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人类遗迹与拯救世界文化遗产

2024-01-14 18:33徐钰
东方收藏 2023年11期
关键词:意大利跨文化

摘要:文章深入探讨了意大利考古学在探索、维护、借鉴和保护全球文明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并详细阐述了考古学如何帮助人们理解和重构古代文明以及在维护和借鉴历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了意大利考古理念在推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深刻影响和有益启示。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深化考古学在理解人类共同历史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价值认知,并鼓励更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期共同促进全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

关键词:意大利;考古理念;跨文化;人类遗迹;世界文化遗产;共同保护

引言

良渚文化的深度考察及其遺址的系统揭露,辅之以四川三星堆的实时考古发掘,均极为明确地表明考古学在探究中华文明中所扮演的关键且不可或缺的角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不断强调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在新时代背景下,针对如何更加高效、系统地保护与传承我国丰富多元的传统文化问题,逐步呈现出更多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需要。本文旨在对意大利考古理念进行一次综合且概要性的探讨,期望借此引领公众深入理解及反思人类在研究历史遗迹方面所采取的多种方法和路径,并希望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使公众对考古学及文化遗产的认知上升一个更为深刻的层次。在此背景下,文化的保存、挖掘和研究就不仅仅是学术任务,更是全社会对历史文明的尊重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参考借鉴。

一、考古学的探索:洞察古代社会的多维透视

考古学作为一门寻求深入洞察古代人类生活的学科,始终致力于提供对过往文明全面、精确且清晰的理解。该学科特意研究人类的种种过往,尤其关注的是历史长河中的各个时期,而非仅限于现代社会的考察。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于公元前5世纪的文献,在其中他展现了雅典与斯巴达之间艰苦的斗争。修昔底德强调,历史的复杂性往往源于其构建在碎片化的证据之上。因此,在更广泛的学术框架中,考古学主要依赖物质文化遗存作为研究的基础,而非书面记录,后者往往受到非客观性的影响,必须通过现代批判性的方法进行解读。

意大利考古学家在研究物质遗存时的方法论更倾向于科学方法的运用,相较于历史学家的研究取向,科学家和考古学家共享一种从证据中收集数据、执行实验以获取新的数据、提出并多次检验假设的方法,随后收集更多的数据,最终构建解释性的模型,以便为观测数据提供最终解释,考古学因此被认为是一门具有极高实证特质的人文学科。现阶段可通过三个基本问题来更深入地了解考古学:研究的时代是什么?使用什么工具进行研究?如何进行这些研究?

(一)研究对象

意大利考古学的研究范畴广泛,既包括远古的史前时期,也涵盖近现代的历史阶段。例如史前考古学深入探究人类起源和远古时代的秘密,而中世纪考古学则着眼于远古文明衰落后的历史时期,寻找从远古到中世纪过渡的线索。尽管这些学科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各异,但它们在研究方法和程序上却显示出惊人的一致性。无论是探索早期人类社会,还是研究中世纪建筑遗址,意大利考古学家们都依赖于相似的分析方法和研究程序。

而西方的古典考古学,即研究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学科,这些文明不仅是西方世界的根基,也是现代西方文化的重要源泉。同时,近东考古学、伊斯兰考古学、中美洲考古学和中国考古学等领域在过去数十年间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些研究领域的发展丰富了对人类历史和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也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全面和多元的全球历史观。

(二)研究方法

意大利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对物质文化遗迹的收集、筛选、分析和解释,从而探寻和重构过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这种方法区别于仅依赖书面资料的历史研究:在处理古代世界的问题时,意大利考古学不仅结合语言学的研究,还涉及对文化遗迹的现代科技分析,比如化学分析、放射性碳定年和遥感技术等,从而提供一种更为全面的历史解读;在研究现代世界的传统文化时,意大利考古学也会参考民族志研究,通过观察现存的文化实践来推断过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因此,意大利考古学综合地应用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使其能够更加准确地揭示出过去文明的多维面貌。

(三)实践方式

意大利考古学要求通过考古挖掘的方式来恢复过去,这是获取过去知识首要、不可或缺的步骤。每一件古代遗物,不论其保存状况如何,均蕴含着历史的信息,只是被掩埋在岁月的尘埃之中。通常情况下,唯有通过细致的考古挖掘,才能揭开这些文物的神秘面纱,发掘出隐藏其中的新证据,进而将这些历史片段组合起来,得以构建出一个更加完整和真实的历史画面。这种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使得意大利考古学成为一门不仅研究过去也致力于重新发现、解释和恢复过去的学科。通过这些努力,意大利考古学不仅揭示了历史的多维面貌,而且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保存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遗产不论其形态和来源,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代表了人类种族的多元文化和历史进程。

二、对古代文明与记忆的探讨

在意大利考古理念下,各个时代及地域的古代文明的显著特征表现在其对历史的尊重与关切,理由在于,通过特定的方法解读往昔,从而探究文明当前状态的源起。以古希腊文明为实例,人类可以在其庞大的神话体系中,觅见对人类历史的深刻阐释,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它可被解读为一种反演化论的观点。在古希腊文明中,普遍信念认为过去的理解方法与现代社会关于史前历史的重建方式存在显著的对立。现代观点通常倾向于认为人类的祖先经由漫长而充满困难的过程,从无序的混沌进化至有序的文明。然而,如格林丹尼尔观察所得,古希腊人倾向于认为人类的发展轨迹为从一个初源的幸福状态,逐渐衰退至犯罪与暴力的状态。

在探讨人类历史的过程中,基本可以划分为两种主要的思考方式。首先是由人类固有的好奇心所驱动的: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过去的迹象,这些迹象通常带有一种神秘的性质,不易被直接理解,因此关于过去的任何问题都被视为相对独立的问题,因为它们与现在的连续性并未被确认。其次是由特定文化的认知决定的:存在着一个并非神秘而是相对易于理解的过去,该过去被视为现在的起源,并且认可现在与过去的连续性,因此任何关于过去的问题都被视为值得关注,因为它们与现在的连续性被确认。

在知识领域,或者更准确地说,在自然的好奇心方面,即便是最古老的人类,按照格林丹尼尔的理论,也面临着两个主要的问题,分别源自对人类历史的思考以及重构超验记忆的尝试:一方面,古人会思索与文明人类共存的原始人的起源是什么?其是否前文明的退化遗迹,或是文字诞生前生活阶段的幸存者;另一方面,文明世界的发展机制是什么?如何弥补前文明人类与古典时代有文化的人类之间的鸿沟?

数个世纪以前,希腊历史学的奠基人希罗多德在面对古埃及文明时,被其深深植根于遥远时代的宏伟文明所震慑,他对古代文明表达出了敬畏与赞赏并存的情感。这一对深远根源的反思,标志着“考古学”这一概念的初现,我们在柏拉图的《希皮亚斯对话》中首次见到这一思想的雏形。在对话中,苏格拉底与著名诡辩家希皮亚斯的辩论指出,诡辩家的成功源自于其在特定领域的深入研究:“英雄和人类的谱系、城邦的运作方式,以及关于过去的各种知识。”在这里,“考古学”被精确地指称为对过去的知识。

阿纳尔多·莫米利亚诺断言,公元前5世纪中叶可能孕育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书写方式:其一,遵循希罗多德的研究和分析范式,探讨较为临近的过去,通过修昔底德的著作,他尝试解析人类行为,并为政治科学奠定基石:这是一种历史学家对当下世界的历史研究。其二,源自诡辩家,以及后续的赫卡泰乌斯和埃拉尼科斯等历史学家的教导,他们探讨的是更为久远的过去,并在严格的学术基础上尝试重构城邦、风俗和传统的历史,通过检视、分析文件及传统的积累:这是古代世界的古物学家,或更确切地说是考古学家的历史。

然而,意大利现代考古学超越了这种二元法,它主要建立在系统性收集证据的基础上,与古代的古物学家相似,但它也与古代的历史学家类似,按时间和地理将收集到的结果进行排列。更为关键的是,意大利现代考古学通过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解释,寻找对事实、情境、变迁的解释,通过系统收集的证据为其提供依据。意大利现代考古学超越了古典希腊世界所描绘的差异,成为一门完整的历史学科,并致力于具有科学性。

三、对他人历史的占有与破坏

历史在人类社会中呈现出双重财富:物质的和思想的。即便是最古老的文明,也一直致力于其历史遗产的维护与保护。这些辉煌的古代文明深知维系与呵护过去的重要性,因为这种关照确保了历史、现实及未来之间的连贯性。在历史进程中,人类对待过去的态度经历多变。以亚历山大大帝为例,他在征服波斯帝国之后,控制了一个横跨东地中海至西印度,及至阿富汗部分区域的辽阔地带。在亚历山大的继任者们承担起领导新征服国家的责任时,一方面,他们试图通过本地学者,如埃及的曼涅托和美索不达米亚的贝罗索斯,来获取关于这些古文明的第一手信息;另一方面,他们开始欣赏那些在当时尚不知名的重要纪念物。因此,希腊文明的杰出作品与诸如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等其他文明的卓越杰作并列于“世界七大奇迹”之中。

然而,有时一个文化的历史会遭到另一个文化的忌恨和拒绝。当某一文化在政治领域取得优势并融合另一种文化的要素时,这种现象尤为明显。例如,罗马对希腊的占领和吸纳。罗马诗人贺拉斯在奥古斯都帝国时代所写的名句“Graecia capta ferum victorem cepit et artes intulit agresti Latio”(被征服的希臘征服了其征服者,并向其传递了艺术)反映了这一现象。公元前2世纪,罗马将军在战胜马其顿国王和希腊城市联盟后,希腊被转化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大批无价的艺术品从希腊被掠夺至罗马,其中包括多件著名的雕塑和绘画。罗马对各希腊城市的掠夺,为其帝国装饰使用希腊艺术宝藏开辟道路。之后,在安东尼和奥古斯都统治时期,埃及也沦为罗马的一个省,尽管运输充满困难,但许多底比斯和赫利奥波利斯的方尖碑依然被运到罗马,至今仍装饰着现代罗马的众多广场。

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历史艺术作品的大规模挪用常在现代得以体现,其中涉及一种试图在与之前被视为强大对手的文化斗争中,争夺被征服文化的遗产的愿望。例如,拿破仑从意大利夺走的大量艺术杰作中的一部分,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被归还给意大利博物馆,而纳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意大利盗取的艺术品,在战后也多以各种形式归还给意大利。这种掠夺其他文化的行为,其核心目标是掌控该文化的历史遗产。在东方文化环境中,艺术品同样经历多次掠夺,但目的并非要摧毁它们,而是试图将自身塑造为被掠夺文化的继承者。例如,第一代莫卧儿皇帝没收了几幅伊朗艺术大师的微型画,尽管这与他们的历史并无直接关联,但他们渴望成为这种卓越艺术形式的后续传承者。这些掠夺行为,即便通过掠夺的方式出现,其目的也并非在于破坏这些作品,而是将它们从原始的文化语境中转移。原始文化因此遭到损害,但同时,掠夺者也为这些艺术品在新文化中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在此情形下,掠夺者试图证明,尽管没有直接的历史联系,新文化至少在理论上是这些艺术作品原始文化的继承者。在近现代,西方众多的著名博物馆,如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柏林国家博物馆、佩加蒙博物馆、圣彼得堡博物馆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其普世的使命而广为人知。这些博物馆通常建立于19世纪,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历史时期的杰作,而这些城市曾经仍希望保有这些卓越的艺术品。然而,这些博物馆传达的信息是,在这些地方,人们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欣赏到人类的杰作。这源于那些彼此竞争激烈的帝国中心,将自己视为人类历史上所有美好事物的继承者。

但更为悲哀的是,一些个体出于意识形态、政治或宗教动机而破坏其他文化的过去。在这些场合下,他们不仅不希望保留过去的艺术作品,反而希望摧毁其他文化的历史,以消除该文化的存在。历史上充斥着这样的例子: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摧毁了耶路撒冷,拆除其城墙,夷平所罗门的圣殿,并抹去了这座城市的所有迹象。公元前146年,埃米利亚人不仅征服了迦太基,还将其夷为平地,并在其废墟上撒盐,令这里无法维持任何生命形式。在5世纪,罗马帝国遭受了三次灾难性的掠夺,每一次都造成了深远的文化和物质损失。首次掠夺发生在410年,由西哥特人发起,他们入侵并洗劫了罗马,带走了无数珍贵的艺术品和文化遗产。接着在455年,汪达尔人对罗马进行了更为猛烈的攻击,他们不仅掠夺财物,还毁坏了大量的建筑和艺术品。还有在472年,由西哥特人、勃艮第人和东哥特人联合进行的一次大规模侵略,彻底摧毁了罗马的辉煌。这三次掠夺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更重要的是,它们导致了大量宝贵的希腊艺术作品的丢失,这些艺术品不仅是帝国财富的象征,也是古希腊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中世纪和现代的西方社会,破坏过去的艺术作品也屡见不鲜。例如,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由欧洲君主领导的基督教军队无情地洗劫了君士坦丁堡,标志着一段文化和宗教冲突的高潮。他们掠夺并亵渎了无数文物,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对拜占庭遗产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此外,在1253年,蒙古人对阿巴斯王朝首都巴格达发动了毁灭性的袭击。这次攻击造成了数不清的手稿和文学作品的损失,据说底格里斯河上漂浮着成千上万的书卷,河水因墨水而变黑。这些实例均揭示了对其他文化历史的破坏,也是最令人痛心的篇章。

四、维护及借鉴历史

在各类文化中,均存在一种对往昔的认知。这种认知并非神秘或难以理解,而是与现在时刻紧密相联,构成了现实的根基,并与之保持一种连续性。各类文化将过去视为基石,因其能够在历史中寻找到现实的起源。起源的解释并非必要,因为其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保护这一起源变得至关重要,因为它对他们的生存具有显著的价值。地中海地区的伟大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的先驱,在他们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保存过去的意愿以及保留历史的方法中,留下了令人震惊的有力且明确的证据。

第一次有记载的修复尝试可追溯至公元前15世纪的古埃及,那些超过3000年的古埃及铭文显示,过去的记忆不仅不可被破坏,更必须被尊重、恢复与保存,以便未来的需求。这不仅仅是修复,更是一种保存及保护历史作品的举动,展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紧密联系。首先,保存过去作品的愿望,源自于世界现状的合法性来源于一个光荣的历史。传说埃及众神在世界初始便创建了王权,并赋予其维护神所建立的世界秩序的职责。其次,保存历史的行动范围源自一个信念:保留这些作品可以阻止混乱的扩散、防止邪恶力量颠覆原始秩序,以及保护世界的自然力量,防御来自农业和潜在的人类敌人的侵略(他们可能试图侵略文明的埃及、推翻神圣的法律),从而确保其福祉。最终,保留历史作品的愿望也投射到了未来的视野中。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君王也具有类似的思想,他们投身于巴比伦和亚述的神庙的修复中。至少从公元前3000年中期开始,苏美爾人——在公元前4000年后半段建造了历史上第一个城镇的民族,他们认为,其城镇是由神在初始阶段所建立的。因此,苏美尔世界中最为重要的神祇——尼普尔的恩利尔神,在创造人类之前的神话时代,确定了他的圣地——神殿,即“神殿山”,并将其置于尼普尔镇,即被称为“星、天与地之间纽带”的神圣区域杜兰基,恩利尔神同时创造了崇拜区杜兰基和尼普尔镇。之后,人类为服侍众神而被创造。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居民的信仰体系中,这座神庙被视为一个有生命的实体,其声音由赞美诗所表达,其身体由建筑结构所构成,正如最古老的苏美尔赞美诗所表达的那样。这座神庙与创造它的神一样,具有卓越和永恒的品质。因此,神圣的地方成为神与人之间的纽带,而国王成为人与神之间的连接。由于这个原因,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新巴比伦王朝的国王们实施了一项令人震撼的计划,修复了巴比伦众多重要且备受尊崇的神庙,这些神庙大部分已经遭到破坏。他们亲自参与其中,确定了古代神圣地的遗迹在地面上的位置:神的作品必须在假定的神圣基础的同一遗迹上精心重建。出现任何误差、任何创新,都将受到神的严惩。巴比伦国王接受神的启示,通常是通过梦境,开始修复一座极其古老的神庙,他们在废墟中挖掘,以寻找崇拜建筑的基础。为了不出错,他们努力寻找古代帝王的基础铭文。

结语

本文从意大利考古理念出发,深入探讨了考古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历史遗产的理解、占有、保护及其全球意义,凸显跨文化的考古理念在恢复人类遗迹和拯救世界文化遗产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通过对意大利和其他古代文明的考古实践的分析,看到其不仅致力于揭示和保存本国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也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文章通过各类文化中的历史维护实例,尤其是在对其他文化历史的占有与破坏方面的讨论,揭示了文化保护与文化霸权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研究表明,深刻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历史遗产对于保护全人类共享的文化遗产至关重要。在全球化语境下,各国应当携手,共同发展和完善对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和技术,使之不仅成为一个国家的财富,更成为全人类共享的宝贵遗产。希望意大利考古理念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共鸣,形成一个宽广的文化和历史保护网络,从而更好地为未来世代保存这些无价的遗产。

参考文献:

[1]Paolo Matthiae.Dalla terra alla storia:Scoperte leggendarie di archeologia orientale[M].Einaudi,2018.

[2]Marcello Barbanera.Storia dell'archeologia classica in Italia.Dal 1764 ai giorni nostri[M].Laterza,2015.

[3]Marco Ramazzotti.Mesopotamia antica:Archeologia del pensiero creatore di miti nel paese di Sumer e di Accad[M].Artemide,2013.

[4]Kathryn A.Bard. Archeologia dell'antico Egitto[M].Carocci,2013.

[5]Massimo Cultraro.I micenei.Archeologia,storia, società dei Greci prima di Omero[M].Carocci,2017.

作者简介:

徐钰(1989—),男,汉族,河北保定人。罗马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与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

猜你喜欢
意大利跨文化
嗨,我不是意大利面
意大利面“变魔术”
意大利 Disse 幽默与荒诞的漫画
意大利秋日森林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