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共同缔造的内涵要义和作用机制

2024-01-14 01:51吴春宝
党员生活·下 2023年12期
关键词:现代化主体基层

吴春宝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围绕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湖北省遵循党中央的指引,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在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做出“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工作安排,逐步在全省范围内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实践效能的进一步提升需要理论引导。因此,准确理解和把握以共同缔造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理论内涵十分必要。

一、以共同缔造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意义

从湖北省来看,共同缔造是政府主导开展的一项活动,但又不仅限于活动,更培育出相应的治理理念和治理制度。理念浸润人心,催生参与自觉,制度的固化作用使得参与渠道愈加畅通规范,形成稳定持久的多元协同治理关系。各主体在深入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必然面临阻碍和制约因素,由此牵动了大规模的体制机制改革,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更加顺畅高效。基于此,党组织在基层的引领能力强化,政府管理与服务更加便捷精细,社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政府条块、社会力量及国家与社会的合作全面贯通,多方联动、相互协调的基层治理体系得以形成,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凝聚合力赋能湖北省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湖北省的共同缔造活动取得良好成效,为其他地区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了价值认知方面和实践方法层面的参考。共同缔造是对政府主导治理观念的转变,政府、群众组织、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群众都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组成部分,对于社会治理有参与的责任与义务,各主体高质量参与有利于最大程度追求公共利益,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缔造的方法论是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所有环节和流程中塑造共同性,以开放对话、协同创新、循环反馈、政策支持等方式驱动广泛参与,最大程度联结社会主体,达成一致行动的共同治理。

二、以共同缔造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理论阐释

全新的探索蕴含着深刻丰富的理论,纵观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中对共同缔造的文本阐述及活动开展以来的具体实践,可以从价值理念、引领核心、基本单元、行动路线四个维度领会共同缔造何以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理念价值之维。共同缔造的核心理念是“共同”,即基于一定公共利益,打破社会治理主体的内部边界,广泛融合与交流,实现多层次、深程度的交叉联结。其指向的对象包括党、政府、社会组织、城乡居民在内的全体人民,体现为多元主体对社会治理责任的一致认同和自觉履行,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党的领导下,“共同”的理念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全部过程,原本彼此隔离的各个主体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明确共同方向、获得共同认识、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

引领核心之维。共同缔造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将党组织延伸到距离人民最近的层次,同时推动党员下沉进入社区“双报到”“亮身份”,扎根于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以常态化和制度化的方式嵌入基层社会,有效提升其在基层的领导、组织、宣传、动员等能力,在高频次的意志傳达和直接服务中引领治理的方向,其他各主体的政党认同逐渐强化,围绕在党的周围,汇聚起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基本单元之维。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必须找到与之匹配的基本单元。社会治理视域下,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是共同缔造活动的重要经验。就农村而言,行政村是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的基本单元,具有相应的治理组织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各地因地制宜地将共同缔造的单元也相应下沉到了自然村或村民小组,形成村、组、户联动的治理单元体系。就城市而言,小区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居民、物业等各方在这一场域中进行了频繁和密切的联系,在相关主体的常规性互动中,共同缔造的行动逐步延伸到利益更加集中的楼栋,形成了社区、小区、楼栋联动的治理组织单元,充分调动了各层级资源优势的发挥。

行动路线之维。现代化过程中,国家与社会、人与人的“两大分离”使得基层社会呈现出高度复杂性和多样性,离散、分化的个体难以自觉基于公共利益进行共同的治理行为。行动路线即为达成特定目标所采取的途径与方式,共同缔造以群众路线为基本立场,体现在将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作为切入点,以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为操作路径,使居民以组织化的方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纵向上实现了多层级的行政组织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横向上密切了群众间的联系,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三、以共同缔造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作用机制

实践证明,共同缔造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有效路径。共同缔造强调以多元参与实现广泛的社会治理为目标,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涉及利益、主体、资源、情感四个方面。

利益实现机制。利益实现是激发群众参与的根本动力,共同缔造以切实改善群众生活为出发点,职能部门通过“12345”热线、“两代表一委员”等途径了解民意,做出决策,政府意志与群众需求实现耦合,奠定了各主体为实现共同利益而展开合作的坚实基础。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利益相关者拥有了更充分的公开进行利益表达的途径,在互动中寻求更多共同利益,自下而上的社会治理渠道得以畅通,社会整体结构的利益关联程度强化,共同利益成为维系基层治理共同体的牢固纽带。

主体互动机制。共同缔造基于各主体平等互动的理念,创设了“村湾夜话”“数治平台”等线上线下形式开展合作所配套的平台、组织和规则,首先把居民个体联系起来,使之有意愿和渠道参与社区治理,在此基础上,吸纳党政部门、非政府组织、企业、专业团队等诸多利益相关主体,社会共同体的横向联系不断密切,通过交流、协商、配合等方式形成了一个决策和执行的模式,根据比较优势和能力禀赋合理划分职责,以共同完成基层治理的目标。

资源调配机制。治理资源的配置状况反映了社会治理重心的情况,公共权力与资源的正态分布使得基层治理呈现出较强的自上而下统治和管理的倾向。共同缔造通过建立纵向到底的党组织架构和横向到边的多主体参与体系,将公共服务、社会资源延伸和汇聚到基层社会。此外,共同缔造顺应科技发展的时代之潮,依托互联网发展而兴起的数字化手段、社会化媒体等,从技术支持角度着力推动社会治理资源向基层倾斜和流动,降低了资源调配成本,提升了治理资源利用的精准度、清晰度和普惠度。

情感凝聚机制。共同缔造是充满人际关系和情感联结的体验过程,其所有环节都在自发自觉地塑造共同性,凝聚社会共识和公共精神。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共同缔造倡导的普遍价值,在共同景愿的驱使下,各主体开放沟通,讨论问题与挑战,分享观点、感受和期望,不断进行个体的情感投入,输出与反馈的良性循环中,建立起对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身份认同和群体归属感,为其参与治理过程、保护缔造成果、维系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运行提供了价值动力。

猜你喜欢
现代化主体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边疆治理现代化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走基层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