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早期世界历史观的理论探颐及其当代启示

2024-01-12 05:55:16颜苗苗
唯实 2023年12期
关键词:历史观共产主义恩格斯

颜苗苗

面对19世纪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恩格斯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出发,以宏大的世界历史视野审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高屋建瓴地预测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形成并发展了世界历史观。恩格斯的世界历史观虽受马克思影响较大,但仍有其独特的思想成果。通过分析《共产主义原理》(以下简称《原理》)文本中的世界历史思想,探讨恩格斯早期世界历史观的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及现实意义,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历史观,辩证审视世界历史发展大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为解决国内发展问题和国际发展难题提供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一、批判与革新:恩格斯早期

世界史观诞生的客观必然性

16世纪以来,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推动下,人类文明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民族的、区域的逐步走向世界一体化。恩格斯的早期世界历史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辟翻开了世界历史新篇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不可调和成为世界历史的发展推力,生产力发展潮流不可逆性成为世界历史的发展动力,人的全面发展是世界历史的发展途径,共产主义社会是世界历史的未来走向。

世界历史翻开新篇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辟。任何思想都是特定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恩格斯早期世界历史观的形成,也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16世纪尤其是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历史出现前所未有的急剧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打破了民族和区域的封闭状态,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从而推动了生产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重大变革。其一,生产进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生产领域,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制度代替了手工作坊,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模式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使生产交往具有了开放性与世界性。在这种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随着世界市场的建立而向全球扩展。其二,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封建制度。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资产阶级开始谋求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于是“资产阶级都取得了政治权力,并挤掉了以前的统治阶级——贵族、行会师傅和代表他们的专制王朝”[1]。建立在高度发达社会生产力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制度,创建了一套较封建制度更为先进的上层建筑体系,有效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历史贡献。其三,世界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大工业使世界文明趋向一体,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实现了“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和“交通的极其便利”,迫使一切不想灭亡的民族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参与到文明中去。[1]资产阶级迫使世界各民族采用他们的生产方式、接受他们的文明,并通过商业贸易和殖民扩张开拓国际市场,使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统治地位。由此造成的直接结果是,“使未开化或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1]。从这个意义上讲,整个世界由此进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时代。

世界历史的发展推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可调和。作为取代落后封建制度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在建立初期体现出巨大优越性,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1]。一方面,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及其自由竞争模式,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又为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开辟了道路;另一方面,建立在高度发达社会生产力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在法律和意识形态等领域也有一定建树。资本主义制度尽管有其积极、进步和文明的一面,但也有消极、落后和野蛮的一面。恩格斯指出,大资本家阶级在“所有文明国家里现在已经几乎独占了一切生活资料和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原料和工具”[1],而无产者为换得生活资料不得不屈从于资产者提出的苛刻条件,甚至他们连农奴都不如。“农奴生活有保障,无产者生活无保障”[1]。资本主义制度不仅造成了无产阶级的物质贫困,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精神贫瘠。在对无产阶级贫困化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原理》对产业革命及其危机进行中观分析。恩格斯认为,“竞争和个人经营工业生产已经变成大工业的枷锁,大工业必须粉碎它”,由商业危机导致的杂沓局面,“对全部文明都是一种威胁,它不但将无产者抛入贫困的深渊,而且也使许多资产者破产”[1],这些弊病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最终将导致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灭亡。恩格斯在《原理》中对现实世界进行了深刻批判,并将矛头直指资本主义私有制制度。他指出,“可以把所有这些弊病完全归咎于已经不适应当前情况的社会制度”,而消除这些贫困和灾难,可建立新社会制度的办法来彻底铲除。[1]无产者只有“通过消灭竞争、私有制和一切阶级差别才能获得解放”[1],只有共产主义革命才能真正同传统所有制关系进行最彻底的决裂,即同以往的一切私有制生产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世界历史的发展途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实现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重要途径。恩格斯指出:“由整个社会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而引起的生产的新发展,也需要完全不同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人来。”[1]这表明,作为衡量社会历史发展尺度的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有着内在联系,人的不断发展是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一,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恩格斯指出,由整個社会共同地和有计划地来经营的工业,更加需要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能够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1]可见,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使用这些手段的人的能力。在这一条件下,人必须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人由“单一”向“更全面”转变。其二,人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私有制下的大工业生产,导致了社会分工的明确化、固定化,“每一个人都只能发展自己才能的一方面而偏废了其他各方面”[1],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在物质层面、行为层面乃至精神层面的发展受到束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部分人逐渐被“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能够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所取代,这在客观上能够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既表现为生产的新发展需要更加“全面发展的人”的参与,又表现为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人的发展而创造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世界历史的未来走向:共产主义社会。世界历史与共产主义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方面,共产主义必须在世界历史范畴上才能实现。世界历史的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没有世界历史的发展便不会有共产主义的实现。同时,共产主义只有在世界历史层面才有可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1]因此,共产主义必然是世界历史性的存在。另一方面,世界历史的未来走向是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由历史转向世界历史,但资本主义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资本主义开启了世界历史新篇章,但世界历史的逻辑走向却是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世界历史的真正发展也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唯有通过共产主义革命,历史才能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只有共产主义革命才能使单个人“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人们的创造)的能力”[1]。因此,世界历史与共产主义是相辅而行的,共产主义须依靠世界历史才能胜利,世界历史的未来图景也必然是共产主义。

二、设想与建构:恩格斯早期世界史观的基本特征

任何一种思想的形成都是循序渐进的,恩格斯世界历史观的形成也是如此。随着客观世界的不断变化,恩格斯的思想认知不断走向成熟。尽管恩格斯早期世界历史观尚未成熟,但作为恩格斯世界历史观成熟道路上的“铺路石”,其早期世界历史观的地位不容忽视,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任何一种有价值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不是凭空产生的,离不开人类思想文明发展中的优秀成果,也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恩格斯早期世界历史观既是对前人优秀成果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其所处政治、经济环境的实践总结。一方面,恩格斯早期世界历史观具有自成一派的理论体系,是对近代欧洲哲学、历史、经济和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选择性继承和发展,尤其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19世纪初,面对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刻揭露与批判,并对未来社会进行设想和描绘,这为恩格斯早期世界历史观提供了思想来源。马克思作为亲密战友,对恩格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尝试用经济学相关理论论述未来社会形态,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共产主义理论;《德意志意识形态》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可以说,这些思想是恩格斯早期世界历史观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另一方面,恩格斯早期世界历史观具有植根于理论的实践基础。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根本特征在于实践性,实践性贯穿世界历史发展始终。恩格斯早期世界历史观在充分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结合19世纪的政治、经济环境进行现实考量和实践探寻,再一次论证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推力,强调人的不断发展是世界历史的发展途径,论证了资本主义被共产主义所替代的必然性,论证了共产主义革命的阶段性,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大致轮廓。可以说,恩格斯世界历史观的形成体现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并对共产主义运动具有指导意义。当然,这些理论只是阶段性思想成果,恩格斯并未停滞不前,而是在实践发展中推动世界历史理论日臻完善,以期更好地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长期性与斗争性相统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进程,恩格斯在《原理》中阐明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从以农业为中心的中世纪到手工业发展鼎盛的17—18世纪,再到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19世纪,人类文明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扩张,社会进步和世界整体化趋势日益显著。这既肯定了资本主义对世界历史的推动作用,又充分证明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进程。同时,恩格斯还深刻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指出资产阶级社会制度对无产者的压迫是无产阶级斗争的根本原因。要摆脱压迫和剥削、破除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发展桎梏,斗争是唯一的选择和途径;只要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存在,无产阶级的斗争就不会停止,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将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1]。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要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原理》较为具体地列出了12项废除私有制的主要措施,为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方法和依据。在恩格斯看来,资本主义私有制会随着国家对资本、生产以及交换的集中而以一种最稳妥的方式自行走向消亡。这也表明,恩格斯在早期就已深刻认识到,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必然是一个长期且充满斗争性的历史进程。

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世界历史是不同国家或民族突破地域和文化限制,由原始、孤立、分散的历史发展为相互交流融合、普遍联系的历史。恩格斯在《原理》中阐述民族问题时指出,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按照公有原则结合起来的各个民族的民族特点,由于这种结合而必然融合在一起,从而也就自行消失”[2]。恩格斯不仅指出了民族消亡的时间、前提、途径和特征,即民族消亡的时间在共产主义阶段,前提是废除民族剥削压迫制度,途径是通过民族融合而消亡,民族消亡是一个自然、自觉的进化歷程而非通过人为因素去消除民族特征、民族差别来实现,而且指出了世界历史与民族特性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世界历史离不开民族特性,世界历史的世界性是融合各民族特性的集合体。民族特性既是世界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即使到了共产主义阶段,民族实现自然消亡,世界共同体依旧是各民族个体的集合体,共同的世界性离不开各民族的民族特性。另一方面,民族特性只有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才能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影响范围。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中,任何民族都不可能脱离世界而单独存在,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民族特性,从而使其包含和体现某些世界性的因素,为民族跨越式发展和民族性的延续提供现实可能。因此,恩格斯早期世界历史观认为,世界历史既有民族性也有世界性,是民族性与世界性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双向互动,具有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特征。

三、实践与启示:恩格斯早期世界史观的当代价值

恩格斯早期世界历史观尽管有其时代局限性,但在新时代仍具有深刻预见性,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辩证客观地阐发和运用恩格斯早期世界历史观,用以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为探索国内发展问题和解决国际发展难题提供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重视“人”的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世界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是人的发展。恩格斯的世界历史观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并将人的发展与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联系起来。其一,关注“人”的生存境遇。恩格斯十分重视“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并对资本主义所有制条件下受压迫、受剥削的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报以同情和担忧。他指出,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下,不仅劳动时间逐渐增多,独立性也逐渐被资本家所剥夺,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除来自同伴间的竞争与排斥,还受到机器的压制与威胁。同时,周期性经济危机的肆虐,使无产阶级经常陷入极度贫困状态。其二,肯定“人”的价值。一方面,肯定人的自在存在价值。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1]这表明“人”的存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更没有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历程。肯定“人”的存在价值,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最基本前提。另一方面,肯定“人”的历史存在价值。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恩格斯看到并肯定了“人”对世界历史转变的推动作用。“人”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如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工人的劳动;“人”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劳动实践是精神财富形成的源泉;“人”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如奴隶可以通过废除奴隶制获得解放,无产阶级可以通过消灭竞争、私有制和一切阶级差别等以获得解放。

对当下而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注人民群众的生存境遇,重视人民群众的社会价值,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强调“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唯一选择就是为人民群众做好事,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拼搏、奉献、服务”[3],为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不懈奋斗。

发展先进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世界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一个客观、必然的历史进程,其中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一,生产力的发展是废除私有制的必要手段。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产生了空前大规模的资本和生产力,并且具备了能在短时期内无限提高这些生产力的手段”[1];资本集中在少数资产者手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间的裂缝加深,“这种强大的、容易增长的生产力,已经发展到私有制和资产者远远不能驾驭的程度,以致经常引起社会制度极其剧烈的震荡”[1]。因此,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必须加快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其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前提。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实现共产主义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必须重视生产力的高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其三,生产力的发展是全球化的根本动力,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核心推力。恩格斯较早意识到生产力发展对全球化的重要作用,他立足资本主义发展实际,从历史发展和全球视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进行考察,颇具先见性地从经济、文化等方面论及全球化问题。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加速重构与演变,全球化的发展方式和形势也有了深刻变化,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时代方位和现实坐标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新的历史阶段,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既要科学研判形势打响改革攻坚战,又要与时俱进实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中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

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交流互鉴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与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了中国方案。对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等问题,恩格斯在《原理》中作了相关阐述。其一,文明多样性是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是世界历史进步的必然要求。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世界市场的建立推动着世界历史的加速演变,各民族、国家间的交往范围不断拓展,“全球各国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紧地联系起来”[1]。恩格斯既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特征,肯定了各种文明样态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极大肯定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建立对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积极作用,认为世界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到处为文明和进步作好了准备,使各文明国家里发生的一切必然影响到其余各国”[1]。其二,和諧交往范式是世界历史进步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和谐国际关系的必由之路。在恩格斯看来,和谐交往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生成和发展的动态过程,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消解现实冲突为主的和谐交往范式。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间的不和谐现实,表明现实社会对和谐的需求与渴望,同时论证了只有通过变革资本主义社会才能构建和谐的共产主义社会。另一种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物质支撑的和谐交往范式。在恩格斯看来,世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恩格斯看到了生产力发展与交往形式间的关联,指出生产力在国际范围内的发展带动了各民族、国家间交往形态的转变,“生产将大大增加,人将大大改变,以致连旧社会最后的各种交往形式也能够消失”[1]。

和谐世界的构建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但和谐世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各国需要同舟共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中积极构建和谐的国际交往关系,把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基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发展理论,理性分析全球化与逆全球化问题、全球性治理难题等问题作出的现实选择,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党带领人民运用中国智慧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这一理念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无疑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本文系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媒介融合视域下统战宣传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研究”(23LKT018)、江苏海洋大学重点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的‘道与‘术”(ESD20231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江苏海洋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历史观共产主义恩格斯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少儿美术(2020年6期)2020-12-06 07:37:14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当代陕西(2019年17期)2019-10-08 07:42:04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习近平的历史观
学习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3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颠覆与重构——当代新历史小说的历史观
名作欣赏(2014年29期)2014-02-28 11:24:27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探索(2013年1期)2013-04-17 03:3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