接,增强职业技能人才的适应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实践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实践

3.1 课前以探究为引导实施导学

对接矿山电气技术员岗位核心技能要求和学习任务目标要求,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教师课前上传数字教学资源,同时发布一些真实的企业典型供电案例,启发学生的工程思维。学生根据平台导学要求完成相关学习任务。教师对完成情况不好的学生,及时与之沟通并单独推送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实施分层、分类差异化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补齐学生短板,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根据平台导学数据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侧重点。

3.2 课中以任务为引领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在煤矿供电系统运维真实项目引领和典型工作任务的驱动下,将学习任务拆解成实习工作的若干个子任务。学生在相应的情景下,按完成工作过程的具体流程去完成每个环节,即“明任务—工作前准备—任务实施—检查总结”。明任务阶段充分利用实习矿井模拟逼近工作现场的工作情景,营造真实的工作氛围,明确任务目标及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完善任务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体现任务完成过程的全部劳动要素,即“工作目的”“工作对象与材料”“典型工作形式”和“工作方法和工具”等,明确任务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点和影响任务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提高作业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最后经过老师确定批准后组织实施。在执行阶段,各小组严格按照预先的任务分工实施,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全过程参与指导考评。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综合讲评各小组任务完成的总体情况,针对实施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示范操作共同解决,引导小组进一步完善任务实施方案,通过组间知识竞答、技能比武等活动切磋技艺、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锤炼岗位核心技能。

3.3 课后平台拓展学习

课后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分层知识检测。学生完成知识检测,撰写任务总结及学习心得体会;教师在线解答遗留问题,针对学生差异化大的问题,集中利用课后时间实施帮扶指导,巩固提升技能,从而实现全员达标,并推送企业典型工程案例进行讨论交流,提升工程思维。

4 实施成效

4.1 学有所成,达成培养目标

单元教学实施完毕后,通过数据提取和实施前后对比,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岗位知识,熟练使用电工工具及仪器仪表,具备岗位工作过程的沟通组织能力,认知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学习目标达成度高,基本实现了课程的培养目标。

4.2 岗课对接,激发学习兴趣

以典型的工作任务驱动,再现真实的岗位任务,以国家技能标准和岗位要求为依据,合理运用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要素构建学习任务,小组分工协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动手实践。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转化成综合岗位能力,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得到明显提高,工程思维得到显著增强,职业认同感获得进一步提升。

4.3 多措并举,提升教师能力

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走访调研,联合企业能工巧匠组建课程教学团队,梳理课程知识内容、岗位技能,分析典型岗位工作任务,重构课程内容,构建典型学习任务,编写工作手册式教材。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教学理念得到更新,工程背景得到增强,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获得提高。

5 教学特色与创新

5.1 对接岗位,重构教学内容

模拟实际工作过程是职业教育十分有效的手段。教学过程依托实习矿井、煤矿一线,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任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具体工作任务,呈现了与实际岗位对接过程的基本要素,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获得直观的实践体验,实现了学习与岗位、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从而让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转化成综合职业能力。

5.2 融合行业,嵌入思政元素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学校精神和矿山供电的实际意义相结合,形成该课程的思政教学主体思想:爱国爱校、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勇于承担社会主义建设使命、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在课程主体思政元素的指导下,经过详细的教学设计,结合学习过程巧妙地将思政元素嵌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5.3 紧扣目标,实施科学考评

课程教学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组成,以过程性和形成性评价为主。在整个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记录、问卷、小组自评互评,关注学生完成过程的质量、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对学习过程的反思。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有效调控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培养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6 结束语

经过三年高职扩招班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矿山供电”课程教学在充分考虑高职扩招学生的实际基础上,融入行业和企业需求,校企合作,重构课程内容。基于学校实习矿井平台和企业生产一线,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展分阶段递进式教学实施,培养学生核心专业技能,增强适应复合岗位的能力,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维教学目标的耦合递进。未来,课程教学改革将紧跟国家能源大政方针,服务煤炭产业发展,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煤炭产业从业人员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校企融合、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团队综合水平,带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猜你喜欢
供电岗位技能
高级技能
战洪魔保供电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画唇技能轻松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2050年澳大利亚或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
2050年法国或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