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农”记者做好农村转型发展宣传的思考

2024-01-13 01:36海晓苹
记者摇篮 2023年1期
关键词:三农笔者农民

□海晓苹

“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3次聚焦“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贴近“三农”、做好“三农”报道,是各级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那么,在新时期,地方广播电台应如何做好“三农”报道,使之具有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笔者结合自身做“三农”题材报道的采访经历,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三农”记者要贴近农民生活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三农”记者要深入一线采访,不能光看一篇文字介绍或者一些文件资料来完成一篇稿件,写好“三农”稿件要全面了解新闻背景、新闻事实。做好“三农”报道,必须沉下去。脚不沾泥土、不到田间地头、不进入村屯,写出的稿件只会停留在表面,浅入浅出,远离了群众、远离了生活、远离了市场。“三贴近”是新闻记者从事新闻报道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事实、生活、群众始终是优秀作品的活力与魅力所依。深入一线,践行“四力”,这样所采写的“三农”新闻报道才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为“三农”记者,只有真正贴近农民生活、深入田间地头,才能感受新农村的变化,了解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帮农民之所需,用他们的语言讲述他们的故事。这样所采写的稿件才是农民朋友所需要的,对农村发展有助力作用的。所以,“三农”报道的角度、深度和记者的脚力分不开。

二、“三农”记者要及时将党的惠农方针、政策传达给农民

新闻媒体发挥着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应及时准确全面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新成就传达给农民朋友。同时,新闻媒体要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成为党和政府了解当地各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

2018年9月23日是中国第一个农民丰收节。全国农民有了自己的节日,这极大地激励和鼓舞了广大农民和基层农业工作者,也让农民兄弟受到了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高度重视。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党和政府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给予了政策倾斜,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训农民工技能、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政策等。

笔者采访过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巴镇车新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自阜新市启动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关山农业实业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当地政策,在大巴镇车新村投资2100 万元建设高标准冷棚葡萄产业园区,扶持车新村建立合作社,栽植优质品种葡萄40 万株,以产业项目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园区安置车新村120 多名困难村民就业,年人均收入近万元,仅两年时间就实现了车新村整体脱贫。

作为“三农”记者,要及时掌握这些路线、方针、政策,并结合当地农业的发展形势,做好宣传报道工作,为农民解读好、传达好惠农政策,成为农民朋友的贴心人。

1.记者要根据季节和时令,做好及时、有效的宣传

立春时,北方冬小麦长势加快;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节气时令对于农业发展、农民的耕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广播农业新闻可结合季节和时令,提前将一些新的农业科学技术向广大农民进行宣传,引导农民应时应节种植,积极采用农业新技术。每年的春耕工作启动之际,作为“三农”记者,笔者都通过搜集资料、采访咨询相关专家,在节目中向农民介绍当年春耕有什么新特点、新政策及注意事项等。

孩子脱下外面的褂子,撵着蝴蝶扑打。他很卖力,跑来跑去,很快额头上就沁出一层汗。“捉住了,我捉住一只。”他将它轻轻拿起——那蝴蝶淡蓝的翅膀,笼了一层粉,一触碰粉尘纷飞,下面还有个赤裸的小肚儿,丑巴巴的,哪儿有一点美感呢?可为什么飞在空中就那么美呢?孩子很疑惑。

如谷雨前后正值北方地区准备春耕的时期,我们会采访农机局技术人员、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农业农村局、气象局等,介绍春耕时节天气、农耕用具的保养、经济作物的收益等。2022年春耕开始前,阜新市迎来了多场雨雪天气,这种情况是否会对春耕造成影响?农民种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对此,笔者及时采访了阜新市农技推广中心的专家,采写《土壤墒情、地温、气象条件等有利我市将迎大田适宜播种》等稿件,消除了农户心中的担忧和疑虑。这些内容一定是农民朋友想听、愿意听的内容。这样的“三农”广播节目才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受广大听众的欢迎。

2.宣传好典型,引导农民创业致富

唐代文学家陆贽在《陆宣公集》之《奉天论奏当今所切务状》中言:且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确实,“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我们可以多采访一些典型事例和人物,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农民创业致富。那么典型事例从哪里来?作为一名记者,必须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践行“脚力、眼里、脑力、笔力”。只有与采访对象零距离,与新闻现场零距离,才能捕捉到鲜活的新闻,作品才能贴近实际,富有感染力。

作为“三农”记者,笔者采访和报道了诸多农业致富典型。《现代桃园的主人——齐林》中的主人公齐林是阜新县沙拉镇哈巴气村人,是现代化桃园的主人,还担任着哈巴气村党支部书记。当年刚刚从部队专业的他,为了让村民增产增收,成立了益群蔬菜种植合作社,建暖棚种植油桃,边学边干,带着村民不断改革创新,到各地学习。合作社从开始时的5户社员发展到现在的80余户,油桃还卖到沈阳、黑山、北镇等地,供不应求,年收入逾200 万元,成功带领全村走上了致富路。《年轻致富带头人吴红卫的绿色梦想》报道了阜新市海州区韩家店镇民主村村民吴红卫通过发展设施农业,成立果蔬合作社,带领村民致富增收的故事。这些典型报道在农村发挥了示范指导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典型是一面旗帜,引领着时代前进的方向,给人以鼓舞和力量,是一种有形的正能量。让先进典型引路,让典型报道起到帮助农民增收的效果,是笔者的目标。

三、“三农”记者要紧跟乡村变化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已经成为充满希望的田野。现在的农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均大幅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新进展,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农村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在采访中可以看到,现在农村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备了,村村都修建了文化广场,设立了书屋,连接了互联网,正在逐渐向现代化农村迈进。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和教育教学环境也有了改善。农民都上了保险,最低生活有了保障。作为“三农”记者,我们要及时发现新的变化。深入乡镇村屯采访,笔者也见证了当代农村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气象。许多典型都值得宣传和报道。

笔者采访报道的新邱区长营子镇七家子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七家子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大唐煤制天然气项目,七家子人整村搬迁至新的楼房,不仅实现了新居梦,也带动了该村和周边村老百姓的再就业。笔者报道过的佛寺镇佛寺村是一个有着300 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在雄伟壮观的4A级风景区瑞应寺旅游区发展的带动下,进行了改建,又以独特的民族美食“喇嘛炖肉”“蒙古馅饼”“手扒羊肉”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笔者海城报道了阜新县沙拉镇查海村通过绘制文化墙、修建路灯等,亮化村貌,改善村基础设施,使得村民笑开颜;报道了红帽子镇好四家子村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引领全村脱贫攻坚等。这些反映农村新变化的新闻,深受听众喜爱。

因此,作为“三农”记者要把握好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感受农村发展的新变化,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和典型事例,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助力。我们要积极响应号召,紧跟时代步伐,做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报道,用手中的笔谱写现代乡村的富裕、和谐、美丽。

四、“三农”记者要聚焦农业发展

1.关注农业科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农业,从狩猎到养殖、从采摘野果到种植,这种食物和生产资料获取方式的变化体现了农业的不断发展和劳动者的智慧,也体现了劳动人民在生产中的探索、创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改变世界传统农业的面貌。用现代科技武装农业,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农业,现代化农业展现新气象。

作为“三农”记者,在将近20年的采访中,笔者见证了农业科技的发展。现代的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使农业效益大幅度提高,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涌现,带动了农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跨越。

“三农”记者要时刻关注农业科技,并与科研院所、涉农单位等农技研发推广机构保持密切联系。记者应当将第一时间获知的最新最热的动态信息传达给听众。如新研发的农机具会给农民的日常工作带来哪些便利,新的种植理念会给农民生活带来什么变化,新的养殖方式会给农民带来多少收益,这些新闻报道都是听众需要获取的内容。

如:笔者采写的稿件《科技赋能一体化防控筑牢全方位“防火墙”》报道了阜新县全面提升基础保障能力,以科技赋能,运用“5G+信息化技术”开发森林草原防灭火预警监测系统,无人机监测与地面巡护队结合,组成一体化防控体系,筑起坚实的“防火墙”。

稿件《彰武县“以树挡沙”生态建设拉开帷幕》报道了彰武县通过实施“4+2+2”生态治理模式,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森林植被覆盖率持续提升,新时代科学治沙的新路子越走越宽,“以树挡沙”“以草固沙”“以水含沙”“以光锁沙”四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等。

2.“三农”记者在采访时要抓住农业特色和亮点

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通过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发展品牌、特色、优质、新型产品。每个地区的农业产业的亮点和特色各不相同,作为地方台的“三农”记者,笔者认为在稿件的采写上要抓住本地区的农业特色和亮点,对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状况施以浓墨重彩的描写。

在近些年地方“三农”稿件的采写中,笔者见证了阜新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2001 年,阜新被国务院确立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转型前的阜新,煤电产业独大。目前,阜新已经初步形成多元化产业新格局,其中农产品加工业是阜新最先确定的接续替代产业,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双汇、伊利等一批企业先后落户,在这些龙头企业带动下,形成乳业等10 条农业相关产业链,积极带动了阜新市的特色农业的发展。这些亮点和特色都通过笔者的记录展示在大家面前。

阜新市努力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采访中,笔者发现经济、高效、设施农业代替了过去的单一种植的传统农业,农民真正感受到了农业结构调整的优势。农民纷纷流转土地,通过村镇+合作社+互联网等,发展冷棚、暖棚等新型农业。还有一些地方依托当地的农业优势发展旅游业,实现多元化发展。

近几年在《乡镇纪行》大型采访活动中,笔者所在单位的记者深入佛寺、王府、红帽子、沙拉、大巴、大板、哈达户稍、大冷、苇子沟、二道河子、西六、东六和长营子等13个乡镇,采访报道乡镇的自然概况、政府扶持的重大项目、近些年来经济发展状况和特色产业、科教文化卫生和交通通信的发展变化,走进田间地头感受民族乡镇人民生活的改善,采访典型村、典型户和各类先进典型人物。

例如:大冷镇有效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种植沙泉水稻,并建立了水稻的认养基地,通过这一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进一步发展起了旅游业,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些农业特色和亮点,都不失为好的新闻素材,非常吸引听众;阜新县大板镇各力各村通过流转土地,种植高效经济的农作物,村党支部还联合驻村工作队引进新设备,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使当地的农民脱贫致富,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记者通过消息、通讯、访谈、侧记等多种报道方式把农民如何走上致富路、新农村的新变化、农业多元化发展的亮点和特色展示给了受众。

五、结语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三农”记者应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发展,加大“三农”新闻宣传力度,提高“三农”新闻宣传质量,开拓“三农”新闻宣传领域,创新“三农”新闻宣传方法,把“三农”新闻宣传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新境界。新时期,地方广播电台“三农”记者要践行“四力”,贴近农民生活,聚焦农业发展,为农村转型发展助力。■

猜你喜欢
三农笔者农民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饸饹面“贷”富农民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