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丹 朱有前 邓栋华
蕲春县持续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推行“户帮湾治 共同缔造”模式,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实现户户帮、湾湾治、村村强,一个个试点村、试点社区发生美丽蝶变、实现幸福加码。
小积分激发暖服务
9月4日,漕河镇枫树林社区老年学校开学,社区群众管卫华拿着“志愿存折”,用参加志愿服务的积分,兑换了舞蹈、葫芦丝、模特三门课程。
这是枫树林社区自今年6月起推出的“时间银行”活动。按人居环境、精神文明、完整社区建设、经济发展、民生实事五大类别,社区设定23项积分服务激励事项,发放“志愿存折”,对居民的好人好事、善举奉献进行记录,予以积分物品兑换和服务兑换。
枫树林社区党委副书记高雅告诉记者,“存折”上的积分可以兑换老年学校课程、美丽乡村游、采摘体验活动等,社区还将企业、超市等纳入支持单位,提供相关优惠券供志愿者兑换。
“以前我们在家就是玩手机、打麻将,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的方式,既能充实自己,为老年生活带来快乐,也能带动更多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让社区变得越来越好。”管卫华说,在她的带动下,丈夫也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中,还用积分在老年学校兑换了课程。
枫树林社区还成立了巾帼晨间巡逻志愿服务队、孝老助老志愿服务队、爱心妈妈结对帮扶志愿服务队等十个社会组织,由社区下沉党员、业委会、物业公司、志愿者组成,从治安巡逻、环境整治、文体活动、矛盾调解、便民服务等方面开展志愿活动。
在枫树林社区,“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蔚然成风。目前,社区已登记在册的志愿者有275人,累计服务时长593小时。
今年以来,在蕲春县委组织部大力推行的“六有”模式下,群众之间“忙有搭手帮、病有亲人看、难有朋友助、急有邻里商、愁有乡贤解、常有党员访”成了普遍共识,互帮互助成了蕲春的崭新名片。
小村湾迎来“大飞跃”
今年11月,蕲春县漕河镇飞跃村被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而在过去,该村村容村貌破旧落后、矛盾纠纷突出,长期处于“无人管事、无处议事、无钱办事”的状态。尤其是穿村而过的雷溪河,因粪污直排不仅味道难闻,遇到暴雨天容易漫水,还存在安全隐患。村民们不想与粪污为伴,却又无能为力。
变化源自共同缔造试点活动。该县坚持湾组的事情湾组自己解决理念,通过选育“微管家”、组织“微宣讲”、开展“微服务”、发展“微产业”、打造“微庭院”、用好“微积分”,实现了湾组治理与群众自治的有机结合。
“要改善村容村貌,第一件事就要把粪污问题解决。”“希望能在河边加装护栏。”2022年9月5日,飞跃村在高新湾举行了第一场垸场会,村民们围坐在大树下,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心里的期盼。
在之后的试点活动中,飞跃村通过发放一封倡议书,用心开好恳谈会、连心会、垸场会“三个会”,真心打好亲情牌、友情牌、乡情牌“三张牌”,创新用好微信群、公众号、抖音三个新媒体平台,耐心抓好问题收集、规划设计、反复讨论三个回合,努力实现群众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共同参与的三个目标。
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飞跃村制定了河道治理、道路整改、房屋修缮、管道修建、公厕改造等一系列改造清单。村民们捐资、捐物、捐工,铆足劲要让飞跃村借助共同缔造的东风实现新的飞跃。
如今,拓宽了河道的雷溪河流水潺潺,岸边进行了硬化、装上了护栏,成为村民散步的好去处。由村民捐出的闲置房屋改造而成的议事室也正式投入使用。
同时,飞跃村还积极探索“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桑葚种植、采摘、加工、直播带货等全产业链,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创新“共享农场”等新型经济,实现村企合作共赢、农户增收致富。
株林镇许家山村位于蕲春县北部。革命战争年代,不少将帅在这个边界小村浴血奋战,刘邓大军曾在此休整。
在共同缔造活动中,许家山村先行先试、干群携手,建成了许山文博馆、红色记忆馆、红色文化长廊等“五馆一廊”和微小景观,将原本环境脏乱差的垸落,变为宜居宜游的风景园。
今年,该村村民捐出的闲置房屋,被改造成了红星互助中心,成为矛盾调解、学习、休闲的场所。该村还成立了红星互助会,由邻里互助会、希望互助会、巾帼互助会等“八会”组成,实现群众的事情群众办、群众的困难群众帮。
通过招引能人、整合项目资金等举措,许家山村打造了能人回乡创业园,为周边群众提供逾100个就业岗位,实现户均月增务工收入3000元,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近30万元。
小工坊助力共富裕
9月下旬,记者来到蕲州镇席盘石村,淡淡的艾草香扑鼻而来。沿着整洁的乡村道路,蕲艾产业园、共富工坊、蕲艾直播基地等一一映入眼帘。
在共富工坊,几位妇女正在分拣艾叶、卷制艾条。共同缔造活动开展后,退休党员夏先礼捐出了自家闲置房屋,用于发展庭院经济。今年8月,共富工坊投入使用,带动周边36名群众制作蕲艾产品,其中吸纳低收入农户21户,人均月收入2000余元。
据介绍,该共富工坊实行“三个一”联系制度,由蕲春坤逸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史志权担任“坊长”,镇政府包保干部、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三人协调解决具体问题。
“我在共富工坊既能学到技能,又能照顾家庭,在家门口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再也不是难事!”村民董桂花满意地说。
离共富工坊不远,“90后”村民高恒正在道正蕲艾直播基地进行直播。今年3月,她开始在村里直播介绍蕲艾产业、推销蕲艾产品、宣傳村庄变化,平均每天带货80多单。在她的带动下,一些村民也试着当起了带货主播。
共同缔造活动开始后,该村实施田园党建“六聚”工程,打造“蕲艾源乡”田园综合体,通过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建厂房,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蕲艾全产业链发展。目前,该村已实现村集体年增收80余万元,带动2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株林镇达城村多年来就有制作米粉、吃米粉的传统。由于前些年大量群众外出务工,该村积极响应全县推行听群众说事、助群众理事、帮群众办事、让群众议事、邀群众评事、向群众晒事的“六事”模式,着力改变村里的米粉工匠越来越少,米粉产能不足、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
2022年春,达城村召开以村级产业发展为主题的垸场会,不少村民提出,达城米粉历史悠久,希望把品牌推广出去。经多次商讨,大家同意将达城米粉作为支柱产业来抓。
通过招引能人、整合资源,达城村建起了占地30亩的米粉加工产业园,目前已建成3条自动化米粉、面条、豆干生产线。其中,米粉生产线可带动近30人务工。
“包括我在内,我们村里有52户米粉工匠。现在,村里的米粉企业可以收购我们的米粉了,做得好的话销路也不用愁了!”达城村村民叶辉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