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波 肖茂云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保持纯洁性、先进性,永葆生机活力和战斗力的内在奥秘,是立党兴党强党、完成历史使命的基本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自我革命作为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核心内容,并形成了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2023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讲话中指出,要“在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命运比较和我们党长期执政面临的现实考验中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的规律性认识”[1]。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是我们党探索长期执政规律、永葆生机活力的理论成果,蕴含着丰富的辩证观念。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的辩证观,是辩证法理论在党的自我革命具体运用中的观念凝练,是党的自我革命辩证实践的经验总结与理念升华,是从观念维度对党的自我革命辩证规律的把握。党的自我革命的辩证观内涵,具体表现为整体统筹与重点推进的“系统工程”观,固本培元与永葆先进性内在统一的进步观,直面矛盾与聚力创新内在统一的革新观,精神主动与实践淬炼内外融合的行动观。
一、整体统筹与重点推进的“系统工程”观
系统观念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基本观念与工作方法,贯穿于党的自我革命的全过程。从全局出发分析厘定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围绕核心理念统筹协调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着眼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匹配与有机衔接。在系统观念的运用中,我们党将“系统工程”思维作为核心思维。
我们党带领人民以百年奋斗创造辉煌成就,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将党的建设看作一个“系统工程”。党深深扎根中国社会,融于人民血脉深处,党与社会、人民有机一体,带领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创造丰功伟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法宝。”[2] 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3],并将这一任务称为“伟大的工程”,这是毛泽东首次对“系统工程”思维的深刻阐释。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把党的建设提到了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这是对改革开放新的时代背景下党的建设的系统思考与战略谋划。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立足“两个大局”时空背景,将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党的整体系统进行自我革命的整體统筹与顶层设计,突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整体性与协调性。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整体把握,坚持整体统筹与重点推进相统一,抓住重点带动全面,重点工作积极突破,整体性、协调性不断提升。
党的自我革命的整体统筹,就在于坚持“系统工程”思维,注重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整体性、全面性,形成党的建设的整体态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既要把住关键重点,也要形成整体态势,特别是要发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2]。从内容上看,就在于将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等作为党的自我革命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党的自我革命涵盖上述党的建设的各领域、各方面。其中,政治建设是根本,为党的自我革命明确政治方向;思想建设是灵魂,为党的自我革命淬炼思想武器。从主体上看,党的自我革命面向全体党员,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活动运行的基本主体。在党的自我革命中,党员一律平等,不应因为身份、地位、职务、性别等因素而受到歧视或特殊对待。通过党员队伍的整体塑造,切实提升党的自我革命实效,形成整体向好的良好态势。
党的自我革命的重点,本质上是在科学理解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践课题基础上,破解重大矛盾与核心问题。加强党的领导,将党建设成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的重大实践课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课题之一,深化了党对新时代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4]党的自我革命就是要正确面对党面临的风险与考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赢得民心,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并最终实现人民幸福。党的自我革命的重点推进,就在于要紧紧围绕这一根本问题,明确党的自我革命的重心,通过重点突破推进整体工作,强化系统工程建设。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整体统筹与重点推进,要聚焦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坚定政治方向。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的独特政治优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全体党员要以清醒的政治意识站稳政治立场,善于从政治高度上谋大势、观大局、做大事,切实提高政治自觉,为党的自我革命的正确方向保驾护航。二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增强党的领导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引领带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在法律范围内行使党的权力,以自我革命精神持续深化和推动党的领导法治化、制度化,保障全党统一、行动一致。三是坚定崇高信仰,确保我们党沿着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方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讲。”[5]在党的自我革命中,理想信念至关重要,要敢于激浊扬清,着力于精神自觉与信仰重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修炼好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心学”。四是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入推进制度化治理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4]反腐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乎党的生死存亡,是党的自我革命的有力举措。在常态化反腐败背景下,制度建构成为反腐败常态化的内在支撑。基于此,要着力推进政党治理制度化、法治化,将科学制度和治理体系转化为治理效能,形成常态化反腐败与制度化治理的强效合力。五是健全党的自我革命的监督机制。党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党的自我监督。“必须依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机制”[2]。健全完善权力监督制约体制机制,以民主集中制为内核,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协同配合,构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四个全覆盖”的公权力监督格局,形成多元主体监督合力,完善党的自我革命的监督机制。
二、固本培元与永葆先进性内在统一的进步观
追求进步、永葆先进性,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质;拥有正确进步观,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中国共产党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旨归。从自我革命进而实现党的发展进步的内在机制来看,其内核就在于,将固本培元与永葆先进性有机统一,形成以人民幸福、人的全面发展为鲜明价值导向的辩证进步观。在党的自我革命中,我们党将个体进步与集体进步有机耦合,形成追求崇高事业、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强大合力;将塑造个体心灵与追求外在事功相结合,提升全体党员和作为整体的党的精神境界,形成党与人民协同共进的进步观。
固本培元,要聚焦党的自我革命的根本基础与本真精神问题,为党的发展进步夯实基础。2018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我们党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推进自我革命,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6]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4]“本”与“元”,均指向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基础与本真精神。“固本”在于坚守根本;“培元”在于涵养本元,塑造真精神。固本培元就是要坚守好党的根本基础,培育精神支柱与信仰之魂。
固本培元,首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4]。拥有科学理论的政党,才能拥有真理武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伟大事业,才能拥有光明的前途。追求科学真理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如果缺乏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指引与精神涵养,也就失去了政党存在的本真精神。从方法论看,就在于坚持真理与修正错误的辩证统一。回顾党的历史可以发现,我们党“勇于推动自我革命,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2],为固本培元明确了基本路径。坚持真理,就在于要以科学的态度、正确的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真正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立场观点方法,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永葆马克思主义生命活力与理论魅力。修正错误是固本培元的根本保证,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关键一招”。对于党存在的学风不纯、思想不纯问题,要给予坚决纠正,努力破除党的思想僵化、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等方面的问题。党在追求真理的实践中成长壮大,在不断纠正错误和偏差的过程中,切实做到用科學理论武装人,不断提升党员的理论素养和党的科学化水平,将固本培元落到实处。
永葆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完成使命任务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7]永葆先进性根源于党要完成的崇高使命任务。“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奋斗的崇高目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任务,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勇担使命任务的先锋。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8]要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开拓创新用这一思想铸魂育人的路径方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模范学习者和践行者。要将筑牢信仰之基作为党的自我革命的“铸魂工程”,作为永葆先进性的抓手,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四个自信”为主轴,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对党的根基的消解,引领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信仰,为个体发展内聚价值信仰、涵养精神灵魂。
三、直面矛盾与聚力创新内在统一的革新观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是党的自我革命的方法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遇到矛盾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回避与掩饰,必须直面矛盾,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推动矛盾的转化,以此来破解问题、推动工作。正确处理党存在的矛盾,推进党的自我革新,是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障。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破解核心矛盾是关键。要关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关系,灵活运用矛盾运动原理,遵循矛盾转化规律,在解决重大矛盾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立足社会主要矛盾明确党的自我革命的战略基点与战略目标。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此明确党的中心任务,这是我们党从百年奋斗中总结出的基本经验。党的自我革命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中心任务息息相关,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会影响着党的自我革命的谋划与实施。要敢于直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找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产生的根源,明确党的中心任务和党的自我革命的战略基点、战略目标,从而更加精准地推动党的建设。与此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社会诸多矛盾、党内诸多矛盾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党的自我革命要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胆革除党内存在的弊病,有针对性地破解党的建设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新问题,以问题解决推动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针对社会具体矛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优先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党的自我革命必须聚焦改革创新,用创新来化解矛盾,开拓党的自我革命新局面。面对新征程中党的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党担负的新使命、新任务,党的自我革命必须聚力改革创新,用新的思路、举措、办法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从党的自我革命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四个方面内涵看,直面矛盾、聚力创新是党实现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根本路径。要将创新作为党自我革新的内在动力。着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革故鼎新、守正创新开创未来。这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既有对症下药的治疗,又有固本筑基的完善提升。一方面,党要坚持问题导向、真抓主要矛盾,在自我净化、自我革新上出实招。既要看到党内潜藏的危机和风险,以自我革命精神向内检视,直指党内存在的复杂问题,坚决抵制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现象,对影响党长期执政的顽症下猛药,对根深蒂固的陋习正本清源,对核心矛盾敢于动真格,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决纠正与惩治。另一方面,要抓住创新这一根本动力,以创新来破除党的旧思想观念、旧体制机制弊端,实现党的思想常新、组织有力、制度有效、生机永在。此外,要在党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下功夫,着力于抓重点、强弱项、固优势、促提升,推动党的建设跨出新步伐;着力于治源头、固根基、强监督、定制度,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以高水平创新推动党的建设的质量提升。通过聚焦矛盾、聚力创新,“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在破与立的对立统一中锻造能够更好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代化政党,使党始终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性、服务型政党。
四、精神主动与实践淬炼内外融合的行动观
坚持精神主动与坚持实践第一的统一,是主观与客观高度融合的体现,是推动党的自我革命的强大动力。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要从永葆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人民幸福的高度,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实践第一,保持战略定力,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坚持精神主动,激发党的自我革命的精神力量。坚持精神主动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基因密码,激发自我革命精神力量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1949年9月,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9]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我们党就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10]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精神主动的“顶梁柱”,是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流砥柱。百舸争流千帆竞,百年奋斗路已经充分证明,具有伟大精神的政党才能领导人民赢得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将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发扬光大。要坚持精神主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激发自我革命精神力量,提升党的自我革命的战斗力。一方面,要以清醒自觉的主动精神锻造党的自我革命的精神品格。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德性修为、情操风范,提升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与精神气质,激发党的自我革命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要在精神主动与历史主动的互促中增强党的自我革命对“三大规律”的把握。精神主动是中国共产党人高度自觉意识的体现,通过精神主动使党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坚强有力。历史主动则是在激发主体精神能动性基础上占据历史主动、把握历史规律。在二者的共存互促中,我们党更加理性自觉地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提升按规律创造丰功伟业的能力。
坚持实践第一,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党的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是辩证统一的,二者始终互促共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有效的科学指引。党的自我革命在将矛头对准党自身问题与矛盾的同时,将长远目光放在引领并推动伟大社会革命上。自我革命不是目的,伟大社会革命才是目的。一方面,党的自我革命是伟大社会革命的基础与根本保证。通过党的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使党更具凝聚力、引领力和生机活力。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攻克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成就,其内在驱动在于始终保持党的自我革命的勇气,通过改善自身提升执政能力,更好地引领社会革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另一方面,党的自我革命是伟大社会革命的内在要求。新征程中伟大社会革命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通过党的自我革命来强化党的领导、塑造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以更大的勇气、更高的战略定位助推伟大社会革命顺利开展。“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2],具体而言,就是要激发党的自我革命的主动意识、革新精神,强化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强化党的领导,锻造党的领导力、组织力、凝聚力,激发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开辟新境界,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篇章。
总结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规律,通过党的自我革命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党的自我革命是破解所谓“大国难治”难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根本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4]中国共产党在探索过程中坚持不懈付出艰苦努力,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取得了重要成果,通过不断增强自我革命能力,不断增强提升党的建设质量的实践自觉,提升党的建设整体效能,保证党在千难万险中一次次绝境逢生并愈发枝繁叶茂,以自身行动证明依靠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不仅具有现实可能性,而且具有实践必然性。党的自我革命是一个长期砥砺淬炼的过程,我们党适应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的工作对象和工作目标,明确工作方针、工作路线、工作方法、具体任务,不断深化对自我革命辩证规律的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锻造了自我革命的精神品格。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赶考之路”上,要以新的理论、路径、手段解决党的自我革命的重大问题,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开拓党的自我革命新境界。
參考文献:
[1]习近平.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N].人民日报,2023-07-02.
[2]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00-101,101,594,301,51,189.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02.
[4]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2,56,56,14,12.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22-523.
[6]习近平.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N].人民日报,2018-06-15.
[7]习近平.论党的自我革命[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3:271.
[8]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
[9]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6.
[10]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铸魂育人视域下‘概论课专题教学创新研究”(2023SJSZ001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创新研究”(2242021S30001)的阶段性成果〕
(刘波: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肖茂云: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刘志刚