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玉龙
射阳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江苏盐城 224300
在泌尿系统疾病中输尿管结石较为常见,该疾病会引发血尿、疼痛等症状,若发病后治疗不及时,随着病情持续进展,会引发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有严重负面影响[1-2]。由于输尿管生理解剖结构特殊,结石容易嵌顿在狭窄部位,对输尿管局部黏膜持续刺激,形成肉芽与息肉组织,因此采取药物保守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应以手术治疗为主[3-4]。目前,临床上常用术式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等,前者能够利用体外冲击波聚焦,粉碎体内结石,通过尿液排出结石。后者能够在软镜的支持下明确结石部位,进行碎石[5]。不同术式的操作原理、安全性及疗效存在差异,因此选择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的碎石治疗方式十分重要。有研究结果显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应用于输尿管结石中对大直径结合清除率相比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要好[6]。本研究选取2017年1 月—2022 年12 月射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观察并分析了为输尿管结石患者提供不同碎石治疗方式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收治的132 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6 例。研究组中男35 例,女31 例;年龄25~72 岁,平均(48.36±2.15)岁;结石直径在0.6~1.8 cm,平均(1.22±0.23)cm,其中有36 例结石直径>1 cm,30 例结石直径≤1 cm;结石位置:24 例输尿管上段,15 例输尿管中段,27 例输尿管下段。对照组中男36 例,女30 例;年龄26~73 岁,平均(49.08±2.74)岁;结石直径在0.7~1.7 cm,平均(1.18±0.26)cm,其中有34 例结石直径>1 cm,32 例结石直径≤1 cm;结石位置:26 例输尿管上段,17 例输尿管中段,23 例输尿管下段。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纳入标准:①经CT 等临床检查,综合临床表现分析,确诊为输尿管结石;②经完整性查阅,临床资料方面无异常者;③对实验内容了解,同意参与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者;②患有精神、认知障碍性疾病者;③合并严重感染、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异常者。
对照组施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使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机(Dornier IV型,德国多尼尔医疗技术公司),术中无需予以麻醉处理,必要时可予以镇痛干预,予以患者50 mg 盐酸哌替啶(国药准字H42 022074;规格:2 mL:100 mg)肌注。根据患者结石所在部位指导采取正确体位,输尿管上段结石者指导其采取仰卧位,中段结石者可指导其采取俯卧位,下段结石者可指导其采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并使用B 超对结石部位进行定位与跟踪,以11~18 kV 为参考调整电压参数,以1 500~4 000 次为参考调整冲击次数,平均2 000 次,治疗≥3 次,治疗间隔≥7 d。
研究组施以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使用钬激光碎石机(Versa Pulse Select 型,美国科以人公司),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体位,如膀胱结石位,予以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达到麻醉效果后,在输尿管镜直视下进入膀胱,于患者输尿管口将导丝置入,顺导丝进入输尿管后,沿导丝向上进镜,明确结石部位,插入钬激光光纤,以0.8 J 为参考设置脉冲能量,以10 Hz 为参考设置频率,将结石粉碎,观察粉碎后直径是否<2 mm,对直径相对较大的结石可使用抓钳去除,较小的结石粉末可随冲洗液排出患者体内。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术后予以止血、抗感染等治疗。
记录与比对术后3 个月组间结石排净率。
临床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统计值、术后血尿时间统计值、住院时间统计值。
炎症因子水平:包括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检测。
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发热、腰痛、输尿管穿孔、膀胱刺激征,发生率越低安全性越高。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结石直径>1 cm 患者中,研究组中下段排净率、总排净率相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直径≤1 cm 患者中,研究组中下段结石排净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结石直径患者的上段排净率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结石排净率比较(%)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血尿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s)
?
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IL-6、TNF-α、CRP水平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代谢异常、慢性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统梗阻均与输尿管结石的发生有较高相关性[7-8]。其中代谢异常是指受骨质疏松、痛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导致尿中所溶解的结石成分过于饱和,容易析出形成结晶[9-10]。当泌尿系统梗阻时会造成尿液排泄减缓,使得晶体容易沉积,从而引发输尿管结石。此外,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先天器官畸形等因素均会诱发输尿管结石[11-12]。该疾病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疼痛、血尿、腹胀、恶心等,若发病后治疗不及时会引发肾积水、感染。目前,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可清除结石,改善病症,但不同术式的疗效等存在差异,因此选择高效治疗方案十分重要[13]。
本研究结果表明:术后结石直径>1 cm 患者中,研究组中下段排净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研究组的总排净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结石直径≤1 cm 患者中,研究组中下段结石排净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与对照组结石排净率比对,研究组中下段排净率均较高,且在结石直径>1 cm中研究组总排净率更高(P<0.05)。研究组的临床相关指标、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由此说明,相较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应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在输尿管结石患者治疗中效果更为显著,可提升结石排净率,且并发症少。分析原因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属于非侵入性操作,创伤小,其在术中无需麻醉处理,安全性相对较高。但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效果容易受结石大小、成分、数目、部位等因素影响,出现排石率低的情况[14-15]。在高景宇等[16]的相关研究中,选取420 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研究组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结果显示术后3 个月,在结石直径>1 cm 患者中,观察组中下段结石排净率、总排净率分别为94.37%、92.24%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12%、67.89%(P<0.05);在结石直径≤1 cm 患者中,观察组中下段结石排净率为91.80%,高于对照组的71.67%(P<0.05);两组上段结石排净率及总排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研究结果相似。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冲击波能力无法将较大结石完全粉碎,且受病灶部位空间的局限性,较大结石在受到冲击后没有充足的空间进行扩散,对结石粉碎有一定影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排净率相对较高[17]。中下段结石与腰椎、骨盆等组织相邻,在术中定位受到局限,导致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清除中效果欠佳。此外,受远端输尿管扭曲等因素影响,中下段结石在输尿管中停留时间较长,再加上病灶周围肉芽组织的包裹效应,导致冲击粉碎后的结石难以随尿液排出患者体外。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是利用软镜,在直视下完成钬激光碎石与取石等操作。软镜的可变性较强,其能够在肾盂内旋转、弯曲,更利于明确结石所在部位。并且在术中使用输尿管扩张鞘,能够降低肾盂内压力,减少输尿管反复进出对输尿管构成损伤的风险。同时,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所用钬激光的功率较大,能够将粉碎任何成分的结石,由于其具有切割、气化的作用,使得其在较大结石清除中有显著效果,针对中下段输尿管清除更为便捷。钬激光按照性质划分属于一种高能脉冲式激光,其发射脉冲的时间相对较短,仅占用0.25 ms,相较于承受作用的组织的热传导时间要短,对病灶周围组织的损伤较低,且其具有凝血作用,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由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能够将较大结石粉碎,对粉碎后直径相对较大的结石夹出,使用冲洗液将微小结石粉末冲出,可提升结石清除率。软光纤为钬激光的主要传递方式,其输尿管软硬程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输尿管损伤范围,给患者造成的疼痛感较轻,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应用于输尿管结石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显著,直径>1 cm 结石的排净率较高,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有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