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业财融合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优化研究

2024-01-12 07:13彭永华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年20期
关键词:管理流程合同管理业财融合

[摘 要]当前,我国企业必须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以适应产业全面竞争的新环境。业财融合可以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水平,并优化企业决策。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根据业财融合的新要求、融合后的新环境作出调整。文章首先探讨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优化的必要性,接下来分析企业业财融合过程中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相对复杂、操作过程不规范、流程离线、合同管理缺失等问题,最后提出全面简化管理中间过程、以智能技术替代人工操作、流程线上转移、合同管理系统化等建议,以期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质量。

[关键词]业财融合;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合同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20.025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3)20-0076-03

0     引 言

企业推进业财融合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协作,使业务部门能够更有效地判断业务利润和风险,提高业务部门的价值创造能力;财务部门结合财务和业务数据,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为实现上述目标,企业需要对财务管理、業务管理流程进行调整,如将财务管理延伸到业务前端,将财务监测和分析与业务决策融合。在企业实施业财融合时,固定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相关的管理流程自然需要同步调整和优化。

1     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一般优先满足业务部门的实际需求。实际管理中财务部门话语权偏低,很难有效保证固定资产管理质量。在业财融合管理模式下,业务部门采购、使用和维护固定资产的计划需要同步考量财务部门业务规划要求。财务部门可以获取更丰富、准确的固定资产信息,从而提供更翔实的固定资产报告[1]。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调整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从而有效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质量。

此外,新会计准则中引入了使用权资产概念,租入方不再区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资产。这一调整本身是为优化企业会计处理方式而服务的,同时有效区分租赁负债和使用权资产,但也使承租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对象出现变化。原本融资租赁中持有使用权超过1年的融资租赁资产是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2],如通过融资租赁获取使用权的生产设备会被视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象,基于经营租赁获得的部分使用权资产不是必须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部分,易被忽视;而新会计准则下企业通过经营租赁获取使用权的资产也需要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企业需要根据这类使用权资产设计配套的管理标准和流程。

2     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中的问题

2.1   流程复杂化

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按照预算计划执行,业务部门执行预算方案,财务部门在业务部门申请采购、验收入库、定期盘点和维护、资产后期处置过程中进行监督审批。在这类流程中,前期的预算编制、针对采购申请的审核通常是财务部门的工作重点,相应的审核和监督流程也十分复杂,容易因操作滞后引发资产账实不符的问题;而财务部门在固定资产入库后对后续资产跟踪管理、处置过程管理的重视度不足,对资产跟踪管理不到位,虽然设计了资产存续和处置相关的业务流程,但对各类固定资产使用状况、减值情况不了解,导致相关流程下的财务审核、监督虚化,因而出现了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2.2   操作失范问题突出

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是及时跟踪固定资产真实情况和使用条件的变化。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的固定资产管理主要通过人来完成相应的跟踪和检查,而人工检查通常是在非运行期间,实际资产管理中易出现判断不准确或故意违规等问题,这类主观和非主观的操作失范都有可能导致固定资产折旧不合理、报废固定资产被随意处置。例如,部分企业财务部门缺乏经验,直接根据业务部门提交的报告进行对账,不能及时发现固定资产丢失等情况,导致企业固定资产损失未被及时发现;部分业务部门管理人员为牟取私利,故意制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假象,通过变卖报废资产牟取不法利益,侵害企业利益。

2.3   流程离线率较高

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部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大多集中在线下,财务部门、业务部门、资管部门从对方处获取的信息多为纸质版清单信息,通常需要管理人员到现场确认,这会使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下降,不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质量。例如,企业采购的固定资产需要由业务部门先使用,然后资管部门才能对资产进行检查,最后才能由财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财务处理。由于上述工作均在线下进行,资管部门检查并形成报告后,业务部门在使用过程中操作和管理不当可能导致资产出现损失、减值,而财务部门依然使用此前资管部门提交的报告信息,如果业务部门未及时提交资产异常变化的报告,就有可能引发账实不符的问题。这类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固定资产管理的离线率高,难以及时传递各类资产变化信息。

2.4   使用权资产管理不受重视

在新会计准则发布后,企业通过租赁获得的资产在账务处理上有所变化,租赁资产价值体现在使用权资产与负债表中。对企业来说,这种变化并不会显著影响企业当期利润和所有者权益,部分企业在租赁使用期间不重视对资产的维护,或未重视账面处理,导致使用权资产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这可能影响企业融资,或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从业财融合的管理角度来看,企业有效管理和维护使用权资产才能更好地维护企业利益,保障各类生产活动稳定开展。当企业未能有效维护和定期评估使用权资产状况时,就有可能对企业正常生产活动造成负面影响,如厂房等使用权资产维护不到位时,有可能使厂房提前进入危房状态,企业需要暂停生产并转移生产线,导致企业成本增加。

3     基于业财融合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优化建议

3.1   简化固定资产管理过程

在推进业财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应同步调整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及管理工作流程。首先,建立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协同工作的机制,优化固定资产预算管理。企业财务部门应加强与业务部门的交流,充分调查各部门对各类固定资产的需求,深入了解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折旧等特征,由此设计合理的预算方案,避免频繁调整预算。其次,简化前期资产申购、入库的审核流程。建立业财信息共享体系,便于业务部门查询当期经费余额、检查财务验资工作要求的各类合同和其他凭证,以便灵活调整采购计划、做好入库验收准备,有效提高前期业务办理效率。最后,规范中后期资产存续和处置管理流程。业务部门应当定期向财务部门共享固定资产信息,尽可能地提高信息完整性。同时,财务部门应定期到一线开展人工盘点和固定资产检查工作,保证对账、折旧计提等工作的基本质量。

3.2   固定资产管理智能化升级

在业财融合背景下,财务部门可以运用智能化技术辅助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方面减少固定资产判断的人工投入,另一方面规避个别人员故意违规操作风险。首先,引入基于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的固定资产管理技术,以提高固定资产损坏报修、盘点对账的精细度。该技术是使用RFID电子标签对各类固定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当固定资产出现损坏、损毁后,相关的維修成本支出、资产报废等记录都详细到具体编号、具体资产,这可以为固定资产报修、报废复查提供有效的溯源条件。该技术还可用于资产盘点,将RFID终端固定在固定资产中,有效跟踪资产位置,便于财务人员快速盘点资产存量,提高财务人员财务对账效率。其次,引入物联网终端实时监控技术,对各类固定资产状况进行检查,辅助财务人员判断资产折旧、报废的实际情况。这类应用主要用来辅助财务人员开展资产状况检查工作,相应物联网终端可以在业务部门正常的生产、经营工作中采集现场信息,使财务人员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固定资产的状况是否出现异常。例如,在厂房车间安装作业区监测元件、视频探头等,便于财务部门、内控部门、技术部门结合实时监控信息判断相应设备是否存在业务人员反映的损坏、故障等问题,可以让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及时跟踪资产变化,严控固定资产处置过程。

3.3   固定资产管理线上转移

企业应抓住业财融合发展的契机,推进固定资产管理全面线上转移工作,加强各部门间信息实时互通和共享。首先,企业应当在业财共享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固定资产体系。财务部门、业务部门、资管部门使用的信息系统都从同一个固定资产信息数据库中存取数据,使各部门能够实时参与固定资产预算编制、采购申报、验收入库、存续管理、生命周期结束后的处理等工作,及时将发现的资产变化情况共享给其他部门,避免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的资产核算不到位等情况。其次,将各类智能化终端接入共享信息系统,将终端监控信息直接传送给财务部门和资管部门。上述智能化终端大多为工业物联网终端,一般属于业务部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终端,而后再向财务部门共享,在传递信息前可能出现信息被窜改的情况[3]。对此,技术部门应当优化信息采集和传输机制,在采集终端和财务部门系统间建立传输通道,便于财务部门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降低数据被窜改的风险。最后,建立资产管理建议信息沟通渠道,便于财务部门向业务部门提供管理建议。财务部门可通过固定资产评估和分析识别风险(如固定资产异常减值),向业务部门提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建议(如提高维护频率),同时向资管部门提供信息,由资管部门进一步分析是否有维修、替换旧资产的需要。

3.4   合同管理系统化

企业应当重视使用权资产管理,同时推进合同管理的系统化发展,以保障使用权资产管理质量。首先,资管部门和业务部门应重视使用权资产管理。企业需要对通过经营租赁获得使用权的厂房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建立配套的常态化养护制度,按照各方需求灵活地调整使用权资产维护方案,有效保护资产余值。其次,财务部门和合同管理部门应加强合同管理,建立系统化的合同台账管理体系。合同管理部门处理租赁业务后应当及时向财务部门共享相关信息,便于财务部门第一时间跟进,判断属于一般租赁还是短期租赁,按新会计准则要求规范入账。同时,财务部门需要从合同管理部门获取资产评估数据,用于更新台账和检查资产状况,定期检查内部交易处理是否合规[4],及时发现资产风险。

4     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工作的保障建议

业财融合背景下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优化工作是以业财融合改革、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改革为基本前提的,要想保障流程优化工作,需要先做好以下准备:一是建立责任到人的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制度,一方面要明确资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监管、保护固定资产的责任,确保各方有效落实自身责任;另一方面要明确财务部门的监督和服务责任,推动财务部门主动调查、分析和消除固定资产管理风险,从资产变化的记录者转变为优化资产管理和利用的推动者。二是建立更标准的资产报告制度,对于仍需要人工调查制作的资产报告,应建立高度标准化的报告模板,提高人工填报信息的完整性[5]。三是内控部门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新流程执行过程的监督,确保各部门能够有效落实责任,严格按照新的流程执行各项管理工作,使新流程方案能够快速落地。

在建设新管理流程的过程中,技术部门和主要管理部门还应当注意以下两类问题:一是技术部门要做好信息安全保护工作。新流程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共享程度高,技术部门应做好信息安全防护、权限隔离设置,避免涉及企业机密的资产信息被泄露。二是人力资源部门做好新流程下的业务培训工作,确保管理人员快速熟悉新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掌握引入新技术后的部分固定资产检查方法。

5     结束语

业财融合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这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相关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企业应关注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与业财融合管理不匹配的问题,简化部分管理流程、引入智能化管理技术、做好管理流程线上转移、完善使用权资产合同管理,运用业财融合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凡林,郭宇航.业财融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基于年报文本分析的经验证据[J].财会月刊,2023(5):

60-68.

[2]蒋青平,徐磊,刘璇,等.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23(4):124-126.

[3]刘局,田溪.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实践研究[J].财会通讯,2022(16):130-134.

[4]朱磊,杨佳强,高大兵.新租赁准则下内部租赁交易的合并处理探讨[J].财务与会计,2021(23):50-52.

[5]李徐润,陈治鹏,朱建家.G公司基于业财融合的政企收入管理实践[J].财务与会计,2022(23):27-30.

[收稿日期]2023-04-03

[作者简介]彭永华(1983— ),男,江西都昌人,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基于业财融合的固定资产管理。

猜你喜欢
管理流程合同管理业财融合
探究企业劳务用工和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
浅谈工程项目合同管理
通信运营企业基于客户效益的业财融合研究及应用
浅析当前计算机网页制作的应用技术和管理流程
业财融合助力企业发展探究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流程及成本控制分析
论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试论建筑工程承包项目施工合同信息管理
通信企业基于价值的业财融合分析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